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初心
至今还记得,十年前的第一次旅行,目的地是 黄山 。还记得那时候刚到屯溪,透过车窗看见云雾缭绕的无名山峰就已经觉得震撼无比,登了 黄山 后才知道天下有这么美的地方。相比于之前看到的图片和影像,视乎眼前的美景更加不真实?那是第一次旅行的热泪盈眶……十年中,也算是走遍了大半个 中国 ,看遍美景, 黄山 市也一而再再而三的来过八九次。算了一下,黄山风景区 、 黟县 、 休宁 等地都去好好玩过,就差 歙县 了!安排! 歙县 3日深度游。然后,这次旅行更多的是感受徽文化,和之前的每一次相遇都一样,依然让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在 徽州 古城,看着古今建筑的融合,感受时代的变迁让我感动。
在徽商大宅院,感受徽商百年兴衰,品徽派建筑之精华让我感动。
在 新安江 画廊,被一座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偏偏人文底蕴深厚的景区所感动。
行程路线Day1: 常州 - 歙县 ,练江夜市晚餐,住 徽州 井观客栈;Day2:老虎灶小吃早餐,徽商大宅院、许村、 棠樾 牌坊群鲍家花园,披云山庄午餐、渔梁坝、 徽州 古城、安若餐厅晚餐,住安若精品民宿;Day3: 新安 江山 水画廊,阳产土楼, 歙县 - 常州 。
去 歙县 游玩,推荐自驾游。 黄山 外部交通发达,高铁站、机场配备齐全,但内部小交通在旅游的角度看不算特别方便。可到达后租车或包车游玩。因为境内景区分散、且路上不知名的风景同样很美,有自己的车更方便停靠。
住在古城
徽州 古城算是 歙县 的县城所在地,所以来 歙县 住在这边准没有错。古城内的客栈和酒店很多,选择性很强。且周边就是商圈,哪怕是晚上想出去偷喝一杯奶茶都是很方便的。
有人说古城已经不“古”了,很多现代化的东西在里面。其实生活不就是这样,社会的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其实是好事呀,但正是因为这样,也使得以前的东西慢慢被更新被淘汰。总不能古城里晚上点蜡烛,吃饭烧柴火才能算作“古城”吧?
其实漫步在古城内还是会有所惊喜的,很多街巷内还保留着老牌坊、老建筑等。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古城内的老街巷藏着 徽州 人最市井的生活其实才是古城的根呀!
徽州 古城内收费景点也有,最值得看的当属 徽州 府衙了。它建于元末明初,清朝有过重修,现在是 安徽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显然景区也对府衙进行了重修及场景还原,从而让游客更能直观的欣赏到 徽州 古城当年的辉煌。
参观完府衙,我们也就近登上了城墙。正值落日时分,看着忙碌且有秩序的 歙县 县城,不免会幻想一下百年前的 歙县 又该是怎样一篇繁华的景象呢?
