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假也不能浪费呀,在论坛上经常看到几个稀奇古怪的地方,一个是偏关县老牛湾,一个是佳县香炉寺。两个网红地都在山西地界。这两个是主要目标,围绕这两个目标,在加上周边一些景点,就凑成了这次的路线安阳——忻州 450公里(阎锡山旧居,忻口战役)住忻州——偏关 220公里(老牛湾)偏关——额尔多斯 200公里(草原风情)住鄂尔多斯——榆林 165公里(平凡的世界,榆林老城)住榆林——佳县——平遥 355公里(香炉寺,平遥古城)住这个行程将近2000公里,写这个帖子也是为了纪念我的座驾RAV4,跟随我征战十年,立下汗马功劳,北上,南下,东征,西战。直到三月把它易主以后,一直忘不了我的战车。所以借此帖抒怀一下我的感受。
D1,阎锡山旧居
阎锡山故居,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北22公里的河边村。始建于二十年代初,三十年代结束,长达14年之久,耗资140万两银。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原长135.2米,宽119.7米。占地面积61834平方米,近30座院落,八百余间房屋。现存18座院落575间房层,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体设计分为上下两院,前后为东西花园。阎锡山故居现为河边民俗博物馆。河边民俗博物馆 利用阎锡山故居创立于80年代,馆内陈列品以民俗文物为主,按照农、食、住、行、娱、信为内容的六大系列布局,包括民间面塑、刺绣、雕刻、饮食、信仰、婚俗和元宵节民俗一条街等共58个陈列室,总面积1980平方米,这些展室的陈列,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交叉关联,生动地反映了晋北清末民初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
D2,忻口战役遗址
忻口战役遗址位于忻州以北25公里处,是忻州的北门户,早在汉代,这里就是重要的军事防守基地。遗址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500米,现存有与日军作战时修筑的窑洞50余孔及204号激战地,至今战争遗物时有发现。除部分窑洞坍塌外,其余皆保存完整。山西省政府于1986年将忻口战役遗址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山西省委于2005年将忻口战役遗址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9月,国务院将忻口战役遗址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遗址"。忻口战役是中国军队抵抗日本侵略军进犯的一次最激烈的战役。1937年10月初,日本华北方面军坂垣师团约三万余人,由北至南直取太原。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思想指导下,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为抵抗沿北同蒲南下的日军,国共两党浴血奋战,23天内共歼灭敌人两万余人,取得了抗击日军的一次巨大胜利。这次战役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使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化为泡影,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士气。忻口战役是国共两党游击战、阵地战配合作战最为成功的一次战役。
D3,偏关老牛湾
老牛湾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是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以黄河为界,她往南是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一个鸡鸣三市的地方。黄河从这里入晋,内外长城从这里交汇,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我国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在这里彰显。同时也有大河奔流的壮丽景观。老牛湾是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登临高处,包子塔湾景区的黄河九曲十八弯美景尽收眼底,用"断崖万仞如削猴,飞鸟不度山石裂"来形容包子塔最为合适不过了。泛舟漂移,两岸鬼斧神工,断臂悬崖,黄河曲折多变,弯转迤逦,黄河在此回头,转折了一个近乎360°的圆湾,将其围成一个半岛,有人形象地称之为"中国的科罗拉多",此为整段峡谷最摄人魂魄之处。
D4,鄂尔多斯草原风情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西南9公里处。视野草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核心区由一个蒙古大营和300多个蒙古包组成的蒙古包群:设计独特,别具一格。按功能区划分为综合服务区、汽车营地区、民俗文化体验区、草原休闲娱乐区、草原休闲度假区、草原生态观光区六个功能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不仅已经成为享誉中外的特色旅游景区,并且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无限福音。到目前为止,该景区用于牧民补贴、征地、修路、景区及配套设施等共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企业自筹。鄂尔多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神奇的传说和一句"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誉满全球。鄂尔多斯草原以其宽阔的胸怀、一望无际的自然属性和蓝天。绿草、白云、羊群的优美意境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鄂尔多斯草原的真实写照。
D5,【平凡的世界】拍摄地高家堡古镇
平凡的世界寻找不平凡,纵然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然而始终饱满深沉!《平凡的世界》折射了那一代人的影子,也影响了那一代人,剧中洋溢着中国农村的温厚气息和奋斗进取的力量以及对生活的坚信与希望。让不同年代出生的观众感动、敬畏于那个“干净的世界”!让我们走进《平凡的世界》拍摄地--高家堡古镇,领略这片土地上的厚重与质朴,再次唤起人们对那个年代的久远记忆。神木县高家堡古镇是榆林市历史文化名镇,全镇东西宽27.5公里,南北长23.5公里,总面积444平方公里,地形图像一只飞翔的和平鸽。境内东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西北部为风沙草滩区,秃尾河、永利河等河沟将全镇分割为“两川五沟七道梁”。全镇辖48个行政村,总人口21000余人。高家堡古城是陕北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是一处具有浓厚人文积淀、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古镇。参观“平凡的世界”剧中的东风照相馆、中国人民银行、原西县革命委员会、火车站、原西县供销社、原西县医院、农业学大寨牌楼、国营饭店等景点。
D6,黄河奇观,佳县香炉寺。
香炉寺,位于佳县城东200米的香炉峰峰顶,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峰前有直径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与主峰间隔2米,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寺名。素有佳县八景之一"香炉晚照"之美誉。香炉寺地势险峻,香炉石凌空而起,断桥惊险异常,置身其上,如凌绝空际,低头俯看,滔滔黄河激流而下,汹涌澎湃,佳临黄河大桥横贯东西,如龙卧波。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香炉寺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山峰上的正殿是圣母祠,左右有配殿,南边有山门、石碑坊等。"香炉晚照"是佳县的八景之一。因为每当夕阳西下时,太阳的余辉将孤亭的倒影投射在黄河水流中,如诗如画,当地人呼之为"小蓬莱",誉为仙境香炉峰顶建一观音庙,东西两部分由一5米长,1米宽的天桥相连。人们站在香炉峰顶,如临空绝际,东眺吕梁山脉,起伏连绵,宛如骏马奔腾;仰望佳县山城,好象与天际相接;俯瞰黄河,波澜壮阔、汹涌澎湃,尤其是夕阳西下时,霞光将香炉峰映入黄河之中,酷似传说中的“蓬莱景”,故香炉寺又有“黄河小蓬莱”之称。“香炉晚照”也曾为古佳州八景之一。在香炉寺南面的悬崖陡壁上,屹立着一块狮头巨石,人称飞来石,“飞来踏雪”曾为古佳州八景之一。此石高约10米,长约13米,石头北端好像狮子头一般,张牙舞爪、威风凛凛。因巨石孤置悬崖陡壁之上,前后左右不和任何地方相连,究其由来,谁也难以说清。所以历代以来,人们传说它是从天上飞来,落到人间的奇观异景。
D7,我在平遥等你。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2009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2015年7月13日,平遥古城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