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抵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外,国人最耳熟能详的地方。人们对于兰州的印象,开始于拉面,成就于黄河,复兴于宋冬野民谣中的那句“陌生人,请给我一支兰州”。然而很少人知道,兰州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也是丝绸之路上最具冲突的城市:对于新疆、西藏,甚至青海人来说,兰州是繁华的内地;而对于东部人来说,兰州是响彻驼铃的西域的开端。
作为黄河流域唯一被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魏时在皋兰山西北筑城。据《汉书》记载,兰州城池坚固,故命名为“金城”,如今兰州北山的山岩上,“金城关”的碑体依然耸立。这里是扼守黄河兰州段最险象环生的关隘,这里是西北最具战略意义的重镇。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古金城成了今兰州。
这样既险要又通达的地理位置,降低了人们对于兰州挖掘的兴致,行路人总是从这里中转去西北以西更为遥远的目的地,留给兰州许多风光惊世却少有驻足的处女地。行路兰州,经常会顿生一种厚重和惊喜:“厚重”来源于公路经常与黄河交错或平行,侧目即是黄河的波涛,倾耳即是黄河的咆哮,呼吸即是黄土的质朴;“惊喜”来源于古镇、古城在历史上的如此辉煌,丹霞地貌的如此壮阔,却意外地不为人知。
Hey,我是刘鲸鱼,北欧海归、三线城市的二手经济学家、误入旅行圈的撰稿人、随心所欲流签约摄影师......都是我的标签。新浪微博:@刘鲸鱼跑跳蹦微信:savdel(仅供工作、合作联络)注:拍片不易,码字更艰,严禁各种形式盗文盗图。
鲁土司衙门,探寻黄金家族的后裔
如果说狭长的甘肃省从东部的阿拉善一直横跨至西部的祁连山,充满了戏剧性,那么兰州这个省会简直如出一辙。301省道北的鲁土司衙门属于兰州市永登县辖区,却距离西宁更近。永登县被东北方的藏族自治县和西南方的回族自治县包裹,而鲁土司衙门却是蒙古族先祖叱咤一时的黄金家族后裔所遗存的古迹。走进鲁土司衙门,十九世,562年荣辱,近650年历史......当年不可一世的贵族与波谲云诡的斗争,如今只剩下后花园中那一棵寂寂无闻的酸果树把稳健的根脉深入黄土。我们熟悉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生了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意外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大多数人只知道藏族土司、土家族土司、彝族土司等,却从未想过在陇上有这样一位蒙古族土司,而鲁土司的家族可谓是兰州版的《尘埃落定》。衙门周围是一座建制恢弘的土司庄园:衙门、沁园、花园、妙音寺、显教寺、雷坛等一应俱全,与北京王宫府邸类似的格局,让这里坐拥“西部小故宫”之称。衙门的主人是世袭的正三品官,先祖脱欢是成吉思汗第六子阔列坚的玄孙,在明军攻克元大都后,他收藏了黄金家族的锋芒,从此流落河西,偏安一隅。在鲁土司的血液里,仿佛从来都没有蒙古先辈们的野心,流淌的是历尽劫数、荣辱不惊后对于“止戈”的向往。曾经的鲁土司家族人才辈出,英勇善战,为封建王朝所倚重。土司在辖地享有绝对的权力,提督军门两侧分立“生”、“绝”二门。满清入主中原后,雍正帝曾对西南的叛乱土司施行归土改流,废除了世袭土司身份,其辖地复归流官治理。鲁土司安分守己,被保留了下来。牌楼正中,清嘉庆帝御笔赐书“世笃忠诚”。也许是代代出征,人人作战,让鲁土司一家对于府邸格外用心,他们尽其所能地打造着一个西部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家园。一层层院落,一道道门墙,看到的是雄伟森严,雕梁画栋,绚丽巧妙。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建筑依次抬升,行程数门直线贯通、院落紧密相连的结构,颇具帝王宫殿般的气势,成就了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没人说得清楚,这样能将辈出的忠烈之门为什么会走向衰落。从主观上讲,土司安逸享乐,大兴土木,疏于练兵又近亲联姻,从而人丁单薄、后嗣空乏。从客观上讲,改土归流后西北的土司虽被保留却再不受朝廷重视,随着清廷腐败、列强侵略,尤其是民主共和制建立后,土司只能随着封建制度走下历史舞台。但鲁土司衙门的故事,即便尘埃落定,却依旧在如我这样的见证者和越来越多的发掘者中历久弥新。
