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上次来南京是十多年前
当走出地铁4号线鼓楼站,又一次站在南京的街头,大概算了一下,距离上一次来南京竟然已经过去10多年了。瞬间,有种时光如梭的感觉……眼前的一切,曾经很熟悉此刻又变得陌生了,我这样对前来迎接我的朋友丹士说。 十余年不见,南京大变。行前丹士特意提示我,从机场可以坐地铁前往市内。与过去相比,往返机场和市内的交通,在大巴和出租车之外又多了一个选择。我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地铁应该是首选了,因为这的确是方便极了!
中午12点多到达南京禄口机场,乘地铁S1号线经由南京南站再转地铁1号线,全程下来也就一小时左右,我就到了约定的鼓楼站。走出站外,阳光和煦,花朵正艳。此时,丹士还未到。我也不急,和旁边的人一起悠闲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完全不在意时间或完全没有等待的无聊。
一对开心的母女,似乎并不急着等待地铁,我想她们的目的不是等待去往何方,而是在享受眼下这片阳光下的美好。
丹士是位南京“土著”,也是我们大学同系校友。虽说他比我晚了整整4年,导致我们在位于北京海淀区的那所著名的大学校园里完全错过了交集,但上天还是让我们在很多年以后认识了。 丹士是个热心人,十多年前,因工作关系我几乎每年都要去南京,他陪我在南京城内走街串巷,甚至远至扬州、无锡、镇江。 丹士是个有心人,这次来南京,特意给我安排了交通便利的宾馆,重要的是,站在窗前,就可以看见绿色环抱的玄武湖。
丹士不喜欢拍照,但在玄武湖边,他走在前面我偷偷拍了他的背影。前方正好有美女经过,我不确定丹士是否在偷瞄美女,但看他头偏向的角度,应该没闲着吧!反正我借拍照的机会瞄了美女好几眼。现在看这张照片时,我想如果我和丹士都只身一人在那里的话,会不会向美女要微信呢?呵呵,这真是一个好有趣的想象啊!我在心里不禁坏坏地笑了起来。
我和丹士有个相同的爱好:外出喜欢步行,喜欢流动变幻的街景。于是,到酒店放下行李,找个小店填饱肚子后,丹士就领着我沿着满是梧桐树的南京街头,步行去往鼓楼公园、玄武湖、湖南路……
看看地图,从左下角的鼓楼起始,沿着箭头方向行进。我不想计算这一路有多少步数或多少公里,反正,我们都是好样的,因为谁也没累趴下!
鼓楼公园:明代鼓楼已经600多岁
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的南京鼓楼,是旧时南京城的报时中心,民国12年(1923年),鼓楼就被辟为城市公园。如今,鼓楼公园做为一个饱含历史与文化韵味的市民公园,也是南京的象征之一,免费向公众开放。 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1号。 门票:无。 建议游览时间:半小时。 从地铁4号线鼓楼站出来,与丹士汇合后,在去往酒店的路上,我看见旁边街心环岛中两只身披绿装的孔雀煞是喜庆,丹士说这就是鼓楼广场啊!鼓楼公园就在西侧的不远处。哎,我早不记得了……我说,就当我这是第一次来南京吧!
虽然与丹士很久没有见面了,但我们没有任何的客套。除了短暂感叹时光的变化之快,以及彼此身材略有发福之外,我们好像很快就找回了多年前一起四处游走的感觉了。于是,在附近入住酒店、简单午餐之后,我们像以往一样上街了,开启步行模式就近前往鼓楼公园。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鼓楼一直处于维修状态,直到2018年春节前才重新开放。
鼓楼公园周围的人行道上,本来栽种着一圈梧桐树,看其粗大的树干,想必很有些年头了。我是极喜欢枝繁叶茂的梧桐树的,可惜眼前这样枯枝老态的样子看起来顿失生命力。据说是有关部门为了让市民站在鼓楼广场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看到鼓楼,而不再“藏”在小山坡上,于是对曾经参天的梧桐树进行了大幅修剪,使其变得稀疏和矮了许多。好吧,但愿他们心想事成!
这些法国梧桐全部种植于上世纪20年代,可以说它们见证了南京古城的沧桑巨变。树是够老了,但春天来临,这些80“高龄”的老树依然发出了新叶。我一边走一边抬起头来,在一颗颗饱经沧桑的树干上找寻碧绿的梧桐叶,乐此不疲。
从这个角度,将80多年的梧桐树和只有8年的南京地标建筑、450米的紫峰大厦神奇地同框了,真是奇妙得很,请允许我为我的这个发现点个赞!紫峰大厦曾经是江苏第1、中国第6、世界第10高楼(截至2016年8月),此时看起来像只牛叉的砖头“大哥大”。
在南京,不能随便比“年龄”哦!那些梧桐树虽然80多岁了,在8岁的紫峰大厦面前可以随便摆摆老资格,但与600多岁的鼓楼比起来,它们又不知矮了多少辈……连碑楼前面的这几株槐树,都超过125年的历史了!
