序
法不孤起,必仗缘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我想,我与藏地很有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时隔六年,故地重游。我再次回到 拉萨 ,第四次来 西藏 ,第十次进藏区。这一次,做一回藏族女子,修一刻匠心。
刚下飞机,前往 拉萨 市区的一路已经完全认不得了。唯有布达拉宫大昭寺亘古不变,八廓街还是熙熙攘攘,却多了给游客租藏服的体验,做了一回藏族女子。这次旅行弥补了之前没去成的甘丹寺和扎叶巴寺,没想到六月清晨的一场大雪,扎叶巴寺银光素裹,不远处的紫花满山,钠 金山 的经幡,终年在雪山前迎风诵经,凌晨守候在 达孜 的金色池塘旁,等待银河横跨夜空穹顶。
回到拉萨,回到布达拉
无论来到 拉萨 多少次,都会一次次地被布达拉宫震撼,这里是雪域高原的象征,是来 拉萨 必到之地。光是参观布达拉宫就很不容易,需要提前在官网预约,绑定身份证,在 西藏 旅行要记得随身带身份证,不仅是景点需要,进出 拉萨 市区,沿途各个关口都需要检查身份证。如果运气不好没有预约到布达拉宫的门票,也不用太遗憾,这里分享几处欣赏拍摄布达拉宫好去处:1.药王山观景台2.布达拉宫广场3.宗角禄康公园4.平措康桑布达拉观景餐厅5.南山公园这五处都是拍摄布达拉宫绝佳的位置,其中药王山,宗角禄康和布达拉宫广场比较常规,很多年前来旅行就有,这三处不仅是绝佳观赏风景的地方,也很适合留影,还有两处新发现的平措康桑和南山公园,是我最喜欢的两个角度。
【拍摄点1】平措康桑布达拉观景餐厅最喜欢平措康桑布达拉观景餐厅的顶楼,可以边享用美食边欣赏布达拉宫的侧颜美景,黄昏时分华灯初上都是最佳观赏地,最棒的是可以很轻松惬意地享受美景。
【拍摄点2】宗角禄康公园这里可以拍到布达拉宫背影的倒影,很多当地人在这个公园散步,这里绿树成荫,很适合闲庭散步,建议早上前往,水面倒影会更清晰些。
【拍摄点3】药王山观景台这里是最著名的观赏布达拉宫的机位了,也是人民币五十元背后风景的同角度。一到黄昏,二层就架满了老法师们的三脚架,如果想要拍一定要早点去。
【拍摄点4】布达拉宫广场这里拍摄布达拉宫正门的位置,网上很火的在广场上倒两瓶矿泉水拍摄倒影,我也试了试,可惜到了下午云层便厚,遮挡了阳光。这里也是拍摄夜景的好地方。
【拍摄点5】南山公园这里位于 拉萨 城郊,约半小时车程,与布达拉宫隔 拉萨 河相望,公园里有个小池塘,可以拍到布达拉宫远景倒影,很特别的视角,来的游客并不多,反而是当地人更多。
【一些TIPS】布达拉宫,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的地方,两百的门票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参观一次很不容易,记得一定要提前在网上预约,而且要准时时间前往,免得错过后一周都可能约不到,一定记得要带身份证。对于第一次来到高原的朋友,比较建议把布达拉宫的行程放在最后,如果在前两天刚来 拉萨 ,还没有适应高原的情况下就去参观布达拉宫,很有可能加剧高反。布达拉宫处于山巅,到达入口处需要爬不少阶梯,参观红宫还要继续爬楼,很费体力,所以建议放在行程的最后,玩好一圈最后参观。
八廓街租藏服,做一回藏族姑娘
几年前的八廓街还没有租藏服,这是现在 拉萨 最火的旅游体验项目了,租藏服做一回藏族姑娘。在八廓街有不少租藏服的店,我们沿着八廓街一路看,每家价格都不同,不少是摄影和租衣服一起的,可以先预留时间来选下衣服,比价格。
