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净土--喀纳斯
新疆 ,这个占据了祖国国土面积四分之一的地方,总行让人觉得既遥远又神秘。神秘,总是会激起你去一探究竟的欲望,于是在心中种下一颗小草。人们都说, 北疆看风光, 南疆看人文,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 喀纳斯 !当心中已是草原, 人间净土--喀纳斯 ,我们来了!看看你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从9月25日开始,一行8天,有舍有得,各种精彩,先睹为快!
喀纳斯旅游小贴士
1、乌鲁木齐—布尔津,约10小时(中间有部分修路,过北屯不久需要绕道X400,再到217国道到布尔津);布尔津—喀纳斯限速,车行约2.5小时(中间约有2公里山路在修路,其余路况很好);5月到10月下雪前有班车。如果打算包车的话,建议在布尔津就找好车。从乌鲁木齐到喀纳斯往返1600公里,新疆以外的游客不建议自驾,毕竟路途太遥远。真正想领略喀纳斯的自然美态,当属6月的花海和9月的金秋。到十月喀纳斯就封山了,只有雪橇可以进入。 2、由于旅游开发,现在在景区里有许多农家图瓦人特有的小木屋出租,但一定要事先谈好价格。 3、喀纳斯有湖边栈道,尽管不像九寨沟那样完整,但是如果想要避开大批的人流,静静地欣赏三湾(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的美景,沿栈道一路走下去可以发现少为人知的精致景色。月亮湾和卧龙湾的栈道是互相连接的,距离约2公里左右,我这里很多PP是在栈道拍的。从喀纳斯西岸攀登4000多级台阶到观鱼亭,可以俯瞰喀纳斯全貌,以及6道河湾。 4、景区内的食品价格非常昂贵,且口味不一定适合,尽量在乌鲁木齐或者布尔津采购充足的干粮、水。 5、新疆地区紫外线强烈,气候干燥,一定要准备足量的防晒霜,注意保湿。喀纳斯地区昼夜温差很大,秋季凌晨日出时的温度在-5℃左右,中午日照强烈时可达到27℃。看日出时一定要穿羽绒服、毛衣、毛裤,最好戴上帽子保护双耳。平时在景区中行走穿薄毛衣就可以了。景区内有军大衣出租,30元/天。 6、新疆是多种少数民族地区,宗教色彩浓厚,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吃猪肉等,这是他们在生活中最大的禁忌,绝对不可以冒犯。 7、新疆卖东西都是以公斤论的,千万别搞错了,多付给人家一倍的钱。 8、当地手机信号不是很好,联络起来多有不便,请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神的自留地--禾木
位于阿勒泰地区的禾木村和喀纳斯景色最为迷人,禾木村被称作“神的自留地”,而喀纳斯又被称作“神的后花园”,从这名字可以看出这两个地方都是“神出鬼不没”的人间仙境。进 禾木 村需要在景区大门乘坐景区的区间大巴车,无法自驾,车停在景区门口收拾了行李,登上前往 禾木 的大巴车,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才打到 禾木 新村,在这里还要继续换乘景区内的公交车,前往 禾木 老村,公交车总共八站,我们定的客栈位于哈熊沟站,如果你是提前预定了客栈的话,一定提前联系一下是在哪站下车,否则拖着个箱子在村子里转悠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每一栋房子都长成了一个样,像到可能连亲妈都会认错的感觉。深秋的 禾木 ,感觉来的季节还是应该再早一些,这个季节很多白桦叶子都掉的差不多了,感觉稍显萧条,景色稍微有些打了折扣,如果是想见到最美的 禾木 应该再早个10天左右吧,村子应该是会更美。来 禾木 ,其实更多是为了 禾木 的晨雾,早上6点爬起来,在 新疆 看日出可以起得很晚,不需要凌晨4-5点就爬起来,这里的日出要七点多,这对我这种懒人来说简直就是福利,从我们住的地方走到观景台需要半个小时,为了能提前占据一个稍微好点的位置,我们早早出发,不过路上已经遇到了不少人开始朝着观景台去了。使出了吃奶得劲一口气登上了观景台,赶紧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个人觉得观景台上去往前大概30米的位置还是不错的,架好脚架后,静待日出。