做为南京象征之一的鼓楼公园,十年前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前,南京传递圣火火种的回收仪式便在这里举行。亦可见其在南京人心目中的地位。
鼓楼分上下两层,下层中间有三道券门贯通前后。燃鹅,南京古城门是独门,鼓楼却为嘛有三个门?原来,南京是明朝的都城,而都城的城门都是有三个券门,中间是正门,两边是腋门。这就是说,它完全按照皇城标准建制滴!
右边的券门开了一条缝,里面传出刺耳的电锯声来。走进一看,两名身着蓝色工装的工人头也不抬地正在作业。我想推开右边的门探个究竟,却被告知因维修不能登楼参观……
无奈退出,再从中间的券门进去。阳光从前后贯通,照亮整个空间,几百年的陈旧味道竟然不在,修缮一新的感觉掩盖了岁月的沧桑痕迹。
几番修缮的成果都在两侧的墙边展示着。看似一座楼而已,修缮与整治的工程却是多方位的、巨大的。
穿过中门时,我放慢了脚步,让目光在斑驳的灰墙上一点点掠过。我努力想象着600多年来这一块块砖是如何变化的,像在品鉴一瓶陈年的老酒。
穿出中门来到鼓楼的另一面,回头一望上面写着“碑楼”二字。这又是为何呢?
实际上南京的鼓楼也被称为碑楼,这与康熙有关。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返京启程时,告诫当地大小政府官员要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次年,当时的两江总督将这段“圣谕”刻石,竖碑于鼓楼台座正中,并建楼保护。自此,鼓楼便得“碑楼”之名。
哈哈,古老的鼓楼与现代的地标紫峰大厦合体了!前者从历史走来,后者面向未来。时空交汇,岁月神奇。
围着鼓楼转一圈,东面车水马龙的鼓楼广场和西南边幽静的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近在眼前。
南大鼓楼校区的北大楼堪称南京大学的地标,从民国沿用至今,余光中先生曾感慨“常春藤攀满了北大楼”。
将镜头拉近细看,绿色的爬墙虎真的缀满了一侧墙体,余光中先生所言不虚。
鼓楼所在的位置是南京城内一处小山岗,虽然这些台阶跨越的高度只有40米左右,但连接的却是600多年的历史。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南京鼓楼还缺名气吗?一点也不!再见了,有故事的南京鼓楼!
玄武湖:2300多年的“金陵明珠”
离开鼓楼公园要去玄武湖了,又想起“比年龄“的事来。在玄武湖面前,鼓楼啊、老槐树老梧桐树啊什么的,注定会被秒杀了,因为玄武湖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年的人文历史!六朝时期即辟为了皇家园林,啧啧!披着亮闪闪的皇家金字招牌的玄武湖,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于是成了在南京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池碧水——何必要绕开呢?人们常常是蜂涌而去,一睹目前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的风采……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玄武巷1号。 门票:无 建议游览时间:2小时。 丹士带着我,从鼓楼出发沿着北京东路一路向东,经过鸡鸣寺后再向北行,从解放门进入了玄武湖公园。途中经过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明城墙,我曾提议进去看一看。但次日一早便要离开南京,时间不多了,因此被本就计划性、时间性极强的丹士委婉地否定了。好吧,玄武湖不见不散!跨过解放门到达玄武湖景区,只有经过台菱桥才算真正进入湖区。台菱桥直通玄武五洲之一的菱洲,菱洲处于玄武湖中心位置,因过去多产菱角,故名菱洲。
站在台菱桥上,眼前碧波荡漾,耳旁风声微鸣。一艘艘游船轻摇慢晃,人们好不惬意。丹士指着前方说到,那座山峰便是紫金山了。我立刻想起了多年前,我们一起坐缆车去紫金山参观天文台的事来。那时,一个紫金山好像就花去了我们一天的时间,不过非常的开心。
还是年轻好啊!看湖边这卿卿我我的一对对,温馨而又浪漫。除了身旁的湖水在流淌,这一刻时间似乎停止了。
透过玄武湖的水面,再一次清楚地看见那个450米的巨型“大哥大”:紫峰大厦。我对丹士说,下次我还想住在那附近。
玄武湖并非一块整体的浩大水面,其间有一些被称为洲的小岛。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齐称为玄武五洲,洲洲堤桥相通,码头散落。不仅游船往来穿梭,近年来还时常有运动帆船活跃于湖面,给玄武湖增添了别样的景致。
菱洲往西过了堤坝,便进入樱洲。迎面一座塔立在眼前。丹士说这是友好之塔,1985 年日本爱知县与江苏省结为友好城市时共建,警醒后人。然而,2012年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导致南京与名古屋断交。而且近年来,民间一直有人建议将此塔拆除,如此看来,此塔岂不是有点“好尴尬”的状况了?