【关于款式】藏服分很多种,有 安多 藏服, 拉萨 藏服,康巴藏服,康巴藏服最为隆重,我觉得还是租红色衣服最上照,红色也是每家店最抢手的,前几家店都没有看到喜欢的,一直到最后逛了最后一家,租到了心仪的藏服。六月的下午,八廓街还是很热,穿着厚重的衣服和头饰,感觉高反更严重了,没办法,自己选的衣服含着泪也要拍完。【关于价格】价格根据不同服饰和租用时间也不同,康巴藏服租半天(4小时)是180元。头饰是额外算了,建议一定要租,不然头上空荡荡的,拍出来不好看,也压不住华丽的服饰。【关于拍摄】我和小伙伴都是摄影师,自己也会化妆,所以只在这里租了衣服,如果手残党可以让店员帮忙化妆,这里也有摄影师可以拍摄,就和拍写真一样,比较流水化,最低388元送9张精修,没有底片,不同价位的套餐内容也不同,如果自己有设备还是只租衣服自己拍比较自在。【关于拍摄点】一处是租衣服旁的转经筒,这里太适合拍照了,也是店家的拍摄地,所以人特别多,建议还是要早点去,特别到了五六点,已经人满为患了。大昭寺和布达拉宫也是非常适合的拍摄点。
大昭寺也是不可错过的拍摄点,这里是信徒们的圣殿,供奉着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佛像,来 拉萨 朝圣磕长头的最终的目的地就是大昭寺。我在这里也虔诚祈福,不过被当地人说手势不对啦,大拇指需要放在手掌里,错误示范在此。光在八廓街和大昭寺就拍了很多照片,这里离布达拉宫走走还有距离,考虑到衣服的不便,打车去布达拉宫拍,这样来回差不多就要四个小时了, 租个半天时间一点都不多,如果行程比较赶可以只在八廓街和大昭寺拍摄。
甘丹寺,拉萨三大寺之一
除了布达拉宫大昭寺外,被称为 拉萨 三大寺的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都很值得参观,之前几次去了色拉寺哲蚌寺,唯独没去最远的甘丹寺,这次也算是弥补遗憾。甘丹寺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首,也是格鲁派最早的一座寺院,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1409年亲自筹建的,在这里地位举足轻重。甘丹寺位于 拉萨 以东40公里的 达孜 区旺波日山山顶,一路 盘山 向上而行,远远地便看到壮观的寺院群嵌于山体中,层层叠叠,蔚为壮观,几次在路边停车远远拍下这壮景。
【应对高反TIPS】这里是 拉萨 的第二天,也是高反最严重的时候,这次是做飞机来,到了 拉萨 之后密集的行程让高反比之前都严重很多,但三天之后就好很多,几乎就和在平原差不多,给第一次来高原的朋友建议:1.最好是做火车来 西藏 ,让身体慢慢适应高海拔,2.到了 拉萨 前三天一定要多休息,少动,也别急着参观景点,尤其是需要爬山。3.第一天不要洗头洗澡,加剧高反,忍一忍,到了第二第三天再洗。4.可以买点葡萄糖,增加血糖,有利于缓解高反5.订供氧的酒店,尤其是前几天到 拉萨 ,可以定晚上供氧的酒店。6.睡不着是正常的,这也是高反的一种反应,前三天几乎睡不着,或者睡一个小时就醒了,睡不着也尽量躺着休息,然后发现一晚没睡,第二天竟然也不是特别困。7.多喝水,到了高原感觉半小时不喝口水,嘴唇就干了
发现隐藏机位,金色池塘的银河
国内最容易看到星空的地方之一,就是 西藏 。记得第一次去珠峰大本营,夜晚满天星空记忆犹新,那时年纪小还没看过多少次星空, 西藏 的星空是留在我记忆里最美的。这次也带着三脚架想拍星空,不过在 拉萨 市区想要拍星空难度很大,这里光污染比较严重,但在不远处的 达孜 ,发现一个新机位,金色池塘,也是在去扎叶巴寺路过的一片小泡子,白天这里也是风光秀丽,马儿在湖边喝水嬉戏,平静的湖面将绵延的山脉和洁白的云朵尽收其中,还真有点像 内蒙古 大草原。
