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圣托里尼
在希腊,最惊鸿的一瞥,注定要投注在圣托里尼。有的地方,是因为有千年的历史让人缱绻不止,而有的地方,生来就会魅惑人间。 人与人,或许只是初见最为美好,而一个地方,却要有想再见到它的欲望才是最好。圣托里尼,上帝把调色板打翻在这里,用尽了世间的蓝与白,也用尽了世上的浪漫和深情。我用四天的时间在悬崖上的小镇里闲逛,从心往到神往,从感动到感慨。还是觉得不够,它就有这样的能耐,让人怦然心动,然后欲罢不能。
喜欢圣托里尼的人,多半有些感性和醇厚的浪漫情怀,这样的一个人,独自一个人来到圣托里尼,在这个连空气都是温柔甜蜜的地方,或许会觉得呼吸困难。热恋的情侣,新婚的夫妻,连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都是手挽手,肩并肩。有人在恋爱,有人在求婚,有人在蜜月,随处可见的法式热吻,无孔不入的浪漫味道,每个人都是爱情的主角。而这一切会不会对那个形单影只的人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戏虐? 圣托里尼里有世界上最美的悬崖,有世界上最美的日落,有世界上最美的爱情。当别人在夕阳里拥吻,一个人的身影可以很坚强甚至很特别,但是会很孤单,身体里的多巴胺会很受折磨。纵然圣托里尼的小镇会容纳所有的儿女情长,凭谁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那份情怀,我是说真的,若能和他/她一起,就别一个人来。
圣岛由3个小岛组成,其中2个岛有人居住,中间的1个岛是沉睡的火山岛。历史上,因为历史上发生多次火山爆发,原来圆形的岛屿呈现了今天的月牙状。圣岛由北往南分布着Oia伊亚,Imerovigli易莫洛林, Firostefani 菲罗斯特法尼,Fira 费拉四个颜值很高小镇,每一个看上去相差无几,实则各有特色。
当Bule Star的大船将我们从帕罗斯带到圣托里尼,大中午炽烈的太阳,晒得人龇牙咧嘴地朝着爱琴海一连发了好多感慨。艾玛,千辛万苦,我终于来啦!到了圣托里尼,我们在码头顶着艳阳,匆忙租了辆Smart,迫不及待地驶向此次希腊之行我最期待的悬崖酒店。最美日落在伊亚,逼格指数爆表的悬崖酒店也在伊亚。开门就是爱琴海,自家阳台上就能看日落的悬崖酒店,在圣岛的四个晚上,我允许自己小奢侈两个晚上。
提着行李走在铺满小石头的路上有些累人,眼睛却忍不住四下张望。眼前的悬崖靠着爱琴海,原本陡峭的悬崖,妆点了无数白色的小房子,从顶端的小镇一直靠着悬崖往下延伸,这些精致的小房子可能是酒店,咖啡厅,或者是餐厅,每一间房子的装饰,都美得让人走不动路,每一扇房门前,都有一条铺着小石子,蜿蜒伸向海边的白色阶梯。
好几个月前就预订的Angel Cave Houses,酒店在伊亚中段,靠近悬崖顶部,我们定了间套房,因为它有一个独立的私人阳台,阳台上有个私人的按摩温泉浴缸。早上可以在这个阳台上面对着毫无遮挡的爱琴海吃早餐,晚上可以在浴缸里泡按摩汤。
无敌海景套房,房间外面有个私人露台,可以就着爱琴海吃早餐,有没有很棒?
悬崖上的时光,和阳光一起苏醒的感觉,是不是再也不会赖床?