秋日里的白桦林
禾木的白桦林吸引着众多追随者的目光。湛蓝的天空之下,落英缤纷曲径通幽的林间,浓淡相宜絮絮低语的树木,清澈见底缓缓流淌的小溪,随青波荡漾摇曳的树影……一步一景,一切都是那么地养眼舒心。漫步于白桦林间,仰望亭亭玉立的白桦,聆听潺潺叮咚的水声和清脆悦耳的啾啾鸟鸣,不由心生感慨,为眼前赏心悦目的秋景,为悠然惬意的休闲时光,也为大自然的浑然天成与慷慨无私。
神的后花园-喀纳斯
从 禾木 出来到 喀纳斯 售票处,38公里左右, 大概需要1.5小时左右, 喀纳斯 景区和 禾木 一样,车开不进景区,车停在售票处, 喀纳斯 景区的门票可以在通过微信购买,但是网速慢到让你怀疑人生,想购票 成功 得是相当有耐心的一个事,而且票价也绝对让你感受到什么是重量级的景区。买了票、刷了身份证进景区,依然需要做摆渡车,建议如果可能可以坐在左侧,这样可以沿途先领略一下 喀纳斯 河的风光。住宿:关于住宿的问题,其实我也在来之前研究了很多“前辈”的武林秘籍,得出的结论景区内的住宿分为新村和老村,老村比新村的交通更方便,原因是老村距离中心站走路的话大约10分钟的距离,(虽然去往 喀纳斯 湖的摆渡车可以在老村停一站,个人觉得完全没必要坐车,走路即可),而新村是在去往观 鱼台 和 白哈巴 的路上,有专门去新村的车,行程怎么也得15分钟,而且车相对是少的,出入略有不便。其实即便如此,在去之前我也对这两个村子的分布并没有什么至关的感受,至少具体的方位更是搞不清楚,但这并不碍事,我觉得去了你便知道,有些事并不需要搞得那么清楚。搞定住宿,我们放下行李赶紧出门前往中心站,前往计划中 喀纳斯 的第一站——观 鱼台 。观 鱼台 坐落于海拔2030米的骆驼峰山顶上,去观 鱼台 的车是要单独买票的,不包含在景区的区间车范围内,车程20多分钟,车行至山腰,需要徒步登上1068阶台阶才能登上观鱼亭,才能一览整个 喀纳斯 湖的风光。
喀纳斯湖
喀纳斯 湖,也被称之为“变色湖”。春夏两季,湖水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换颜色。从每年的4、5月间冰面融化到11月冰雪封湖,湖水在不同的季节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5月的湖水幽暗,呈青灰色;到了6月,湖水随周山的植物泛绿,呈浅绿或碧蓝色;7月以后为洪水期,上游白湖的白色湖水大量补给,由碧绿色变成微带蓝绿的乳白色;到了8月湖水受降雨的影响,呈现出墨绿色;进入9、10月,湖水的补给明显减少,周围的植物色彩斑斓,一池翡翠色的湖水光彩夺目。据科研人员考证,湖水变色的原因是由于季节变化,引起上游河水矿物质含量不同的缘故;而周围群山植物随季节变化不同色彩倒映在湖中,以及阳光角度变化对湖水的影响也有一定关系。由于 喀纳斯 湖被群山环抱,在高原蓝天白云的大背景下,湖水受阳光和云团的映射,又将周围的山色反射在湖中,湖水会随着天空云朵的变化和阳光下山色的明暗交替,变化万千,斑斓流彩。每年12月份封冻后, 喀纳斯 湖又像一面白色的水晶镜,当地牧民用爬犁在湖面上运送物品或进行滑雪滑冰。”
神仙湾
今天的重头戏是喀纳 的精华所在,三湾: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三湾就在中心站与大门的路上,从大门进来会依次的路过三湾。每一处都有摆渡车停靠站。神仙湾:神仙湾最出名的莫过于晨雾。之所以得名就是以为每天清晨在太阳升起之前,这里都被晨雾所笼罩,仿佛神仙出没的仙境,所以想看最美的神仙湾一定要早起。早早起来裹上厚厚的衣服出发,深秋早晨的喀纳斯还是很冷的,早上有专门去神仙湾的车,比正常班车的运营时间要早,大概七点半之前,而且站点也不在中心站里,而是在去往神仙湾那条路的路边,据网上说这个班车只有一辆,所以要赶早,不过也许是十一长假的原因,感觉我们那天的车不只一辆,当然我们是赶上了第一辆车。如果徒步的话,大概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为了上午的徒步节省体力,建议早上还是坐车前往。
月亮湾
