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留住一点关于时光的印记吧,哪怕只剩痕迹。
“九几年的时候,这个厂是全西南地区最大的玻璃厂,一直在给五粮液啊泸州老窖啊供应酒瓶,生意红火的很哟,直辖之后,这个厂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酒瓶都包给四川自己的玻璃厂做了。”
“职工1000余人,设备300多台,年产玻璃器皿250万只、高中档玻璃包装瓶3500万只,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重庆工业五朵金花之一的北盛器皿,后来被悄然叫停。曾经的重庆轻工业五朵金花中“最神秘”的一枝花,网页上与它相关的所有信息,是一个地图上不存在的地址和若干个打不通的电话号码。下图是北盛器皿曾经的产品。
同一时段悄悄消失的,还有在同一片山坡上的北碚东阳玻璃厂。
9月的重庆,阳光炙热。我走进这两家十年前突然消失的玻璃厂,探寻曾经的时光痕迹。走进绿树掩隐的老厂区,脱落的石灰墙,剥蚀的水泥地,爬山虎占据了生产车间大片的窗户。偌大的厂房内外凌乱地堆积着一箱箱酒瓶、花瓶等玻璃器皿,已积满厚厚的灰尘。老式的生产车间,生锈的铁和土烧的砖组成熔炉和生产线。用于烧制、上色、刻花、装箱的设备被层层蜘蛛网遮盖,工人们赤着胳膊、擦着汗在流水线旁热火朝天生产的画面已不在。
有消息说这里将逐步改造开发成艺术园区。不知道未来这里会是什么样,那就留一组2019年9月时的影像吧。
玻璃熔炉车间里有当时西南地区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玻璃生产设备。
桌上地面都已堆积起厚厚的灰尘。
最后一次出炉保持熔融状态流体形状的玻璃仿佛凝结住了时光。
遗落在车间各个角落里的玻璃制品。
车间外这辆车也不知停放了多久。有人记得这辆车吗?那是海南马自达黄金年代的产品——普力马MPV。我现在都还记得它的广告语:“五座加两座,工作加生活”。
厂区其它角落里的时光印记。
关于这两家玻璃厂的更多资料,无从查考。以上图片仅以探寻的角度做最真实直接的记录。如果您有更多信息,欢迎留言。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