无时无刻不在眼前的爱琴海,让人移不开眼睛。
洞穴酒店的女主人会提前知道哪些客人会在今天入住,早早就了解到你的名字和预先提出的需求,准备得妥妥地迎接的到来。当我推开半掩的酒店大门,CK哥提着两个箱子跟在后面,一进门就哇~哇~哇~惊艳不断,苏拉把我们领进房间,放下行李,听苏拉详细地交待了一些列注意事项,贴心到日出日落的方位和时间,我们就出门一边逛,一边寻找传说中的伊亚日落观赏点。
随地一坐,就像坐进了画里。
跟着人群赶到伊亚传统的观看落日的地点,早已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占据最佳的位置。各路长枪短炮,已然摆好阵势。
伊亚的日落,一般是在傍晚7点左右,6点不到,小镇上顿时多了很多人,大家急匆匆地奔向同一个方向—伊亚最高处--最佳观赏日落的地点。我们终于在这里看到了我大天朝的旅游团,而且还是操着四川话的成都人民。传统的观赏日落的地方是在伊亚最高处的尽头方向,通向悬崖下的港口的一条驴道附近,跟着大群人涌入的方向就没错。网络上的很多网友大都描述了这样的场景:伊亚的日落时分,有着各种肤色,说着各种语言的人此刻都聚集在这里,眼前的爱琴海面还有落日的余晖,光线勾勒出一天中爱琴海最美的样子,海天一线之处,橘色的太阳一点一点在靠近,靠近落日的海面,反射出深邃的金光。聚集的人群都在用相机在等待这场日月交替的盛典。。。
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那轮红日,而我更喜欢被落霞染红的海面。
CK哥当然挤在最前面,我能听到他的快门清晰爽朗的声音。我落得清闲,找了块石墩坐下,安安静静地看着只剩半圆的落日,用眼睛总比从取景器那一个小方块看出去要真实美丽得多。眼前的一幕,曾经印在我收藏的无数张圣托里尼的图片上,而现在它们就这样活生生地融化在夕阳的金色光芒里。我曾无数次想来这里亲眼目睹眼前的一切,很多次,稍一耽搁,稍一犹豫,就又离我好远。蓝顶教堂里传出浑厚的钟声,落日终于一点一点隐退在深蓝色的海里,周围响起一片掌声和欢呼,此时的海水,像倾入了蓝色的墨,温润而静谧。
伊亚的日落,是我在圣托里尼的第一个见面礼,有着各种肤色的游客在太阳落进海面之时响起一片欢呼和掌声,这大概是人们对大自然最真挚的感激与感动。这样的风景与身边的人一起亲眼目睹,夫复何求。。。
日落后的伊亚,灯光亮起来,自己像穿越到童话里的小镇。
起风了,人群渐渐散去,我陪着CK哥继续待在悬崖上,直到夜空里最后一缕光线褪去,直到墨黑的天幕上出现闪亮的星星。他是个迷恋光线的人,他等,我便陪着。
入夜后的小镇,显露出另一种模样,温润的灯光一盏一盏亮起来,像要把小镇抱在怀里。 这个时候,在各处的小店里逛逛,心情和傍晚的风一样清爽。
温暖甜美的小店,没有人来兜售,店主礼貌地和你打声招呼,然后继续埋头于手里的手工制作。你可以慢慢地,慢慢地,慢慢地逛。
这里的房子很密,都靠在悬崖边,白色的一片,让人想起祈力马扎罗山上的雪,静静地维护着一片远古的海。伊亚,有大把大把的小巷子,而你,有把大把大把的时间,把自己丢在小巷子里,有时候,时间是可以用来虚度的。我们在圣岛的安排很随意,除了去特意去寻找上过《国家里地杂志》的那个著名的蓝顶教堂,其余的时间都是晃晃悠悠地度过。
PS:白天真的很晒啊~菇凉们建议早上或者傍晚来。
白天爱琴海的阳光炽烈,大太阳底下,防晒霜也是起不了多少作用的。但是只需要借得几分云霭,便可凉意爽快。小镇上的巷子很多,巷子里藏着一家家餐厅或是手工作坊,在这里闲逛,发呆,打瞌睡,一点也不会觉得浪费,也很多人在晨跑
矮墙上可爱的小狗。
有很多这样的小路,让你感觉自己仿佛是条人鱼,在阳光灿烂的岸上,幻化成了人形。。。
有多久没有像孩子一样荡过秋千了?
