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印象
苏州自古物阜民丰,风景优美,占据着江南美名最实在的部分。提起苏州便会想起乾隆6下江南的意气风发,文人墨客笔下的浮桥流水乌篷船,朦朦细雨稻荷香。本以为久负盛名的苏州在21世纪摆脱脱不了人口密集的焦虑,然而到了现场,所见所闻都是从容。
苏州西边是广阔的太湖,东边是长江,中间还夹着阳澄湖。大河与湖泊之间水网密集,京杭大运河也从中穿过。苏州的故事从“水”说起。
苏州人临水而居,出入自由,眼界自然开阔。水就像苏州的调节气孔,贯通屋前屋后,带来诗情画意和交流便利。苏州丰硕的田地盛产稻谷,可自给自足,免于为生计奔波。闲暇多了,便想着法儿丰富生活,苏州文化的有趣由此而来。
金秋时节,从南京出发,目的地选择了相城。“相城”的名字来头有两千多年。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臣伍子胥(公元前559~前484年)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欲筑城于此而得名。2000千年后,相城黄埭诞生了伟大文学家冯梦龙。在次仁君的青少年时代,读过很多冯梦龙的书,出于对这位文化巨匠传奇一生的好奇,同时也渴望文人心灵相通,一直想看看冯梦龙的故乡风物如何?于是,终于有了这次旅行。
关于行程
D1、南京—苏州北站—御窑金砖博物馆—望亭—太湖湿地公园—运河公园—采摘园午餐、晚餐:驿路稻花住宿:墨舍民宿
D2、墨舍民宿—莲花岛码头—莲花岛—三元坊—忆园—冯梦龙村午餐:莲花岛晚餐:六灶人家住宿:春申湖度假酒店
D3、酒店—冯梦龙廉政文化培训中心—采摘园—农耕文化园—苏州北站午餐:六灶人家
关于我
乐途旅游网超级旅行家、新浪微博黄 V、今日头条优质旅游领域创作者,同时入驻一点资讯、百家号、搜狗、企鹅快报、新浪看点、搜狐、大鱼号、北京时间原创旅游板块作者、同程验客、汽车之家精华游记作者、途牛大玩家、携程旅行家、马蜂窝、飞猪、驴妈妈旅游达人。人民日报《民生周刊》特约旅行家、《西藏旅游》《汽车自驾游》特约撰稿人。2018 乐途十大灵感之星,文章多次入选头条青云计划,2018 乐途央视代言人、2018 甘肃旅游内容云创作大使、2018宋城演艺千古情缘奖、西安音乐台特约嘉宾、丽江电视台《在路上》第 32 期主角,中国自媒体联盟 5 星达人、我是达人网特约旅行达人、企鹅号城市生活 + 获奖作者。
关于交通
1、自驾:从南京自驾到苏州相城200公里左右,主要利用京沪高速、沪武高速。全程两个半小时。2、高铁、动车:从南京或南京南站出发,1小时即可抵达苏州北站。再利用利用823路公交车在康阳路西塘河桥站转822路公交车,抵达冯梦龙村。如游玩全线(金砖博物馆、望亭、阳澄湖、冯梦龙村)建议在苏州北站租车,自驾游玩。3、苏南硕放机场:机场距离冯梦龙村仅22公里,如果同行人多,租车、打车前往较划算。
相城之行原由
相城黄埭是冯梦龙先生的故乡,他一生用毛笔写下3000多万字作品,其内容雅俗共赏,通俗易懂,多部著作以短小精悍的故事呈现,言简意赅,发人深思,很长一段时间是小编枕畔的睡前必读。如今他的故居已更名为“冯梦龙村”,每天来参观的游人如织,只因中国历史上少有这样分量的文学奇才,访者难免会臆想造就冯先生思想的生活环境必然与众不同。时值金秋,冯梦龙村举办“春申梦龙话丰年”活动,小编作为冯先生多年的铁粉,当然要来蹭热。
史上最牛地砖,造价等同金子,曾是皇家御用
