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有老师提醒我讲故事之前发几张里面好看的照片,让各位看官们养养眼。谢谢这位老师啦!虚心接受,以后开篇集中选几张各段落的照片,让看游记的朋友先有个直观感受
约旦首都安曼的街头
约旦的首都安曼是一座著名的西亚古城,历史悠久,已发现公元前三、四千年的遗迹。早在3000多年以前,安曼便是一个小王国的首都,当时叫做拉巴斯·阿蒙。信奉古埃及太阳女神(即阿蒙女神)的阿蒙人曾在这里建都,称之为“阿蒙”,意为“受到了阿蒙女神的保佑”。历史上,安曼曾经多次遭到外来的侵略,先后被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和希腊人占领,后来又被罗马人统治。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了这个地方,他下属的将军费拉德尔修斯指挥扩建了安曼城,并把它命名为“费拉德尔菲亚”,它来源于古埃及托勒密二世的名字。后来,罗马人来到这里,统治了数世纪之久,继续沿用安曼这个名字。由于安曼处在东、西方交通要道上,当时便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登安曼城堡山
安曼城堡山是拉巴斯·阿蒙王国的遗址。城堡山是安曼最古老的七座山丘之一,也是最高的一座山丘,它曾是阿蒙国的首都。城堡山自阿蒙人后的历代均为城市的中心,其残存的文物古迹反映了各个历史年代的面貌。城堡山上最吸引人的建筑是罗马时期建造的赫拉克勒斯神庙遗址,虽神殿已毁,但列柱犹存,依旧傲然屹立。还有阿拉伯帝国伍麦叶王朝在城堡山建立的“埃米尔宫”(皇宫),坐西朝东,虽经历了1300多年,但残存的建筑如今仍能显示出当时阿拉伯建筑的风格。另外山上还有一座拜占庭教堂遗址和约旦考古博物馆。
公元161–166年,罗马人延伸城墙至赫拉克勒斯神庙,完成整个城堡防御城墙。然而,拜占庭时期(公元330 – 635年)城墙年久失修。公元730年伍麦叶王朝结合罗马城墙,完全重建了城堡防御工事,同时“埃米尔宫”宫殿建成。接下来拜占庭王朝在公元800年修复一部分由于公元749年1月强烈地震破坏的城墙。
威武的赫拉克勒斯神庙(大力神庙)
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又名海格力斯,在罗马神话中名为赫丘利。主神宙斯与阿尔克墨涅之子。他神勇无比、力大无穷,完成了12项被誉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此之外他还解救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死后升入奥林匹斯圣山,成为大力神。神庙虽然倒塌,神韵依在,如今只能从这几根惊天神柱幻想当年神庙的壮观和辉煌。一切的辉煌都成为过去,只有巨大的罗马石柱高高耸立在安曼山上,给人们讲述着这里的故事。
约旦考古博物馆
比邻大力神殿的旁边就是一座博物馆,规模很小,却很精致。进得馆去才发现,这里居然是约旦国家考古学博物馆。它始建于1951年,是约旦极重要的一个博物馆,馆里陈列着许多古代出土文物,尤以公元二世纪罗马时代的文物最为丰富。这些文物均是在约旦全国各地发掘出来的,从先前亘古时期到青铜时期的出土文物。大部分都是雕像、陶器、瓷器等等。如石刀、石斧都是旧石器时代的东西,距今已有十万年以上的历史,是约旦现存最早的文物。当然,这里最著名的文物当为“死海羊皮卷”。可惜我没有照到羊皮卷正脸
拜占庭教堂遗址
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是一个信奉东正教的帝制国家。核心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领土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极盛时领土还包括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伍麦叶王朝的“埃米尔宫”(皇宫)
伍麦叶王朝是阿拉伯帝国第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王朝。也译为倭马亚王朝。埃米尔宫661年由穆阿维叶创建,因其出身于麦加古莱什部落伍麦叶家族,故名。
迎面而来的是小巧精致的柱廊大道。考古学家推测大道的两侧是连拱的柱廊,柱廊后面也是一家家商铺。规模当然无法与杰拉什古城相比,却像是每天都会经过的小巷,生活气息跃然眼前。
先知飞升圣地尼泊山