悬崖上的白色房子,蓝色的爱琴海,蓝顶的教堂。当曾经念想的东西突然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我居然有点慌神。。。
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船”游。
传说中圣岛是喵星人的岛,还好,这儿的猫还没有帕罗斯多,汪星人倒是不少,某天闲逛中邂逅一只,跟了Ck哥好久,还在我们拍照的时候帮忙清场。
圣岛的白天很晒,我们一般是早上很早就出来溜达,太阳太晒了就往路边的店铺里钻,费拉就是个很好的闲逛之地。费拉(又名锡拉)是圣托里尼的首府,这是一个传统的居民居住点。也是当地的商业和旅游中心,是最繁华闹热的小镇。小镇交通便利,酒店众多,从这出发到圣岛各个小镇和经典的公共汽车站。费拉小镇修建在半圆形的圣岛西部边缘400米高的火山边缘,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最美悬崖步道的起点。无数的白色小屋依山而建。从码头只有一条“Z”形的小路延伸至高地上的市中心。
干净迷人的小街道。
房屋建筑在高地上,白色的墙,白色或蓝色的屋顶,与天空、海洋浑然一体,蓝白建筑构成了地中海独有的景观。非常让世人心驰神往。
从费拉到易莫洛林,这是让无数人流连忘返的最美步道。一路沿着海岸线的悬崖边,一面是蓝得沁人心脾的爱琴海和火山,一面是修建在悬崖上的纯白色精致的酒店,偶尔有蓝顶教堂闯入画面。电影般的画面感扑面而来,在这里,行走是种享受,步道不是热门景点,当大多数人和旅游团去寻找国家地理杂志上的蓝顶大教堂时候,我可以在悬崖步道的美景之下享受两个人安静,不被打扰的时光,慢条斯理,不急不徐。我见过一张明信片,三座蓝顶教堂和彩色的小房子。这是CK哥实景翻拍~
菲罗斯特凡尼和易莫洛林,眼睛亲眼的看到的远比从相机的取景器里的风景更加让人难忘。
这片海有多深?不知道,远方深渊上方飘动着轻盈的云霭,而眼前则是世界上最深情浪漫的悬崖步道。
这条蜿蜒的小路让我心里蔓延出一首歌,只有模糊的调子却没了歌词,像花开声音,在低低吟唱。。。
爱丽丝的另一个仙境
格子间的表格,老人和小孩儿,钢筋水泥,阴雨绵绵的天气,被这些东西填满的大脑,忽然被某处突然闯入的美丽风景激荡一下,就像干燥的嗓子里丢进来一颗薄荷糖。。。我们都需要一个小小瞬间,让自己的平淡时光显得更值得被回忆一些。在圣托里尼待上4天,很多人会觉得有点浪费,可是我告诉你很多人把整个假期都丢在了圣托里尼,你信吗?它只是一个小岛,一天的时间,开着车就可以环游整个岛。可那只是车轮子在丈量这片土地,不是你。。。你得住下来,听它说话,和它好好聊聊。
在圣岛的四天,除了第一天我们按着网络和地图上的热门标注,去了红沙滩,黑沙滩,还有葡萄酒厂等等景点。然而这些所谓的景点也只是让我们觉得,这实在是在 圣托里尼硬抠出来的“景点”。带着观光的心情去溜达一圈还是可以的。只是我们更喜欢把时间大把大把地消耗在几个镇子里。睡醒了在阳台上就着爱琴海 吃个早餐,吃饱了就去镇子里溜达溜达,走走Z型的步道,逛逛路边小店。逛累了就找个咖啡厅坐坐,面朝爱琴海,喝喝小咖啡,老夫老妻也能找找小情侣的感觉。。。
费拉是个适合逛街逛累了,就随便找个地方喝咖啡。当然了,圣托里尼的每个店铺都装修得很有feel~~
一不小心,就看见了出现在圣托里尼明信片中的这俩。太能表达这里安静闲适的度假气质。
日光浴中的歪果姑娘。。。
在热闹的费拉和美艳的伊亚两个小镇之间,还存在着两个比邻而居的小镇子,隔伊亚近的是易莫洛林(Imerovigli),隔费拉近的是菲罗斯特法尼(Firostefani),菲罗斯特法尼也是国家地理杂志上那张著名的蓝顶教堂的所在地。这几个地方,是我们重复去过的地方,一天中不一样的时间,因为光线的不同,有着不一样的景色。
从费拉开始作为起点,一路沿着沿海悬崖步道走到易莫洛林,这一路,就是世界上最美的悬崖步道。这条铺满鲜花的小径,一面是童话般的白色房子,一面是悬崖下的爱琴海。我来了两次,第二次,我特意选择在傍晚时分来到这条步道,游人稀少,海鸟为伴,没有在伊亚看日落的拥挤和喧闹,我可以独享眼前的落日时分。
Imerovigli易莫洛林的酒店让我惊艳到爆,依旧是悬崖上的酒店,虽然地势没有伊亚高,但是胜在安静,没有很多游客从你家酒店前走过,日出和日落,可以只属于你一个人。
途径一家酒店,我被门口的景色吸引,老板走出来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还邀请CK哥去拍拍他新装修出来的房间。我和老板闲聊,他说这个酒店是一个本地女设计师设计装潢的,如果要预定,得提前3个月到1年的时间呢!