苏州自古风光宜人,物阜民丰,占据着江南美名最实在的部分。苏州的故事从“水”说起。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为苏州带来无限商机,也拉近了与权力中枢关系。作为历朝历代的大后方,苏州源源不断地为首都运送粮食和精美丝绸,明清两代,苏州产“金砖”因质量上乘,无法超越,再次让世人刮目相看。
所谓金砖,并非是金子做的,而因其细密的实质颇有分量,敲上去有金石之音。其造价昂贵,与金子等同。明清时期,金砖只用作宫殿地砖,从苏州烧制出来,运送至京城“京仓”,供皇宫专用,故又名“京砖”。
从南京出发自驾秋游苏州,第一站来到苏州相城御窑金砖博物馆。从名字看,误以为展示的精美瓷器,然而却是黑漆漆的地砖
金砖其貌不扬,来历不凡。尽管现代人用高大上的瓷砖铺地,但作为两个时代的奢侈品,其工艺、传承、传奇历史已成为苏州相城一项非常珍贵的文化遗存。
金砖其貌不扬,来历不凡。尽管现代人用高大上的瓷砖铺地,但作为两个时代的奢侈品,其工艺、传承、传奇历史已成为苏州相城一项非常珍贵的文化遗存。
质量上乘的金砖方正古朴,色泽青黛,光可鉴人,质地细密。几百年来,王臣将相的脚底板已把紫禁城的地砖磨得油光水滑,使其每一块儿都充满故事性。又因“御用”二字,还有难以估量的附加值。现代文人喜欢在书房里摆上一块儿,用毛笔蘸点儿水,在上面练字或下棋。
金砖制成的砖雕,亦是明清古建的一绝。
金砖原材料出自苏州相城区的阳澄湖畔。这一带的黄泥富有光泽,表面光滑,还含氧化铁的成分,易于胶结,当地工匠就地取材并烧制。史志记载最盛期有78口御窑,由此形成苏州工业区雏形——御窑村,正是御窑金砖博物馆现在的所在地。
金砖从筛土到成品需要整整一年时间。第一步取土要经过“掘运晒椎舂磨筛”7道工序;第二步炼泥,有“澄滤晾晞勒踏”6道工序;第三步制坯有“揉托装碾刮搥翻筑遮晾”10道工序。
然后是漫长的阴干。要避风、避免日晒,在阴处日日翻转,面面梆打,8个月后才能成为合格的坯子。
焙烧过程也极为复杂,和现代现代冶炼淬火技术不差上下。先用砻糠、片柴、稻草各烧一月,然后用松枝烧40天。
130天焙烧过后,窑会被密封起来,然后从窑顶注水降温,砖瓦冷却后便有了独特的青灰色。
出窑的时候颜色中正,敲上去有金石之音才算合格。这还不算完。之后金砖还要反复打磨,表面要光可鉴人,最后用专用桐油分7次渗透。桐油能延长金砖使用寿命,越久越好看
金砖博物馆内二楼描述金砖从苏州到京城的转运过程:运输沿途由工部任命的具体官员负责,不容任何疏漏、闪失。为此制定了严厉处罚机制。
窑户要随船前往京城,如果金砖质量不过关,会被当场问责。另外,往返京城,路途遥远,人身安全也是问题。这段时间窑户的家人总免不了焦虑……
随着清王朝覆灭,新时代工业崛起,金砖逐渐没有了市场。然而谁也未曾想到,百年后仿古建筑工艺又召唤出金砖的传统价值。2003年北京天安门城楼进行1994年后第三次修缮,考虑到城楼地面材料须与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最终还是选择了御窑金砖和特制古城砖。
金砖博物馆内的二层三层还设计了一座同款御窑,里面没有装灯,唯一的光线是窑顶上注入窨水的口子。游人可以从狭窄的窑口钻进去,自拍一张黑乎乎的照片,切身体验金砖诞生的神奇。
印象中苏州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浮桥流水乌篷船,朦朦细雨稻荷香,没想到苏州的泥土也如此金贵。明朝、清朝早已经翻片儿,可是金砖还安然无恙地躺在紫禁城,它散发着苏州阳澄湖畔的芬芳,与紫禁城的帝王气融合,从路人的脚底板上升至大脑中枢,润雨无声,不知不觉传递一个江南水乡灵感。
