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燃起,暖秋,踏着阳光的脚步,从暮鼓到晨钟,踩着清秋里的雨露,漫过半山的白桦,等待那微弯的月亮,那半盏的花香,那漫天的星空……此次的呼伦贝尔之行完全是个美丽的意外,好几年之前就想着等到秋色正好去一趟北疆,不成想总是拖到下一年。去年信誓旦旦的说道今年一定要去,最终还是未能成行,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于是约上三个好友,一起开启呼伦贝尔秋季行摄自驾之旅······
【实用攻略】
1、关于包车还是自驾,建议包车吧,呼伦贝尔地广人稀,每天都要开几百公里,自驾非常累,都没精力玩了,而且白天在路上手机基本上都是无服务,没办法导航,许多地方百度地图上也没有,再者包车的话遇到什么事都可以师傅出面解决,当地人解决起来方便多了,去吃饭买东西都能便宜。2.草原昼夜温差较大,所以秋天的呼伦贝尔冬装是非常有必要的。3.草原的风沙较大,尤其是上午,风吹在身上会很冷,所以防风又保温的外套,如冲锋衣最好带一件。4.由于空气质量高,所以紫外线非常强,防晒霜必备5.内蒙的气候较为干燥,待了两三天嘴唇就脱皮了,唇膏你值得拥有,不然再美味的烤羊对你来说也索然无味。6.好看的长裙配上一条披肩,在草原上随便拍都非常美,而且还能挡风沙。
【关于呼伦贝尔】
“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一曲悠扬的《鸿雁》会让人眼前浮现这样一幅优美的景象:广袤无垠的草原上镶嵌着纵横交错的河流,成群的骏马在河边低头觅草,蒙古包前的牧马人拉着老旧的马头琴,遥望着草原尽头松涛激荡的原始林海。现实中,这正是能在内蒙古东北部看到的人间天堂―呼伦贝尔。呼伦贝尔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现今也是世界上土地管辖面积最大的城市。这里不仅具有浓郁纯朴的民族风情,更拥有古老的历史遗迹以及中国北方最大的陆路口岸,而这里的山川、湖泊、森林仍保持着原始风貌。此外,这里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DAY 1 草原穿越,看不一样的莫日格勒河
陈巴尔虎旗境内有一条世界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一曲水"------莫日格勒河,她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由东北向西南,流经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注入呼和诺尔湖后流出,汇入海拉尔河,全长290多公里。莫日格勒河,是这次行程为数不多几个我未曾到访过的地方,神秘的面纱,再加上金哥极为推崇,让我对呼伦贝尔行摄之旅的第一站倍感好奇,好奇那草原上的河流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莫日格勒河,是开放性的,所以不收门票,但是如果想和我们一样驾车穿越莫日格勒河,则需要经过牧民家的草场,牧民会在出口的地方放一个粗制滥造的闸来收费。
一望无际的草原,入秋的草开始逐渐枯萎变黄,一只牧羊犬正卖力地驱赶着羊群,骑着摩托车的牧民在后面慢悠悠的,就跟这草原上的风云一般——风轻云淡。
蒙古包,一个地方独有的代表性“建筑”。去过内蒙的都知道,许多餐厅,景区都有着大大小小的蒙古包无数,诚然这些是蒙古包无误,但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蒙古包,蒙古包真正的作用是蒙古族游牧时的栖息之所。在莫日格勒河沿岸便能见到真正的蒙古包,由马鬃和羊毛毡构成,在这片草场放牧的牧民衣食起居都是在这顶不大的蒙古包里。社会变化巨大,着辽阔的草原上也是如此,为了游牧时更加的方便,牧民用集装箱式的房屋取代了蒙古包,当羊群去另一片草地时,不需要繁琐的拆卸,只需要用车拉着,这个房屋便能在草原上移动,就如同房车一般。
当我们的车来到欣赏莫日格勒河的制高点,这里已经停了几辆越野车,远处的草原上还有车正在驶来,山坡上的车也会离去,这里就像是一处秘境,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世外桃源。如果你选择自驾,也许就与她擦肩而过······
莫日格勒河是一条河道十分狭窄,但却极度弯曲的河流。从空中俯瞰,蜿蜿蜒蜒的河水,就象是一条被劲风舞动着的蔚蓝色绸带,悠然飘落在碧绿如玉平坦无垠的大草原上,一会儿东行,一会儿西走,一会儿南奔,一会儿北进,其弯曲程度,用九曲十八弯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它顺流逆流,对流倒流,往往返返,迂回曲折,顾盼留连,忘情的抚弄着草原的肌肤,全部流程几乎都是在弯曲的流动中完成的,如诗的婉约韵律,如画的飘逸线条,如歌的跳跃音符,如书法的酣畅墨意。
许多人心目中的草原都是蓝天白云下,风吹草低见牛羊,许多人心目中的呼伦贝尔就是这样的风景。其实草原并不仅仅只是如人们心目中的那边,草原上的风光比人们预想的丰富的多,而许多草原上的另类风光都被搬上了荧屏,比如莫日格勒河沿岸的这片花岗岩地貌,就曾经出现在电影《寻龙诀》中。坐在岩石上,望着这片土地,吹着夹杂着青草芬芳的微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畅。
