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是个千年古郡 剪纸文化历史悠久
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今已经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人说剪纸是伴随着四大发明之一纸张的出现而出现的,其实我个人感觉应该更加久远,因为剪纸的工艺最早出现在梧桐树叶上。剪纸在唐代进入繁荣期,杜甫《彭衙行》的诗中已经有了“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的句子。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制作漏版印花,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可见那时的剪纸已经不仅仅是过年贴窗花、红白事做装饰那么简单,而是运用的非常广泛了。河北的阜城县是个千年古郡,早在西汉年间便已有之,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得剪纸这一传统工艺在这里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坊间传说阜城剪纸兴起于隋唐年间。当年这里有一陈姓裱糊匠长于扎纸活儿、糊顶棚,他用红色的剪纸把花鸟鱼虫、神话传说用于灯笼、窗花、顶棚之上,久而久之居然成为了当地的女红之一,言传身教、传承至今。
阜城剪纸工艺考究
在阜城“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的活动现场,我看到了许多剪纸大家以及他们的精彩作品。有精巧的贴窗团花、有大气的历史长卷、有灵动的各色人物、有传统的传说神话,无一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剪纸看似简单,如果看过这些非遗大师们的作品就会感觉颇为不易:首先要有创意,而精彩的创意来自本人的文化积淀和审美意识;其次要会制作剪纸蜡板,蜡板的制作在原料和工艺上各家都有所长,要做到刀入蜡板不涩不松,刀出蜡板不留刀痕;其三要会因地制宜的制作自己顺手的刀具,比如旧发条、废锯条等都是上好的原材料,但是打磨成顺手的刀具却也不宜。三条具备后那就是漫长的制作过程了,短的几个小时,长的半年数月也未可知。
阜城剪纸的历史传承有基础
在现场剪纸大师的行列里我突然发现一个小朋友,留着萌萌的发型、圆圆的脸蛋,整个一个福娃形象,一问居然是95后的剪纸传承人,是带着自己作品来展示的。再问名字——王金龙,好霸气的名字!小金龙可不简单,他的父母忙于剪纸和销售,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的。奶奶常年在炕上盘腿做剪纸,小金龙一声不吭的爬在旁边,等着一个个好玩好看的作品诞生在奶奶的手中。5岁那年有一天终于忍不住自己也拿起了刻刀,成了奶奶的小徒弟。96年出生的小金龙很快自学了美术设计,网络营销等现代化手段,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他带着龙腾剪纸走遍了河北、陕西、江南等地研究分析各派剪纸的特色和不同,融会贯通百家所长为己所用。短短几年时间龙腾剪纸以设计独特,做工精美在中国剪纸之乡拔得了头筹。他的作品曾被评为最被认可的“人民艺术家”、金剪子等称号,并多次被新华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我问金龙你们家制作剪纸有几代人啊?他说三代,我是跟奶奶学的。我又问那奶奶是跟谁学的?他说奶奶是跟她的奶奶学的。我笑了,这是三代吗?他也憨厚的笑了。奶奶家祖传靠手工虎头鞋为生,剪纸是作为赠品附送的。奶奶嫁到王家时就已经是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了。爷爷看到了商机,由原来的赠送变成了异物兑换和出售,并逐步打开了市场。小金龙的妈妈也是冲着他们家的剪纸才嫁过来的。小金龙深知老奶奶是家中之宝、非遗之宝,为了把奶奶的剪纸技法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阜城文化和龙腾剪纸,便在快手平台上注册了 “艺隆老奶奶手工剪纸”的账号,不想一夜成名,播放过百万、评论几万条,一时间小金龙的奶奶成了全网最火的网红。在当今瞬息万变、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里像王金龙和艺隆奶奶这样为一件事而活着、而努力的人,不为世俗而左右,堪称不易!值得尊敬。虽然阜城的剪纸作品内容好看、工艺精湛、装裱精致,极富时代感。但是价格却非常亲民,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没有压力,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由于这里民风淳朴、为人厚道,很好讲价,只要合适马上出手,绝不计较。当然走到国外的极品那就不好估价了,毕竟是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就是冲着阜城剪纸,也该去阜城走一遭。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