从约旦首都安曼出发,驱车向西南行30多公里就来到一个叫索雅豁的地方,那儿有一个较高的山头,这就是在西方世界颇有盛名的尼泊山。尼波山是约旦最值得敬畏的圣地之一,这里是犹太教的创始人摩西升天之地。摩西在基督教中是仅次于上帝和耶稣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伊斯兰教的六大使者之一。因此该地每年都吸引大批宗教信徒和西方游客前来朝拜、观光。
了解摩西先知之前,先来捋捋希伯来人、犹太人和亚伯拉罕的关系吧:犹太人古称希伯来人,是闪族的一支,起源于阿拉伯沙漠南部的游牧民。传说在希伯来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亚伯兰的领导下,来到了迦南的南部定居,开始学习种田。有一天亚伯兰说:耶和华显灵,命他改名亚伯拉罕(意为万灵之父)。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生了一对双生子,以扫为兄,雅哥为弟。雅哥生12子(就是后来以色列十二支部落)。因雅哥与神摔跤取胜,故雅哥改名为以色列(其意是与神摔过跤的人),因此,犹太人又称以色列人,雅哥为以色列人的领袖。公元前1730年,因迦南发生了大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好多人被饿死,雅哥遂率族人逃荒到埃及尼罗河定居。
接着上面的故事:希伯来人在雅哥的带领下逃亡到了埃及,但在埃及生活了四百多年的希伯来人生活得并不轻松,尤其是老埃及王死了后,新的王埃及十九世王朝第三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317年--前1251)就开始对希伯来人进行奴役和迫害。这时摩西受到上帝的启示,出来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在埃及的苦境,率领他们返回迦南故乡。那么摩西又是谁呢?圣经里摩西的故事有很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找来自己研究。我简单告诉亲们,摩西是约瑟的后裔,约瑟是圣经里提到的,其父亲是雅哥,天使曾赐名雅哥为以色列。
我们接着讲摩西的故事:摩西率领几十万以色列人离开尼罗河三角洲的歌珊向东方行进。埃及法老的军队在后面追赶不舍,以色列人被茫茫红海拦住。在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之际,摩西把牧羊杖指向红海,红海瞬间分开,当以色列人安然渡过后,摩西又把牧羊杖指向红海,海水复合狂涨,使埃及追兵葬身波涛之中。就这样摩西率领犹太人离开埃及,穿过红海和西奈半岛,克服重重困难,来到尼泊山,并定居在此。
尼泊山海拔 870米,举目望去一片荒芜。怎么也无法想象这里曾经是被上帝称之为“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据说3500年前这里有森林和甘泉,水草肥美,物产富饶。岁月流逝,弹指一挥间。3500多年过去,沧海桑田。如今这里圣泉都已经枯竭,流向下游佩特拉古城的河谷都已经完全干涸。整个下方平原都是约旦河谷地区,同时也是上帝的伊甸园所在地。
在远处的一个悬崖边可以看到一棵高大的树,在那棵大树所在的悬崖边有十二道源泉。为什么会是十二道源泉呢?有一种说法是在先知雅哥之后,犹太教分为了十二个支派,这十二道泉水即代表了犹太教的十二个支派。在圣经中的记载是:当年摩西带领众人在沙漠中行走,众人口渴难忍,要求摩西找水喝。摩西用自己的神杖敲打磐石,随即便有泉水涌出。摩西以杖击石十二下,因为当时跟随的众人有十二个家族。于是每个家族的族人即得到一道泉水。如今十二道泉水中有四道泉水已完全干涸,但仍有八道清泉在流淌。流淌在迦南地的边缘,也流淌在那残存的记忆中...... 而摩西也是因此违背了神的旨意,神让摩西和石头说话,而他却以手杖击石。他因此被神惩罚永世不得进入迦南地,不得越过约旦河,但是可以远眺。
摩西在《圣经旧约故事》里被称为“以色列的领袖”,他是仅次于上帝和耶稣的先知。“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到亚巴琳山脉中的尼波山上面去,就在摩押平原与耶利哥城相对的地方,我要把我赐给以色列人为业的迦南地指给你看,然后你就会死在你所登的山上,就像你哥哥亚伦死在何珥山上一样。’摩西看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给以色列祝福。他作歌为他们祝福。摩西作歌祝福后就从摩押平原到尼波山,上了耶利哥相对的毗斯迦的山顶。耶和华把从基列到但的地指给他看,还把各支派该住在哪块地上一一指给摩西看。然后耶和华对摩西说:‘这就是我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也有称雅哥)起誓的应许之地,我现在让你看到了,但你却不能到那里去。’”
