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
“看,日光即将苏醒,月亮渐落太阳渐升。生活并非我们所拥有的最糟糕的东西,稍过一会儿,咖啡就好了。”——《斯万德幸福的一天》我们常常讨论幸福,幸福是什么?拥有很多的爱?经济上的富足?抑或是环游世界?还是读一本好书?怀揣着对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丹麦的种种好奇,踏上了这片“幸福的土地”……
此行,选择了租车自驾,整体来说,丹麦还是很适合自驾的,哥本哈根周边的城市和小镇自驾路程基本都在1小时之内~
比隆乐高乐园
在孩童的世界里,幸福是很简单的,得到了一颗糖,或者即将得到心爱的乐高玩具,幸福说来就来,幸福无处不在……
虽然世界上已有很多座乐高乐园,但作为乐高玩具的发源地,来到丹麦,还是很想去看看最纯正的乐高乐园,于是我们的第一站选择了这座僻静的小镇——比隆。
比隆是著名玩具公司乐高的总部,位于日德兰半岛中部,也因乐高而闻名于世。
作为游乐园爱好者,楼主去过的游乐园大大小小不计其数,乐高乐园最特别的当然还是情怀,无论你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曾心心念念拥有的那个乐高积木~
乐高乐园里,有用4450万块乐高积木搭建而成的微缩世界建筑,以及漂流、云霄飞车等游乐项目。乐园并不大,但却是一个真正充满童趣的五彩斑斓的小世界~
乐园分为8个主题公园,分别为Miniland、Legoland Town、Imagination Zone、Adventure Land、Knights' Kingdom、Duploland、Piratland和Lego City,总面积约25公顷。
最萌化我心的当属乐高乐园里的那些金发小宝宝们了!北欧的小孩子长得真的很可爱,肤色和发色都浅,浅金色的头发,浅蓝绿色的眼睛,圆fufu的小肉肉,让人毫无抵抗力!
在这个微缩小世界,每一栋建筑、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那么精致、生动~
哥本哈根的新港、德国的新天鹅堡、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曾经去过的地方变身为精致的微缩模型后,一切都是那么的纯真、可爱...
园内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乐高积木,垃圾桶、热气球、音乐喷泉、云霄飞车、正在进行比赛的足球场、等身大小的安徒生……游人在这里也变成了画面的一部分~
“LEGO”这个金字招牌来自丹麦语“LEgGOdt”,意为“play well”。乐高积木的发明者是奥勒基奥克(Ole Kirk Christiansen),1891年生于丹麦比隆附近的菲尔斯哥夫村。1934年,他为自己的积木玩具设计了“乐高”商标,至今已有80年的发展历史。
在充满童心的世界,乐高代表的是快乐、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这里,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没有人显得幼稚,只有简单的满足和纯粹的“幸福感”~
好想坐下来和他一起玩
乐高商店里随手抽中了Cedric Diggory~
充满理智、具有才华、有着高雅风度的男孩,他有着“人们对于霍格沃茨的学生期望中的一切”……哎呦不错哦...
玩完乐高乐园,开车去超市采购,貌似这条街就是比隆最“热闹”的区域了,实则依然很冷清,有家不大不小的超市,几家门可罗雀的商店。
从寥寥几家餐厅里选了一家,味道过关~
披萨不错。
吃完饭,开车回到我们的北欧农场风民宿。此行通过租车平台租了车自驾,想要攻略可以私信楼主~
目测来比隆的游客,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为了去乐高乐园。直观上我甚至觉得比隆除了乐高乐园,只剩大片的草地和丛林,可谓僻静至极。当然我们的民宿也不例外,与世隔绝,四周除了大片的草地、几座小木屋,只剩下夕阳和风……
在这样的环境里,索性让步伐慢一点,让心静一点……Think of nothing things,think of wind.
僻静就僻静吧,天黑得还晚,怎么办,来都来了,闲着也是闲着,摄影师启动新一波创作~
接下来这组照片被我命名为“我不能摘墨镜,摘了怕你们认出我来”……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每一束光每一朵云可能都是礼物,要好好珍惜~
晚安了,比隆...