运河吴门第一镇:江南情景剧由此渐入佳境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本以为久负盛名的苏州在21世纪摆脱脱不了人口密集的焦虑,然而到了现场,所见所闻都是从容。苏州人临水而居,出入自由,眼界自然开阔。水就像苏州的调节气孔,贯通屋前屋后,带来诗情画意和交流便利。
苏州丰硕的田地盛产稻谷,可自给自足,百姓免于为生计奔波,闲暇多了,便想着法儿丰富生活,苏州文化的有趣由此而来。
“稻香”是苏州向世界传递的又一张名片。稻作农耕在苏州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苏州西北边隅临着太湖的望亭被称作“北太湖”,是典型江南稻香小镇,这个季节来访,望见湛蓝的湖水和金碧交辉的稻田,感受到四溢丰收喜悦,令人满心欢喜。
望亭一边是京杭大运河,一边是太湖,中间是中间7000余亩良田,由于北侧的望虞河连着运河、太湖,地图上俯瞰望亭犹如太湖上的半岛。
前往太湖边长洲苑湿地公园的路上,打开车窗,果然是清淡的稻禾香,白墙灰瓦水墨渲染的村庄,被一望无际的稻田围绕,忍不住停下车走进田里大口呼吸,与秋天的气息融为一体。
望亭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是京杭大运河进入苏州的门户(运河吴门第一镇)。东汉末年(220年),吴主孙坚在乌角溪(现沙墩港)和鹤溪(大运河望亭段)交汇处建御亭。之后随着京杭大运河贯通,望亭成了水上十字路口,沿岸有了繁华集镇。
地理位置注定了望亭的富裕。在陆路十分不畅的古代,来往于望亭的船只业务繁忙。这样的忙碌一直延伸至今,在运河公园,看到一艘艘庞然大物“噗嗒噗嗒”驶过码头,频率一点儿不逊高速公路。
如果了解苏州的水路网,便可体会到船在苏州的逍遥。把望亭比作一所大户人家,太湖即是豪华后花园。古时候在吴地没有一艘私家船会少很多乐趣。从船上看望亭是一幅流动景。乾隆6下江南,过了望亭,画风陡转,江南毓秀情景剧由这里渐入佳境。
太湖实在太大,隔水北望,隐约可见无锡城高楼群。乘船泛舟太湖的感觉与出海没什么两样。今天随行小姐姐适时地换上了古装,在太湖边上一站,宛若姑苏慕容家的小表妹王语嫣。晚风吹散了她的长发,吹走了一整天的阴霾,夕阳在遥远湖西岸下沉,云水间的望亭呈现媲美霍比特人家乡的安详。
望亭的太湖田园风让人想念故乡,值得驻足停留,当晚住在一家安静的民宿,半夜起来,推开飘窗,润润的空气穿过厅堂,抬头又有繁星点缀梦乡。来往于望亭客人大都以家庭为单位,田园最吸引老人和孩子。
父辈辛苦一辈子,终于从乡下搬进了城,回来再来看看乡下的原野,悔意陡升。
望亭美丽新农村还原了生态本色,与太湖绿水青山交相呼应。南湖巷、落仁巷、墙里、后河浜、将家里……画面感静谧的小村散发的生活气息,定格在北太湖风情印记中。它不仅是一张漂亮照片,而是引人入胜还原到生活本真。
大型联合收割机代了繁复的体力劳动,地里种的菜已经不用自己动手,挂上“田园采摘”的牌子,让亲子团来享受劳动和成果。
蓝莓园、草莓园、樱桃园、葡萄园、菜园,诸多农场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小朋友在地里干点儿农活儿,家长们可以唠家常荡荡秋千了。
住民宿,尝尝久违农家菜,或找个陌生的咖啡厅,田间地头,屋前屋后,日出日落,黄昏清晨,原乡风情的极致之处即是所谓的小资人文情调了吧。
除了蟹脚痒,阳澄湖还有哪些鲜为人知?