白天便觉得这里适合拍星空,但也不确定是否离城市太近会有光污染,晚上几次想去,无奈天气不好,一会下雨一会云太多,六月的 西藏 开始进入雨季,容易下雨,对于游客来说,有好也有不好,好的是氧气含量好,湿度大,高反不会太严重,不好的就是雨天路难走,风景也略逊一筹。
清晨飞雪,扎叶巴寺银光素裹
清晨的一场大雪,扎叶巴寺银装素裹,嵌在山体中的寺庙好似悬空寺,已经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扎叶巴寺是 西藏 四大隐修地,现在还有一百多个修行洞,在藏区的出名程度不亚于大昭寺,去 拉萨 朝圣的信徒会先来此转山转寺,饮一口观音圣水,继续最后一段的朝圣之路。为了看扎叶巴寺的日出,五点多就起床,早早的出门赶到扎叶巴寺,没想到山上下起了鹅毛大雪,这已经是快六月了,六月飞雪啊。虽然有点遗憾没有晨光,但是能在春末夏初看到一场扎叶巴寺的大雪,也是幸运。
刚到看全景的地方,山间积雪,云雾缭绕,好似仙境。不一会,山下腾云而起,彻底把寺院都遮住了,等了好久,雾越来越浓,一看都十点多了,只好放弃,下午天气晴朗,又来了一次。毕竟六月的温度比较高,太阳一晒,积雪都化了,反而没有早上银装素裹来的有意境。
雪山前的迎风诵经,钠金山大经幡,满山紫花
达孜 纳 金山 ,几十万经幡挂满山头,横跨公路,形成一条巨大的彩虹拱门,终年有经幡在雪山前迎风诵经,信徒们在此挂上经幡许愿祈福。从扎叶巴寺下山,听当地人说这里有个很有名的大经幡,便想前去看看,不同于之前看到的锥子型经幡,这里的经幡横跨两个山头,我们在这里拍照的时候,看到不少当地人挂经幡,真是壮观,跑到山上挂好,将几十米的经幡拉到另一个山头,费了不少功夫,挂完后便坐在山边休息喝茶。纳 金山 海拔4200米,两处山头中间正好是风凝聚之处,格外强烈,怪不得能吹起巨大的经幡,这里也是 拉萨 达孜 最著名的大经幡。
56个民族,55个能歌善舞
这次旅行还遇上了六一儿童节,六一在 西藏 也算大节日了,有些地区放假三天,有些地区会放假二周,每个学校也会有欢庆表演,正巧偶遇 达孜 小学的六一儿童节表演,藏族小朋友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不免被这样的欢乐和热情感染。
深入当地,拜访藏族人家
读书时在 西藏 旅行,去 阿里 的一路条件很不好,没有酒店招待所的情况下,经常住在藏民家,夜晚寒风刺骨,屋里却暖人,烤着火喝着酥油茶唱着藏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即使在 阿里 条件也好很多,一路都有酒店可以住,却很少再有机会和当地人这么亲密的接触了。这次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拜访了藏族人家,六年后藏民的生活改善了很多。其实有很多藏民还是比较排斥被拍摄采访,还好这家奶奶非常慈善,愿意我们这些陌生人来做客,赶忙去包里拿了些糖果给孩子,奶奶慈眉善目,笑容甜美,我们说奶奶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美人。
平凡人的兢兢业业,藏家牛奶坊
这两天在 达孜 拜访了很多 西藏 非遗,藏香藏面具唐卡的制作工艺让人惊叹,匠人的专注令我敬佩,而更让我感触的是平凡人的兢兢业业。这藏家牛奶坊,用几代人的热忱做出最优质的奶源,也荣获当地比赛的第一名。家里的孩子在照顾受伤的小牛,慈祥的奶奶拿出今早刚挤出的新鲜牛奶给我们尝尝,一切是那么纯朴动人。