酒店的阳台。
在易莫洛林的悬崖边,散发着浓郁的田园情怀,微微起伏的石头小路延伸到海与天的尽头.满山坡都开着一种多肉植物开出的花,铺天盖地的玫红色,彷佛要印到你的心里去。石头小路旁开满白色的小雏菊,像是上帝在这里播下的花种,不用刻意照顾,也可以生得每一朵都摇曳生姿。
野花,在人迹罕至的小路上,也可以光芒万丈。
上帝播下了花种,让圣托里尼盛开出一条鲜花小径,一直延伸到海与天的尽头。
当太阳变得不那么刺眼,金色的光越来越深,海面上倒映出玫瑰色的光芒,此时的光线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我看到偶尔有船划过已是深蓝色的 爱琴海面,全无声息,海面的波浪散开又合拢,像一个浅浅的微笑,慢慢舒展,慢慢散开。我痴迷地望着海面上仅剩一半的落日,看着它缓缓落入海里,很安静,就像是谁按下了静音键,太阳的东升西落,悄无声息。落霞的光慢慢地暗了许多。悬崖上已是傍晚,风渐渐起来,遍布小镇的白色酒店,亮起一盏盏橘色的灯,悬崖上的色调又暖了回来。如果我再来希腊一定要住到这个小镇来。
圣托里尼最美的日落,原来藏在这里。
千年一叹——雅典
从圣托里尼回到雅典,我们选择了飞机,40来分钟就从梦一样的地方回到了现实。有点穿越的不适感。抵达雅典已经晚上9点半了,从机场出来,搭上去市中心的地铁,直奔位于Monastiraki的酒店。先来说一下几天之前初到雅典的印象,雅典这个名字,一说出口就让人觉得光芒万丈的名字,就如锡兰,康缇一般带着一丝古老神秘的异域风情,很多年来都让我极其向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欧洲文明的发原地。多么宏伟彪悍的背景介绍词。可是,事实上第一眼的雅典,机场很小很陈旧,当时给我的感觉有点懵,这与雅典的千古美名差距太大了。就像余秋雨先生初到雅典的时候说的,也许我们没有权利在这里取笑他,他辉煌在两千五百年前,而飞机出现在现代,早已退出争夺辉煌的竞赛。可是,出了机场,我心里仍然很不情愿地相信自己身在赫赫有名的雅典。雅典啊,在我心中什么地位,欧洲其他地方可以叫做去旅游,雅典,是用来敬畏的。它是在世界历史上牛逼哄哄了3000多年地方,是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欧洲哲学的发源地”的雅典,是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一大批历史伟人改变了欧洲文明是甚至是世界史的雅典,是被称为民主的起源地的雅典。雅典对于我来说太神圣,它应该是什么样子,我没有仔细想过,但是肯定不是眼前这个平凡甚至有点寒碜的样子。
雅典的地下铁。
下了地铁,出来就是这条路,晚上十点走着心里直打鼓。还好,大概10分钟就到了我们的酒店。
这里是宪法广场附近的路,已经算是雅典最繁华的地段了吧。。。
我在巴西的萨尔瓦多,看到满街的涂鸦和很多矮小废弃的小房子,我跟自己说,它只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小城市。我在美国底特律的市中心缩在车上不敢下车,因为街边上到处都是破败不堪的门面和弃楼,还有很多游行的人群,我也安慰自己,底特律辉煌在百年以前的福特时期。可是现在到好不容易踏足欧洲,一来就是我在心里崇敬了很久的雅典。多少让我又有一次陷入点失望,只是这次却实在找不到借口安慰自己。哪怕牛逼了一个世纪,也都散在了一声叹息里。