温柔而安稳——欧登塞&哥本哈根
今天要从比隆离开,经欧登塞去往哥本哈根了。欧登塞是丹麦第三大城市,也是丹麦第二大岛菲英岛的首府,距离哥本哈根西96公里。欧登塞是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故乡,这里童话气息浓郁,也被誉为全世界最幸福的城市之一。
1805年4月2日,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欧登塞出生,1905年,为纪念安徒生(1805-1875年)诞生100周年,安徒生博物馆建成,收集了他生前大量的作品和用品。
博物馆围绕着安徒生故居而建,附近街巷里一幢幢旧式建筑,仿佛回到了19世纪安徒生生活的年代。
博物馆原建在安徒生的故居内,随着安徒生的声誉和著作影响力的扩大,世界各国安徒生著作版本的增加以及博物馆参观者人数的增多,博物馆进行了两度扩建,一次在1930年,安徒生诞辰125周年;另一次在1975年,安徒生逝世100周年。在博物馆中有一个体验不容错过,通过VR虚拟技术真实还原了安徒生的书房,带上VR眼镜仿佛置身其中,从窗子望出去就是哥本哈根的街景,很好玩~
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早年上过慈善学校,当过学徒工。少年时代即对舞台产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
1819年,安徒生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变声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
1822年,安徒生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瓦尔特·司各特的名字。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
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认可。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
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所以,安徒生也是写游记“起家”的啊,值得我辈学习哈哈~
不愧是童话王国童话之乡,欧登塞小镇上童话风满满的商店鳞次栉比,随便走进一家,眼前琳琅满目的一切,瞬间为你的少女心涂上一层粉色再浮起几个梦幻气泡~
实在忍不住,把这个买回家了...
少女心佐以冰激凌,perfect match~
当你的眼睛澄澈的时候,燕子轻快,花园甜蜜,田野幸福...带着这颗温柔而安稳的心,抵达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是北欧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丹麦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坐落于丹麦西兰岛东部,与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隔厄勒海峡相望。哥本哈根曾被联合国人居署选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并给予“最佳设计城市”的评价,也是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之一。
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是哥本哈根最古老的商业广场,在最繁华的Strøget"走街"的另一头,与国王新广场遥遥相对。这里是丹麦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中心,广场上有0公里的起点,表示所有距哥本哈根的距离都从这里开始测量。广场的中心是市政厅,是一座结合了古代丹麦风格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
这座龙喷泉雕塑位于市政厅广场上,表现了一条龙和一头公牛搏斗的场景。
此行在“租租车”上预订了车辆,准备后几天自驾去周边小镇~哥本哈根市区里值得去的景点距离都不远,脚力不差的话并不需要开车,我们住的地方离市政厅广场步行大概15分钟,于是接下来几天,每天都在反复丈量市中心的每条大街小巷~
国王新广场是通往著名的Strøget步行街的入口,建于17世纪。广场中央克里斯钦五世国王的骑马塑像是广场的标志,建于1688年,被称为“国王之马”。广场内坐落着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皇家歌剧院(今晚我们会去这里看芭蕾舞)、皇家艺术学院等著名建筑。值得一提的是广场上的华为logo,显得非常抢眼~
晚餐选了Strøget走街上的一家餐厅,环境味道服务俱佳~晚上要去丹麦皇家歌剧院看一场期待已久的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演出,简直不能更开心~~
丹麦皇家歌剧院始建于1748年,也是安徒生生前最爱来的地方之一。入夜的灯光打在石墙外壁上,透着辉煌夺目的古典美感~
今晚观看的是浪漫主义芭蕾舞剧代表作《吉赛尔》,有“芭蕾之冠”的美誉。这部舞剧第一次使芭蕾女主角同时面临表演技能和舞蹈技巧两方面挑战。取材于德国诗人海涅的《自然界的精灵》与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东方集》中的诗篇《幽灵》。一个半世纪以来,芭蕾女演员都以演出《吉赛尔》作为最高艺术追求。
丹麦皇家歌剧院的演出票价并不昂贵,为了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美的体验,舞团多由政府补贴。但观看演出的每位观众都盛装出席,这种深入骨髓的修养令人折服。不禁想起木心先生曾说:“拥有许多金子怎能就算光荣,拥有金子的人都敬服你,才真光荣。仅只光荣,幸福终究来自美德。”不禁觉得这样的夜晚,真的很幸福……
晚安了,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天气晴
又是晴朗的一天!今天的行程很简单,继续漫游哥本哈根,晚上去我心心念念的趣伏里乐园!
