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在长安
很喜欢《长安十二时辰》。考究精良的妆容服饰,高度还原的长安街景,一帧帧的画面让我想起了在 陕西 关中20天走过的荐福寺、大小雁塔, 陕西 历史博物馆、 西安 博物馆、法门寺珍宝馆、华清池和琳琅满目的关中美食。除了媲美电影质感的画面,曹盾导演还塑造了许许多多有血有肉、个性鲜活的配角角色:没有归家的粟特人安柱国、为 靖安 司战死的长安崔器、聪敏好学的祝慈、眼神干净的暗桩小乙、在平康坊逆袭人生的丁瞳儿、有些傲娇爱吃醋的严羽幻、会跑窟的伊斯王子,吃饱肚子才能变福尔摩斯的岑参......着墨不多,却饱满生动,让人印象尤为深刻。虽然这部剧的结尾充满了争议:从扑朔离迷的伏火雷之案过渡到暗流涌动的朝堂之争,从幕后主使人徐宾伏法到未解的萨珊金币之谜。但真正让我们难以释怀的,正是因为我们知道:一生钻营、屡次陷张小敬于危难的元载仍会一朝拜相;圣人并未从此励精图治、十年之后安史之乱如期而至;太子依旧遭到打压、后期忙于平乱而未推行新税法。长安的太阳再美,也只是普通的一日。但是仍要感谢曹盾导演,在剧中完美的呈现了长安——一千年前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张小敬在烽燧堡上期许的长安,究竟是怎样一番热闹景象。千年前的大唐,既有“回望长安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锦绣繁华,更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的万国来朝。看到剧里熟悉的场景忍不住想要写一写,写一写葛老求而不得的何家村遗宝,写一写法门寺珍宝馆中2499件皇家重器,写一写 西安 碑林博物馆中的大唐景教流行碑,写一写张小敬舍不下的水盆羊肉......写一写我所知道的长安。
葛老求而不得的何家村金器
在《长安十二时辰》的第六集中,平康坊地下城老大葛老逼问张小敬暗桩的名字,想得知何家村金器的下落。在葛老看来,这批金器举世无双,乃无价之宝,是世上最美的东西。然而,只有“何家村”这个不知所云的线索,也着实为难葛老了。葛老找不到何家村的原因大抵只有一个:曹盾导演的“别有用心”。何家村遗宝真正的埋藏地点是唐长安城的 兴化 坊(现何家村)。位于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以西,往北过两坊即皇城。葛老应该万万没想到,这批宝藏就埋葬在长安的皇城脚下。这批宝藏之所以被称为何家村遗宝,是因为1970年,这批珍贵的文物在 西安 市南郊的何家村建筑工地上被发掘,故而称为”何家村遗宝“。何家村遗宝现藏于 陕西 历史博物馆,单独陈列一个展厅,名为“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门票只需30元/人。
在《国家宝藏》 陕西 历史博物馆这一集中,强跃馆长推荐的三个国宝中便有这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这香囊的神奇之处在于,无论球体如何转动,在内外机环重力的作用下,居中的焚香盂总能保持水平,里面的香料不致洒落。和现代陀螺仪的原理一样,而直到16世纪, 欧洲 才出现航海罗盘采用了此原理。香囊镂空外壁雕刻的葡萄也是从西域引进的水果。因此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既展示了唐朝科技的发展进步,也展示了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并蓄。《国家宝藏》介绍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时,选择了一个更为猎奇的角度:唐玄宗在马嵬坡兵变,重回长安后,非常思念杨贵妃,便派人寻找杨贵妃尸首,最终所得回复:“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在《长安十二时辰》中,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也有入镜哦,眼尖如你,发现了吗?
