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一首《战城南》,写尽战争了的残酷,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殷切向往。而征战与和平,一直是这里不变的主题。
10月4日,行程第六天。自9月29日从河南出发,经西安、西宁、德令哈、敦煌等地一路行来,到达哈密已是行程的第五天晚上。在奔波3000多公里后,终于到了祖国的西北边陲~哈密的朋友早就等的迫不及待了,一路上已多次通电话询问行程。好兄弟异地相见,自是相聚甚欢。边疆这边风气热情豪爽,个个是能歌善饮,觥筹交错间已是醉意朦胧了。。。这里再次感谢在哈密期间兄弟朋友们的盛情款待和陪同!第二天从宾馆出来,已是艳阳高照,几日来第一次睡到自然醒。这俩天的行程由他们来安排,景点也不少,大家决定先去魔鬼城转转,于是一行人向西往五堡进发。哈密横跨天山南北,集绿洲、沙漠、戈壁、森林、草原、雪山、冰川等多种地貌,被喻为“新疆缩影”。因地理位置重要,自古是丝绸之路咽喉,扼西路入疆要道,故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
戈壁迷城
从哈密市约一个小时车程,过了五堡镇,渐渐进入一片空旷无垠的戈壁荒漠。这里寸草不生,遍地黄沙砾石,茫茫似海。这就是哈密魔鬼城,世界上最大的雅丹地貌群落。魔鬼城分东城、南城、西城、北城四大景区。我们开车直接进入北城,哪些经过漫长风蚀形成的自然景观奇形怪状,令人眼花缭乱。据说在这片戈壁滩上,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捡到混迹在沙砾中的玛瑙和玉石。我们在地上找了一会,也捡到了几块色泽好看手感光滑的小石头。
艾斯克霞尔古城依托着陡壁土岩建成,与周围浑然一体。断垣残壁上还保留有望孔、垛口、射孔和城楼。在古城堡的周围,发现过很多古墓葬及干尸,从散落的器物上看,推测古城自青铜时代至汉唐明清都在使用。谁也不知道它曾经发生过怎么样的故事,以至被人遗弃。在碧空之下,于黄沙之上,它经历了千年的风沙洗礼,而今仍在孤独的坚守。
走进这片约4000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群,就仿佛走进了一座迷宫。每到傍晚,暴风沙降临这里,狂风在突凹地表间激荡回旋,凄厉呼啸,如同鬼哭狼嚎一般,令人毛骨悚然。蒙古语称其为"苏鲁木哈克",哈萨克语则叫"沙依坦克尔西",它们的意思都是说~这里是魔鬼出没的地方!望着眼前荒凉的大戈壁,真是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植被繁茂,动物成群的大海湖泊。面对亿万年沧桑巨变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唏嘘不已!~~人类应该永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谦卑之心!
纵马天山
新疆古称西域,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逐渐进入中原王朝视野。公元前60年,西汉在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推行政令,行使国家主权,其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至西汉初年,经过汉帝国多年的经略,天山南北各地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张骞带使团九死一生两次出使西域,对西域各国地理人文做了详细了解,为后来设立西域都护府打下了基础!他疏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