公元前1000年,雅典成为古希腊的核心城市。中世纪雅典开始衰落,即便如此,雅典,也在世界的版图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细说近代的雅典为何为沦落为靠欧盟的救济金度日,这大概与 希腊人的“懒有”关,有人说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很懒,但都没人敢和希腊人争第一。不爱劳动爱休假,不爱改革爱罢工。先不说到底综合了什么原因让曾经的雅典像现在这么“朴实无华”。我给自己说,我得另外给自己找个切入点。雅典,必定还有让后人仰望的地方,希腊文明的灵魂不在雅典机场也不在Monastiraki的街头,我得让雅典在我心里重新抬起高昂的头!来雅典的第二天,也是我们此次旅行的倒数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在酒店的顶楼上吃早饭,我远远地看到了那个代表着希腊的著名建筑物。全世界介绍希腊的图片,如果只有一幅画,那必定是它,如果有本介绍希腊旅游的书,那封面一定是它。希腊有很多神庙,可是没有谁有它的地位,它屹立在雅典的最高处几千年,被旭日托着,被夕阳染着,被月亮星星陪伴着。它的名字就叫:Parthenon帕特农神庙。帕特农神庙是见证希腊恢弘了几个世纪的活化石。爬上对于重庆人来说不能叫做山的Acropoli小山,花了12欧/人的门票(包含雅典卫城,古代集市,罗马市场等10个场景),我终于走进了卫城,走近了帕特农,整个卫城就是围绕着这个神殿建立起来。卫城入口旁边就是半圆形的音乐剧场,在古代,这个地方是每逢节日,都会有音乐会和表演剧目。算是雅典人的文化娱乐场所。雅典,是个人神共存的城市,有时候,会分不清哪里是人住的,哪里是神住的。从城市的各个角度都可以看见这座讲述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的神庙,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只有几根凌乱的柱廊还屹立在山头,苍老却还威严。
去Acropoli山途中遇到一群鸽子,雅典鸽子真不少。
进入卫城,爬上这座叫做Acropoli的小山,就可以看见供奉天神的住所。
走近了才发现,不管什么只要刻上了“历史”这个烙印,就可以让人心潮澎湃!
时间,可以给所有世间的东西刻上纹路,包括坚硬的大理石。战争,可以被后世改写成不同的性质,但是,战争留下的遗骸,却永远记录着那些悲壮残忍的历史。散落的石柱或是石墩被一条警戒线围起来,昭示着文物的特殊地位。我很想伸手触碰一下这些冰冷的石柱子,活生生几千年的石头,有没有历史的温度?站在这里仰望,山门的第一个神庙就是雅典娜神庙。因为战乱,仅略者只给后人留下了几根斑驳的石柱,我突然很想去伸手碰触那些高耸的石柱,几千年前,该是多么的金光四射!
