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万里长城作为汉民族抵御外族的屏障,设立关口无数,其中最为险要的关口非雁门关莫属。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雁门山中。雁门山所在的恒山山脉呈东西走向横亘在大同盆地与忻(忻州)定(定襄)盆地之间。雁门山两山对峙,南去北归的大雁都要从山间飞过,故有雁门之称。雁门山附近山势较缓,自然就成了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雁门关便是扼守这条要道之关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历史上雁门关一直是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从西周开始,在这里发生过的战事有2000多次, 雁门一旦有失,则忻定、太原无险可守,中原不保,所以历代皇帝都在这里派以重兵,委以名将,从战国到明朝,基本上历史上有名的战将都曾在这里驻守、征战过,比如李牧、李广、卫青、霍去病、杨家将……无不威名赫赫。 如今国泰民安,祖国一统,魏巍雄关早已失去其战略意义,而是成为了一处风景绝佳的旅游胜地,吸引着长城内外的游客。近日,我有幸再次登上雁门关,彼时天高云淡。
雁门关景区介绍
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5A景区。景区位于代县县城西北20公里的勾注山(雁门山)上,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是以雁门关军事防御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是展示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关隘文化的旅游景区。景区内有关城、长城、兵堡、烽火台等不同形制的历史建筑,主要景点包括边贸街、瓮城、天险门、镇边祠等。 门票:旺季90元,淡季60元。 小交通:10元。
边贸街
三座城门
雁门关关城的东西北三面开辟了城门。门洞用砖石叠砌,青石板铺路,门额位置上均镶嵌了石匾。东门为“天险”门,上建“雁门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设回廊。西门曰“地利”门,门楼为杨六郎祠(宁边楼)。北门其实是西门外瓮城的城门,门额上刻“雁门关”三字,两侧镶嵌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镇边祠
天险门外东侧有一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镇边祠。明正德六年(公元1506年)为纪念战国时赵国大将李牧而建,称武安君庙,俗称李牧祠。1856年(咸丰六年),僧人善全在李牧祠旧址上,兴建佛寺,改名护国镇边寺。虽为佛寺,但仍在过殿内塑李牧将军像,镇边寺遂成为以佛寺为主,兼祀李牧的复合建筑。1937年日军占领雁门关后,镇边寺遭到毁灭性破坏,仅存地基。2009年以来按原样复建后改名镇边祠,不仅纪念李牧,还塑有姬幸、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间守关名将的形象。重建后的镇边祠不仅重现了历史上全盛时期的规模形制,而且丰富了展示内容和文化内涵,是全面了解雁门关军事文化的一个景点。
李牧在雁门关,整天在关内训练士兵却不与匈奴交战,于是匈奴轻视李牧,李牧故意让人到处放牧,引匈奴来抢掠,匈奴单于果然上当,李牧却突出奇兵,大败匈奴,此后10数年,匈奴不敢接近雁门关。
雁塔
天险门的北面山顶高高的耸立着一座雁塔,是雁门关北侧的制高点。雁塔古代为瞭望和传递军情之用,与烽火台构成传警体系。雁塔始建年代不详,古建也已不存,现已在原址上复建了高达21米的四边九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成为景区的标 志性建筑之一。雁塔下山坡上,为纪念修复雁门关而就着山势修建了大型碑林。
品地方特色美食
结尾
一来因为第二次去,二者时间有限,拍得照片不多,天险门以东的景点也都没有去,其中包括根据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的情节演绎出的萧峰跳崖处,料想没什么可看之处,但对于金先生的粉丝来说,或许又有不同的意义。 八月再上雁门关, 天高云淡绿漫山。 如铁雄关今犹在, 漠北中原已无险。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