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引发的旅游
曾经多次朗诵的古诗: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欲问谁家怎不摘,等到风霜甜不溜。诗的大意就是:秋天过去寒冬就来了,有些动物窝洞休眠度冬,有些植物落叶抵寒过冬,只有柿子树上挂满了如红灯笼似的柿子;试问这是哪户人家的柿子怎么不摘?人家说:“经历风霜后的柿子甜而不涩”。
这首诗如一幅幅秋冬美景的画卷在我脑海中展开,游历了祖国好多名山秀水、人文古迹,但没有认认真真看过柿子,也没有深刻、透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柿子文化,实属遗憾。
大雪节气的广州依然阳光灿烂,气温就20度左右,岑生、军哥、志良哥等几位色影“狂图”文青,他们吟诗色影样样精通,他们对于唐代刘禹锡《咏红柿子》随口而出: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聊起要去拍柿子,个个兴奋不已,说走就走的行程就在一顿早茶中敲定:12月9日:广州~广西恭城红岩村 全程约420公里12月10日:红岩村12月11日:红岩村~广州这个行程只有一个目的地,也只有一个主题:柿子。
二、“艳遇”红岩小院老板娘
广西恭城的柿子就很出名了,只知道莲花镇红岩村是柿子的主要产区,也是“月柿之乡”,每年都举办“金秋月柿节”,但对于其他人文风情就一无所知了,至于风景如何?也许见识少,没有见过红岩村的风光大片。
进入恭城莲花镇后,咱们几位已经被村道两旁的柿子所吸引了,一路走走停停,相机就没有挺过,临近天黑时分才来到红岩村。“停车!停车!”志良哥指着红岩村别墅民宿说:“就住这家红岩小院”“为什么选定这家红岩小院?”“熟人?”“不是!你们看看小院门口的那一位笑容可掬的小姐姐不?”“就因为是美女?”“你们看她的面相,就是善相,再看她的店面,整洁好气氛,就肯定不差!”“为啥?”“相信半仙的判断!”志良哥看人是比较准的!车在红岩小院门口停下来,小姐姐就微笑迎上来:“大哥,你们好!就把车停在那个车位吧!”“还没有在你家订房订餐呀”“没有关系,车就放心停这,订房订餐很简单,可以走多几家看看再确定。”“占你车位不影响生意?”“都是乡邻乡里不计较!”“不去看了,就在你家!”志良哥肯定地说咱们跟着志良哥没有作太多的考虑就入住红岩小院了,的确,半仙志良先生的眼光不错。
原来这位小姐姐就是红岩小院的老板娘,她经营这家民宿一年多,管理民宿头头是道,家里还养鸡种菜供应民宿,住房环境打理的非常卫生简洁,人特别的好,诚实公道还特别友善!
“今晚的晚饭就不给你们做了,介绍你们去恭城吃瑶族的特色美食,明天早上你们去拍日出,明早的早餐,就吃我做的油茶。”“你就给我定位,再给导航位置,一定去试试,老板娘介绍的肯定不会错!”“明天早上5点半,我叫你们起床,爬上那座马头山,就可以看到日出美景,这几天的天气好,明天肯定有好收获!”“相信我们的运气会碰上美景,因为艳遇了你这位美女老板娘!”“志良哥,让你见笑了!我只是简简单单介绍,随缘随缘已经满足了!”
三、瑶族美食
恭城的这家瑶族特色餐厅就是红岩小院老板娘介绍的,餐厅的瑶族气氛非常好,是一家值得推荐的好店,消费水平大概在80元/位,丰俭由人,这家店的瑶族表演和迎宾酒,太热闹了。
恭城主要的居民是瑶族,瑶族人非常善良、好客,贵宾的迎宾酒当然非常隆重热闹。恭城的油茶,更是别有风味。油茶制作非常有特色,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鸡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并加入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恭城油茶在喝的时候加入花生、米通、葱花,还有香菜等,这就是恭城的特色。瑶族油茶不分季节,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
四、误入仙境——广西恭城红岩村
美美吃了一餐非常特色的瑶族美食后,回到红岩小院。老板娘来回跑了几趟,询问被子、水温等等。她还特意问:“你们知道红岩村的景色?”说实在的,咱们没有做攻略,不知道红岩村的景色如何,只知道红岩村的柿子美。“如果不知道红岩村的景色美?明天你们会被红岩村的景色惊住!”“难道我们又会艳遇美景?”“你们肯定艳遇丰收!”“早点睡,明早艳遇去”真没有想到大伙在晚上十点全睡了……
第二天早上,5点半钟大伙全起来了,整理齐摄影装备就爬村里的马头山。马头山虽然不是很高,就几百米高,山体是喀斯特地貌山体,阶梯陡峭,连续攀爬,是比较辛苦,毕竟还需要在天亮之前爬到山顶。一路走走停停,刚好在天亮前来的山顶。
来到山顶,天刚麻麻亮,看到喀斯特桂林山水地貌,但没有太多的惊喜。当天空开始泛黄的时候,仙境般的景色逐渐出现,大伙全惊呆了……我们真正艳遇了仙境的红岩村!