尼泊山是摩西的悲伤之地:当年摩西带领犹太人经历千辛万苦,出埃及,跨红海,来到尼泊山。却因为违背了上帝的旨意,不被容许跨过约旦河,回到耶路撒冷这个祖先的圣地。《圣经》记载,当年摩西带领犹太人从埃及来到一片沙漠中,因为缺水向摩西求助。上帝指示摩西拿着手杖到附近的一块岩石那去。“只管对岩石讲话,让他们都听见。水就会从岩石中流出”。摩西走到岩石边并没有对岩石讲话,而是拿着手杖敲了12下。正如上帝所说,水流了出来,解救了饥渴中的犹太人。但上帝对摩西说:“我让你对石头说话,你却敲打石头,在你的同胞面前违背了我。这样你就不能带领他们再进入福地了。”此后,上帝对摩西说,“ 虽然你违背了我,无法踏上那块土地,但你在临终前却可以看到它。上尼伯山吧,在哪里,你会在死前看到福地。”最后历经千辛万苦的摩西只能独自默默的站在尼伯山上,看着自己的同胞离去。
十字架上的蟒蛇,即为在沙漠中一直引导摩西的那条蟒蛇,它也是上帝的一个神迹。关于这条蛇,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摩西第二次返回到埃及后,法老即要求摩西把上帝赐予的神迹显示给他看,摩西表示可以把手杖变成蟒蛇。这时法老的大祭司当即表示他的大祭祀们都可以做到这点,并且变出了很多条蟒蛇。而摩西随后用手杖变成了一条非常巨大的蟒蛇,把大祭祀变出的蟒蛇都吃了。这也代表了摩西作为重要的先知的地位,他在基督教中是仅次于上帝和耶稣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伊斯兰教的六大使者之一。这一情节也在《埃及王子》中被再现。《旧约民数记第21章》:他们从何珥山起行,往红海那条路走,要绕过以东地。百姓因这路难行,心中甚是烦躁,就怨渎神和摩西,说:“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这里没有粮,没有水,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于是耶和华使火蛇进入百姓中间,蛇就咬他们,以色列人中死了很多。百姓到摩西那里说:“我们怨渎耶和华和你,有罪了,求你祷告耶和华叫这些蛇离开我们。”于是,摩西为百姓祷告。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制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得活。”摩西便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这铜蛇,就活了。据说现在国际上“拯救”的标识就是十字架盘铜蛇。
“马赛克之城”的圣乔治教堂
午餐后我们来到了离尼泊山不远的城市马德巴。马德巴是在《旧约 · 圣经》中经常被提及的地方,在罗马和拜占庭时期是信奉基督教者聚居的城市。伍麦叶王朝以后,由于对不信奉伊斯兰教者征税,致使基督教教徒有的改迁它处,有的改信伊斯兰教,于是现在信仰伊斯兰教者逐渐成为多数。马德巴是一座有3500年历史的小镇,以马赛克艺术闻名于世。小镇的最著名之处,是圣乔治教堂内的地板上那幅用马赛克拼成的中东地图。这幅地图大约完成于公元560年,现在虽已残缺不全却是一件名副其实的稀世珍宝。
这幅马赛克中东地图是迄今为止各种形式的圣地地图中最早的,明确标出157处地点,甚至清楚地描绘了鱼往回游不入死海的情景,也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之一。地图中希腊文的注释不仅标明了地点,还介绍了著名人物和相关历史事件,所以这幅地图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它完全可以称为公元6世纪时教徒的朝圣地图,后人根据图中标示的地理位置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很多重大发现,证明了很多圣经故事并非传说。
完整的地图以希伯来文标注出了157个圣经中的地名,包括黎巴嫩、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和亚历山大、约旦和巴勒斯坦地区,以及古巴勒斯坦和埃及各城市的河流、海洋、山地形状等。由于地图将耶路撒冷放于中心位置,故这幅地图也被称为巴勒斯坦地图。地图最早用希伯来文标注,如今保存下来的这一部分显示了12个主要的地理方位。后人将希伯来文翻译成了6种语言:1号耶路撒冷(耶稣被钉死之处),2号伯利恒(耶稣出生地),3号死海,4号约旦河(耶稣受洗),5号耶利哥(摩西死后,约书亚带领族人经此到达耶路撒冷),6号雅格井,7号地中海,8号西奈山(三教圣地),9号尼罗河三角洲(先知摩西出生地),10号卡拉克(1986年有4000人从此地回迁至马德巴居住;著名的卡拉克城堡,十字军东征时期最后的一个据点,公元1148年由阿拉伯民族英雄萨拉金解放),11号圣罗兹修道院(考古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发现索多姆城。圣经中的很多故事曾经都被认为只是传说,直到考古学家发现了索多姆城,才发现很多都是事实。包括这里是最早发现同性恋的城市),12号希伯伦(亚伯拉罕以及他其中一个儿子,最早的犹太教的一个分支爱伊萨克去世地)。