第一站是哥本哈根植物园。作为哥本哈根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部分,哥本哈根植物园对学者来说,可能是一个具有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的地方,但对于游客来说,它是哥本哈根市中心一片生机勃勃、缓缓展开的绿洲~
置身于这片“绿洲”之中,清晨温暖和煦的阳光洒在脸上,“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坐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我特别喜欢的波兰诗人辛波斯卡曾写过的一首诗叫作《植物的静默》:“我们之间的熟悉是单向的,进展得相当顺利。我知道叶片、花瓣、穗子、球果、茎干为何物,四月和十二月将对你们做些什么。尽管我的好奇得不到回应,我还是特意向你们其中一些俯身,向另一些伸长脖子。我已拥有一系列你们的名字:枫树、牛蒡、獐耳细辛、槲寄生、石楠、杜松、勿忘我,你们却没有我的。”
下一站是罗森堡宫,罗森堡宫原是十六世纪丹麦国王克里斯钦安四世所建的夏季宫殿,是一座文艺复兴式建筑。1833年,弗雷德里克六世将城堡改为了博物馆并于1838年对外界开放。现在罗森堡宫由丹麦国家所有,陈列了大量的珍宝,包括丹麦皇冠珠宝和丹麦皇家收藏品。
早期的罗森堡宫在1634年定型,丹麦皇家建筑大师Hansvan Steenwinckle在城堡的东面加建了一个塔楼。这个塔楼结构紧凑,四面封闭,整个楼用的是荷兰在文艺复兴时期所惯用的红墙缀以灰色沙石的风格。
整个城堡被一条护城河围绕,北面的一座吊桥通向城堡的主入口,但通过城堡南面建在花园内的“绿桥”也可以离开城堡。城堡花园非常大,摄影师找到良好机位用iphone拍摄了一组“移形大法”照~
继续暴走不停,下一站是腓特烈教堂。腓特烈教堂是丹麦最大的铜绿色圆顶教堂,又名“大理石教堂”,与阿美琳堡王宫隔街相望。它拥有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教堂中最大的圆顶,直径达到了31米,圆顶被安置在12根圆柱之中。这一设计灵感很可能是来自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腓特烈教堂兴建于18世纪下半叶,为了纪念奥尔登堡王朝登上丹麦王位300周年。
与腓特烈教堂隔街相望的阿美琳堡宫是丹麦王宫,丹麦王室的主要宫殿。如果看到广场上的旗帜是升起状态,就说明丹麦女王正住在里面~每天中午12点,会有皇家卫队的换岗仪式,守卫在王宫前的卫队士兵个个都是1米9左右的个头。
十八世纪中叶,丹麦王宫位于克里斯钦堡内。在规划阿美琳堡宫所在地的城区时,菲特烈五世国王决定在这里建造一个新的中心。为此,他把这块地皮赠送给丹麦的四大贵族,要求他们必须在此各建一座外观完全相同的宫殿。该宫殿由最著名的建筑师尼古拉·伊格维(Nicolai Eigtved)设计,并要为国王塑制一座骑马铜像。经过紧张的施工,四座宫殿在1754年至1760年期间相继建成。根据设计,这四座宫殿的前面形成了一个八边形广场。1768年请法国雕塑家萨利制作的菲特烈五世国王的骑马铜像被安放在广场中央。
阿美琳堡宫广场上人不多,想起之前去白金汉宫前的人山人海,阿美琳堡宫很有一种空旷的北欧“冷淡风”哈哈……
我们虽然错过了皇家卫队换岗,但在附近的街巷里看到了他们经过~他们头戴熊皮帽,身穿古军装一一黑上衣(节日时穿红上衣)、金纽扣、蓝裤子、白条边、大皮靴,身前交叉着白背带,身后挂着剑和匣(古时装子弹、弹药用),一个个活生生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洋铁兵”。
接着我们走到了海边,启程去找“小美人鱼”~哥本哈根除了拥有一座几百年历史的丹麦皇家歌剧院,还有一座更加新颖昂贵的哥本哈根歌剧院。这座歌剧院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歌剧院之一,修建费用超过24亿丹麦克朗,也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歌剧院之一,于2005年1月15日正式开放。歌剧院位于达克岛,这里原来是一座造船厂。歌剧院正面为宽大的玻璃和浅褐色的侏罗纪岩石,共有14层,地上9层,地下5层。
看完歌剧院,继续沿着海边漫游,去找小美人鱼啦~
在寻找小美人鱼的途中,路过了圣艾班教堂,也是很美丽的一座教堂~