红岩村自然风光秀美,喀斯特地貌的桂林山水,在这里可以看到与阳朔山水不同的景色,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和莲花河等景点,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
原来,我们误入了仙境红岩!
五、红岩柿子红,满村挂灯笼
红岩村凭着千百年来柿子种植的优质自然条件和人文风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优势凸显,将柿子产业变成一张响亮的名片,建成广西恭城最大的无公害的水果生产基地,被称为我国唯一的“月柿之乡”。
红岩村的主要居民是瑶族同胞,他们的先民以长沙、武陵等地位居住中心,在隋唐时期开始到元、清时期,由于被歧视和逃避战火而向广东、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迁移,定居于各地的山区,因此,有“南岭无山不有瑶”的俗语。
瑶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瑶族先辈们的山居开垦劳作生活习惯,养育了瑶族人民善良、勤劳的美德;在山区生活的条件艰苦,瑶族人民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不但开挖了适合种植的梯田,而且培育了许多适合山区种植的作物、水果,柿子就是其中最适合种植的水果之一。
红岩村有千百年的种植柿子的历史,村内现存二、三百年的柿子树百多棵,百年左右的柿子树不计其数,柿子种植就是红岩村的主要经济水果。
柿子的收获期是在霜降之后,秋风起,冬日干燥正是晒柿子的好机会,红岩村每家每户开始采摘柿子,手工刨柿子皮,白天太阳烘晒,晚上低温霜冻,一般十天左右,红彤彤的柿子就转变成一块块柿饼。每年的柿子收获时节,红岩村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金秋月柿节”,村民们会载歌载舞欢庆丰收节,抒情、甜美的山歌响遍整个山村。村道、广场、屋顶、院子和园子等全被一簸箕一簸箕的柿子铺满了,全村变成了小灯笼的海洋,好一番喜庆吉祥的热闹景象。
六、柿子与中国传统文化
历代文人墨客对柿子的咏赋,让人们深刻领会柿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首先就是中华民族的善良和对生命的敬畏,再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
在红岩村游玩时,曾经咨询村中老大爷:“为什么采摘完毕后的柿子树上还挂着不少柿子?”,老大爷说:“这是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了的家话,留下了的柿子可以喂养度冬的鸟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无论处于何种政治、经济状态,只要有柿子树就有不摘完的柿子,这种景象在全国各地柿子产地都看能到;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善良和对生命的敬畏,也是人们与大自然相生与共的生存美德。
再是柿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喜庆密切相连,“柿”的读音与“事”的读音一样,柿子的形状与中国灯笼的形状类似,柿子的红彤彤颜色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喜庆颜色,柿子宛如柿子树上挂灯笼,因此,这些关联起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事事如意”“万事大吉”“百事吉祥”的美好愿景。
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与柿子相关的风俗习惯,在中国春节佳节的必备的果盘中一定会有柿饼、金桔、枣、板栗、龙眼等,寓意“百事大吉”“事事平安”;现在民间的结婚风俗中,嫁娶的礼品中会放有柿饼、橄榄、枣子等等,寓意“事事如意”“早生贵子”。
七、这是我吃过最好喝的油茶,坐高铁去喝都值得
这里在特别介绍红岩小院老板娘的打油茶手艺,她打出的油茶比前天在恭城瑶族美食喝的油茶好很多,味道特别的鲜。“为什么特别的鲜?”“这是秘密,等你下次你到红岩小院,再亲自问问老板娘”这是坐高铁去喝都值得的好油茶!
这次恭城之旅可以说是“艳遇”惊喜之旅,“艳遇”红岩小院的老板娘小姐姐后,跟接艳遇恭城瑶族特色美食,再艳遇仙境红岩,不仅收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柿子文化含义,更收获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和敬畏精神。恭城红岩之美,值得再去摄美!红岩小院的老板娘值得推荐,有与她的“艳遇”,才有后面继续艳遇的惊喜!非常感谢老板娘的热情招待!
非常感谢你的阅读!欢迎关注“哎呀顶”,更多旅游资讯与你分享。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