抵半个 香港 的镶金兽首玛瑙杯镶金兽首玛瑙杯是 陕西 历史博物馆十八件国宝之一,也是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之一。镶金兽首玛瑙杯造型独特,是因为其造型和“来通”酒具十分相似。来通是西方酒具的一种,在 中亚 、西亚特别是当时的萨珊王朝十分常见,是外来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传说撒切尔夫人看到镶金兽首玛瑙杯时惊叹不已,曾对邓公说:若将此物赠与 大英 ,我们愿归还半个 香港 。于是镶金兽首玛瑙杯能抵半个 香港 的说法由此而来。在 陕西 博物馆,如果听讲解的话,都会听到这一传闻。虽真假难辨,但这一笑谈足以说明玛瑙杯的举世无双了。
这赤金走龙并非贵族所用装饰用品,而是道教投龙祭祀所用的法器,实乃“一次性”用品,十分奢侈。十分可惜的是,12条赤金走龙在出国展出时,其中6条走龙不慎遗失,再难寻回,如今只剩下这6条金龙陈列在 陕西 历史博物馆了。
何家村遗宝主人之谜这批价值 连城 的金器究竟是何人埋于地下?在《长安十二时辰》中,葛老解释说:是郭利仕趁职务之便偷换了宫中的宝物。这当然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说辞。何家村遗宝主人之谜现在仍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命题。唐长安城的 兴化 坊是皇亲国戚和高官显宦的居住地。史书记载,邠王李守礼、京兆尹孟温礼、晋国公裴度、租庸使刘震等都在此坊居住。因此,究竟是哪位达官显贵埋下了这批金器,至今也是未解之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盛唐气象
除了“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以周秦汉唐四朝文明定鼎天下 陕西 历史博物馆,收录了170万件馆藏,18件国家级文物,每一件都是中华文明灿烂的剖面。
楼台亭榭,回廊斗拱,长安108坊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在 陕西 历史博物馆,可以在《盛唐气象》展厅中,看到盛唐的辽阔疆域,延绵兴旺的 丝绸之路 ,和数量丰富的唐三彩等各类文物,展示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长安,以及兼收并蓄,锐意进取的文化风貌。
恍惚之间,仿佛《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人物布景从唐代壁画中走下来一般。( 陕西 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壁画珍品馆》不允许拍照,上图均拍自武则天和唐高宗的乾陵博物馆。)虽然长安不复再现,但是 陕西 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可视化演示、参观指引、讲解服务等等 都安 排得十分合理且人性化。不但可以赞叹唐朝工匠精湛的技艺,还可以了解伟 大兴 盛的 丝绸之路 ;不但可以一睹万国来朝的辉煌场面,还可以洞悉唐朝人民的生活日常。借由珍贵的文物藏品,让我们再次得以看到千年前的大唐风华。
陕西 博物馆参观tips:
详细地址: 西安 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 营业时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4日9:00-17:30。3月15日至11月14日8:30-18:00。记住周一闭馆。门票:免费进入。约票约票约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通过网上约票才可以进馆哦~约票tips:1)微信预约:关注 陕西 历史博物馆或 陕西 历史博物馆票务系统,点击“我要预约”进入,分时段约票。2)官网预约: 陕西 历史博物馆官方网站 www.sxhm.com 首页点击网上订票。3)取票时本人携带二代身份证,到陕历博南门西侧自助取票机取票进馆参观。若预定为特展票需在东侧窗口付款取票。4)取票时间,是约票时选择的时间段,过时作废。注意: 陕西 历史博物馆内部有两个展馆会收取门票:《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30元/人,和《唐代壁画珍品馆》300元/人。凭两个展馆的任意门票可进馆参观。特色推荐:如果想详细了解文物展品,可选择在大厅东侧联系讲解员。博物馆的讲解员是博物馆宣教部的专职讲解员,不要相信野导。基本陈列讲解费用:100元。大唐遗宝专题展讲解费用:50元。唐墓壁画珍品展讲解费用:50元。也可以租用自动语音导览机,押金100元,租金30元。
