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非常美---万里长城唯此一断:龙泉峪长城
非常道非常美:万里长城唯此一断--龙泉峪长城
十三陵北边约20公里的龙泉峪山梁上有一段约5公里的长城,墙体和基座是用当地出产的大块花岗岩筑成,虽已破败,却景色壮美,气势最雄伟的残长城。这段长城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虽然是长城主线的一部分,其东西两端却又与长城主线相断开,而且其西端向前直至很远的地方长城才重新出现,向北经过水关,到达八 达岭,然后再向前继续伸展。
《明实录北京 史料》记载:“……登八达岭,平(凭)高拒下,其险在我,可守也。逾岭数百步即岔道堡,地属宣府。东至穿(川)草花顶约十里,即陵之祖山。不修边墙者九十里……”这不修边墙九十里的起点就在龙泉峪长城,京畿重地为什么留下这九十里的缺口哪? 《明实录北京 史料》第三册 蓟辽总督刘应节隆庆五年二月疏中指出:"山陵重地,欲修筑墙墩,以固封守,而风气所关,不便宜作,宜令内外守备,多植树木,以滋保障"。明代所说"山陵",属专有名词,专指三面环山的明陵。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若在陵寝周边修筑边墙,会破坏风水,只可内外多植树木。 原来事关皇禁,"不便宜作",说白了就是怕破了皇家的风水!
龙泉峪是个很美的村子,以这个村子为中心,周边分布着旺泉沟,冰川,黑龙潭(未去,名称有待考证),龙泉峪,龙泉峪长城,香屯,解字石等等一系列的美景,而且这个区域也是延庆规划的冰川绿谷旅游区的一部分。
本游记以龙泉峪长城为主,另包括旺泉沟,冰川两个小部分,以下为您一一呈现:
先上地图: A: 昌平长陵镇 B: 延庆解字石 C: 延庆龙泉峪 D: 延庆旺泉沟
先给延庆做个广告。延庆政府和民众的关系应该不错,好多村民聊天总会说到类似:“这个是政府修的,给村民用的;那个是政府修的,给游客免费使用的”等等这样的说法,虽未直接夸奖,赞美之意却溢于言表。给延庆赞一个!
这个就是在“延庆欢迎你”的那个观景台向来路照的。 蜿蜒的山路夏天必然更美。这个地方两侧的山水用实木搭建了光景栈道,冬天防火临时封闭了,夏天必须来参观参观。
一点星星火,能毁万亩林! 进入林区务必注意防火! 还是留着这些林木为我们吸收雾霾更合算些!
过了那个防火的牌子,向前不远能看到解字石和香屯的标志,然后沿主路再向前大约500米,就能远远看见这个长城了,最高处的山尖是龙泉峪长城东侧与长城主体分开的地方,我们稍后要上去。路边有两处观景台,大家可以停车观赏。
远眺完长城,继续向前,再过500米就能在路边看见这个亭子。这是我们离开主路的地方所以要特别注意。 当你驾车到这里之前,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看一下右侧的山顶,有特别的景色哦!
当你看到亭子的时候,向前一定会看见这个路口,我们此次行程的第一个目的地旺泉沟就在箭头指向的这条路里。
进入那个路口,一路向前直到路的尽头就是旺泉沟村。唯一注意的就是在龙泉峪的岔路口向左侧直行。
这个是去往旺泉沟的路。一侧是很深的峡谷,所以用围栏把路围了起来。很喜欢这种感觉!
旺泉沟的美景在村东的这一片石山。这里不仅美那么简单,其特色在于这个山上的所有石头包括山体本身都很圆润,像是被水流长久冲刷过一样,奇怪的是这个山不在峡谷之中而是立于群山之上,似乎没有形成这种地貌的原因。有没有人能帮忙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从旺泉沟回来,在这座桥的龙泉峪一侧找个地方靠边停车,我们要去看冰川了! 和当地村民聊聊天,你会发现这座桥在当地人语境中出现的频率不比汉语中“的”的频率低。
去冰川的路就在桥头的这个牌子,延此向下,然后向上游方向就能看见传说的冰川。
冰川的一部分,其实就是峡谷中的小溪,水流中石缝中穿梭,冬天冻在一起形成“冰川”。当地村民说现在水少了,天也不冷,当年水流很大冬天冻得白茫茫一片,配合河床的石头和左右的悬崖,那是相当的壮观。
虽然看冰川有些失望,但一路向前攀爬,在石头上上上下下的感觉确实是非常棒,这里的夏天一定特别凉爽而且有趣,建议大家来感受下。
参观完冰川就该我们今天的主菜龙泉峪长城了,据说此处长城向北还有四道平行构筑的长城,乃长城沿线最奇特之景。不过我个人为了这篇游记去了龙泉峪长城两次却并未发现任何一道平行构筑的长城。但我确实发现现在这五公里的长城因为年久失修和修路等原因断成了五段,我给其命名为A,B,C,D,E五段,具体见下两图:
A和B之间是从龙泉峪村和香屯上长城的缺口;B和C之间是因为建筑在悬崖上的长城整体坍塌导致的缺口; C和D之间是为了爬长城认为拆开的缺口。
D和E之间是因为修昌赤路被隔断的。E点的敌楼是这段长城最西边的敌楼,也是题目中所说的万里长城为此一断的起点,长城在这里停止,然后向西数十华里才再次出现。我们没有上得去,有上去的驴友辛苦分享一下心得和照片,先谢了!