塔后本是月季园,此时却满园木香花盛开,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赏花、拍照。木香藤别名木香、七里香,为蔷薇科,花色多样,娇艳美丽。
看我流连于花间秀色,丹士却说,其实月季园中的主角是这株200多年的银杏树,据说是当年居住在玄武湖公园的湖民栽种的。令人称奇的是,这株银杏与大多数古银杏不同,它是嫁接的!由于树冠呈心形或半圆形。因此它还有一个形象的称呼:“千手观音”。
湖光水色吸引了我,渐渐地与丹士拉开了距离。我抬起头来,他在前面已经登上了白桥。白桥是樱洲与环洲之间的一座精致的小拱桥,颇有江南水乡的风韵,不知其中又有何美妙或传奇的传说……
传奇当然有。过了白桥便见一座九级六面的玲珑宝塔,这便是著名的喇嘛庙。其实,在东南沿海少有藏传佛教的寺庙,喇嘛庙是为纪念民国时期西康的藏传佛教活 佛诺那而建,据说塔内还放有诺那活佛的舍利子。
莲花广场也算环洲的一个标志了,因为远远地就看见湖面上那尊12米高的莲花仙子及四个憨态可掬的莲花童子,组成了童子拜观音的主题雕塑。如果赶上音乐喷泉启动那就更热闹了,常常吸引很多游人围观赞奇。
环洲向北跨过芳桥就是梁洲,丹士说梁洲是玄武湖五洲中最早开辟、风景最佳的地方,有人称其为老洲、美洲。梁洲上建有盆景园,四季举办花卉展览。此时正值杜鹃花开,处处姹紫嫣红,一派春光令人陶醉。
梁洲不愧为玄武湖中风景最佳的地方,不仅可以赏百花,亦能静静地观鱼。水榭古亭,柳丝摇曳,一池碧水里鱼儿欢游,此景被称为柳湾观鱼,不禁令人想起杭州西湖的花港观鱼来。
梁洲与南京车站隔湖相望,让印象中熙熙攘攘、嘈杂纷乱的火车站经过眼前这浩瀚的湖水“过滤”之后,立刻变得宁静起来,这种感觉真是奇妙啊!渡船往来,真是方便了游客。我对丹士说,与其在火车站里无聊地候车,不如在玄武湖游览,只需提前坐船去赶火车,想想都很爽。
在梁洲,几位漂亮的小姐姐与古老的玄武湖合成一幅温馨美妙的图画。此刻,春风拂过,有没有人心动呢?本想问问丹士,他却早已走到前面去了。
在樱洲经过一条蜿蜒曲折的长廊,丹士告诉我这是“中苏友好长廊”。原来,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担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的宋庆龄将自己荣获国际和平奖的奖金转赠给了南京市政府,在樱洲建造了这条长廊。当年,长廊内陈列着一些关于中苏友好的宣传画,所以也叫“中苏友好画廊”。此刻在长廊中穿行,突然觉得千年玄武湖,也闪耀着现代历史的光芒……
不远处,一对新人正在湖边拍婚纱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准新郎的跪姿不仅专门而且很诚恳,背地里不知练过多少次啊?当然,他们也真的会选地方。星转斗移,沧海桑田,玄武湖二千多年依然波光粼粼不曾改变。新人双目相对的时刻,我竟然在心里为他们默念着“海不枯石不烂,爱情永远不会变……”。
不知不觉,从解放门进来后在玄武湖里小转一圈已经近两小时了。一直担任“向导”的丹士催促该去往下一个地方了。于是,我们告别新人,径直向玄武门走去。在即将走出城门的瞬间,我回头摁下快门,将半幅灰色的城墙和朱红色的大门,与匆匆走过的游人一起定格下来。
在110年的玄武门前,我提议丹士一起合个影吧。我说我们上次合影已有十多年了,而且貌似找不着了(好尴尬),下次合影不知会在何时……他却并不在意这些,看着人来人往的城门,好像并没有合适的地方照相,他说还会有机会的。好吧,反正来过就没有遗憾……
狮子桥:吃货们必去的南京美食街