在法门寺的“长安十二时辰”
法门寺的前世今生 公元前三世纪, 印度 阿育王将释迦牟尼佛舍利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法门寺为其一,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帝年间,时称阿育王寺(唐高祖李渊时改为法门寺)。历经1800多年,或因战乱,或因时代变迁,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的绝大部分佛塔或被毁,或无处可寻,法门寺是现如今世界上唯一供奉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的圣地。
大唐时期,每间隔30年,都会把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从法门寺迎入长安,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自唐僖宗最后一次送还佛骨舍利之后,正值唐朝末年,也许僖宗也预感到国祚衰弱,再无力迎送佛骨舍利,便决定将佛骨舍利永久封入地宫,并以数千件皇室奇珍异宝以及三枚“影骨”(影骨形似佛骨舍利,以混淆盗墓贼的视线)存放地宫。世间也一直流传法门寺地宫藏有宝藏的秘闻,亦幻亦真。
法门寺珍宝馆 进入法门寺珍宝馆,便可以看到供佛珍藏出土时的还原布局:刚出土之时,珍宝们按照以下位置摆放在地宫门口。虽蒙尘千年,依旧保存完好。据说最初地宫的入口十分狭隘,又怕破坏其中的文物,于是将工作人员从空着吊着,缓慢进入地宫,拍照记录完之后,再开始发掘工作。
十分有趣的是,还是珍宝馆香囊的出土,为何家村遗宝的“熏球”正名。何家村遗宝发掘于1970年,彼时,考古学家只知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作用,并不知其名字,因此将它称为“熏球”。直到1987年,法门寺地宫文物被发掘,随附物帐碑,清晰记载了2499件大唐国宝的名字和数量,其中写着“香囊两枚”。于是考古学家恍然 大悟 ,遂为“熏球”正名,正式启用香囊二字。
法门寺一共出土了14件世界上独一无二、工艺早已失传的秘色瓷。这14件秘色瓷均是唐懿宗恩赐之宫廷御用极品,是罕见的艺术珍品。晚唐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即使在唐代,秘色瓷器也只有皇室或位极人臣的臣子方能享用。因此,作为文人之首的何老能以此饮茶便不稀奇了。
八重宝函八重宝函是供奉佛指舍利的函盒,因由八层构成而被称为八重宝函,是 中国 首批禁止出境展出的文物之一。八重宝函,每一层宝函的材质(金、银、 和田 、木等)、雕刻内容均不同。做工精细、精雕细琢、造型优美,世间罕见。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平雕刀法这些古代工艺上,还有刻凿在宝函上的如来造型,是密宗文化艺术的缩影。
可惜八重宝函中的木宝函因年代久远而腐朽,因此珍宝馆中看到的八重宝函只有七层。因为在地宫中一共发现了一枚灵骨(真正的佛指舍利)和三枚影骨(影骨形似佛骨舍利,以混淆盗墓贼的视线),因此一共有四套宝函。按照发现次序,依次被称为第一枚到第四枚佛指舍利。八重宝函放入的是第一枚影骨。第二枚影骨在地宫中室的铁函里发现。铁函中的木盒已经腐烂,清理腐烂的木盒时,发现一尊小小的鎏金银棺,第二枚影骨便置于银棺之中。
法门寺珍宝背后的故事 法门寺历经1800余年,地宫安然无恙,免遭盗墓贼和敌寇的侵扰,背后的故事难以说尽。民国1939年,华北慈善会会长朱子桥先生主持法门寺维修工程,期间偶然发现了地宫入口,此时正值日军即将侵略 陕西 ,为了避免国宝落入敌寇之手,朱子桥先生和知情人士重新封存地宫,并立誓保守此秘密,使地宫免遭劫难。
