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站在南京的土地上,心中不时涌出了许多诗句,都是关于金陵、秦淮河,还有那风花雪月的故事。放下行李,直奔秦淮河而去。从市区各个地方,都有到秦淮河边的公交,随便坐上一趟,到了夫子庙周边,步行几分钟就能到河边。秦淮河两岸都有观光小道,或石阶、或回廊、或小桥,不时有游船划开水面,不时有歌声飘进心里,漫步在秦淮河边,恍恍然成了一名金陵寻梦的学子。在南京的几天里,多次到秦淮河游玩,是在寻找千百年诗句里的情景,还是要看桨声灯影里的风花雪月?
桨声灯影里浪秦淮河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默诵着老先生的文章,开始了秦淮河之游。
乌衣巷口未赏夕阳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游过科举博物馆,一转身,乌衣巷就在眼前了。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朱雀桥前没见野草花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在新建的朱雀桥上,叹不了夕阳斜,看不了野化花,还是看看秦淮河的灯影吧!
老门东里的金陵符号
其实老门东和我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到老门东的时候,里面人不是很多。更多的人集中在了牌坊的门口去拍照,顺着牌坊往里走,两边都是特色的餐馆和商铺。
夫子庙里的文人寄托
南京孔庙是一组大型古建筑群。据说它建于东晋,在司马炎皇帝统治三年后,也就是公元337年。说到秦淮河,不能不说夫子庙。夫子庙的中心是一座文庙,文庙并没什么了不起,在古代中国,只要是个城市,只要是个读书人的地方,要祭拜孔子,就得有文庙。南京的老文庙原来并不挨着这飘荡六朝金粉气的秦淮河,一搬到秦淮河边,在老百姓心目中立刻变了味道——不再叫“文庙”,也不叫“孔庙”,大大咧咧地就叫“夫子庙”。很严肃的称呼,到老百姓嘴里立刻世俗化了。
明德堂看华夏教育展
明德堂是夫子庙儒学文化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国子监、府学所在地,自古即为教书育人之地,有"东南第一学"之美誉。这里设立的华夏教育展,让游客了解中国教育几千年来的发展变迁,让人们在观赏文物的同时,感知、了解、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文化。
彩灯影里的金陵气象
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每年持续50多天,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灯会,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
感谢浏览!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