天山庙——古人为纪念征战将士取得的胜利,在此险要修祠建庙,也让征人避风躲雪。古庙始建于李唐,后曾几度被毁,因清乾隆五十一年在天山顶部修建关帝庙而得名。这里海拨2700多米,云巅鸟道,自古以来是东部天山南阳北阴的必经之路。庙旁原有小屋一间,内藏汗、唐和清代碑刻,庙右边立有东汉名将班超像一座。西域诸属国自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之后脱离中央王朝管辖,被北匈奴所控。北匈奴得到西域的人力、物力后,实力大增,屡次进犯河西诸郡,使得边地人民不堪其苦。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等人出兵攻打北匈奴,班超随从北征。他率兵进攻伊吾,在今巴里昆湖与北匈奴交战,斩获甚多。自此,班超踏上平定西域的漫漫征程,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班超经营西域三十载,收复五十余国,重新打通隔绝58年的丝绸之路。在一段时间内实现了汉武帝都未曾触摸到的梦想——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后人对其评定:班超之后,再无班超。
翻过天山九曲十八弯的山道,到达口门子,这里是去伊吾、巴里坤必经之路口门子的省道边盖满了一排平房,一溜的特色小吃、羊肉汤馆,这里停车吃饭的人不少。我们从哈密魔鬼城一路过来,正好到这里来尝尝这的羊肉汤。不得不说,这里的牛羊肉是特别美味的,羊肉嫩而不膻,牛肉滑而不腻。这恐怕和天山这里放养牛羊的水草、气候等自然条件有相当大的关系。饭店前边有不少卖各色特产和名贵药材的小贩,野蘑菇、沙葱、蕉蒿、灵芝、天山菊花茶等等琳琅满目。。。
雄伟的天山横贯哈密全境,形成了迥然不同的两个气温带。山南荒漠戈壁,山北草原牧场,雪山松林。进入十月,山上挺拔的松涛林海渐次发黄,与夏日的青翠相比更有一番景致。山下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呈现出一片金色的海洋。喀尔里克雪山终年白雪皑皑,如娴静的少女立于群山环抱之中。她是美丽的伊吾河发源地,素有固体天然水库之称。山顶上一条一条的冰川,犹如大自然伟大的圣母,千百年来,她用自己的冰雪乳汁,滋润着脚下的哈密绿洲。松树塘昔日的古驿站、烽火台早已无迹可寻。而今在青青的山坡上,牛羊点点,牧马悠悠。远处哈萨克的毡房里传来一阵阵欢快的歌声,那可是对美好生活的吟唱~
胡杨礼赞
伊吾曾是东汉与匈奴争夺西域的焦点。公元137年,敦煌太守裴岑率部与呼衍王交战巴里坤,率军诛杀北匈奴呼衍王。终于结束了汉朝和匈奴在西域长达300余年的争夺战。伊吾县城坐落在东天山与莫钦乌拉山东段的狭长走廊里,四周山梁呈弓形环抱,当地人称“冬窝子”。城内原来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主街道,伊吾人自嘲为“一个馕饼滚出城”。。。现在的伊吾县宁静安详,清澈的伊吾河穿城而过,城内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俨然一座花园。
伊吾胡杨林位于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东10公里处,是世界仅存的三片胡杨林之一,面积达47.6万亩。驱车进入景区,穿梭于奇形怪状的胡杨林中,仿佛置身于抽象艺术的殿堂,千奇百怪的身姿令人留恋往返。胡杨的生命力极为顽强,它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因而被赞誉为“沙漠勇士”。在烈日似火的茫茫旷野上,百草万木无不蜷曲失色,唯胡杨依然从容乔立绿荫婆娑。它在万里恶风中千万回地厮杀拼搏,用自己的躯体抵御着肆虐的风沙。尽管血渍斑斑伤痕累累,却依旧精神抖擞泰然挺立。由于生的艰辛,长得苦难,从而磨砺出胡杨坚强、刚毅的个性。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到了一千年不朽。胡杨的风姿卓绝和它那种顽强不屈精神,让人赞叹!也激励着我们面对挫折困难要逆流而上自强不息!
