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山玉皇山
关于玉皇山的游记,是我的【行走在杭州】系列的第三篇,前面两篇分别是: 1、《【行走在杭州】走进南宋的皇室田园——杭州八卦田遗址公园游记》(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129505#pvareaid=2174305); 2、《【行走在杭州】霓裳艳影,丝路岁月竞风流——参观中国丝绸博物馆有感》(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129586#pvareaid=2174305);欢迎大家拍砖指点。 玉皇山是我们离开杭州的前一天去的,由于天气炎热,山虽然不高,也就237米布局,但是爬起来还是很辛苦,以至于太过疲劳,一些远一点的景点都没有去看到,那都是后话了,暂且按下不表。 话说道教名山玉皇山地处西湖与钱塘江之间,原名龙山,唐代取名玉柱峰,五代改名育王山。相传五代吴越国王钱曾迎明州(今宁波)阿育王寺的舍利置放次山,故名。宋代后,又名玉龙山、龙山、天真山等,“玉皇”之名实始自清初,因当时山顶建造了规模宏敞的道教玉皇宫,山以宫名,始称玉皇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玉皇山远望如巨龙横卧,雄姿俊法,风起云涌时,但见湖山空阔,江天浩瀚,境界壮伟高远,史称“万山之祖”。与凤凰山首尾相连,有“龙飞凤舞”的美称。 正因为玉皇山这种位处江湖之间而又能睥睨天下的超然地势,让我们想到山上去俯瞰八卦田的美丽风光,所以有了这次玉皇山之行。其实玉皇山上风景名胜很多,时间允许的话, 【门票信息】成人票价10元/人,学生半价,1.2米以下(不含1.2米)儿童享受门票免费政策,七十岁以上老人、军人、三十年教龄以上教师及献血者等特殊人群也享受免费优惠。 【交通信息】自驾的朋友直接导航至玉泉山即可,景区内有停车场,可以停在山下,也可以驾车上山,山上有几个停车场。乘坐公交车的朋友,可以搭乘公交42路、87路至玉皇飞云站下车即到。 【开放时间】6:00-18:00
老玉皇宫清静地
据史料记载,玉皇山原为佛教寺院永寿寺,名资仁,后改上石龙永寿院,吴越王建。发匪毁后,至重兴玉皇山时,亦不过略事修聋,因陋就简而已。民国丁巳年不戒于火,焚炀殆尽。后紫东道人开石壁,诛茅辟地,扩充而张大。名“老玉皇宫”。 以上是老玉皇宫的来历。
老玉皇宫因为地处龙山和凤凰山阴阳合和之处,既可闻钱塘涛声,西湖潋滟亦尽收眼底,为众多士人所钦慕。时有一豫东商贾孙氏,随康王南迁,定居玉皇山下,观天下苍生莫不以生生为续,生生之事又当以姻缘为先。此事在天为月老所辖。奚闻临安尚无月老祠,民间姻缘大事,无从祭拜。孙氏思量,遂请人依豫东商丘月老祠月老精刻真身小像,奉老玉皇宫内。因中原月老信奉笃定,一时临安善男信女闻之,皆来老玉皇宫求取姻缘。自千年而来,遂成老玉皇宫拜月老,求姻缘之习俗。2017年7月22日在老玉皇宫举行了隆重的迎请月老暨开光仪式。
福地洞天紫来洞
紫来洞位于玉皇山腰,原为小石洞,是清代福星观道长紫东用人工依势开辟而成,又名飞龙洞。 据《玉皇山志》中记载:从前在七星岩边上有一个仙人洞,常常有好奇的人士结伴进入,想弄清这洞到底有多深,但都以失败告终,而福星观的紫东道人也多次想开辟洞口,为西湖山水增添一处名胜,但终究因为洞内光线黑暗,伸手不见五指,所以也是无可奈何。直到某一年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紫东道人在梦中得到一位高人指点。原来在这洞的东南角上有一个天然门户,只要让人站在洞口大声喊叫,便能根据声音找到门户的所在。第二天,紫东道人便根据昨夜梦中高人的指示,果然找到了这个门户,并立即让人把门户凿开。历时整整半年时间,一个宏敞无比的溶洞终于展现在世人眼前,而这个洞也就跟了紫东道人的道号,叫做了紫来洞。 