终于一睹小美人鱼真容啦!小美人鱼铜像世界闻名,她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的长堤公园,是丹麦的象征。远望这个人身鱼尾的小美人鱼,她坐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恬静娴雅,悠闲自得。走近这座铜像,看到的却是一个神情忧郁、冥思苦想的少女。铜像高约1.5米,基石直径约1.8米,是丹麦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的。
看完小美人鱼准备去觅食了,不经意地走上了一条很童话风的街道~在哥本哈根的这几天,行程超随意,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都能遇见不同的惊喜~
就是在这条街上偶遇了皇家卫队~目送皇家卫队离去后,随意走进街对面的一家餐厅,环境、食物味道都很不错~说实话,在旅途当中,除了攻略里安排的那些当地网红餐厅(甚至有些还需要和国人一起排队等位),我更喜欢的是这种“随遇而安”的小惊喜,不会那么刻意的美好
~
9月初的哥本哈根,已经是北京深秋的温度了,还是有点冷的...胃肠饱了,心会更暖~继续漫游,下一站是圆塔。
圆塔是克里斯钦四世国王的一个杰作,他致力于把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变成北欧地区最美丽的、最举足轻重的一个大都市。处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克里斯钦四世国王,在丹麦历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及,他为哥本哈根留下的胜迹比比皆是,令人称道。圆塔教堂与相邻的哥本哈根大学图书馆和圣母教堂一起,构成了哥本哈根老城区最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圆塔于1861年结束了其作为天文观测台的使命,发生于1728年的哥本哈根大火毁坏了教堂和图书馆的一部分,目前圆塔里只有少量艺术展品,但置身其中,还是能体会到那份静静的历史沉淀。
沿着圆塔内螺旋式的路线慢慢登塔,哥本哈根童话般的红色屋顶建筑群逐渐在眼前展开……
登上圆塔顶楼,可以俯瞰哥本哈根全城风光,真是美不胜收~任何一个角度都美,但仿佛任何一个角度又都不足以体现她的美!不禁想起之前在布拉格,从天文钟楼俯瞰老城广场,但,似乎哥本哈根的红色屋顶带着一种独特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是一种不浮夸刚刚好的美~
终于走到童话中的新港啦!新港,是一条人工运河,建于1669年至1673年,该运河将海水直接引入国王新广场。建造新港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将海上交通引进城市中心,从而促进哥本哈根的经济发展。
记得在一本书里读到,“新港的南岸被称为'美妙的一边',北岸则是'淘气的一边'。”每年的夏天,粉饰一新的古老木船航海归来停靠在新港,一只接着一只,直到排满新港河道的两岸……
离开新港,在街边的咖啡馆坐坐稍事休息,为之后的走街血拼以及晚上的趣伏里乐园养精蓄锐中……
趣伏里公园(Tivoli)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游乐园之一,公园于1843年8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经过 150多年的时间,现已成为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受欢迎的主题公园。
“就像星星落在地面,七彩闪烁世界,游乐园颜色像卡片,旋转木马带我们在飞,我的手让你牵……”去了那么多游乐园,原来趣伏里乐园就是我想象中星光游乐园的样子!趣伏里的所有建筑和游乐设施都点缀着一圈闪烁的星光,不敢玩过山车坐在长椅上等都觉得超浪漫!tivoli-ilovit!!!
刚好赶上周六,有"Saturday Swing"现场音乐表演,人群中不乏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老奶奶跟着一起摇摆舞动,极目四望星光点点,what a wonderful night! 真是太美好的一晚!
midnight firework伴着浪漫的音乐,更是将情绪推向新一波高潮!怎么办我真的太爱这个趣伏里乐园了!!!