相较于因水怪而闻名 喀纳斯湖,从视觉上,这里才是喀纳斯真正的名片,很多人在没来过喀纳斯之前,就已经被月亮湾的照片所吸引,所以这里也聚集了最高的人气。我们到达月亮湾的时候大概是10点,从栈道向上便可以到达月亮湾的观景台,这里也是拍摄月亮湾的最佳地点,观景台就在公路旁,如果乘车前往的话,下车点距离观景台非常近,如果没时间徒步的可以选择乘车前往。个人感觉这个时候并不是月亮湾最美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河水一般还处在阴影中,给照片的整体感觉打了一些折扣,后面会验证个人觉得最好的拍摄时间是中午12点以后。沿着河边的栈道一直朝着卧龙湾的方向前进,很多地方可以离开木栈道下到河边,在这里你一定会放下匆匆前行的脚步,所以建议这一段真的要徒步感受一下,这也不枉为三湾徒步的精华路段。
卧龙湾
从月亮湾出发到卧龙湾我们边走边玩,大概走了1.5小时,达到卧龙湾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快要12:30。卧龙湾因河水中间有一岛极像翼龙的形态而得此名。不过深秋的卧龙湾可能是因为水量不够充沛的感觉,很多地方露出了河床,所以让人稍感逊色。路边的观景台很大,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卧龙湾。至此,三湾的徒步完结,可以从卧龙湾的乘车点乘车返回中心站,或直接出景区,我们在返回中心站的路上又分别在月亮湾和神仙湾下了一次车,事实证明,12点以后的月亮湾确实要美于早上十点的月亮湾,整个河水暴露在阳光之下,呈现一片极美的色彩。
西北第一村白哈巴
白哈巴 村处在中哈边境,在祖国版图的最 西北 ,被称为“ 西北 第一村”。进入 白哈巴之前,要办理边防证,在 布尔津 前往哈巴县城不远的路上设有办证的边防点。 布尔津 到 白哈巴 只有168公里,导航显示要开5个半小时,看来路不是很好走。回老村去了行李,在中心站的派出所办了边防证,(边防证如果没有提前在家办的话也不要紧,在景区内就可以办,这个边防证我们头一天去办的时候,被告知需当天办理),买了去往 白哈巴 的车票(去 白哈巴 的车票是单独买的,不包含在景区的区间车内), 白哈巴 我们来了!从中心站到 白哈巴 车程一个多小时,中间会路过新村。确实位置不如老村,出行会受到一些限制。一路上正好补个觉,多天的奔波,也确实是累了。当我们到 白哈巴 村的时候已经是将近下午五点半了。赶紧找到住处办理了入住,天色尚早,后面的山坡而上,上到了山上,没想到这里还有一片更广阔的白哈巴 。白哈巴是个原始自然生态与古老传统文化共融的村落,一切都还保存着几百年来固有的原始风貌,以图瓦人为主,位于阿尔泰山山脉的山谷平地上,与哈萨克斯坦的大山遥遥相望,阿尔泰山上密密麻麻的金黄金黄的松树林一直延伸到白哈巴村里,村民住的木屋和圈养牲畜的栅栏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松林和桦林之中,安宁、祥和。
牧马放羊好风光
在白哈巴村,转场的牛羊和散养的牧马成群结队,牛羊过后,沿途的清洁工们及时清扫粪便,40多公里的山路干干净净。在哈萨克人心里,逐水草而居,养羊,牛,马,骆驼,狗,各有各的用途。他们夏天住这里,冬天去那里,自然而然。不需要解释,也没啥奇怪。白哈巴村分蒙古族的支系图瓦人居住区、哈萨克族居住区和边防站三部分。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图瓦人最集中的一个村子,是保存最完整的图瓦人居住的村落,具有浓郁的图瓦人风情。现代,村子以蒙古人及哈萨克人为主,也分为白哈巴一村和白哈巴二村。
中哈边境大峡谷
有些地方之所以令人难忘,那一定是有着过人之处:也许是绝美的自然风光震撼了你,也许是独特的风土人情打动了你,也许是美味的食物诱惑着你……但中哈边界大峡谷对于很多人来说,她之所以难忘并非只是上述几种,还有来自于内心的国民归属感。中哈边境大峡谷位于祖国的西北、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交界处。在大峡谷的下方,便是中哈两国的界河——阿克哈巴河。这里是位于新疆西北边陲中哈边界的大峡谷,遍布高山大川以及茂密的森林,这里伫立着著名的中哈边界5号界碑,以及号称西北第一哨的兰州军区边防哨所(哨所禁止拍照),从这边能清晰的看到哈萨克斯坦的边防哨所。中哈大峡谷河谷长满白桦,遍布高山大川以及茂密的森林。这里的风光、民族风情以及独特的历史意义都会给人留下永久的记忆。不到新疆不知地域之辽阔,在中哈大峡谷更能体会这句话,站在中国的边界,遥望对面的哈萨克斯坦,沉醉在深秋的美景中。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