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癌不是病,发作起来真要命,三年前的一次追光之旅游记内容终于在我坚持下诞生了。虽然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但每每点开照片,画面瞬刻把我带回到那时冰天雪地的场景,让我想起了旅途中发生的各种故事各种遭遇和各种窘困。趁着2019还没结束,把这段旅程分享给旅行家的朋友们,让我们趁着年轻趁还走得动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赫尔辛基城市篇主要花费,机票:RMB 13800,酒店:欧元 144。拍摄器材:尼康D7000和坚果1代手机
一段旅程出发都是从机场开始
早在出发半年前我们一行人就早早地对这次北欧追光之旅做了个大略行程计划,并且也早早地在芬航官网抢下了寒假旺季上海往返赫尔辛基的机票,一家三人(2名成人+1名未成年小朋友)机票总计为13800人民币,早鸟价格还是相当不错的(主要还是口袋钞票少)。执飞机型也是空客比较新的A350-800机型,资料上显示这款机型是为了与全新设计的波音787在超长程宽体客机系列进行竞争。虽然我们抢到的早鸟票是经济舱座位,但因为套票中带有小朋友,芬航还是很友好地让我们提前选座,这样一来我们还是能够选到三个比较不错的位置,这也算是带小朋友出门的特别照(FU)顾(LI)。
随着航空公司之间的合作日益广泛并且本着节约能源的宗旨,共享航班这件事也已经司空见怪了。虽然早鸟抢票我是在芬航官网购得,但实际执行的航空公司就纯拼个人运气,不过好像这次我们的运气还是不错,由芬航执飞。另外简单插一句上海浦东机场准点率经常飘忽不定,本应该10点起飞硬生生延误了1个小时。半年前经停香港去米国国泰航班更是让我在浦东机场从早上等到了傍晚才起飞,待我落地香港,那边去米国的飞机早已经飞走了。虽然之后由航空公司协调改乘韩亚航空第二天先飞首尔在转大韩航空飞洛杉矶,真是折腾上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算是我人生中最悲惨的一次飞行遭遇吧。
也许是芬航意识到了此次航班延误对大家出游带来了些许影响,竟然登机后不久在机舱内亮起了“人工极光”秀,让这次追光之旅从一开始就把气氛带入。
经过了11个小时终于飞机开始降落, 透过位于机身下方的摄像头,赫尔辛基万塔机场早已经银装素裹等待着我们这支来自古老东方的追光小分队的到来。
赫尔辛基的极夜,天黑的特别早
下了飞机之后便是常规的入境手续及提取行李过程,然后我们小分队成员(两个家庭)暂时分开2天,一支今晚就住在机场附近,赶第二天一早的航班前往卡克斯老塔纳体验有着360度无死角的玻璃屋先去追光。而我们属于那种随遇而安的类型,不会特意专门飞去极光圣地追光,相信近2周的行程一定可以遇见我们心中那位神秘的欧拉女神。入了关提了行李之后我们便搭乘机场大巴进了赫尔辛基市中心(中央火车站)。
正如你所见,地处高纬度的赫尔辛基在冬天下午4点钟的样子天就已经完全黑了,伴随着之前下雪下雨的天气,路面上并没有积雪反而只有积水。常规我们的想法是维度比哈尔冰还要北的赫尔辛基本应该像中国东北一样是万里飘雪千里冰封才对,为何在这里积雪却无踪影。这里就要给大家普及个知识,地处大西洋东面的北欧半岛常年收到北大西洋暖流湿润的作用,即便在冬天像赫尔辛基这样的偏南港口城市气温也不会很低,所以即便下雪也很快消融。
可能因为初到芬兰,兴奋那股劲还没有过,战胜了时差的困倦,决定乘着夜色先熟悉起赫尔辛基的模样后再回酒店洗洗刷刷。从中央火车站向东没多远便是坐落于参议院广场的赫尔辛基大教堂,因为墙体呈现白色,也俗称为白教堂。这座教堂一座路德派新教教堂,四周围采用希腊神庙般式样的廊柱支撑起教堂主体结构,在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中尽显宏伟气势,而白色的墙体也带给教堂圣洁的寓意。在白教堂正前方还竖立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以纪念在他统治时期给予芬兰广泛的自治。