距离晚餐的时间还有点早,于是乘着光线好在城墙上飞了一会无人机。放眼整个大场景,第一感觉就是这座小城建设的真是越来越好。古城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图腾,它的存在向世人证明着 歙县 的发展以及古今的繁荣。
古城内住了两晚,一晚是老宅子改的民宿,是典型的古 徽州 人家。二层高的木屋并不算大,所以房间也不多。老板却把它收拾的文艺范十足。进门一块“探花”的牌匾,也在告诉来往的宾客,这里昔日作为探花府的辉煌。我住在一楼的偏厅,除了一张床,甚至再也摆不下一张桌子,睡起来倒是很温馨踏实。客栈很适合一个人或者情侣居住。
第二晚住的是古城内老县委大院改造的安若精品民宿。老县委大院也是老房子,但是相比于之前的探花府肯定要新的多。它给我一种小时候生活的场景,因为我小时候是在父亲单位分配的房子里长大的,建筑风格十分相似。
民宿的空间很大,光是站在院子里环顾四周就能看到两栋客房,以及餐厅等等,接待能力还是蛮强的。这里更加适合全家出游,以及商务旅行。
房间里也是高标准,严要求。不管是休闲娱乐,还是办公洽谈,都是极好的。顺便泡上一壶 祁门 红茶,慢慢去品味,也是美滋滋。
吃在歙县
在 歙县 的第一顿是在练江夜市,来之前特别的期待。因为第一天到的比较晚,所以饿了!而且夜市给我的印象就是小吃林立,这一份那一份的怎么也吃不够。而到了练江夜市,却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夜市是规划好的一条街,饭店整齐划一,外面的餐桌也是统一化配备,井然有序。
因为看起来都差不多,游客只能按照编号来分辨,我们选的是13好歙州土菜。这样也好,比较 徽州 的美食就是土菜,夜市小吃的话并不算强项。 徽州 人懂生活,下午五六点钟下班后就完全是自己的时间了,不像是 大城 市被加班和手机隐性加班所绑架。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吃饭喝酒聊人生,这才是生活嘛!
练江夜市的土菜吃着非常放心,因为游客是可以走进厨房的。因为餐厅是前后门对开,后门处就是停车场。通常自驾来的游客把车停好就可以从后门穿过厨房到前面的座位坐下。因此厨房干不干净也直接影响了商家的生意好坏,这一点也是蛮特别的。
第二天的一顿早饭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是一种很有“文化”的小吃。自古以来, 黄山 地区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都是非常受文人雅士欢迎的。即便现在我们去到市区的屯溪老街等地方,还会见到许多这样的店铺。而介绍的这种小吃就是用四宝中的砚台石制作。
这家小吃店名叫做老虎灶,是 徽州 古城的网红店。这种小吃名字叫做“石头粿”,是 歙县 传统的面食小吃,据说已经传承了百年,清代就负有盛名。主要原料是黄豆和肥肉,要先把黄豆炒熟加工成粉,然后加上肥肉丁制成粿,然后再放入平底的油锅,压上砚台石。
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很简单,压上石头以后,里面的肥肉便更容易炼出油,然后流到外面的粉皮上。然后整张粿就里酥外脆,薄薄的一层,口感非常好。那么为什么要用砚台石呢?我的理解是这种石头平整光滑,不会有太多摩擦,密度也刚好合适,再合适不过了。流传至今,石头粿也不单单是一种经典原味的馅了。演变有青菜、梅干、胡萝卜菜等数十种口味。
第二天的午餐和晚餐分别是在披云山庄和安若餐厅,都是正宗的 徽州 菜。披云山庄的环境很好,二楼包厢的窗外有很漂亮的景色,整座餐厅也非常的气派。
菜品最有特色的肯定还是臭鳜鱼和毛豆腐。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臭鳜鱼是石锅臭鳜鱼,鱼是一段段的,和经典的臭鳜鱼有一些些区别。而深渡毛豆腐就更特别一些了,是由餐厅人员还原市井,挑着担子到包厢现场制作并讲解的,这也是餐厅的一大特色。终于,爱吃了这么久,也明白了所以然。
说了两道 徽州 地区最有特色的菜,其它土菜和安若餐厅就不过多赘述了,看图吧!