如果是吃货,不可能不晓得阳澄湖。但是问起湖心的莲花岛风物如何?能说清楚的人并不多。由此联想岛上既有美味,又有与世隔绝的神秘,必是一个有趣的地方,于是马上来了精神,不惜驱车千里前往。
从相城莲花岛码头乘坐一艘快艇,不用20分钟便可登陆小岛东端,此时回望对岸,已成了天际的一条线,岛上不仅能见度高,风也很大,一位小姐姐穿着长裙,打着伞,长发飘飘,漫步湖岸,带我们走向莲花最盛的地方。
航拍俯瞰莲花岛,形似一朵倒挂着的巨大莲蓬,每当南侧河岸荷花竞放,便形象地形成莲花花瓣。
岛上的生活没有汽车,陆地上移动基本靠腿。岛民在小岛以水产养殖为业,家家户户都有几条船。渔村中间人工挖了一条河道,进进出出十分便利,显出水乡人生存智慧。
步行从小岛东端前往人口密集的西端,时而穿过森林、花海、湿地、荷塘,多种芬芳交织,恍若来到金庸笔下的桃花岛。
小岛距离繁华世俗不远也不近,与其说它寂寞,不如赞它清高。通常世外高人喜欢这里的气息。果然,走着走着来到一座古朴的院落前,看到了“三元府第”石牌坊。
“三元府第”为钱棨(qi)旧居。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钱棨高中状元,乾隆亲赋“三元坊”表彰他。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期,苏州前后出过3000多名进士,产生50名状元,而钱棨更是才子中的才子,罕见的“六元状元”,即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拔头筹。
苏州钱氏一门传承了吴地重文兴教的优良传统,世代耕读传家。钱氏先祖钱震翀因避乱世登岛退隐。
莲花居原名“澄心堂”,意在净化自己的心灵,后因门前碧波千顷,荷池百亩更名。
康熙十八年(1679),钱震翀之子钱中谐参加博学鸿儒科考试,名列一甲第十四名,授官翰林院编修,奉旨修《明史》,江苏巡抚汤斌曾亲笔题写“奎璧凝辉”匾额,至今仍挂在门厅,闪着金光。
而乾隆为乾棨写的“三元坊”被刻成石牌坊,原竖在苏州文庙东侧,民间因此惯称这段片区为“三元坊”。可是1951年人民路拓宽时,三元坊牌坊被拆除,最终牌坊辗转运送回钱家老宅。
学着古人的摸样,小编也围着牌坊转了三圈,希望能沾些钱先生的才气。
整个小岛的中心也是岛民水路进出口,此处设了小码头,岸边即是湖鲜食市场。今天光顾市场的游人远远多于摆摊的,他们为大闸蟹而来,小市场无需用蟹卷排号,更不用担心假货。
穿过两座拱桥会路过市场,忆园就在旁边,它是读解莲花岛的一把钥匙。
忆园又被称为“四生馆”,即“生态的、生活的、生产的、生物的”,用各种实物模型展示阳澄湖渔、蟹、农耕、婚俗以及传统文化。
吴地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享受着傍水而居的便利,先民撑着竹排在水上讨生活、运送物资。族群因食物丰沛不断扩张,一度凝聚成一个水上王国。
京剧《沙家浜》曾唱到“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阳澄湖不仅景美,更因清水大闸蟹扬名,如今为了保护阳澄湖水源,莲花岛外围用来养蟹的围网大部已拆除,只留下阳澄湖莲花岛岛上原住民养蟹。
阳澄湖百里水域清淳如镜,平均水深不足2米,湖底较硬且水草丰盛,四季水温适宜,日照充足,正是螃蟹最喜欢的生活环境。阳澄湖蟹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黄金时段直接用钱买不到,需提前购买蟹卷预定。因此蟹卷一度像股票一样有夸张的涨幅。然而大闸蟹长得都差不多,很容易被冒充,为此卖家还要为每一只螃蟹打上防伪标识来应对被李鬼挤兑出市场。
吃货们在认同它的美味同时,也会对阳澄湖的特殊生态环境产生兴趣。这种因胃觉驱动的旅游冲动让人感到实在。
以忆园码头为界,东侧全是农家乐,形成一条美食街。现在的餐厅个个整洁明亮,门前有草坪,临窗有湖景,不难想象节假日吃货云集的盛况。
岛上游玩的最后一个环节以一顿丰盛的湖鲜盛宴结尾,为了这一刻,来时路上的奔波与风雨煎熬都成了下酒菜。
黄埭文豪,一生无缘官场,三千万字作品传世
苏州“相城”的名字来头有两千多年。春秋时期,吴国大臣伍子胥(公元前559~前484年)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欲筑城于此而得名。“黄埭”在相城区中部,战国时期,吴地被楚考烈王封给春申君黄歇(公元前314~前238年),他在这里治水,以土堰水筑成堰埭。1700多年后的明末,黄埭出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冯梦龙,他一生用毛笔写下3000多万字作品,对后人影响深刻。
