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没什么是不可以踩的我家的房顶,便是你家的庭院没什么是不可以给的我家的墙壁,也是你家的墙壁没什么是不可以让的我家的黄瓜,结在你家的檐下没什么是需要争的我们这里,有最清甜的米酒四壁青山王维画,晴雪梅花杜甫诗城子古村,一户农家窄小的门上挂着这样一幅,心胸很大的清雅的联——泸西诗人黑眸《泸西纪行》 泸西县,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位于昆明市东南约170公里处,距离弥勒55公里。泸西是一颗镶嵌在云岭高原上的璀璨明珠,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不仅有高原湖泊、岩溶奇观、峡谷瀑布等自然景观,而且民族风情也十分浓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阿庐古洞和城子古村,这是泸西的名片。 12月9日,旅居弥勒第14天, 旅居在弥勒市的我们这帮人,早上在住地吃过阿坝欧阳两口子起早为我们准备的早餐,寒潮过后弥勒的气温快速回升,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一时兴起,遂驱车前往泸西。反正来回一天时间足够,方便!
走进千年古镇——城子古村
车出弥勒市区,从城南收费站驶入易弥高速,行驶到纳堡收费站下高速,沿乡村道路前往城子古村。城子古村位于泸西县南部的永宁乡。乡间路,路窄弯多,不过倒也不算太难开。来到城子古村,阳光依然灿烂。关于城子古村,百度是这样介绍的:城子古村,属泸西县永宁乡,地处两州(红河、文山)三县(泸西、弥勒、丘北)鸡犬相闻之地。拥有云南最具特色彝汉结合的独特古村落景观,土掌房规模巨大,历史悠久,是当时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城子古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相传这里是千年前的古滇“自杞国”遗址,1253年蒙古大军攻克云南,自杞国归顺了元朝。
进入城子古村,弯曲粗砺的石板路,两侧也都是一些低矮的土墙、石墙和砖墙。由于城子村地处边远山区,游人自然极少,但村民也很难见到,也许都在外面劳作吧。走在这狭窄寂静的村巷,静悄悄地似乎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喘息声。偶见村民都是笑脸相迎,村民对游客非常友好,村民相互之间也非常和谐,民风淳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许多家里都没有人,但门都是打开的,不设防!在当今这样的物欲社会中,这样的景象已经很难见到了。
城子古村姊妹墙
这面高大的石墙叫“姊妹墙”。这里有个传说,传说村里一位将军荣归故里在这上坡上盖房,因地势较陡,石墙一直砌不起来,只好张榜纳贤。揭榜的是一对姊妹,约定三天完成,前两天没有任何动静,第三天早上起来,村里人突然发现石墙已经砌好了,但这对姊妹却不知所踪。为纪念这对姊妹,村里就把这道石墙称为“姊妹墙”。传说只是传说,其实,这样的石墙在农村是很常见的,谈不上什么难度,只不过在这里有他的故事。旁边立有一塑像刻有“城子名人李德魁”几个字,几步台阶上面是“城子古村将军第”。这位“李德魁”就是这座将军第的主人。李德魁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将军,因军功显赫,被封为“锐勇巴图鲁”,回乡后他的住所就称为将军府或将军第。进入将军府已被“脚手架”捆绑,正在进行翻修。
城子古村土掌房
来到半山腰上的一个观景平台,城子古村彝族土掌房的结构和特点一一展现在你眼前。只见一间一间土坯房沿着山坡一层一层地叠加着,上下相通,左右相连。“你家屋顶,我家院落”是城子古村土掌房的最大特色。相传古彝族白勺部先民选中了这里,在这面山坡上建造自己的家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些建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三百年风雨飘摇,世事更迭,一代人故去,一代人生长,到现在这里居住的也不再都是彝族人,大多已是汉族人,但这些古老的土掌房,历经数百年风风雨雨,依然伫立在这面山坡上,经久不衰!