晚安了,TIVOLI……
看见幸福的模样——赫尔辛格
今天的第一站,我们驱车来到位于哥本哈根西部的腓特烈斯堡宫。腓特烈斯堡宫坐落在湖水中的3个小岛上,宫殿本来是丹麦贵族海洛夫·特罗勒的私人庄园。1560年,这座美丽的庄园被国王腓特烈二世看中了,于是用西兰岛南部的一座森林寺院同特罗勒的庄园作交换,该庄园于是易名为腓特烈斯堡,国王将其送给了爱妻苏菲。
今天的腓特烈斯堡宫,与最初已经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为腓特烈二世的儿子克里斯蒂安四世执政后,对宫殿进行了改建,使整座宫殿更加富丽堂皇,俨然一座豪华皇宫,内有60个厅堂,采用了荷兰文艺复兴时的建筑风格,是北欧现存的最显赫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有“丹麦的凡尔赛宫”之称,又叫“水晶宫”。
在清澈的水中,水晶宫显得那样高贵,几百年的沧桑使它更加古朴神秘,宫殿内部的金碧辉煌又令人叹为观止!
离开腓特烈斯堡,沿着西兰岛海边公路一路北上,不到一个小时,便来到被安徒生誉为“丹麦最美丽的一角”的小城赫尔辛格。我们的目的地就是那座最著名的哈姆雷特城堡——克伦堡!克伦堡毗邻流经丹麦和瑞典两国的厄勒海峡,占据着重要的军事地位。
克伦堡宫也是丹麦人民重要的民族象征,俗语“驶向克伦堡”的意思就是“返回祖国丹麦”。克伦堡始建于丹麦王腓特烈二世时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城堡之一,沙翁名剧《哈姆雷特》中的埃尔辛诺城堡就是以此地为原型。
莎翁所钟情的这座城堡始建于1574年,1585年竣工。15世纪初是丹麦王国的鼎盛时期,统治着丹麦和瑞典南部地区,修建城堡的资金来自腓特烈二世国王对经过厄勒海峡的船只所征得的通行税。相传,《哈姆雷特》的故事原是丹麦民间传说,1601年改编成剧本时,便以克伦堡宫作为故事的发生地。
记得读《哈姆雷特》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说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但我觉得莎翁赋予所有情节以及所有人物的每句话都有普世的内在含义,这才是莎翁戏剧的魅力所在吧!Anyway,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站在克伦堡宫前的海堤上,举目东望,穿过厄勒海峡,便是瑞典的赫尔辛堡……思绪仿佛也被风吹去了海峡对面的瑞典,明天就要回国了,希望之后有机会去看一看~
我在这里居然还cos了下小美人鱼,可真沙雕哈哈哈哈哈……
沿着克伦堡宫继续漫步,偶遇了一个周末老爷车集会,哇,这些老爷车也太美了吧!!!
开车回哥本哈根的路上,又看到一片超美的沙滩,于是,停车,散步……
偶遇了一个"鲁滨逊"本逊
美丽的赫尔辛格,宁静的赫尔辛格……真是一个幸福的地方呀!
“真正的幸福不是待在光明之中,而是从远处凝视光明并朝他奋力奔去……”安藤忠雄如是说,那么,再见吧,赫尔辛格!谢谢你,让我看见了幸福的模样!
继续驱车来到美丽的管风琴教堂,她是一座极为罕见的表现主义建筑风格教堂,为了纪念丹麦著名的神学家和赞美诗作家哥戎维,管风琴教堂也是哥本哈根最著名的教堂之一。
管风琴教堂代表了典型的丹麦设计风格,简洁大方,却又别致典雅。教堂的内部极为朴素,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用小块的黄砖砌成的不同造型的顶棚、支柱及窗框,精致独特,令人耳目一新,使人情不自禁赞叹设计师的非凡构思!教堂的外部也全部是用手制黄砖砌成,与内部造型交相辉映,浑然形成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品!
前排摆拍,谁能看出来我在读什么?不是《圣经》哈哈,猜中有奖!估计不会有人猜中的
回到哥本哈根,误打误撞又走进了一个当地人周末会去散步的公园,叫什么名字我到现在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个周日傍晚,很美好……
偶遇几只“今天也要加油鸭”,模仿一下
公园里的演出,看起来又是很多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的聚会地~
丹麦人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呢?走街的喧闹只是游客的虚张声势,趣伏里乐园的夜浪漫得不真实,而在赫尔辛格的海边、管风琴教堂的草坪上,在子夜的小酒馆、周末老爷车市集,慢跑的老奶奶、玩棒球的父子、盛装观看皇家芭蕾舞团演出的优雅绅士,幸福是一种平静,时光慢,你我都在做着值得的事……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