冯梦龙的作品雅俗共赏,通俗易懂,多部著作以短小精悍的故事呈现,言简意赅,发人深思,很长一段时间是小编枕畔的睡前必读。
冯梦龙作品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自《三言两拍》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入选高二语文教科书,他的名字已家喻户晓。如今他的故居已更名为“冯梦龙村”,每天来参观的游人如织,只因中国历史上少有这样分量的文学奇才,访者难免会臆想造就冯先生思想的生活环境必然与众不同。
白墙黑瓦青黛房,门前院后隔着绿油油的稻田菜园,一大一小两条河。百十来户的村落被水路包围。虽是乡下田园风,但古代使船进出十分便捷,与闹市若近若离。由于太熟悉冯先生的文学风格,来到冯梦龙村一见如故,心情就像拜访一位久未蒙面的老友。
冯梦龙故居、冯梦龙书院、冯梦龙纪念馆,加上一个广场、荷园构成小村核心。三座院落的外观也十分普通,与整个村子和谐融为一体。低调设计符合古代文人朴素、节俭、内敛风格。
也许正因为不那么招摇,干扰少了,才会有大量时间静下心创作。和冯梦龙一起成长的哥哥冯梦桂是画家,弟弟冯梦熊是诗人,兄弟三人获誉甚多,曾并称“吴下三冯”。
冯梦龙故居是非常简单的两房一进院,空间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之外,还在西侧隔出一间小房专门读书。格局虽小,可是冯梦龙的心思装着宇宙,他在这里受教、读书并创作,那些真知灼见、嬉笑怒骂、灵感乍现通过它的笔尖在白纸上游走,变成一个个形象鲜活有血有肉的场景。
冯梦龙好读书,和大多读书人一样,一生大部分精力用在应科举上。然而屡试不中,直到57岁才补为贡生,之后受丹徒训导,又过了3年(1634年)才升任福建寿宁知县,仅在任4年便告老还乡。
冯梦龙好读书,和大多读书人一样,一生大部分精力用在应科举上。然而屡试不中,直到57岁才补为贡生,之后受丹徒训导,又过了3年(1634年)才升任福建寿宁知县,仅在任4年便告老还乡。
冯梦龙纪念馆里描述了冯梦龙著作对社会产生的广泛积极影响。这所两进院落比故居更为精致,后院藏着小院,种着一排翠绿毛竹,在这个小空间凝神静思,或拍上一组私房照,效果甚佳。
冯梦龙所处的明末清初时代社会秩序十分动荡,身为风口浪尖上明朝官员,性命朝夕不保。然而,他的作品却呼唤亲民爱民的思想,在《三言两拍》中塑造了一系列清官形象,流露出文人作家对社会的责任感。
比如在一篇《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冯梦龙以明代嘉靖年间发生的真实事件为基础,写沈炼一家与严嵩父子的斗争,结尾处诗赞沈炼“吏肃唯尊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表现了冯梦龙对清明政治的憧憬。
冯梦龙的《三言》不仅在当代引起轰动,如今也是世界文学史的经典杰作。从18~20世纪,《三言》被翻译成多个语种,在世界范围传播,于是有了“海水流到哪里,冯梦龙的作品就传到哪里”的盛誉。
冯梦龙书院外形拙朴,内部设计却极为精巧,采光通风良好,无论坐在哪个角落,都有景观。它的功能更似一座图书馆,馆内有冯梦龙最全面的图书收集,满足村民、游客图书借阅和专家学者研究需要。
冯梦龙留给了世人大量文学富矿,至今其各种奇异版本和延伸读物更是五花八门。为此书院通过冯梦龙研究会号召社会各界人士捐赠冯梦龙相关图书。不久,各方有了回应,收到来自苏州、上海、寿宁、武汉、扬州、韩国、日本、多地捐书者的捐赠600余册,其中《东周列国》故事系列连环画、扬州古籍印刷厂1993年铅字印刷版《冯梦龙全集》,日文版《冯梦龙<山歌>研究》及其珍贵。
春申梦龙话丰年
金秋时节,拜访冯梦龙村,不仅享受着文化大餐,还有实实在在的农业丰收大餐。回到主题。终于来到春申梦龙话丰年主会场(冯梦龙村廉政文化培训中心),担当丰收大会主角的当然是春申君和冯梦龙。两人的年龄差着1888岁,然而21世纪黄埭人却让他们牵手成为黄埭丰收节的代言。
黄埭曾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的封地,他治水时筑起的堰埭被后人称为“春申埭”。现在黄埭境内一面漂亮的湖叫做“春申湖”,上面架起一条古朴的石拱桥,名曰“春申桥”。清晨、黄昏,是春申桥的最美时段,踏上古桥,仪式感满满。