既然有了白教堂,那必须还得有个称之为另一种颜色的教堂与之配合才能算是成双成对嘛,也许你第一反应是不是有个黑教堂,黑教堂的确存在不过不是在芬兰而是在冰岛,在赫尔辛基白教堂的东北方向有一个乌斯别斯基教堂,因为其墙体大部分呈现砖红颜色,所以也被大家用以红教堂来称呼。红色的外墙、尖尖的塔顶,顶部圆圆的“洋葱头”,一看就知道是俄罗斯宗教建筑风格,没错红教堂是一座俄罗斯东正大教堂。
远眺过了红教堂我们继续向南转入芬兰湾码头,别看夜晚这里有点萧条冷清,白天可是一片热闹的露天市场,它是芬兰最传统的市场之一,将你分分秒秒地带进芬兰人那份生活乐趣中。
沿着海湾继续向前不久在中心南码头广场的圆形喷池中有一尊裸体少女青铜塑像,根据她的姿势形态,几乎可以确定是波罗的海女儿——阿曼达,她一手托腮,静静地凝望着芬兰湾。鉴于此时光线实在昏暗不给力,还是留到明天白天时再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今晚最后一个景点便是这座哥特复兴风格的圣约翰教堂,它也是芬兰最大的石砌教堂。度娘上说,里面可以容纳2600人,并且内部音响效果很棒,曾经这里还举办过大型音乐会。在教堂里面举办音乐会真是让我对教堂的认识再一次刷新。之后我们一行人便返回位于中央火车站附近的酒店洗洗刷刷倒时差了。
冬季的赫尔辛基白天很短,但走访5大教堂时间还是刚刚好
一觉睡到自然醒后,简单在酒店周围觅完了早餐后,开始了我们逛在赫尔辛基的白天行程。始建于1550年的赫尔辛基市经历了一些列的战争和瘟疫、火灾等灾难之后,终于在20世纪下半段开始至今迎来了平稳、高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也迅速增长。赫尔辛基人用短短的半个多世界时间便将这里打造成一个集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在中央火车站前这条还用着石砖铺设的主干道上一边是现代化用玻璃橱窗和霓虹等灯装扮的现代文明,另一边则依旧屹立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欧式典雅建筑;马路上内燃机汽车与有轨电车并驾齐驱,仿佛这座城市向我们叙述着它的悠久历史。
奶黄色与绿色涂装的有轨电车绝对是赫尔辛基城市中的一个不容忽视亮点,复古的电车造型与现代电气的应用堪称古老与文明结合的结晶。如果你真要好好在赫尔辛基玩上好几天的话,搭乘有轨电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这次因为在赫尔辛基逗留时间很短,要去探访的景点也都位于中央火车站附近,所以这次没能有机会与它能有一个深度了解,期待下次再到这座海湾港口时能有更多的时间让我亲自搭乘着这些穿梭在赫尔辛基大街小巷中萌萌可爱有轨电车上与它一起仔细欣赏这座城市的变迁与文化。
说到古老,在赫尔辛基道路上偶尔也能让我发现一些有些上年纪的车型,比如这辆英式典型雪茄造型的XJ,修长的车身与典雅复古的前脸,让这个时期的捷豹XJ收到了很多贵族的喜爱,即便经历了20、30年,它的式样在现今看来我依旧中毒不浅。
在赫尔辛基市区内的众多大大小小的教堂里,有一个名为岩石教堂是我认为是你必去打卡点。从名字上你大概就能猜出这座教堂与岩石为伴,所以当我们抵达岩石教堂门前的时候,如果没人提醒的话,你是很难察觉这里就是教堂的入口,教堂整个外观并不起眼,与坦佩利岩石广场整个氛围没有任何违和感。
岩石教堂其实在建筑工艺上就是凿空了一整块大岩石内部用以安置常规教堂应有的大堂与座椅。墙体分成两部分,下半部保持了凿空内部后岩石原本的形态,上半部则有当时炸开岩石所产生的碎石堆砌而成,虽然看似松散杂乱,但其实每一块都经过挑选以保证在力学上墙体应有的支撑点与牢固程度。
由于采用了大部分原生态岩石作为教堂的墙体结构,由雪或者雨形成的的水滴自然而冉地从岩石缝隙中渗入了进来,再顺着岩石壁缓缓流入地下水道,应地制宜地解决了渗水滴水问题。
在教堂的一侧还设置有一台钢琴和一台古老风琴,主要用来配合唱圣经使用。而岩石壁天然回音作用下,在演奏起音乐来或者唱诗词时能带给岩石教堂更强的音效,因此很多音乐会也会选择在这里举行。听说当年江泽民总书记在访问芬兰时,为了领略美妙的回音,还在这里现场弹奏了一曲“茉莉花”。
