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咸阳--礼泉九嵕山、唐太宗昭陵、袁家村
重上九堫山 再拜唐昭陵 打道烟霞镇 三吃袁家村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自驾游记 九嵕山位于陕西千里关中平原北部,山脉横亘东西,山峦起伏,冈峰横截,与关中平原南部的秦岭山脉遥相对峙。这道山脉在陕西礼泉县境内,突兀而起一座山峰,刺破青天,海拔高达1188米,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九道山梁,把它高高拱举。古代把小的山梁称为嵕,它因而得名九嵕山。 昭陵地处九嵕山北麓,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陵墓,号为“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昭陵在礼泉县城北 20公里的九嵕山上,距西安市70公里。1961年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从唐贞观十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昭陵北阙前的六块骏马浮雕石刻,这组石刻立于贞观十年,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创唐帝国重大战役中的鏖战雄姿,有平刘黑闼时所乘的"拳毛騧",平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的"什伐赤",平薛仁杲时所骑的"白蹄乌",平宋金刚时所乘的"特勤骠",平窦建德时所骑的"青骓"。昭陵六骏石刻以统一战争为题材,手法简洁浑厚,造型栩栩如生,是驰名中外的石雕艺术珍品。
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昭陵的建设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
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
六匹骏马的名称: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騧[音guā] ,三是青骓,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骠,六是白蹄乌。石刻所表现的六匹骏马三作奔驰状,三匹为站立状。
六骏均为三花马鬃,束尾。这是唐代战马的特征,其鞍、鞯、镫、缰绳等,都逼真地再现了唐代战马的装饰。据传说“昭陵六骏”石刻是依据当时绘画大师阎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
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于1914年被当时我国的古董商卢芹斋以12.5万美元盗卖到国外,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石现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可惜它们已被中国人在卖给美国前,为方便运输全部用工匠器械打碎,其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两骏,1914年被盗卖到美国,现存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其余四幅真品,于1918年在再次盗卖过程中被砸成几块企图装箱外运,幸而途经西安北郊时被发现制止,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被盗运到美国的两匹战马如今栩栩如生,被保护得十分精细,而西安博物馆的”四骏“却残缺严重。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