徽商大宅院
此行的第一个景点算是徽商大宅院,它也是给我最大惊喜的一个。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非常好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徽派建筑大多只是保留了外观,内部的结构已经没有那么多讲究了。而老的徽派建筑恰恰也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的结构和设计充满了深度,非常值得参观了解。
我之前去到许多的古村保留下的徽派老建筑都是非常有观赏价值的,但他们往往只有一项特点比较突出,知识点很散。想多元化的去了解徽派建筑的精髓还是比较麻烦的,要多跑几个村子。 比如 看牌坊大家会选择去 棠樾 ,看木雕可能会去到 卢村 等等。
而徽商大宅院集牌坊、戏台、亭阁、花园、 徽州 三雕(石雕、木雕、砖雕)于一体,几乎拥有我想要看到的一切,这是令我感到惊喜的。进入徽商大宅院以后,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游客能很直观地感受到这里就是“大户人家”。进门后的天井是徽派建筑主要的采光和通风系统。它的开放式设计,下雨的适合还会把雨水聚集进来,用一口大缸给接住。这是因为在徽商看来水象征的就是“财富”,所以一定要聚集起来,而大水缸除了聚水,还有消防的作用。毕竟老的徽派建筑,内部是木质结构容易着火。
虽然是大户人家,但是徽商大宅院的每个厅堂空间并不是很大,但是作用分工非常明显。 比如 老爷会客的厅堂、夫人会客的厅堂,以及小姐的深闺等等。而这些厅堂里的摆件也是有规范的, 比如 正厅的案上都会摆上一个钟,两旁分别是瓶子和镜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东瓶西镜”。
大户人家对细节之处积极讲究,这主要就体现在了“ 徽州 三雕”之上,这些雕刻的技艺极具匠人精神,如今的手工活应该很难能够达到当时的水准。石雕和钻雕一般摆放的位置都比较看,不太容易看到细节。但是木雕多用于门窗可以看得真切。有的历经了百年,依旧栩栩如生。据说,当时最好的 徽州 匠人那都是要去给帝王权贵干活的。
上面说的这些,再小的 徽州 老宅子里都可能会有。但是徽商大宅院里还有牌坊、水榭、花园这些可不是一般人家所能够拥有的。这都是当时有一定地位的人与友人吟诗作对的休闲场所。现在社会的休闲方式有太多种,但是来到池塘边喂喂鱼也是很舒服很治愈的,何况当时的娱乐方式相对匮乏。
这时候肯定会有人想,当时的徽商大宅院主人一定是非富即贵吧?其实这里并不是完完整整地保存下来的大宅子。这座景区又名“西园”,是将散落在全县范围内濒临坍塌的26座明末、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进行拆迁和修缮,按照“复原”的原则,整体搬进了西园。所以游客甚至还可以看见许多木门、木窗上还会有编号。
也有游客表示,既然是“搬”过来的建筑,那么参观意义就不大了吧?其实并不是这样,徽商大宅院大概花了近20年从民间收集而来的老物件,可以说每一处都是精髓!而且这些老物件都是处在濒危建筑,说不定一个坍塌就不复存在了。有这样一个地方把他们给汇聚起来,既能让他们继续发光发热,也方便更多的游客一站式了解徽文化、感受徽文化。何乐而不为呢?在我看来,徽商大宅院并不是一座老宅子,更像是一座徽派建筑博物馆。它也是一处付费景区,门票80元/人。
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 江山 水画廊可能是 歙县 最出名的景区了,但它也是一座容易被游客误解的景区。误解它是因为它的名字听起来就是一座靠”颜值“吃饭的风景区,却不曾想它也是一座人文色彩浓重的景区。所以还是很值得游玩的。
新安江 山水画廊位于 歙县 深渡镇 ,全长约百里。据说从深渡港出发可以一直去往 千岛湖 ,也就是说这里的水和 千岛湖 一脉相承。 千岛湖 也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叫 新安江 水库。游玩这座景区是要先买票乘坐游船的。票价是128元,包含了船票和几个岸上景点的门票。
景区是把徽文化与自然风光、古村落相结合。很多人觉得最美的季节是春季,两旁的油菜花大面积开花,有着 徽州 最艳丽的色彩。同时山上的枇杷也在四五月份成熟,是吃货的最爱。但是我觉得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各异。秋天的山水画廊依然像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而岸上的村民已经开启了晒秋模式,同样很有色彩。
正值祖国70华诞之际,景区还用晒秋来表达了祝福,看到国旗我也必须去合张影。
游船途经经过的村子各有特别,除了看晒秋,还有许多人文景点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 比如 千年古樟、九姓捕鱼和婚俗展览等等。其中九姓捕鱼是真人演出,展示了勤劳智慧的 徽州 人各种不同的捕鱼方式,看得观众连连叫好。
剩下四个景点
除了上面的两个景点游玩时间比较长,印象深刻。另外还有四个景点因为时间的关系,走的比较仓促。虽然这次没有能够很好的去品一品,但也是不乏有自己的感想。那么就在这一章节集中讨论一下吧。他们分别是:许村、 棠樾 牌坊群鲍家花园、渔梁坝和阳产土楼。