从胡杨林赶回伊吾天色已晚,晚上的伊吾县城更显的安静。穿着外套走在街头感觉还是有点冷,还好住宿的宾馆已经开始供暖。
草原明珠
10月5日,行程第七天。从伊吾县出发去巴里坤,顺着天山山脉一路向西,山顶的冰川时隐时现,山下是金黄色的大草原。途径幻彩湖,湖边水草丰美,牧马成群,湖水静谧。由于天气原因,没能看到五彩斑斓的湖光色彩。美丽的巴里坤位于雄伟壮丽的东天山北麓,历史上她是东疆的门户、丝路重镇。巴里坤草原海拔1650米,雪山晶莹,松林青翠,云雾缭绕,变幻莫测。人们称这种美丽景色为“天山淞雪”。每年绿草如茵,野花竟放的季节,牧民纷至沓来,游牧湖畔。羊群像飘动看的朵朵浮云,点缀在绿茵上的毡房,炊烟袅绕,奶茶飘香。每到草原盛会,这里都会举行哈萨克族传统的赛马、叼羊、姑娘追、摔跤、阿肯弹唱。喝着醇香的马奶酒,听着悠扬悦耳的冬不拉,热情好客的哈萨克人会让你体会到草原上的激情奔放。
哈密风情
从巴里坤回到哈密,朋友专门找了这家特色餐厅,带我们尝尝正宗的新疆美食。餐厅装修风格很有民族风情,生意火爆。里边排队等位子的人不少,大厅里有维族美女跳舞表演助兴。酸奶粽子、烤包子、肚包肉、馕坑肉、胡辣羊蹄,马肠、椒麻鸡、特色夹沙、炒面、抓饭等等~朋友点了一桌子的菜,把这里的特色尝了个遍。其实三串馕坑肉下肚,我已经八分饱了,肉串份量真大!上集里有网友说游记美食少了点,其实一路上美食并不少,只是忘了拍照。除了上边的新疆菜,还有口门子的羊肉汤、敦煌的驴肉黄面、茶卡的土火锅、西安洒金街的烤肉等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美食,味道也很让人称赞
10月6日,行程第八天,离疆返程。假期有限,不能久留,一大早朋友来送我们。带了一大袋烤包子和一袋子大馕饼,出哈密一路把我们送上高速~一年前,他们积极响应援疆国策,抛家离子孤身来到哈密,投身于紧张的援疆工作中。他们是万千援疆人中的一员,为祖国安定民族团结,在这里默默付出,格尽职守!边疆的风霜不经意间已刻上他们的额头,茫茫的戈壁滩也不会遗忘他们曾经的身影。。。车辆远去,他们久久站在哪里~挥一挥手,那是对朋友的不舍,也是对使命的坚守!
星星峡隘口雄踞于丝绸古道之上,四面峰峦叠嶂,两旁危岩峭壁。它是由河西走廊入东疆的必经之处!从星星峡到哈密绿洲,近200公里荒漠戈壁渺无人烟~遥想先前古人,从繁华中原跋涉而来,一路艰辛,过星星峡后一脚踏入茫茫戈壁,举目四望是无边的荒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阵阵朔风吹过,那去国离乡的画面是何等伤感!140多年前,左公宗棠经此进疆平叛,收复西域,故土新归。70年前,王震率部由此凯歌进疆,开始维稳戍边新时代。历史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在哈密市场上曾遇见一位卖瓜的河南老乡,攀谈中得知,他在五几年就跟随兄长落根哈密。其兄就是随部队兵团来到新疆屯垦戍边,这一晃就是几十年。说五个新疆人中就有一个是河南人,并不夸张!从左宗棠的“嵩武军”到王震进疆的野战部队,有太多河南人的身影。历次的边疆移民,河南人更是一支主要力量。在历朝历代屯垦戍边的政策下,多少人走出家乡,来到了这个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战天斗地开疆扩土。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了这里,最终将荒漠变成了片片良田绿洲。他们在这里生根发芽,任劳任怨,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为祖国边疆的建设发展付出了血汗之功!