城子古村灵威寺
一路欣赏,一路攀爬,来到城子古村最上端,也差不多是城子古村所在的飞凤山的坡顶,这里有一座还算高大的寺庙,灵威寺。在冬日午后暖阳的映耀下,显得很有气势。事实上,这里原来是一座土司府。明成化年间,富有传奇色彩的彝族土司昂贵在此建造了土司府。由于昂贵十分残暴,最终被明军剿灭,土司府毁于战火。后来村里人就在土司府的遗迹上建造了关圣宫,最后演变成现在的灵威寺。 寺前平台上有一颗高大的梧桐树,褪去的叶片的枝条极力伸向冬日明亮的天空,似乎还在述说那些已经湮没的故事。土司昂贵被灭族,加上清代改土归流政策,本是彝族村落的城子古村逐渐被汉人占据,最终形成了现在彝汉共居、汉人反而更多的格局。
从灵威寺下来,穿梭在城子古村的巷道中。天很蓝,蓝得通透纯粹。这就是云南高原的天!驾车来到古村对面,再次留下冬日暖阳,安静恬然,宛若秘境的古村风貌,车出古村在其乡政府所在地永宁乡简单午餐后,沿弥泸高速直奔阿庐古洞。
云南第一洞——阿庐古洞
离开城子古村,沿弥泸高速在泸西县下高速,穿过泸西县城来到阿庐古洞,又称泸源洞。这是泸西最有名的风景区,号称“云南第一洞”。“阿庐古洞”为彝语,意即“前面有平坦草地的虎洞”,系宋元时云南“三十七蛮部”之一“阿庐部”的穴居点。洞景古、奇、险、绝,洞内的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帘、石瀑、石花千姿百态,几乎具备了地质岩溶学所定义的所有景观,且各具形象,诸如彩霞迎宾、古莲倒悬、幽谷神钟、古龟望月、魏王点兵、天造神物等等,维妙维肖,非造化之功不可为。
进入阿庐古洞景区大门,首先是一个十分宽阔的绿草茵茵的花园广场,称太阳历广场。一方面,按照彝族话阿庐古洞前是有“平坦草地”的;另一方面,太阳历是彝族自古以来信奉的古老历法,又称“十月太阳历”,因此在云南彝族、哈尼族地区常可以看到太阳历广场或公园。广场绿草茵茵、树木苍翠、花儿争艳,加上今天的天气很好,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很漂亮。在广场尽头山脚的地方,就在阿庐古洞的洞口前面,有一座小巧古朴的寺庙,叫“灵源古寺”,也称泸源寺,大名鼎鼎的徐霞客到过泸西,也到过阿庐古洞。明崇祯十一年八月初十、初十一曾两次入阿庐古洞考察,并把阿庐古洞的壮美写进了《徐霞客游记》,留下了“泸源之水涌于下穴,泸源之洞群于悬崖”的句子。
阿庐古洞——泸源洞
因山麓东南源泉自洞穴中溢出而得名。洞额有明代广西知府张继孟题"奇观"及清代巡抚谬英所题"天然石室"。洞体为厅堂式,全长700余米,由10余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厅堂组成,与大部分的溶洞一样,溶洞景色都是靠各色灯光映照才能凸显出其奇特和瑰丽。走入洞内,仿佛来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加上钟乳石、石笋亿万年形成的各种千奇百怪的形状,流光溢彩,光怪陆离,如梦如幻,煞是好看。
阿庐古洞——玉笋河
玉笋河为地下暗河,位于泸源洞,玉柱洞垂深15米之下,可游部分大约有八百多米,河面水平如镜,清澈见底,珍稀鱼种"透明鱼"遨游其中,举世罕见。其鱼无眼,身体透明,骨骼内脏清澈可见。传说阿庐山的唐神仙曾在此吃鱼,随手抛鱼骨于水中,并风趣地说:"活去吧!"鱼骨果真见水即活,摇尾而去。洞内倒影成趣,仿佛来到一个对称的世界,加上蓝色灯光的烘托,一个迷幻的逆世界!
阿庐古洞——玉柱洞
走出泸源洞几米远便是玉柱洞,而在售票处解释非的座索道才能前往,好在景点确实漂亮也就没有影响旅游的心情。洞口石钟乳垂挂如帘,开状别致。全长800余米,为宫殿式溶洞,由10余个规模不同,形态各异的厅堂组成,最大奇堂长70余米,宽30余米,规模宏大。一处处景观,一个个天成塑像,真的像一幅美丽而气势磅礴的山水画!
初冬时节景色迷人的黄草洲国家湿地公园
游罢阿庐古洞,看看时间尚早,驾车来到泸西黄草洲国家湿地公园,车停黄草洲湿地公园小吃街停车场。徒步黄草洲湿地公园,公园绿草如茵,静静的湖面上披上褐色的水彬映在清澈见底的湖面上形成了初冬时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每天吸引着本地及省内外的游人前来赏美景、拍照写生、休闲娱乐。
走出草洲国家湿地公园,遥望山边的泸西县城是那样的美丽,是那样的年轻,再见泸西!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