猪驮山,览丹霞何须至张掖
1928年矿床学家冯景兰,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所形成的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丹霞”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这种地貌为中国人所发现,中国人所命名,更广泛却孤独地分布于中国。丹霞以甘肃张掖、贵州赤水、福建泰宁、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为著名,而张掖的七彩丹霞更是丹霞中的绝唱。这种珍贵而稀少的不可再生的地貌风光,却意外地在兰州永登猪驮山连绵起伏着。“两河夹三山”的永登县,秦王川盆地之上石质山地与黄土丘陵纵横交错。这里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与黄土高原西部过渡地带,更是祁连山支脉东延与陇西沉降盆地间交错的过渡地区。山峦重叠,丘陵起伏,河水纵贯。高耸入云的乌鞘岭矗立县北,黄河在县南蜿蜒流过。从鲁土司衙门驶出上京拉线,后转到沪霍线,行驶100余公里就到了猪驮山。连绵的古陆块的河湖盆地中,在漫长的地质时期里,陨石撞击,冰火更替,板块运动,群山隆起,让这些原本沉睡在水底,通体泛红的砂、砾岩层也纷纷破土而出,接受风雨和岁月的磨砺。猪驮山原名“萱帽山”,自宋代以来,山上西山寺千年香火延续。清文宗咸丰己未年刻制的《西萱帽山庙宇并立碑志》记述,庄浪县之南有堡曰苦水,堡西二里许,层峦叠嶂,钟灵毓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萱帽山也,“萱帽猪驮”成为兰州胜景。车子行进到猪驼山主峰所在地,放眼望去,尽是丹霞。与他地寸草不生的丹霞不同,猪驼山的苦水丹霞山上,绿草如茵,一派生机。以为苦水丹霞的特殊地质条件,每当下雨后,雨水渗入丹霞山下,因为丹霞山的底部地址结构紧密,土层密实,雨水便溢出丹霞山,再加上地下水上用渗透,故而丹霞山间便形成了一处处低洼的苦水池,也使得此处的丹霞生机盎然。
河口古镇,曾经的西北海关
从猪驮山驶出10余公里可以看见一片繁荣的古镇,那就是河口古镇。早在汉魏时期,这里就是通往河西走廊、湟水流域的交通要道:西北有兰州—河口—新疆的通道,西南为兰州—河口—青海的要道,成就河口古镇“金城西大门”之称。如今,国道312、109线、兰海高速公路、兰新铁路在此横穿而过。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河口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奉旨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她从长安出发,历经陇山、天水、陇西到兰州,由河口渡过黄河,经过长途跋涉,最终抵达拉萨。河口村北有座莲花山,藏传佛教传说,文成公主正是在河口莲花山被点化成佛。1877年,左宗棠率兵西征,也是路经河口通往新疆。左公带领戍边将士,一路插杨栽柳,在通往新疆的路上种下了一棵棵杨柳,为塞外的荒寒之地披上绿色,被后人称谓“左公柳”。河口古镇不仅是古丝绸之路上通商的重镇、军事上的天然屏障,同时还是重要的国际通道。走进依黄河而建的河口村西门,迎接来客的一排排古朴的建筑物次第映入眼帘。一块砖一片瓦里蕴藏着丰富的故事,诉说着辉煌与霜染。早在18世纪70年代,俄国即在嘉峪关设立领事馆,并取得了嘉峪关通往河口经商贸易的特权;抗战时期,我国在河口置兰州海关,行使国家重权,检验检查往来的客商,成为“西北第一海关”。 今天若来到河口古镇,徜徉在宁静的村街小巷或是黄河古渡口,那些厚重的大门、古朴的砖瓦、精致的木雕、静默的船和树,不仅是眼里的风景,更是一段又一段铭刻着西部乃至中华沧桑的历史对白。
青城古镇,以狄青命名的中国水烟之乡