紫来洞的特点是洞中有洞,深邃幽奇,湿润凉爽,是夏日消暑胜地。斜壁上写有“紫气东来"四个大字,巧妙地嵌入紫来二字,同时起洞名为紫来洞。洞口削壁,上有仅容一人的石级游人都喜横身通过。紫来洞共有上下三层,洞中有洞,深不可测。洞中常年紫气笼罩,阴凉潮湿。洞顶豁口旁有古人据阴阳八卦之说用以镇压杭城火魔的七星缸。 我们来到紫云洞时,洞口已经被来打牌避暑的一群老人家“占领”了一半通道,老人们还自带了水和干粮,看样子是做好了“战斗”一天的准备了。 在紫来洞口左边有个喜德山房餐厅,在餐厅二楼平台应该可以俯瞰山下的八卦田,但我们却不知道,以至我们上山下山两次经过紫来洞,都没到茶室那里看看,回来再查资料,真是令我懊悔不已。
紫云洞内的温度比较低,就如一个天然冰库,而且越往下走,温度越低,洞内比较潮湿,可见度很低,进洞观赏要注意安全,而且不宜在洞内停留时间太长,如果长期在洞内生活,人是会得风湿病的。所以我们简单转了一圈,就出来了,在紫云洞边上,还有七星亭和七星缸。
七星亭旁有清雍正年间设置的七只大铁缸,排列如“北斗七星”,以镇火龙,称为七星缸,缸上刻有八卦图。沿着七星亭前行便是樱花地。
福星观中灵霄殿
玉皇山自南朝梁始,即为佛教圣地,明朝时,将山顶的佛寺改成福星观,至此,玉皇山成了道教道场。福星观主殿灵霄宝殿主供玉皇大帝,汉族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是三十六天至高真神,统领三界。但在道教中,玉皇大帝并非至高无上,只是在三清尊神统领下的四御之一。道家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第二层次才是四御,四御是在三清统领下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天帝。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后土娘娘)。 福星观原为清代所建,主殿内曾供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现虽不存,但有木雕玉龙供人参拜,因又称“龙殿”。福星观建于清雍正年间,俗称玉皇宫,曾是西湖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有完整的仿宫殿式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真武殿、大雄宝殿、半姆阁,两侧有三清殿、三官殿。如今道观已不在,但建筑格局大致保存,同时新建有登云阁、望湖楼等,供游人凭栏远眺“之江三折”、“六和塔影”、“湖山况秀”等胜景。
据清人卓炳森《玉皇山庙志》记载,福星观相传初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初名玉龙道院,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 据该书记载,唐玄宗年间,有位上山采花的老人遇见一道人,问之,道人则曰:“特朝三清道祖”,即时腾空而去。一时传扬,采花老人便开山启建玉龙道院。院内建大罗宝殿,供奉三清三宝三天教主。由此可见,玉龙道院始建于唐代。相传唐代道士吕洞宾也曾云游玉龙道院,并题诗一首:“七宝庄严五色丹,六通四达出尘埃。箇中滋味神仙喻,遇有缘人笑口开。” 此后,每朝每代都有道人来此修炼或取经。据《杭州玉皇山志》载,相传五代道人刘海蟾也曾到此并面壁9年,并留偈四句:“参出真空不夜天,娘是我来我是娘。无为一体主人公,玄妙消息永无穷。” 福星道院之名约始于明代中期,正德十三年(1518),道士罗普仁在此修行13年,大悟超凡,明正德皇帝敕封为“无为宗师”,他扩建了玉龙道院,正式取名“福星道院”,俗称福星观,因此《玉皇山志》称他是福星观的开山祖。 