进入屋内,其实非常简陋,家里的小朋友在草堆里和一只小奶牛玩耍,我们去和他聊天,小朋友的汉语比大人好很多呢,这两天是儿童节放假,问他为什么不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他说小奶牛受伤了,需要他照顾,还把自己的红领巾给小奶牛系着,可爱极了!这只小奶牛也很可爱,问小朋友为什么会受伤,他说,因为她妈妈把他腿踩断了。。。没想到是这样的剧情,太可怜了小奶牛!但又有点想笑,哈哈。
家里的奶奶带我们参观牛棚,由于汉语并不好,让藏族朋友帮忙翻译,他们拥有约二十头奶牛,虽然数量不多,却是精心养育,主人对自己养的奶牛特别骄傲,说他们的牛奶是这里最好的,还获得比赛的第一名。奶奶拿出早上刚挤出来的牛奶给我们尝,起初我还有点担心会有腥味,没想到这么甘甜好喝,很难形容这个新鲜的口味,和在城市里喝到的罐装牛奶味道完全不一样。
修一颗匠心,西藏非遗之藏香
很多年前第一次来到 西藏 ,逛八廓街时无意中买一盒藏香和藏香枕,心烦意乱头晕脑胀时,经常拿出来闻闻,藏香的气味宁神舒心。过了八年之后,藏香的气味竟然还和当初一样,让我对藏香有着极大的好感和好奇。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讲述着 西藏 最有名的藏香-- 尼木 藏香。 尼木 藏香传承古法工艺,制香历史悠久,每一步都是手工天然,不仅如此,制香师傅在制作之前,以虔诚之身心,诵经祈福。依照古法,需闭门清地,以防沾染晦气,将几十种名贵藏药及香草切碎混合,用传统的石窝撵砸磨成细粉,装入瓶中发酵,每一家藏香制作者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方,严格控制比例调和,再加入清泉水和成泥,用牦牛角挤出均匀的藏香。
藏香,在过去仅用于祭神供佛和达官贵人使用,如今在藏医学里,佛教,生活中都被普通百姓广泛使用。每天清晨,点一根藏香,缭绕的藏香即是对佛的供奉,也有助于清净身心,杀菌抗毒,养生益智,安神正魄。千年流传下的藏香不仅在于配方珍贵,更是在于遵循原始藏香的配方,传承至今依旧广泛应用。藏香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虔诚的供奉和万家祈福。这次有机会亲自拜访 西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藏香的加工厂,其中一家便是我多年前买的优敏芭藏香。
第一次在工厂里看到了藏香的原材料,几十种藏药和香料让整个房间充满了香气,有藏红花、麝香、藏寇、红景天、丁香、檀香木、沉香、甘松、等等都是名贵的药材和香料,因此藏香也具有医药功能,当地人在家常点藏香,也有助于杀菌消毒,舒缓神经。
修一颗匠心,西藏非遗之唐卡
唐卡,在藏语中,唐代表着广袤,卡则是空白。唐卡寄托着神圣的信仰,用宗教的美感净化着信徒心灵。唐卡,更一件艺术品,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流传下来最繁复的工笔画,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有幸参观了索炯唐卡艺术中心,正巧遇上周末,只有几个画师正在绘画,而他们年纪轻轻都是国家一级画师,技艺让人叹为观止。
馆长也非常热情的解答关于唐卡的很多疑问。唐卡为什么成为藏传佛教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而汉传佛教却没有?原来在过去,藏族是游牧民族,散居又经常需要搬迁,如果携带大件佛像对于游牧来说非常不方便,唐卡成为了非常便于携带,便于随时随地祷告的。唐卡描绘的也不仅仅是宗教,更是记录着藏族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生活。唐卡博大精深,这次我也是涨了很多见识。