雄关壮怀
出疆后,沿着古老的河西走廊一路向东,奔向嘉峪关。进入甘肃瓜州,路两旁是一排排白色风车阵,巨大的桨叶随风起舞。矗立在戈壁滩上的高压线塔架起长龙,把风电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东部城市群。继续东行到了玉门,美丽的河西走廊渐入眼帘,两旁是一些农田绿洲,远处巍巍祁连山延绵起伏,雪峰如画~早上九点从哈密出发,下午4点到达嘉峪关悬壁长城。午餐在瓜州服务区解决,行程600多公里。
万里长城万里关,迭障黑山暗壁悬。悬壁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口北侧的黑山北坡。我们没有直接去关城,先来到悬壁长城,赶上十一假期,这里人还是不少。城墙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似长城倒挂,铁壁悬空,封锁了石关峡口。站在山顶墩台远望,长城蜿蜒起伏,关外苍茫大漠戈壁尽收眼底。
从山上下来,迎面是一支商旅驼队,骆驼身上满载丝绸货物。他们正走出长城,不辞辛苦远去西域各国进行商业贸易。再往前,是古丝路雕像群,依次为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马可•波罗、林则徐、左宗棠。都是河西走廊及丝路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在这里都留下过足迹。自汉张骞通西域后,千百年来,有无数的商人、学者、使者、教徒等等~他们出陇西高原,穿河西走廊,沿丝绸之路去往西域及更广阔的世界,足迹遍布中亚,西亚。他们维持着丝路的繁荣,传播和带来各种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
虽然我们买的是景区联票,但由于时间原因,长城起点天下第一墩就不去了。从悬臂长城出来,我们直接来到嘉峪关关城。明初,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自嘉峪关建成后,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其上均建有三层三檐歇山顶式城楼,与关楼位于一条中轴线上。楼阁第一层为砖木结构,第二、三层是木结构榫卯咬合而成,虽经历了近五百年的风风雨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仍巍然屹立于关城之上!城墙四角建角楼,南北墙正中建敌楼。二门外各修筑瓮城1座,门均南开,东曰“朝宗”,西曰“会极”。角楼也叫“戍楼”,为二层单间式,用砖砌成,楼高5.4米,杰顶无脊,建有平台,平台上周有垛口,形如碉堡。其中一面有砖砌拱券小门,另三面开窗。楼内有一木梯,可登上平台,古代是守城士卒放哨的地方。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内城中轴线北侧有清代游击将军府一座,它不但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也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
明王朝后期,中国西北一线的军事策略是:以边墙连缀起九边的城堡、墩台、隘口,用这种立体连绵的紧密防守来限制蒙古人的南下。这就是起伏绵延了6000公里的人类建筑奇迹——明长城。自中国最东端的山海关,到河西走廊最西段,明长城最终在嘉峪关画上了句号。这座宏大复杂,一丝不苟的军事堡垒,也是中原王朝强烈收缩内敛的象征。
1539年,经过了168年的时间,嘉峪关城及其两翼长城和沿线的烽燧墩堡全部修建完成。它南起祁连山支脉的文殊山,北衔黑山峭壁,中间连结着嘉峪关,形成了一道15公里的明墙暗壁。这道完整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在祁连山脉与开阔的戈壁滩烘衬下,摄人心魄。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中原王朝自西周时期,就有受西北外族的骚扰和威胁。这期间在对外族入侵的抗争中,既有汉武帝时漠北之战,霍去病封狼居胥华夏扬威!也有西晋的永嘉之乱,造成五胡乱华的民族伤痛灾难!几千年来,面对外族入侵,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有很多帝王和杰出的军事将领都在抵抗外族的侵略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至于中华民族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至今。每当我们回望历史,看到这一段波澜壮阔的铁血岁月,有时在想,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如果没有这些抗击外族入侵的英雄,中华民族会不会也像当年美洲的印第安人一样,被欧美殖民者屠杀、驱赶~也像当年中东的犹太人一样,四处颠沛流离,找不到自己的家园。那些抗击外侵的先辈将士们,为民族的安定繁荣马革裹尸血洒边疆。他们用热血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了一幅幅壮美的篇章。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开拓者、捍卫者!