清雍正年间(1723-1735),浙江巡抚李卫发现“火患之多,动辄千百家”,危害着杭城居民的安全,便在玉皇山顶开凿日月池,又于山腰安置七星铁缸,取水以制火之意。 同治三年(1864),全真道士蒋永林(金华东阳人,号长青子),从天台山崇祖观来到杭州,看到玉皇山福星观因兵祸化为灰烬,深感痛心,于是下决心重建。他结茅而居,不畏艰难困苦,数载化缘。以虔诚之意打动了当时浙江巡抚杨昌睿、布政司卢定动、杭州知府龚嘉俊、钱塘知县曾国霖、仁和县知姚光宇等官员,官员们“慨捐钜赀助建福星观”;并命令由杭州府司狱吴廷康监建。经过多年努力,福星观及七星铁缸终于在清光绪元年(1875)重新建成。
散落山中的古迹
在玉皇山南侧,散落了很多吴越、南宋等时期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迹。天龙寺、吴越郊台、朱天庙遗址、灵化洞、天真书院遗址、望海亭、祀神所等等,我们一路走一路看,有点走马观花,所以下面也只能简单叙述一下。 吴越郊坛,又名拜郊坛、登云台,建于后梁龙德元年(921年),是吴越国王钱鏐祭天的场所。现存遗址大致分二层,占地约2000平方米,两层平台之间由数十级台级相连,中间的山体皆以齐整长方形大石块垫铺,人工垒筑痕迹明显。在两层平台上,散布多处历代遗迹,如灵化洞、登云洞、“朱天庙洞”、甘露井、午梦床以及近十处摩崖题刻。 其中,吴越国王钱鏐为建郊坛而镌刻的题记全文为:“梁龙德元年岁次辛巳十一月壬午朔一日天下都元帅吴越国王钱鏐建置”,29字,竖排4列,每列约7字,字径为9厘米,书体工整,凿刻精良。该题记的发现,印证了《淳佑临安志》、《西湖游览志》、《方舆胜览》、《两浙金石志》等文献中关于吴越郊坛的记载。吴越郊坛遗址为研究吴越国的历史发展及其郊祭仪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史料,也为确定南宋郊坛的位置提供了线索。
16世纪初,天真山上还没有天真精舍时,王守仁曾在此讲学,天真山多奇岩古洞,俯瞰八卦田,左抱西湖,前临钱塘江,他一来就喜欢上了这块宝地,随同老师登临的学者王畿、钱德洪自然懂得老师的心意,在富阳与老师分手后,便回去准备建立书院,1530年,王门众弟子们集资购天龙寺僧地,还置了田地,用田地收入来提供四方学者聚集时的用度,于是这里成了王门的定期聚会讲论据点,每年春秋两祭祀,每次一个月。 直到明万历八年(1580)诏毁天下书院时废。
他日重游玉皇山
我们沿石阶从玉皇山南麓下去,从后山售票亭出去,外面就是八卦田遗址公园了,我们出去的时候售票亭中没有人,如果我们是玉皇山南麓上山,似乎是有机会逃票的。 玉皇山以遍藏古迹而称胜。自西湖翻山去江干一带的慈云岭古道,开通已逾千年,岭南山坡上有五代时期的石窟造像,共两龛七尊,是西湖现存年代最古老、保存最完美的石刻艺术品之一;天真山(玉皇山南部山岭的称谓)南麓天龙寺内的石刻造像,镌刻于吴越国末期(965),一堂三龛,亦为七尊,十分珍贵。此外还有钱王郊坛(老玉皇宫)、南宋郊坛、天真书院等古迹散落在山间道旁。 可见玉皇山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它与上下石龙相接,天目分支,沿江而东,结撰于此,若游龙然。山北有南屏山、赤山、鸿雁池;山西为九曜山、大慈山;山东则方家峪、万松岭、慈云岭;山南即妙音山、天真山;东南乃凤山、将台山;沿江白塔岭、五子岭;其上天真寺、登云寺;其下勋贤寺、天龙寺、天华寺;山下有八卦田、九连荡;山旁为古玉津园,皆名胜之卓著者也。 可惜我们此次行程匆匆,多有遗漏之处,下次有机会再来杭州,我一定会重游玉皇山的。
亲爱的朋友们,【行走在杭州】系列的第三篇游记到此要告一段落了,谢谢大家捧场指导,也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行走在杭州】系列的后续游记,再见!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