在卫城上的时候,站在山门前,雅典娜神庙是进入神庙群的第一座大型的神庙,帕特农还在山顶上,雅典,得名于眼前这座神庙供奉的女神名字,在 希腊神话里,雅典娜和海神波塞东争夺雅典这座城市的守护权,最后雅典娜获得胜利,成为雅典的守护女神,帕特农神庙的主神。这些轮廓和内容清晰的神话故事,让我愿意相信,面前这些沧桑的石柱子,也许真的是神居住过的地方,天神之间也是有七情六欲,爱恨情仇的。否则,《荷马史诗》里那些或真实或传说的故事,怎么都有迹可循?雅典娜神庙空洞的石廊上,是不是还有波塞冬和美杜莎幽会的证据?空荡的上空是否还回荡着拉奥孔被巨蛇缠绕的嘶吼?雅典娜已经不在,传说中的黄金象牙胜利女神像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宏涛里,复制还原像被保存在雅典的博物馆里珍藏。
历史记载着雅典卫城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而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雅典娜,全世界人民都对她如雷贯耳。这里原本存有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传说中是用黄金象牙雕琢而成,由古希腊艺术全盛时期杰出的雕刻家菲狄亚斯作于约公元前438年。后来毁于拜占庭帝国时代,现在的雅典娜神像为大理石复制品,高105厘米,收藏于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在1687年威尼斯人与土耳其人作战时,神庙遭到破坏。现在的神庙遗址始终都在休憩维护,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石柱林立的外壳旁边就有无数的钢筋维护网。时时刻刻都在修复,修复,修复。
如今的雅典娜神庙只剩几根孤零零的柱子,让人不禁唏嘘,公元前480年的那场威尼斯人和土耳其人的战争,毁掉了雅典人至高无上的信仰,也毁掉了希腊文明的外衣。顺着雅典娜神庙拾级而上,两旁还有零落在草地上的石台,石墩,有的是祭祀台,有的是廊柱基座,没有一个完整具体的东西,只是一些零散的部分,不甚萧索。往山顶上走,就是雅典神庙的灵魂所在,帕特农神庙。到帕特农跟前,大理石的石阶破败不堪,但也依稀可以辨别出石阶上的雕刻花纹,陡然想起,如果这里是欧洲乃至世界闻名的发源地,那么这些最原始的花纹和线条,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所谓的欧式风格的装饰和建筑风格。我有些走不动路,时不时蹲下身,想细细看一下那些温柔的弧线,久久地望着,脑子里在想象曾经在书中见过的那些场景:白衣白裙的女祭司,手中的火把在星光熠熠的夜里点燃,诸神在精雕细琢的神坛上守护着这片灿烂的国土,如果没有外侵者,如果雅典王没有绝望地投入大海,这片我脚下的土地,会是什么样子?
在卫城,有各种心态的旅游者,有来仰望历史的,有来心中的圣地拍照留念的,当然也有为了来卫城而来的。我们家挑夫就是为了陪我来才屈尊前来的。来卫城之前,他对它的认识是来自于一部叫《圣斗士星矢》的动画片,所以他问我,神殿有没有十二宫的时候,我很耐心地跟他说,亲,历史上没有圣斗士,没有星矢,冰河,紫龙,也没有天马流星拳,真的。。。我其实很理解,不了解这段历史和宏大背景的人对这些残垣断壁的确很难提起兴趣,而且它又被警戒线圈起来,游客又多,心里多少有些烦躁。可是,我仍然坚持认为,如果你要参观一个历史古迹,如果你不知道它的背景和历史,那么请你不要轻易地评断它是什么,它是什么,不是我等凡人有资格去论断的。也不要为所谓的“爱国”就去贬低别人的历史,现在看起来有些凌乱落魄的“遗迹”他们在很多年前曾经改变过世界的格局,我们有《离骚》,可人家也有《荷马史诗》。当哲学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辩学中萌芽,这个萌芽,发展到后来的枝繁叶茂,它为混沌的世界开辟了一片清朗的天空。人类世界开始走向文明,当希腊繁荣稳定,贵族们开始辩论讲学,中国还在春秋战国时期,战火纷飞,经历着华夏历史上分裂最久的时期。不管谁早谁晚,推动人类发展的历史都应该被尊重,而非后人来说三道四。还好,石头没有心,不会流泪。廉颇老矣,也有战功赫赫的威名,也见不得后人一丝一毫的轻蔑和侮辱。
残破,是对仅略和战争的控诉。修复和维护,是对历史的还原和尊重。
