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博物院
这一次又来到了呼和浩特,这里是祖国正北方,魅力内蒙古。冬季来临,内蒙也有了自己专属的冬季玩法,这一次就让我带你好好感受这一趟关于美食和建筑的旅程。
若想了解一座城市,那么去看这座城的博物馆无疑是最快、最全面的方式。这句话几乎已经成为我的口头禅了,的确,我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想去博物馆~
上次国庆来排队已经排到了广场上,可见是有多么热门,今天终于要来打开这扇祖国北疆的大门。三层有三个馆,从左到右依次是“天骄蒙古”“北疆桦歌”“草原丰碑”。一楼则是远古时期的恐龙化石,如果要推荐一个展馆的话我还是会选“天骄蒙古”。
想了解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天翻地覆吗?想知道骠悍的北方骑兵如何上演改朝换代的大戏吗?那你一定要来内蒙古博物院,这里精美的展品绝对会让你震撼,呼和浩特之旅都可以说是不虚此行了!
这里各种精美的首饰、服装、都能的让你很直观的感受到那个年代的辉煌。
盘龙造型的石碑,上面篆刻的文字虽我们看不懂,但仍然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吸引游客的驻足。
博物馆不仅仅是“收藏各种文物,然后用柜子摆出来”,在内蒙古博物院还有专门的讲解人员介绍,让过往的观众可以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感受过了视觉盛宴,我们一起来犒劳一下我们自己吧。
额尔敦烤肉
来到呼和浩特的第一站,我会推荐你去额尔敦,这是一家超级大的连锁企业,有很多的分店。我们选择了在大召旁边的分店,走进店面就觉得都非常大,而且旁边还有一个零售店,可以卖一些可以带回家煮的牛羊肉。尔敦在蒙古语中是珍珠、宝贝珍贵的意思,同时也创始人自己的名字,寓意好的食材送给最珍贵的你,蓝天白云浓厚的蒙古族气息扑面而来。
进来店里以后看到大家都在烧着火锅,而且都是北方火锅那种模样,非常有意思。这里的锅底都是以清汤为主的,只有一种是麻辣锅。泉水锅全部采用农夫山泉,加上少许姜、葱、枣、虾、菇和羊尾油,甘美提鲜,瞬间就回味无穷!加上炭火瞬间就蒸汽氤氲,精选锡林郭勒天边牧场羊肉。
这里最漂亮的是景泰蓝锅,两人的话就是小小的铜锅,周围一圈都可以放食材进去,一次不需要太多,利用火锅中部炭火的温度,食物很快就煮熟了。在等待美味的同时,我们可以先来吃吃这里特色烤包子。
手工制作发酵的老酸奶,上来冰冰凉的,撒满金黄的炒米和奶豆腐,蒙古特色十足~ 搅拌均匀之后一口吃下去后,酸奶的奶香+炒米的酥脆+ 奶豆腐的浓醇,酸味不会特别重但是口感是非常醇厚的,吃过肉之后在品尝绝对就是一种享受呀。
由于是清水火锅,所以蘸料上就非常有考究了,麻酱蘸碟作为涮羊肉的灵魂CP肯定是少不了的,油碟都是自家品牌,吃的就是一个安全健康。乾隆御用的景泰蓝铜锅配上经的清水锅底,能烘托肉质的鲜美,泉水涮肉是检验肉肉好坏的一真理。
对了,蘸料他们会提供一大盘,这里会有小葱花、香菜末、芹菜末、盐水等,这里还有麻酱+腐乳+韭花可以提升香味。
烤包子端来的时候就是热气腾腾的模样,金黄色的外皮真的是太让讨喜了,将里面撕开你可以看到土豆和羊肉馅料,散发出来的香气一定会让你难以抵挡。
塞上老街
大召边上的塞上老街是呼和浩特市老城的四条老街之一,具有明清建筑风格,被誉为老呼和浩特的旧影浓缩。老街紧临著名的喇嘛寺庙——大召寺,其兴建于明万历年间,门前西侧有一条横街,立了牌楼,名为塞上老街。
塞上老街位于呼和浩特市大南街大召寺附近,全长380米,对比国内的其他街道还真的不长,但这里好看的东西非常多,建筑充分体现明清时期特点。现老街为重新修缮,沿街的店铺,多为具有明清风格的。
从东入口踏上古韵犹存的塞上老街,会看到老街东端竖立着一座醒目的牌楼,正面书写着古色古香的“塞上老街”四个大字,背面题着“明清遗韵”,
里面售卖很多有意思的旅游产品。其中就有出售各类具有蒙古族文化的手工艺品、蒙古族奶制品、牛羊肉制品以及古玩字画、玉石钱币等。道路两旁所有的建筑都是循着明清的建筑风格,走在老街巷子里,亦随处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游牧民族文化氛围。
大魁盛文创园
三百年前,三位“中国合伙人”,在杀虎口开了个商号,称吉盛堂。康熙末年改名为大盛魁,王相卿不仅在“走西口”浪潮中创造了中国清代最大的跨国贸易商号。大盛魁因此也被誉为“草原第一商号”,而且抱得美人归,他的商号极盛时有员工六七千人,商驼近二万头!如今重新打造的大盛魁文创园,重新呈现了旧时呼市繁华的一面,里面还有众多展览。
冬季在大盛魁文创园,简直要迷失了~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和文创店,想必这就是冬季来内蒙最好玩的一个地方了,在呼和浩特逛完大昭寺就可以来,环境不错哦!