一路行至榆中县北部,黄河南岸,突然在黄土、黄河中闪现一座虽古朴却鲜艳的小镇。沃野千里,黄河丰富的水流灌溉滋润着这里的生灵,使这里名副其实“陇上江南,鱼米之乡”,这就是青城古镇。且看那潺潺的黄河曲处,身后的老房子安静的座落在河水边上,散发着古韵的余香。灯笼心口的烛光明亮了起来,街头叫卖声此起彼伏,心口那道缓缓的情绪也终于变得柔软。过往有些自行车的穿行在石板路,还有行走着的稀疏的人群,这是对青城古镇最初的印象。在青城古镇的城隍庙前,全镇中最开阔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传神而英武的塑像刻画着北宋时代名将狄青。狄青勇而善谋,最知名的莫过于在宋夏战争中,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青城之“青”就来源于狄青之“青”。据史料记载,唐朝在此修筑龙沟堡,北宋仁宗年间,时任秦州刺史的宋朝大将狄青为防止西夏入侵,凭借黄河天险,在唐朝龙沟堡的基础上增筑了新城。因为新城东西长,南北狭,故称“一条城”,后为了纪念狄青,将“一条城”叫做青城。青城发迹于水烟。走进罗家大院,十六道门互相连通,设计独特,布局严谨,古朴典雅,做工精美,具有山西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是青城地区保留最完整的古民居四合院群落之一。但最终会被一座巨大的木质机器所震撼,而这正是整座青城古镇繁盛的根源。从木质机器开始探究,可以看到青城勤劳而富足的一面。木质机器是用以制作水烟的机器,凭着水烟,青城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水旱码头和商贸中心,唐宋元明时期的边塞军事重镇,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中国水烟之乡”。坐在正厅太师椅上,手握精致的水烟壶,壶中隐隐飘出烟味不禁让人迷醉——这是历史的味道,这是青城的味道。青城的繁盛不仅仅体现在熙熙攘攘的经贸、重要的地理位置,更体现在人们对于知识及世界的探索。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的青城书院,作为历史上第一所官批民办、民间管理的教育机构,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为止甘肃保存的最完整的一座清代书院。在这样一个因水烟而起的古镇,读书却意外的成为了每个人的信仰,书院成了全镇最庄严而神圣的所在。如今,每到中考、高考的时候,这里都会举行祭孔仪式。堂内两边柜里陈列的是儒家的书籍,抬头可以看到,椽子是方形的 因为这里是给学生立规矩讲道理的地方;梁和柱子是圆形的,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青城一入城的位置,保留着兰州乃至甘肃唯一保存下来的完整的古家祠——高氏第九氏先祖高秉信发起修建的前堂后墓式祠堂。高姓在清代曾考取了一名进士,两名文举,六名武举,二十二名贡生。高氏家族至今已有二十三世,共有三万八千多人,主要分布在青城、白银、靖远、榆中、景泰等地,青城高姓目前己有三千多人。而青城,就是所有高家人的根。灯笼高挂,匾额高悬。不知现代社会有多少人还讲究家族,热衷传承,但在这样古风古韵的甘肃古镇中,令人深深被家族所塑造的具象化的宗族形态所震撼。如果说一位将军奠定了青城城郭,一架水烟发迹了青城财富,一间书院塑造了青城学识,那么这座宗祠就从骨髓、从血液滋养着青城气质,给予每个青城人的灵魂以安稳。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即使身处天涯,只要祠堂安在,那么心系咫尺。一路前行,黄河将兰州劈成两半。河两岸南北山夹河而立,兰州人在这条狭长通透的河谷中生息。在黄河浊浪中洗刷过的丹霞、黄土和群山,透着执着和温暖。遍布着丝绸之路的通道驿站、战役频繁的关隘古渡口、香火鼎盛的寺庙佛塔的兰州,天然地具有一种杂糅而浑厚的气质。我就从这里驶过,从翻滚和嘶吼的黄河边,从青石板里渗透出的草上,驶过数百年的记忆的回望,如此动容,如此欣喜。
自驾及住宿贴士
兰州周边的公路维护工程在陆续进行着,需要注意路况,提前安排自驾线路。兰州周边的驾驶风格较为狂野,切忌斗气飙车,同时经常有牲畜等挤占公路,需小心驾驶。兰州周边古城、古镇的住宿设施较少,建议居住永登县或兰州市区。
餐饮贴士
兰州饮食深受回民饮食影响,四处可见清真餐馆,主食为各类面食,有牛肉面、炒面片、凉面、卤面、浆水面等等,牛羊肉以黄焖羊肉、胡辣羊蹄、手抓为主。同时,甘肃也是瓜果产地大区,黄河蜜瓜和白兰瓜等肉厚、汁多、味甜,软梨味道独特。兰州有有许多著名的美食小吃街,其中,张掖路步行街上的大众巷,马子禄牛肉面、杜记甜食等许多有名的餐馆都在大众巷上;正宁路夜市,牛奶鸡蛋醪糟和羊肉烧烤都很有名。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