首先许村是一个比较有看点的村子,来到这里发现很多房子都是 新建 的,一眼望去可能没有非常特别。但是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是 徽州 牌坊最多的村子,共有十座牌坊。本来是8个在地上,2两个地下,刚好又有一个挖出来正在修缮中。
在古代所有的牌坊都是需要皇帝批准的,且会分为几个等级。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评论区留言吧,因为我之前也了解过一下,说起来会比较繁琐,大体就是等级不同,出资修建的人不同,有的是皇帝出钱建,有的是地方出钱建,也有自己出钱建的。许村的牌坊有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人的牌坊,也是比较有意思。
许村还有一户人家正好处在神奇的北纬30度之上,经度是东经118度。可惜当时去的时候家中没人,在门口打开手机罗盘是正正好好的北纬30度,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一家人了。因为这是一条贯穿四大文明古国,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
棠樾 牌坊群、鲍家花园可以说是两个点,但他们是一个景区。 棠樾 牌坊群一共有七座,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 江南 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 江南 第一乡”。想要一下子把七座牌坊都拍下,那就只有靠航拍了。但七座牌坊的故事是要一座座听导游讲解的。
鲍家花园,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花园。目前是 中国 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就在 棠樾 牌坊群边上。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据说鲍家人从第8代富到了26代,富了400年,可见鲍家的家教是多么的 成功 。这座花园就是24代的鲍家人给女儿建造的。
花园内主要看点还是盆景,它以徽派盆景为主题,同时荟萃国内外各流派盆景精华。可能这个爱好还不是我这个年龄所涉猎的范围,我不太懂怎么去讲解,大家还是直接看图吧!
“前世不修,生在 徽州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在 黄山 地区常常可以听到这句俗语。据说这句话流传于明清时期,意思很简单,大概可以这样理解,就是 徽州 的男子到了十三四岁就要从家里被“扔”出去做事情。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成就了徽商当年富甲一方,足迹遍布全国。事情是这样一个事情,但很少有人知道被扔出去的这个地方叫做渔梁坝。
为什么要从这里”扔“呢?既然要从 徽州 的大山里出去,肯定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因为那个年代没有飞机高铁,水路是最发达的出行方式。这条河坝始建于唐代,在明代时有重建,距今有约1400年的历史了。是 中国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 歙县 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
渔梁坝还有着“ 江南 第一 都江堰 ”之称。除了 徽州 人进出大山,当年这里也是大小商贾船队往来的重要码头,正是有了交流和运输,才有了当年 徽州 古村的兴旺,所以大家也把渔梁坝称作“徽商之源”。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作用可能越来越小,存在感也在降低。但它的存在,也向游客证明着当年徽商的辉煌,也肯定了现在社会的发展。
最后一个阳产土楼,这里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想要到村子里,要乘坐景区的面包车开过盘旋的山路,是一个依山而筑的小山寨。正是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数百年来,山民就地取材,采周边青石铺路架桥,取红壤木材筑巢而居,流年之中,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土楼群。
土楼最美的季节正是秋季,因为有晒秋的美景在。而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一天中最美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这两个时间段的阳光温柔,且层次感强。所以能在这里住上两晚是再好不过。我们只是在最后一天的正午来逛了一两个小时,好在也拍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照片。也为此行画上了一个充实而又美妙的句号。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