说起唐卡的画技,馆长便滔滔不绝起来,看得出他对唐卡的热爱。馆长说,唐卡的基础是素描,先用木炭笔勾勒。学徒们先从画佛头学起,看着成稿是这样的,素描一开始其实是左边这样的,我翻看着画册,馆长继续说,唐卡的佛像对比例要求很严格,而填色都是一笔一笔点出来,而不是填画出来的。
馆长拿出一块蓝色的石头,说猜猜看这块石头价值多少?一千两千?都不是,这一小块手掌大的蓝色石头价值五千,也是唐卡颜料中极为珍贵的蓝铜矿,也正是因为唐卡使用纯天然矿石,才能经历百年千年不褪色。绿色多是孔雀石和铜绿石,而不是绿松石,红色比较大众化,用的是朱砂,金色用的是金箔,而金远不是唐卡中最贵重的原料,所以一副唐卡才会如此价值不菲。
唐卡的绘制非常考验耐心,需要画师静心,在过去,画师在绘画前,会点燃一炷香,如果香火飘忽不定,说明心不静,此刻便不适合绘画。我们询问了画师大概这一副要多久,他说需要两个月,每天八小时的绘制,而墙上的大幅唐卡则要四名画师花费半年同时绘制,问了馆长这样的巨幅绘画价格多少,馆长说这是供给寺院的,价格十万以上。在画师休息的时候和他们聊天,大多已经学习唐卡已经十年了,唐卡非常费眼力,画师的绘画生命最多到四十岁,很多填料颜料是有微毒的,可以说画师是用生命在绘画,可叹可敬。
修一颗匠心,西藏非遗之藏面具
藏面具相比唐卡和藏香来说,知名度不算高,大众也比较陌生,我了解藏面具是从去年的 甘南 毛兰姆法会开始,晒佛节之后西仓寺会有亮宝跳佛仪式。寺中喇嘛会扮演大法师、金刚、鹿神、骷、牛神、马神等,服饰华丽,色彩鲜亮。当庄重低沉的佛乐响起,舞者们带着各种面具,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动作稳健,铿锵有力,通过有力量的动作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祈愿。法舞会持续几个小时,最后由大法师率领舞者和僧众将用糌粑捏成用以供神施鬼的食品送至寺郊焚烧,祈愿来年风调雨顺。
这次参观的便是藏面具的制作收藏馆,简直就是个藏面具博物馆了,不仅有跳神所用的面具,还有很多藏戏面具,制作精美,看的我都想收藏一个,这样的牛头大概在一千多,可惜馆长说,藏面具平常人家是不能用的,通常只有寺院僧人才有资格带,在举行法会和仪式时使用。
西藏 非遗还有很多,像是藏纸,藏戏, 尼木 书法,邦典,这些古时的技法并不是过气的文化,是传承千年属于这个民族的根,是一颗颗专注的匠心。世界本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世界也本没有匠术,只有匠人。
离开 拉萨 的时候,送机师傅问我, 新疆 和 西藏 你喜欢那个?其实单说风景, 西藏 和 新疆 一样壮阔。我更偏爱 西藏 ,不仅是这片净土,更因为这里的人,因信仰而虔诚,因传承而专注,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包容着世间万物不同的存在,这一切很大程度受到藏传佛教影响,宣扬克制物欲,积德行善,尤其是对生与死的顿悟,让人平静地面对必将到来的死亡。这次重回 拉萨 ,做了回藏族姑娘,拜访了 达孜 的 西藏 非遗,深入到当地藏族人家,被一颗颗匠心感动,被每个兢兢业业的人感动,愿这片高原净土永被守护。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