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六和塔文化公园
金庸先生的笔下,“塔”是经常出现的场景。在他的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写到“六和塔”,在《倚天屠龙记》里,也有“六和塔”和钱塘江的情景。在其他的作品中,也多次提及了杭州钱塘江沿线的各个塔。另外,自古以来,还有很多文人墨客们撰写过有关“六和塔”的诗词,例如: 《六和塔》六和塔上一登临,当景江山入兴深。云出云归天自在,潮来潮去水无心。东南船{左舟右览}风方顺,西北楼台日向阴。壮矣帝居吴越旧,未甘河洛久湮沉。 (宋代诗人)章仙岩 说起“塔”,最早是由印度佛教建筑“窣堵坡”,在汉代时期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的塔建筑造型。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播,窣堵坡这种建筑式样也在东方广泛扩散,发展出了塔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有着丰富的艺术形式和特色风格的中国塔,早期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之为“佛塔”。到14世纪以后,塔逐渐世俗化,具有了各种不同的作用与使命。 杭州西湖边也能掰着手指头数出好几个不同的塔来,最著名的就有:六和塔、雷峰塔、保俶塔、白塔等等。但是,这些塔的故事,您都知道吗?今天,就请您跟着我的游记,一起来《游览金庸笔下的杭州六和塔 ——探访中华古塔博览苑》【景点简介】 六和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之一。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由吴越国王钱弘俶为镇钱塘江潮而建,之后南宋僧人智元禅师主持重修。六和塔的名字来源于佛教的“六和敬”,取"天地四方"之意,命名为六和塔。 当时建造的目的是用以镇压钱塘江的潮水。塔高59.89米,其建造风格非常独特,塔内部砖石结构分七层,外部木结构为8面13层。 六和塔外观气势不凡,曾有人评价:六和塔如将军。从六和塔内向江面眺望,可看到壮观的钱塘江大桥和宽阔的江面。六和塔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檐上明亮,檐下阴暗,明暗相间,从远处观看,显得十分和谐。塔内每二层为一级,由螺旋阶梯相连,壁上饰有“须弥座”。塔内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花卉飞禽、走兽、飞仙等各式图案,刻画精细。构思精巧,结构奇妙,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其底层正门楹联曰:“一塔声江天,越水潮奔初月上;六和存佛地,吴山本落大桥横。”从塔内拾级而上,面面壶门通外廊,各层均可依栏远眺,那壮观的大桥,飞驶的风帆, 苍郁的群山, 赏心悦目。 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清乾隆皇帝游此,兴致大发, 为每层依次题字立匾,名曰: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 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90年代在六和塔近旁新建“中华古塔博览苑”,将中国各地著名的塔缩微雕刻而成,集中展示了古代中国建筑文化的成就。公园门票:20元,登塔另收10元开放时间:06:30-17:30(全年开放)交通信息:乘坐318、334、354、280、308、190、202(夜间线)、354、4路至“之江路六和塔”站下即可。

- 标清
- 高清
- 超清
- 1080P
请看视频录像
观赏六和碑亭与典故
我们从六和塔下来,向后方的山坡走,路过六和碑亭、六和典故与六和钟声。这里的景点都有很多故事。【景点简介】 六和碑亭:里面矗立着“乾隆御碑”,镌刻着乾隆御笔《开化寺六和塔记》。 六和典故:建有几座雕像,并记载着有关传说故事。六和钟声:是位于小广场东侧的一个亭子,有一口大钟吊挂着,亭眉上书“六和钟声”。是人们祈福祥和平安的地方。
探访中华古塔博览苑
再继续登山就可参观中华古塔文化苑了,虽然这里都是一些经过等比例缩小的袖珍古塔,但是造型却丰富多彩,再加上经过30年的风吹雨打,也算历尽沧桑了,还真有点古塔的味道呢!【景点简介】中华古塔博览苑位于杭州的六和塔的后方山坡上,占地6700平方米,汇集了中国近100座古塔的缩形,尺度为其原形的1/10左右,造型非常逼真。著名的应县木塔、北京白塔、嵩山寺塔、西安大雁塔、小雁塔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古塔都囊括其中。从中华古塔博览苑内可欣赏到楼阁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花塔、白塔、过街塔等多姿多彩的中华古塔,能够充分领略中华古塔丰厚的文化底蕴。
参观六和塔陈列文物
我们下山后走到六和塔西侧的几栋建筑里,参观六和塔陈列文物。
归途钱江回望六和塔
我们开车回家途中,路过钱塘江大桥路口,我执意下车徒步过桥,让老婆开车到大桥尽头等我。傍晚黄昏,我独自走在钱塘江大桥上,回望六和塔,又是另一番景色!我步行1.7公里过桥,简直太值得了:拍摄到了很难得的美景!

- 标清
- 高清
- 超清
- 1080P
还是请看看富有动感的视频录像吧!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