游客多起来,导游大声地提醒着团客拍照的角度,从而避免修复的作业团队影响大家的热情。帕特农一直在修复,我蹭听了一个旅游团的导游解说,这个年轻的男人大概是雅典本地的导游,我听到他义愤填膺地介绍着帕特农当年的壮美瑰丽,殿内的雕塑如何巧夺天工,可他们毁于一场又一场侵略,战争。到现在剩下寥寥石柱。我又听到他颇带骄傲地介绍帕塔农神庙前的那面希腊国旗,那是几个希腊年轻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冒着生命危险去插上了自己国家的国旗。雅典的辉煌年代固然已经远去,远得让人觉得像传说一样飘渺,即便有现代人对他们祖先的遗物不屑,甚至嗤之以鼻。可让人欣慰的是它仍然有它的精神流传下来,所幸还有人会为他的辉煌骄傲,为他的苦难愤然……帕特农神庙前的希腊国旗,卫城上第一次升旗这面蓝白的国旗,是几个勇敢的热血青年的壮烈之举。
帕特农神庙顶上的三角门楣现在只能看到很小一个角落的雕像。我在卫城博物馆看到了复员后的完整的三角门楣的东西边的雕像。在东边的人字墙上的一组浮雕,镌刻着 雅典娜从万神之王宙斯头里诞生的故事;在西边的人字墙上雕绘着雅典娜与海神波塞冬争当雅典守护神的场面。这些精美的雕塑,有的直接在土耳其 人,波斯人,威尼斯人的炮火中彻底毁灭,有的流入大英博物馆被“妥善管理”。
今天的帕特农,依然有本事让你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对它凝望,注视,研究,叹息。
帕特农神庙的不远的地方就是伊瑞克提翁神庙,传说中的六根仙女柱(用少女的身形代替神庙的柱子)是这个神庙最大的看点。目前神庙里的少女柱都是仿品,真迹在卫城博物馆里陈列。
我最喜欢的伊瑞克翁神庙,著名的少女柱,目前在神庙里的都是复制品,真迹在卫城博物馆,每个少女的神态,发型,服饰都不一样,雕刻相当精美。
伊瑞克翁神庙前有一棵橄榄树。
在希腊国旗杆那里可以俯瞰雅典城市的全景,一个大于180度的半圆形剧场,依山而建的阶梯状的条形座椅,围绕着一个开敞式的露天舞台。我无数次看到过它的图片,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在这里上演了无数自己的作品,这里是欧洲戏剧的发源地,著名的酒神剧场—狄奥尼索斯剧场(Dionyssou).真是戏剧开天鼻祖埃斯 库罗斯在这里运用了“第二个人”来参与表演,才使得戏剧得以真正诞生!所有的戏剧工作者来到这里都该膜拜吧,多么令人尊敬的地方。即使埃斯库罗斯的年代已经远去,恢弘的历史和遗留的慧根仍在世界各地蔓延,就像同时代的孔子老先生,现在不是还被中国人民郑重纪念吗。没落也好,流传也罢,文明就是文明,就该永垂不朽。
这是当年雅典人最初的剧院。那时,只有贵族才能进来。
参观完古代遗址,我们顺着下山的路,去到卫城博物馆, 博物馆里陈列了很多卫城各处神庙遗留下来的雕塑,和在神庙中被发现的生活用品,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卫城各个年代的样子。当然最有意义的在博物馆的最上面一层展厅,展示了雅典娜和帕特农神庙的各种复原的雕刻艺术品,神像等等,如果你读过希腊神话,你会在这里找到书里那些天神和天神们的故事场景。卫城很多路都还是由很多大石块铺就而成,给人的直观印象更像是当年雅典的古貌。
位于卫城山脚的卫城博物馆,非常值得去,若你觉得Acropoli山的神庙给你的印象只是几根大理石柱子 子,这个博物馆会还原更多雅典的历史给你回味。
每层楼都有这样的玻璃地面,透过地面可以看见底下的古遗迹,当然,下一层的游客也可以直接看到楼上一切。所以,穿短裙子的女森要小心哦~
上午逛完心心念念的卫城,下午就要去看看宪法广场的士兵站岗交换仪式逛。宪法广场是雅典的行政中心,希腊政府所在地,我很佩服希腊政府把家门前的地盘开放给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士兵换岗仪式已经是来到雅典必看的景点。
宪法广场外的士兵换岗仪式半个小时一次,蛮有看头,仪式完毕还可以和士兵合影留念。
雅典的街头。
离开雅典飞回国内的航班是中午时分,我得以在飞机上再俯瞰这座古老的城市,蓝色的爱琴海然像宝石一样在阳光下散发着光芒,飞机低空飞行的时候没想到还可以再见到卫城,土黄色的神庙变得像积木一样很小很小。闭上眼睛,阿塔罗斯的柱廊的影子还印在脑海里,伊瑞克翁神庙的女祭司还在吟唱。。。
谢谢观赏~关注公路映画!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