这个文化创意园已经被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了呢,在此陈列有蒙博博物馆,铠甲博物馆,大盛魁博物馆,游览完精美的漠北花园后,还有许多的博物馆在等着你。
观光历史传承的茶马古道(漠北驼道),戴上民族铠甲服饰,体验穿越,感受民族手工皮雕技艺,驼商文化,保护挖掘濒临失传的少数民族艺术精品。
接下来我又要给你们介绍一道来自呼和浩特的美食了~它叫做冰煮羊,这么冰天雪地的时间还吃冰煮的?当地人怎么那么会玩呢?
德顺源烧麦
美食之旅继续走起,在大召旁边就有一家做烧麦出了名的百年老字号,平时我们在广东吃到的烧麦是有糯米的很扎实,但是在这里吃的有些类似于灌汤包的感觉。 这家店的门面一看就气势不凡,非常有古韵的样子。推开厚厚的门帘,我们一下子就走进了这个温暖的小屋。
烧卖,作为呼和浩特市最为地道的美食,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老少皆宜的食品。德顺源,作为呼和浩特烧卖第一街上最大的烧卖店,已经拥有了近百年的历史。
据《呼和浩特史料》记载,那时的归化城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要买鞋帽德华兴,要买绸缎恒聚兴,要打首饰宝华楼,要吃烧卖德顺源。”这家百年老店,正在传承着呼和浩特市的美食文化。据德顺源烧卖的创始人之一张国政介绍,德顺源始创于清晚时期,期初叫“晋三元”,是糕点铺,于1931年改名“德顺源”,以茶楼为主,烧卖、糕点为辅。
为了让烧卖更加符合市民的口味,德顺源在烧卖制作过程中做了很多改进。张国政说:“传统的烧卖吃完以后味道比较难闻,由于现在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也在这方面做了改进,现在吃过烧卖以后,味道也没有以前那样大了。
现在我们店内的烧卖品种也很多,比如有素烧卖、一口香、沙葱烧卖等。现在有许多游客来我们这里品尝烧卖,对于呼和浩特市的美食,游客都十分认可。”在德顺源内,传统快板艺人正在为顾客表演着节目,顾客们一边吃着烧卖,一边听着快板,时不时的喝上两口香浓的砖茶,这样的清晨让每一位顾客放慢了生活节奏,享受了呼和浩特市的烧卖文化。
麦出笼,鲜香四溢。观其形,只见皮薄如蝉翼,晶莹透明,可筷提起垂垂如细囊,置于盘中团团如小饼。看到这么娇滴滴烧麦我还以为是蟹粉小笼呢。吃过了烧麦,我们往响沙湾去了,这里也是我们全程最期待的一个地方。
鄂尔多斯-响沙湾
因“这里的沙子会唱歌”而得名的响沙湾。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库布其沙漠中,如果你打开地图,你就可发现它是中国沙漠的东端,它是中国距内地及北京比较近的沙漠,罕台川河水从它前面流过,想要更近的感受大漠风情,自然是要来到响沙湾了。今天,就来跟我一起感受大漠风情吧!
响沙湾距离包头更近,于是我们坐动车来到了包头然后租车前往响沙湾,现在很多来到内蒙的朋友都会来呼和浩特和响沙湾,如果是冬季过来还可以在响沙湾滑雪呢,一路驱车风景真的是一流,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响沙湾的停车场。
从包头过来只需要1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到,而且这样的大漠完全没有模糊的边界,就是在一条即将冰封的河对岸,就出现了超级高的沙丘,我们开着车远远的看过去马上就被震惊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高高低低的沙丘就好像波浪一样。
最靠近对岸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沙丘,这里很适合玩冲沙,近60度的斜坡你敢不敢玩?
在响沙湾的脚下就是一条小河,这里还有很多别的项目,也提供住宿。
这里沙丘高大,比肩而立,浩海茫茫。响沙湾是一个弯形沙坡,背依库布其沙漠,月牙形状的沙丘高约百米米,宽400多米,沙坡斜度为45度,这样的构造成为了一个回音壁。
天晴无雨、沙子干燥时,人从沙丘的顶部往下滑,便可听到沙子发出的如同击鼓、吹号的呜呜声,轻则如青蛙“呱呱”的叫声,重则像汽车、飞机轰鸣;又如惊雷贯耳,更像一曲激昂澎湃的交响乐。若是三五游人相随同时下滑,则其声如洪钟,更显气势非凡。所以说,来到这个自带声效的响沙湾,无论怎么玩都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现场演奏”。
我们坐缆车过去之后就看到了响沙湾的牌子,蓝色卡通字体与周围充满曲线美的沙丘遥相辉映,视觉效果还是很震撼的。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