十年动乱期间,法门寺遭到严重破坏。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破坏殿堂和佛像,并意欲挖开地宫。时任法门寺主持良卿法师在真身宝塔前举火自焚,吓退红卫兵,让地宫再次幸免于难。如今可以在此瞻仰佛骨舍利和大唐珍宝,离不开先人大义凛然,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
法门寺让人一言难尽的地方 法门寺真身宝塔的唐代木质结构在明代关中大地震中全部倒塌,明万历年间重修真身宝塔。虽此后有多次修缮,但在1981年,真身宝塔仍然倒塌半壁。1985年政府主持重修真身宝塔,并于1988年竣工。重修的塔身保留了明代十三层八角形楼阁式结构,颇有修旧如旧的感觉。
但是重修的地宫和 新建 的合十舍利塔就有诸多争议了。出土供佛珍藏和佛骨舍利的地宫在扩建之后,供奉着三枚“影骨”,并向游人开放。影骨虽非真身舍利,但是和释迦牟尼佛舍利共埋千年,也属于佛家灵物。然而重修的地宫实在是一言难尽:墙壁上均是浓墨重彩、较为粗糙的佛家画像。影骨放于橱窗内,橱窗前摆放着香火、供品(馒头、水果等)和功德箱。设计太过粗陋,不免大失所望。(地宫不允许拍照,因此未留有照片)释迦牟尼指骨舍利供奉在2009年落成的合十舍利塔中。舍利塔采用双手合十的设计,饱含了虔诚之意。但是,过于现代化的设计,和修旧如旧的真身宝塔相比,着实格格不入。再加上50亿的预算费用,确实让人咋舌。
西安 碑林博物馆
西安 碑林博物馆始建于北宋年间,最初是为了保存因战乱遗弃的、刻于唐玄宗年间的《 石台 孝经》以及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的书法石碑,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和修缮,所珍藏的石碑愈来愈多。现在碑林博物馆的11展厅陈列1万余件珍贵文物,收藏了自汉朝起的碑石和墓志近3000余件,其数量乃 中国 之最,故而名为“碑林”。 西安 碑林博物馆是 中国 国家一级博物馆,是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凉亭的“碑林”二字出自林则徐之手。 虎门 销烟之后,道光皇帝迫于 英国 政府的压力,将林则徐革职发配 新疆 。林则徐途径 西安 之时,受到当地官员的热烈欢迎,并应邀为碑林博物馆题字。千万不要以为是错别字,作为著名的书法家,林则徐大人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自古以来,碑就有无撇的写法,只是较为少见而已。
如果想感受被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颠张狂素、欧阳询、褚遂良、米芾、苏轼......的真迹包围的幸福,如果想欣赏雕刻精良的石刻佛像,如果想看看《长安十二时辰》中伊斯所立的大秦景教流行 中国 碑......怎么可以错过 西安 碑林博物馆呢~在这里,可以看到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家庙碑》《郭家庙碑》,笔划遒劲厚重,大气磅礴。
可以看到书圣王羲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一字千金的三绝碑:碑文乃书圣王羲之的真迹,内容乃唐太宗撰文,歌颂佛学家唐三藏法师。唐三藏的徒弟 怀仁 和尚,决定将碑文用王羲之的行书镌刻下来。于是历经24年,遍访全国,不惜一掷千金求购王羲之一字,将唐太宗的撰文内容镌刻下来。
石刻艺术馆 除了碑林,东侧的石刻艺术馆也是碑林博物馆的一大亮点。石刻艺术室以“长安佛韵”为主题,收录了从北魏至宋代的一百五十余尊古代佛像, 跨度千年:古朴仓茂北朝佛像,雄伟的北周大佛,精美的唐朝密宗造像......琳琅满目、美轮美奂的单体龛像如实的记录了随着经济政治和审美发展,佛像雕刻艺术的不断发展。精美的佛像不仅展示雕刻者高超技术,也凝聚了古人的虔诚信仰。
