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岛威尼斯
旅行家们都知道,当大家夸赞起苏州、乌镇、周庄等江南水乡旅游胜地的时候,总喜欢用“东方威尼斯”的说法来大加赞许。当然,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城,旅行家一辈子不可不去的地方。但为什么一定要说中国的地方像外国的城市呢?其实旅游就是看差异性,看目的地“与众不同”的地方。意大利水城和中国水乡都是靠水而居,但又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啊!所以当我从欧洲回来构思威尼斯这篇游记的时候脑海里就蹦出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题目——《威尼斯碧波踏浪 欧洲版江南水乡》。
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即威尼斯中心广场,是威尼斯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圣马可广场四周的建筑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代都有,包括公爵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行政官邸大楼、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圣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钟楼和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我们搭乘水上巴士至威尼斯本岛S.Zaccaria码头下船,然后步行5分钟即来到圣马可广场。
马可是圣经中《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将他奉为守护神。相传828年两个威尼斯商人从埃及亚历山大将耶稣圣徒马可的遗骨偷运到威尼斯,并在同一年为圣马可兴建教堂,将圣马可的陵墓安放在教堂内,大教堂则以圣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广场也因此得名"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为千年的古迹瑰宝。它的五座圆顶仿自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结构上有着典型的拜占庭风格;正面的华丽装饰是源自巴洛克的风格;整座教堂的平面呈现出希腊式的集中十字,是东罗马后期的典型教堂形制。从1075年起,所有从海外返回威尼斯的船只都必须缴交一件珍贵的礼物,用来装饰这间“圣马可之家”,使得这座教堂藏品极其丰富。可惜因为行程时间受限,我们未能入内观赏。然而仅看外观,也不啻于一次视觉感官的饕餮盛宴呐!
教堂正面的五个入口是极其华丽的罗马拱门,各个拱门上方都有描述圣马可事迹的镶嵌画,分别是《从君士坦堡运回圣马可遗体》、《遗体到达威尼斯》、《最后的审判》、《圣马可的礼赞》、《圣马可运入圣马可教堂》等五个主题,历经千百年风雨仍然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令人叹为观止。

- 标清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
百桥看千舟
如果说圣马可广场上的欧陆建筑风格以及宗教文化艺术与中国的江南水乡有着很大区别的话,那么水城和水乡,就是二者最为相似的地方了。中国江南水乡常见的是乌篷船,造型简约朴实,靠船尾摇橹来提供动力;而威尼斯的船则是那种两头尖尖翘翘、涂装华丽的“贡多拉”小船,靠撑杆或划桨来提供动力。徜徉在威尼斯的城市街道跟在乌镇周庄一样,都是一会儿就要过一座桥,威尼斯的桥跟我们水乡的石拱桥也大致相似,也带着弧拱的造型,方便船儿穿桥而过,但他们的桥没有我们的桥拱得圆、拱得高,说白了,我们的桥更古朴,更耐看。闲言少叙,让我们来看看威尼斯的桥和船——
逛德国商馆
德国商馆是威尼斯的一座历史建筑,靠近里亚尔托桥。大运河两岸景色与这座仅高4层但外表典雅内饰低调奢华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完美融合,即使您不为购物而来,仅看看它的建筑风采和丰富的商品陈列也会领略到其中的精彩。当然如果您对意大利商品感兴趣,在这里可以找到百分之百意大利本土精品,确实值得一逛。
运河乘船游
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独特,地基都淹没在水中,像从水中钻出来似的。这是因为威尼斯全城由118个小岛组成,城市里共有2300多条水巷。而最主要的水道就是那条长4公里、宽30~60米的威尼斯大运河,其与177条支流相通,从而织成了一张巨大的水上交通网。威尼斯大运河被誉为威尼斯的“水上香榭丽舍”大道。在河道的两边,散布着各式各样的古老建筑,既有洛可可式的宫殿,也有摩尔式的住宅,当然也少不了众多的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和哥特式风格的教堂。此外,遍及运河两岸的店铺、市场以及银行等等,也给这个水上大都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作为团费以外的自费项目,我们选择了运河乘船游。逛世界水都,不乘船能算游过了么?
在起草这篇游记的时候,新闻报道威尼斯遭遇了水灾,损失惨重,令人深感痛惜。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是那么的脆弱,不堪一击!如果我们有机会再到意大利,再游威尼斯,那重新示人的著名水都是否能依然靓丽如斯、浪漫如斯? 为你祈祷,为你祝福——欧洲版江南水乡、世界水都威尼斯!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