七彩丹霞
10月7日,行程第九天。为了能一早赶到七彩丹霞,当天从嘉峪关关城出来没做过多停留。在嘉峪关市吃过晚饭后直接驱车200公里,约2个小时后到达张掖市住宿。七彩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张掖市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起个大早,赶往丹霞景区。
张掖,甘肃省地级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张掖郡与敦煌郡、酒泉郡、武威郡一起,被称为河西四郡。加上敦煌以西的阳关和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说到河西走廊,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传奇人物,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霍去病17岁为票姚校尉,随卫青出征匈奴,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匈奴圣地祁连山。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匈奴唱着悲凉的歌,自此退出祁连山脉!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使得中原王朝通往西方世界的大门打开,丝绸之路得以开辟。西汉与匈奴毕其功于一役的漠北大战,时年21岁的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匈奴至狼居胥山,祭拜天地昭示武功,史称“封狼居胥”。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直到今天,封狼居胥仍是华夏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公元前117年,年仅23岁的霍去病去世~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犹如一颗耀眼的彗星,光芒四射地划破天宇,又匆匆地消失在茫茫夜空之中。悲痛的汉武帝用国礼厚葬了这位名将,并把他的墓修成了祁连山的样子,他的灵魂与河西走廊融为一体。后世的人们应铭记这位征战河西的英雄。
我们从景区北门进,乘坐大巴车,景点依次为七彩仙缘台、七彩云海台、七彩锦绣台和七彩虹霞台。游览完后乘大巴返回北门,景区内车多人多,小伙伴们切记不要坐乱了车。整个景区逛下来少说也要多半天时间,而且在不同时间段,受阳光光线影响,山体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所以即使在同一个观景平台,早晨和傍晚也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第一站七彩云海观景台,为目前景区最大的观景台,站在山顶俯瞰,色彩丰富,地貌多变。远处七彩洪波气势磅礴,异常壮观!
七彩丹霞景区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5~10千米,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奇峰突起,峻岭横生,把祁连山雕琢得绚丽无比,宛如油画。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在这数千年的岁月中,经过不断风化侵蚀、崩塌、地质板块振动,才迎来斑斓夺目的地貌景观有的顺山势起伏呈波浪状,也有从山顶斜插山根的,犹如斜铺的彩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一层红色的轻纱,熠熠泛光,色彩异常艳丽,让人惊叹不已!
许多山峰由悬崖峭壁构成,崖壁高达几百米,拔起于平川或河岸之上,危崖劲露,光滑削齐,气势磅礴,苍劲雄浑。站在山顶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之下山峦起伏,七彩斑斓,不愧是上帝的调色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刻展示着这一场场气势磅礴的色彩盛宴。
七彩丹霞景观地貌主要由1.35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红层"经构造运动,流水与风力的侵蚀作用而形成,是中国独有的彩色丘陵地貌。经研究考证,彩色丘陵的形成和诞生是以百万年为地貌单元,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地质遗迹,所以任何的踩踏行为对地貌的破坏都是毁灭性的,景区栈道边也有广播,不时的去提醒游客。
七彩丹霞的美丽,虽然没有网上那些处理过的图片色彩鲜艳,但是当你真正身临其境,还是给人以震撼,让你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出了丹霞景区,我们从张掖上G30高速,沿河西走廊继续东行,途中过武威,中卫等地,一路不再停留,往延安方向直奔下一站。
友谊长存
10月8日,行程第十天。昨天从张掖赶到吴起已经夜里11点多,880公里。因为小任兄弟有急事今天必须要赶回,所以路上不敢再耽误时间。本来计划的今天到壶口瀑布,看来也没有时间去了。夜里没能看清吴起县的真容,到清早起床一看,居然是四面环山,趁他们还在熟睡未醒,我出去溜达了一圈,山上雾气蒙蒙,还建有革命纪念馆一座。
从吴起县往东到延安,进入黄土高原,一路山地、丘陵、千沟万壑,地貌起起伏伏。高速上急弯多,隧道多,限速也多。过临汾后,从长治穿过太行山山脉,终于进入河南,路也好走起来。
行程850公里,晚上将近11点到家。找了这家常去的烧烤店小酌几杯,圆满的结束了本次旅行。唯一的小遗憾是没去成壶口瀑布,只能留给下次了。人生百年,总该有些有意义的事~~比如这次旅行。三五知己相伴,仗剑天涯,游遍祖国大好河山~当我们岁月迟暮,当我们激情不在。。。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段欢乐美好的时光,在每个人心中,将会是一份值得珍藏的记忆。祝愿兄弟们的友情,如那不朽胡杨,万年长存!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