陵墓石刻往往伴随着往生的生活日常和对来世的期许,因此往往神秘诡谲。这里既可以看到汉朝年间墓志画像,既刻画了东汉年间人们田园耕种、狩猎围捕、蹴鞠击剑、也刻画了东王公、西王母、九尾狐、三足金乌等耳熟能详的仙界角色。(下图扎着两个小揪揪的就是西王母,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石刻艺术室的珍品之首当属昭陵六骏浮雕。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而这六骏就是陪伴着唐太宗东征西伐、立下赫赫战功、最为心爱的六匹战马。六匹骏马三匹呈站立状,三匹呈奔驰状,雕刻精美、体态生动、气势非凡。相传六骏的图形画像出自大师阎立本之手,四言赞诗出自欧阳询之手(年代久远,已模糊不清)。
关于石刻的一些小知识 碑林的大部分石碑都有龟形基座,并非乌龟,而是龙生九子之一的赑屃(bì xì)。 赑屃驮碑的神话传说很多,传说一是大禹收服赑屃,用其治水之后,怕赑屃兴风作浪,于是用重物压之。还有一传说就很戏谑了:赑屃帮助大禹治水 成功 之后,到处炫耀自己功不可没,于是大禹干脆让赑屃驮碑,写满自己的功劳,遇者便知其丰功伟业,赑屃便喜滋滋的驮碑,到处奔走相告。
古时,人们是如何将书法大家的作品,能够分毫不差的刻于石碑上?据讲解员介绍,古人很有智慧:于白天阳光之下,将书法作品置于石碑之上,阳光照射下来,墨迹不透光,字迹阴影打在石碑上,工匠们便依着字迹阴影在石碑上小心描摹,然后再镌刻成碑。想要书法作品丝毫不差地镌刻下来,工匠们也需是摹刻高手,需本着极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摹刻。无数工匠呕心沥血,虽籍籍无名,却为中华文明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石刻作品。如果很想留下书法大师的字迹的话,可以买下拓片以作留念。原碑已经用玻璃装裱,保护起来。拓碑均是明清时期的工匠按照原碑重新摹刻,很有纪念价值!
大小雁塔,为数不多的真长安建筑
相比诸多的复唐建筑,大小雁塔称得上是为数不多的真长安建筑了。大雁塔建于慈恩寺内,是玄奘用以翻译和保存经书的地方。玄奘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托旅游业的福,如今的大雁塔可谓香火鼎盛(游客扎堆)。
小雁塔本身可谓充满传奇:砖木式的佛塔经历地震和战乱屹立千年已实属不易。15层的塔身在地震中顶层2层被毁,只剩13层。在明清两百余年间,塔身曾经三次裂开,得益于塔基铸成半圆球体状,让地震压力均匀分散,而又三次合拢复原。近代战争中,小雁 塔塔 身遭战火摧残,仍屹立不倒。虽然经过修复,仍能看到清晰的弹痕。
长恨歌,此恨绵绵无绝期
每年10月,唐玄宗都会携杨贵妃来到华清宫避寒,待到来年春天再回长安。历经战乱,华清宫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的长生殿、九曲回廊、飞霜殿等等均是仿古建筑。推荐这个景点的原因,就是因为一票难求的《长恨歌》。
大明宫,残垣断壁怀古思今
若要残垣断壁怀古思今,大概没有比大明宫遗址公园更为合适的地方了。在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博物馆中,可以听讲解,了解宫殿修 建始 末,以及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的功能布局, 想象“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的巍峨气势。
难舍那一口关中美食
孰不知道要多少天才能把 陕西 的面食吃上一轮:菜疙瘩、biangbiang面、羊肉泡馍、牛肉小炒馍、水盆羊肉、羊肉饸络、羊肉胡卜、 韩城 馄饨、辣子蒜羊血、裤带面、油泼拉条子、烩麻食、 潼关 肉夹馍、凉皮、米皮、捞凉粉、 岐山 臊子面、 岐山 一口香、羊肉臊子揪面片、棍棍面、 户县 软面、牛肉剪刀面、菠菜面、油泼拌面、浆水鱼鱼、甄糕、花椒饼、芝麻烧饼、葫芦鸡、疙瘩面三吃、丸子肉烩菜…
一开始,还煞有其事的翻美食网,研究top排名,做一番取舍。后来衷心的觉得,好吃的面已经深深的融入到 陕西 的骨子里,不管是大雅之堂还是路边不知名没有招牌的小店,都好吃!不知道千年前那些执意要留下来的胡人们,是不是也很舍不得这一口关中美食~李必崇尚道家修行,隔三岔五的就辟谷不吃饭,能够拒绝关中美食的诱惑,真的很需要勇气啊!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