岩石教堂屋顶采圆顶设计,从外面来看有点类似着陆时飞碟的模样,并且通过一百条放射状的梁柱连接于岩壁,梁柱之间镶上透明玻璃,一来带给这座半地下结构的教堂更多的采光,二来通过屋顶所射下的自然光芒让中心区域的圣坛更显神圣。
虽然赫尔辛基建城时间相对于欧洲其他一些著名古老城市来说属于很年轻,但城市街道依旧和那些老城老街并没有宽上很多,不过得益于芬兰人民整体高素质,在并不宽的街道上停车相当规矩,让这个芬兰第一大城市日常的交通比我们更是顺畅得多。
此外欧洲人都喜欢开小车芬兰也不例外,这与我们的用车观念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方面小车在狭窄的欧洲城市内同行效率很高,当然调起头来也相对轻松,这也保证了城市交通的通常。另一方面对于对大多数人来说,车只是个代步工具,95%以上的出行车里只有1-2人,最多后座还有一个宠物,像菲亚特500c这样的经典欧洲小车就完全可以满足日常出行的需要。
此外在芬兰即便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从小培养出行时应遵守各种信号灯的指令,这一点虽然我们国家也在努力提高,但有时候往往就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交通事故造成的一幕幕悲剧还是不断地上演,我的理解是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其实与杀人犯仅一步之遥了。
从岩石教堂出来后没走多少时间我们便来到造型像只碗状的康比教堂,从建筑外墙我们就知道它是一座木质结构教堂。因地处赫尔辛基市中心纳瑞卡广场,将宗教建筑所呈现的纪念性和神秘感,与世俗商业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充满戏剧性的张力。
也许正因为地处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康比教堂并不大,不过也正因为地处城市中心,为市民在这里进行一次虔诚祷告或者参加一场宗教性聚会提供了便利。
康比教堂虽然空间不大,但给人一种温馨而祥和的感觉。我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屋顶独特的天光设计。好像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使整个屋顶漂浮在空中,还伴随着一圈迷人的光环。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康比教堂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我所理解的教堂内该具备的东西样样俱全,木质结构配合木质长凳是不是看上去颜色更加统一,并且整个教堂充斥着北欧极简的风格样式,不给人留下任何多一点点的繁琐和累赘的错觉。
结束了康比教堂之后,时间也近中午,便返回中央火车站附近的酒店退房寄存行李。我们在赫尔辛基中央火车站附近订酒店名字叫Hotel Seurahuone Helsinki,双床房不含早价格为144欧元,对于高消费高福利的北欧国家,这家酒店的价格还算适中,我们选它的原因就是因为位置好,中央火车步行至此也就5分钟便可以到达。酒店大堂和房间都不大,但装潢是我蛮喜欢的风格,虽然谈不算豪华,但处处能感到温馨和暖意。
待一切办妥之后,肚子也差不多开始唱空城计了,参考了之前网上赫尔辛基好评的餐馆,我们最后还是选择了距中央火车站10分钟步行之内的一家叫DOMO日本料理用餐。由于鄙人对日料并不精通(guo nei chi bu qi),好在这家日料有中国留学生在此打工,之后便全程母语与她交流,并且点了她所推荐套餐。可能你们会问我怎么跑老远来吃日料,主要是之后我们便深入北极圈内,等待着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汉堡,肉肠这类,要想再吃到中餐或者日料可能得10天之后,所以赶紧趁今天把想吃得给吃够了。