为更好的了解这幅朝圣地图的对教徒们的重要性,我查资料了解了一些:从挂在墙上的地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右侧摩西出生的尼罗河地区。摩西是三位和上帝会过面的先知中的一位。从尼罗河地区往北(地图往左)既是上帝向摩西显灵的西奈山。摩西带领族人从尼罗河地区出发,一路向北,途经西奈山时受到上帝启示,并在此接受上帝十诫。因此西奈山也和耶路撒冷一样,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在古兰经中,很少有就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区来发誓,但其中就有西奈山。西奈山除了是接受摩西五经/摩西十诫的地方,同时也是圣经中“金牛犊事件”的发生地。摩西与族人一路向北,穿过古城佩特拉,到达尼泊山(地图中最北方以上空白处),在那度过余生。在他去世后,约书亚带领着族人继续前行,通过迦南地的耶利哥,最终抵达了上帝的应许之地,那“流着奶与蜜的地方”——耶路撒冷。之后,犹太教开始了基督教的传播。耶稣基督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伯利恒出生,在拿撒勒长大,最终在耶路撒冷被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
另外,在边上的死海中,有两条载着货物的船只。一艘载着白色货物一艘载着深色货物。这被认为是在当时,已有人开始开采死海中的盐和海底泥。早在埃及艳后时期,就有传说埃及艳后使用的护肤品是从死海中开采出的海底黑泥。而死海的海底黑泥至今有着享誉世界的功效。
马赛克(MOSAIC)艺术源于古希腊,原意是“值得静思,需要耐心的艺术工作”。这种古罗马时期已经存在的古老艺术,用小石子,贝壳,瓷砖,玻璃片等有色嵌片,在壁画或墙面等处绘制拼凑图案进行装饰。古罗马时期马赛克的盛行得益于基督教的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边欣赏教徒里面的精美马赛克作品,一边慢慢讲给伙伴们听。
马德巴原是罗马和拜占庭时期基督教徒聚居的城市。伍麦叶王朝之后,由于伊斯兰教的发展壮大,开始对不信奉伊斯兰教者征税,致使基督教教徒有的改迁他处,有的改信伊斯兰教。于是现在这里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逐渐成为了多数。还记得那幅马赛克地图的10号卡拉克吗?前文提到19世纪末期有4000人从该处回迁至马德巴。这些就是由于当初伊斯兰教的壮大不得不改迁他处的信徒们。当时,基督教受到罗马当地贵族的打击。在极大的社会压力下,基督教徒在地下室中聚会,他们把基督教徒的故事和传说在地下室的通道墙壁上做成马赛克拼图画,用于传播基督教文化。在拜占庭帝国时代,君士坦丁大帝使得基督教合法并大力推动它的发展,于是大量的教堂开始使用马赛克来美化,使用的色彩也越来越丰富,甚至有大量的金箔也被运用进去了,这是马赛克发展的巅峰时期。从马赛克的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出马赛克的发展与基督教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几乎世界知名的大教堂都用马赛克来装饰其图腾,除了“马赛克之城”马德巴的圣乔治教堂,还有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美国圣路易斯天主教大教堂、坐落于西西里岛的蒙雷阿莱大教堂等等。
教堂中的壁画色彩也是鲜艳醒目。拜占庭时期,即东罗马帝国时期的东正教教堂运用马赛克技术所装饰的图腾,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四周,都有着明显的顺序:耶稣基督——天使——圣母玛利亚——门徒——圣人。圣母玛利亚经常被描绘在教堂的圣坛上方,也就是进入教堂一眼能看到的地方。耶稣基督的像被描绘在中央穹顶的最顶端,穹顶上,下方一般是天使像。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