有一些地方,未曾身处其境便不能体会她的美,这里便是如此。许多人看过《寻龙诀》,也会对这个场景非常熟悉,但谁又知道那个场景在莫日格勒河沿岸呢?草原的辽阔,给予了这里不一样的壮观,但也将这一个个本应闻名的地方藏匿起来,就像养在深闺的俏女子。花岗岩上,到处都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敖包,每一个敖包上都系着蔚蓝的哈达,遥远的祝福随风而去······
呼伦贝尔的秋来的早,也去的早,从伊始到结束也不过短短十天左右,十天后,这里便进入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季。草色渐黄,牧民们便开始打草,用机器将收割的草弄成草捆,这些草捆是冬天牲畜的口粮。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画面,辽阔的草原上,一个个草捆由近及远,将人们的目光牵引向远方。
广阔的草原,漫长的旅途,你几乎很难准点到达下一个吃饭的地方,车上备一些食物非常必要,当我们结束莫日格勒河穿越,到达一个陌生的镇上已经是下午两点多,唯有鲜香的羊肉才能满足口腹之欲。屋内的老火锅咕噜噜冒着热气,窗外的树枝拼命摇动,突如其来的大雨预兆着第一天的行程也许不会完满······不会因为大雨而停下,一路向北的车辆继续行驶在路上,青黄相间的草原那一侧突然出现的彩虹,已激动地想不起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只觉很久很久。
晚上入住的是根河鹿鸣山庄,非常有特色的一家客栈。根河以驯鹿而闻名,客栈的大堂摆放了一副巨大的木雕,木雕上描绘了敖鲁古雅驯鹿园的景象,悠闲吃草的驯鹿,一位鄂温克族老人向她的撮罗子走去,跟着一条小花狗开心的摇着尾巴,多么和谐美好的画面。
DAY 2 一路向北,层林尽染
敖鲁古雅驯鹿之乡在呼伦贝尔最北部的根河市满归镇以北约17公里处,有一处以狩猎和放养驯鹿为主的小镇,这是一处位于大兴安岭森林中的鄂温克民族乡,也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景区门票30元每位,如此廉价的门票如今真的太少见了,驯鹿漫步在白桦林中,这样的画面我觉得就值回票价了。
鄂温克族人用于居住的房屋,当地人称为“撮罗子”,就地取材,将白桦皮作为房屋的外墙,既能遮风又能挡雨。成片的白桦林中,一座煞是好看的撮罗子,旁边三两只驯鹿走过,一个鄂温克族人从撮罗子里走出,此时的画面,与昨晚在客栈看到的那副木雕如出一辙。
驯鹿,又称四不像,也就是姜子牙和圣诞老人的坐骑。在敖鲁古雅的森林里,驯鹿并不少见,或在林间漫步,或慵懒的躺在草地里。他们以苔藓为食,可以买上一篮苔藓来喂它们,在苔藓面前他们会变得活泼不少,按下快门的那一霎,便是美丽的永恒。
敖鲁古雅具有典型的大兴安岭地方特色。大兴安岭既是绿色宝库,又是动物乐园,还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据不完全统计,各种植物除高大树木之外有几百种,各种动物几十种,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有经济价值。春夏秋冬,各有特色
大兴安岭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水中的游鱼成为他们的衣食之源。在这山高林密、岭秀水清的特殊地理环境中,鄂温克猎民饲养着在中国其他地方早已消失的驯鹿,从事着奇特的渔猎生产,信奉着古老的宗教——萨满教,在与各兄弟民族广泛的接触,频繁交往中,创造和发展了我国又一种文化——驯鹿文化。
还记得去年冬天来到呼伦贝尔,唯一的遗憾便是看到路边无线的风光却不能停留片刻,只能坐在车上看着那一幕幕向后掠去······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次来到呼伦贝尔选择包车的原因,在敖鲁古雅前往莫尔道嘎的路上,看到漫山遍野的金黄,便叫金哥停下车让我们拍照,最美的风光在路上······
午餐是金哥帮我们预定的,莫尔道嘎胡老大一锅炖,提前一个多小时电话订餐,等我们到了就能吃了。老式的灶台,看着格外有意思,一个特制大铁锅,铁锅就和鸳鸯锅一般,分为内外两层,里面一层炖土鸡,外面一层炖鱼,食材的分量非常大,味道也极其鲜美,小伙伴后来都说这一家是行程中最好吃的一家,金哥果然靠谱。
车辆行驶至莫尔道嘎,道路两旁高耸的林海,目光所及,除了前方的道路便是层林尽染的树木。莫尔道嘎原本是大兴安岭的一个林场,禁伐之后,升级改造成国家森林公园。原来林业局的工作人员留了下来,继续在这里栽树,维护着45万公顷的原始森林。
莫尔道嘎,是蒙语,意思是“集结出征”,倒也贴切形象。这里的树林,就像是集结完毕的军队一般,威武挺拔。深秋悄然至,风景仍犹存,只是一个转身,一切都已落空。呼伦贝尔的秋天便是如此,一个转身,一阵秋风,叶落归根。
呼伦贝尔,不止有风吹草地见牛羊,还有这令人无比着迷的秋色,期待下一次再会。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