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天气:沿途的天气都是变化无常的,时而阳光明媚,时而大雨倾盆,都不是长时间的大雨。温度:早晚温差大,平均17度,短袖和外套相互换。 此次东部边界行,我们是8月19日出发,23日夜回。历时5日,行程1000余公里。这是我工作多年最长的一次休假,也是一段难忘的自驾远行,如果你看厌了千篇一律的景色,不如背上行囊,一路向东,来看看这个你从未踏上过的土地......“沿边公路”,风景优美、车流甚少、常有独来独往之感觉。我们从中国最东的佳木斯出发,沿着松花江 ,一路经同江 、 抚远 、 饶河 、虎林到密山 ,一路上都是沿着国界一脚中国一脚俄罗斯地向前进发,如果让一个没有方向感的地理盲在空中俯瞰中俄边境线,他一定分辨不出哪边是中国哪边是俄罗斯,这趟行程下来让我领略到,我国的东北真的是一片太富饶的土地,这里有草原,有森林,有耕地,有湿地,还有大山,有大河,有大湖 (兴凯湖),自然生态丰富多样,农业畜牧业发达,有能源,有矿藏,水电资源充足。
DAY1:饮佳凤,赏松花江江景
DAY2:踏国界,看三江之汇地
三江口位于同江市区东北7.5公里处,以“江会与此、路始于此、海通于此”而闻名遐迩,是中国最美公路—“同三”公路起点所在地。这里建设了起点广场、赫哲族博物馆、十二生肖园、荷花鱼塘、耀邦纪念公园、爱情海、观星台等。同江三江口是黑龙江、松花江汇合处,松黑两江由于水温、流速和水质各不相同等原因,它们在这里相遇而不触,两江回车后的江,当地人称之为“混同江”,黑龙江、松花江、混同江三江为会,得名三江口,同江也因此而得名。
DAY3:行抚远,祖国最早的日出
抚远号称“东方第一县”,这里是中国的最东方,每天这里都会迎来中国的第一缕阳光。在这里,感受中国最早的日出是颇有意义的体验。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赫哲语,属阿尔泰 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也有观点认为应归入那乃次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尔字母来记录语言,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说到赫哲族居住的街津口,我想起来一个故事,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很早以前。江边住着一个叫街津口的老人。一年夏天,黑龙将所有的鱼关押起来,不让渔民捕捞。老人手持鱼叉和黑龙撂斗,扎断了它的尾巴。黑龙求饶,放回了鱼群。从此,老人总是守在江边。 天长 日久,变成了石头。后人将江边老人站过的山叫街津口山。又叫老头山。老人住过的地方,起名叫街津口。
DAY4: 钻虎林,观乌苏,缅怀革命先烈
黑龙江省虎林市位于乌苏里江畔,与俄罗斯达里涅列钦斯克市(伊曼)隔江相望。这里曾是二战的战场。如今硝烟散去,昔日的战士们用烈火枪炮换来了今时的和平时光。虎林人在乌苏里江畔、完达山林海旁的黑土地上过着和谐而富足的生活。他们享受着林海“天然氧吧”的馈赠,吃着乌苏里江鲜美的冷水鱼,收获着黑土地里的五谷馨香,在这片无污染的净土上过着有滋有味的日子。
DAY5: 游兴凯,浊浪拍岸,气势非凡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东部,距密山市35公里,是古代火山爆发后,因地势陷落积水而行成;为中俄界湖,北三分之一的面积为中国,南属俄罗斯,此湖共有九条河流注入,湖水从东北方溢出,最后流入乌苏里江。兴凯湖原为我国内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定后,变成了中俄界湖。大兴凯湖整个水面特别辽阔,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真是非常的好看,而小兴凯湖湖水位偏低一些,一路下来大大小小很多湿地主要也是候鸟的栖息地,景色也非常的秀丽,一路上听着歌声,享受着美景,好不惬意!来到湖边为之震撼,兴凯湖浊浪拍岸,气势非凡,湖面宽阔,给人一种海的感觉,有海的气势,没有海的颜色。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