从龙泉峪村,可以登上这段长城的AB两段。这个路口向右行驶进村,有一个小广场可以停车。 需要问路的话,不要问广场前面那座小二楼的男主人,性格稍微有些古怪,不好接触。
在村子里寻找这座小楼,然后向绿色箭头一路向前,大概十分钟就能走到登长城的入口。实在找不到这个入口就开尊口问问村民吧,除了我刚才说的那个小二楼的男主人,其他村民还是很热情淳朴的。
在大家向前找登城入口的时候,我先介绍一下这次旅行的小驴友:Kate
大胖狗,乍一看还以为带宝宝了哪,后来一问主人才知道,没别的原因,就是吃得太好了。
这个高度就过不过了,哈。还得它的主人抱着她过去。Kate回家减肥哦!
在A段攀登的时候,Kate一直在我的身前身后转,没办法自来熟。
这就是在昌赤路主路看见的那段长城,整修过。不过我感觉还不如不修,那样留给大家一点沧桑的历史感,这样的修缮既不修旧如旧,又不翻旧如新。清除树木杂草再用白灰将石缝糊住,现代感没有,历史感却消失了,完全没有了野长城的味道。再有人登上月球就真能看到吾国威武的长城白白的飘荡在群山上了!
前方右侧,必须说下这个老太太,年龄70,健步如飞,一个字服! 他们是Kate的主人。
百度“大庄科长城”能看到一个大庄科长城避雷工程的项目招标,工程标的可能就是这些避雷针。为了安全这个确实很必要。
龙泉峪村,这个角度看还真是挺有龙的感觉。能看到我的H5哦!
还好不是所有的部分都被“修”过,还是更喜欢这样的感觉。
这段长城就在这里中断,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走到长城的尽头,看来只有英雄之名可以匹配了。
这是长城建设中的“山险”,这样陡峭的石山,长城真的没有必要。不过这里是长城的尽头,却不是能攀登的终点。右侧向上,风景上边独好
站到这里你会发现,沿着山脊到底,长城又开始了他的延伸。
他们说再往前是黄花城,水关,中国结,箭扣。。。。。 哪里哪里哪里?
肥水不流外人田。中国的水工系统向来是通向内部的,在长城要是分不清城里城外,看看这些水利设施就明白了。
AB段游览完毕,将车停在刚来主路上看见的这个亭子下,C段和D段行程开始。
在亭子和公交站中间的山上,能看到这个缺口,这就是我们登城的地方,向左C段,向右D段。
从这里可以下到B段,不过要过一个大概三米多的小悬崖,看痕迹有人走过,但是还是觉得危险,不建议大家这样走。
途中没有窗户的敌楼极有个性,很高,没有办法攀登,需要在右侧绕过去。真不明白这是现代人的杰作还是古人的失误,还是有其他什么玄机!
这“糯米汤”真不是盖的,六百年仍如此坚强。所谓现代建筑是否汗颜?
石头基座是原始的,一部分砖是现代烧制的,用手指都能抠(kou)掉灰!
D段的最后一部分,没有整修,都是带刺树杈,很难通行,但我们破除万难一路走到这段的尽头。
自然的力量永远比人类的力量更强大,这些树的根慢慢的就能将残存的基座挤塌!
游览结束,回家。每次都在朝霞中出门,在夕阳下踏上归途!
这几段我是用了两次才全部走完,按时间计算如果早点到,一天游览全部内容没有问题,主要是看大家的体力。
不能辜负的唯有对生活的热爱,希望大家游览愉快!
《大营盘明长城游记》的结尾,原文抄录,为此文作结:“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历代的新建和维修长城的目的都是国朝的长治久安,但长城却从未给任何一个朝代带来真正的安全,反倒是坚决拒绝修筑长城的康熙皇帝真正解决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边患” ,为什么?用康熙自己的话来回答也许更合适:“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法养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
百姓心中的城永远比砖石之城更强大!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