舞龙、腰鼓,眼神笃定,气势汹涌,没想到婉约的苏州女子也有阳刚的一面,只需两个回合,已把丰收节的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丰收节上展示的农产品来自黄埭循环农业示范区、渭塘现代农业示范园、漕湖生物农业产业园等十余家农产品构。黄埭冯梦龙村附近的猕猴桃园、葡萄园采摘出的亲切地贴上了“梦龙园”标签。更有些新品奇异果在现场亮相,一时间引来许多聚光灯。
丰收节将延续一个月。开幕式上“天稻酬勤”情景剧的形式展现了70年来苏州美丽乡村的发展变迁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接着阳澄渔歌、冯梦龙山歌、传统苏州评弹、昆剧相继登场,台上台下互动联欢,方方面面呈现鱼米之乡的多情与丰饶。
丰收节围绕“全民共话迎丰收、全民联欢庆丰收、时光广场享丰收、电商促销惠丰收”主题,充分展现苏州新农业以及相城传统文化,让当地村民和游客共同体验分享收获喜悦。
带着小朋友,除了猕猴桃、葡萄园采摘,还去了农耕文化园体验了一把。这里更象一座冯梦龙村民俗馆,现场陈列大量古老农具,乡间民俗。这些生产资料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却与冯先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农耕时代场景,亦是灵感写作的一部分。
美食推荐
没有美食的旅行是没有灵魂的旅行。苏州的景色那么好,水陆两地食物丰沛,各种美味千锤百炼,延续至今获得食客的赞誉更是一浪高过一浪。苏州菜作为苏菜中苏锡菜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南甜”风味,用料上乘、鲜甜可口、讲究火候、浓油赤酱,不仅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更是因材施艺,四季有别,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
驿路稻花地址:望亭镇御亭路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对面
靠近太湖的便利,自9月开湖以来,人气满满,菜都是看着原材料点的,老板是苏州本地人,蛮客气的,尽管这条街都是农家乐,还是果断选了驿站稻花。
六灶人家地址:黄埭冯梦龙村302村道旅游景区
住宿推荐
墨舍地址:望亭镇御亭路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对面(驿站稻香旁边)
北太湖(望亭)风景区首家精品民宿——墨舍人文主题民宿,西邻烟波浩渺的北太湖,周边有着万顷良田与乡间的自然村落。11间风格迥异的精致客房,民宿还配备了小型多功能会议室、书吧、茶室和休闲设施。一个集客房 + 书店 + 茶空间 + 摄影的艺术文化空间,也是休闲度假、生日Paty、轰趴、团建、放空身心的最佳场所。
春申湖度假酒店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春秋路28号(紧邻春申湖广场)
坐落于美丽如画的春申湖畔,引“生态、人文”理念,环境幽雅恬静,由香港珀丽酒店管理公司授权明泰酒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集各类商务客房、中西式餐厅、多功能宴会厅、会议厅、高尔夫练习场、钓鱼、采摘园、SPA沐足、康体中心、卡拉OK夜总会、静吧、闹吧为一体的休闲商务度假型酒店。
后记
背着大包小包从冯梦龙村出来收获满满,里面装着各类水果和冯梦龙村的秋天。爱屋及乌,自诩文人的次仁君在冯梦龙村看到、体验到的都是喜悦。就像足球场上幸运得到球星的一件签名球衣,那种激励、激动无以言表。冯梦龙村之旅最终或多或少地沾染了冯先生的才气,现在又经过次仁君的指尖、键盘,传递在这篇游记中。如果正在看游记的你从中有所启发,那便是来自冯梦龙先生的点化。
版权声明:本游记图文均属尼玛次仁V原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任何网站、媒体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下载使用。约稿、媒体采用或商业用途请用以下方式联系:Email:532659411@QQ.COM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尼玛次仁公馆欢迎关注我的微博:@尼玛次仁V欢迎关注个人微信:onsen2011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