出了人来人往的玄武门,顾不得合影,丹士便按计划带我前往湖南路。路不算远也不算近,我们一边走一边聊,聊过去的事聊现在的事,聊当年上大学的事聊现在工作的事,聊自己的事聊别人的事,聊中国的事聊外国的事……时间便过得很快,也不觉得累了。 湖南路是南京著名的商业街,之前没少来过,但此前来次依然印象所剩无几。我正环顾四周,试图找回记忆中的湖南路。丹士示意我拐向旁边的一条小街,说这就是狮子桥了。我知道,狮子桥是南京夫子庙之外,另一条著名的美食街,聚集了很多老字号和流行食店。但时辰尚早,我们并无食欲,只当逛街来了。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湖南路。 门票:无 建议游览时间:半小时(就餐的话随心情)。
狮子桥是条步行街,只有300多米长,走走就到头了。丹士一路陪我十分的辛苦,我让他在大牌坊下面的一条长椅上抽根烟休息一会儿,便一个人随意地逛了起来,看见有趣的就拍拍照。除了那块巨大的牌坊,并不宽敞的街上还有两尊仿真青铜铸雕像:卖蒸儿糕和捏糖人,反映南京旧时商业民风民俗。
狮子桥的街道仅有十余米宽,略显狭窄。让我想到是不是店里的美味连街对面的人都能闻到呢?看看对面高大上的南京大牌档,那有如戏台的门楼又令我想起了大沈阳中街的刘老根大舞台,呵呵!
有那么一点点清末民初茶楼酒肆之旧风的南京大牌档看似一家老字号,其实只有二十多年历史,如今却是南京金陵菜系的古典饭店品牌,总店在新街口,狮子桥店只是其十余家分店之一。荣获“中华名小吃称号”的古法糖芋苗、有“江苏名菜”之称的虾黄豆腐以及酒酿赤豆元宵都是南京大牌档的招牌菜品。其中,其独创的用烤鸭肉制成的小笼包天王烤鸭包更是一绝。
尽管貌似传世老店的南京大牌档的历史并不长,但我说过,在南京是不能比年龄比历史的,随便拿出一样都会让人惊讶。狮子桥也不例外。狮子桥当然是有来头的,它的名字的来历与宋明帝刘彧有关。传说当年宋明帝在附近建了一座寺庙,后来毁于战争,只留下寺前小河上的桥。这座桥因桥头有狮子被老百姓称为“狮子桥”,流传至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只不过,如今的狮子桥庙不在了,桥不在了,狮子也不在了,满街飘荡着各种美食的味道,游荡着各色吃货的身影。
哈哈,还别说,在狮子桥“狮子桥”并没有消失!这是怎么肥事?不妨念一句“波罗波罗密……”,让时光稍稍倒流一下下。
原来,眼中所见的此“狮子桥”非传说中的彼“狮子桥”,而是这个“狮子楼”里的人造景观。说到“狮子楼”,也并非等闲之辈,这个郑板桥手写招牌、闻名于乾隆年间的江南名店,将其称为称狮子桥美食街的标志一点也不为过。
无论是历史还是名气,也许尹氏鸡汁汤包无法与狮子楼相比,但它也是百年的老店,其受欢迎的程度并不比狮子楼逊色。据说尹氏鸡汁汤包都是现包的,皮薄肉多汤汁鲜,不仅很多外地人此必尝,连很多本地人都来打包带走。
除尹氏汤包外,在南京火到不行的还有鸡鸣汤包。创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鸡鸣汤包,据说如今在南京开有七十多家分店!
当然了,如果要问外地人南京特色美食是什么?盐水鸭应该是第一个想到的,起码在我心里是如此。可以豪不夸张地说,盐水鸭在南京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与知名度,相当于北京烤鸭之于北京人。所以,在南京的街头,卖盐水鸭的店比比皆是也就不奇怪了。开在狮子桥的魏洪兴超过百年了,当年流传有“金陵无鸭不成宴,传世御品魏洪兴。”之说,可见其名声之响。
如此经营模式方便了外地客携带,不禁想起北京遍地都是卖北京烤鸭的店来。其实,更建议进店品尝,现代包装只是方便了储藏与运输,真正品其味,还得是现货鲜物。
时间不长,狮子桥便逛得差不多了,我不能让丹士等太久,于是慢慢向牌坊处走去。没想到,在这里看到全狮子桥唯一一家排着长队的,竟然是一家臭豆腐店!身为老南京的丹士对臭豆腐的走红也是不明就里,但它外脆里嫩,适合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因此许多人排再久的队也再所不惜!哦卖嘎的,真是臭名远扬、臭得厉害啊!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