包餐之后的下午我们又重新踏上了昨晚初识赫尔辛基那条路,只不过游览的顺序正好较昨晚相反,从圣约翰教堂开始,经芬兰湾南码头后到红教堂最后返回中央火车站前经过白教堂。相较于昨晚夜幕下,白天能让我对这几个地方又有了充分的认知。圣约翰大教堂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除了 采用采用红砖石砌工艺之外,便是高耸双塔标志。虽然双塔高度并未超过百米,但对于平均高度只有4层的赫尔辛基城市建筑群来说,圣约翰大教堂双塔可以算得上是鹤立鸡群,几乎在市中心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望见它,也成为我们辨别方向的一个参照物。教堂内部设置庄严素朴,最有特色的就是屋顶结构与玻璃窗上的花式图样,质朴中散发着典雅的气息,还是有不少的看点。
从圣约翰教堂出来穿过几个巷子便可以抵达芬兰湾南码头广场,此时的波罗的海女儿的青铜雕塑才算是让我看得清清楚楚,据传说它还有一个别名叫小美人鱼,看来还是受到了另外一个北欧国家丹麦的影响,不过芬兰人还是亲切地叫她是阿曼达。另外在阿曼达四周有着四只海狮冲着她碰水,所以她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芬兰的新生。
停靠在芬兰湾码头的船只各色各样,除了传统的邮轮和货轮之外,还有仿古的帆船战舰。我的欧洲战舰启蒙知识都来自于一款名为《大航海》游戏,不过在大航海时期,西班牙、英法才算的是名副其实的霸主,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听闻最多的还是维京人的那些传说故事。
在波罗的海芬兰湾海上还有一连串小岛,其中最著名的芬兰堡也在那里。它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海防军事要塞,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敌由芬兰湾进入赫尔辛基的一个海上要塞。不过这次我们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登岛参观这座大型军事要塞,只能远远望一眼也算打过卡了。
红教堂除了外墙使用红砖,屋顶尖塔这样的格外醒目设计之外,内部精雕细琢的拱顶和采用花岗岩的石柱也都是红教堂特色。教堂内的绘画也都是由当时的俄国画家完成,完全保留了传统东正教堂的艺术风格。
白教堂和圣约翰大教堂一样都属于路德派新教教堂,因其在赫尔辛基是一个标志性建筑,所以这里也成为了芬兰人结婚圣地,而旁边的赫尔辛基大学神学院每年也都将白教堂作为他们学院的毕业典礼会场。
赫尔辛基并不大,以上5大教堂及南码头露天广场基本上可以用一天时间慢慢兜玩,但你问我在赫尔辛基除了教堂之外其他就没有了吗?答案当然不是,只是我们这次出行奔着追光的目的而来,而赫尔辛基只是一个短暂的中转站,所以也只能随大流把城市中最重要的景点串起来一带而过,虽然谈不上深度游但也基本上对赫尔辛基的城市发展历史和现状过程也有大致的了解。
最后附上赫尔辛基城市内的一些随拍内容,虽然赫尔辛基建城时间谈不上历史悠久,但它的的确确是一座融汇古典美与现代文明的城市,并且将都市建筑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被评定为全球最宜居、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之一,可见赫尔辛基还是一座魅力之城,这也让它即便坐落在波罗的海的北岸,但依旧阻挡不了它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与升级,汇聚了芬兰人口1/3的赫尔辛基也必定能够集全国智慧迅速成为北欧大陆甚至欧洲的闪亮之城。
故事还没结束,请关注下集内容
之后我们便提取行李搭乘火车驶向位于北极圈内的罗瓦涅米的圣诞老人村,请大家静等北欧追光之旅第二站——来自圣诞老人村的童话故事。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