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前说道
今年秋天, 因为路过,我和LD又去了一趟西和的仇池山,此行,不光我俩,还有一位同事。 知道仇池山,记得,那纯属偶然——某日,因为在网上查找陇南周边的风景名胜,结果“仇池山”便映入了我的眼帘,接着,因为好奇,又下意识搜索了一下“仇池山”,没成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邻县大山,资料显示,竟然历史久远、故事繁多且峻险奇秀、别有洞天! 推荐资料: ①360百科“万古仇池山” ②360百科“仇池山” ③360百科“仇池古国” ④360百科“西和仇池山”…… 从那天开始,喜欢游山玩水、还偏爱寻幽探奇的我,便把陇南市西和县的仇池山“刻”在了心里! 如今的仇池山,依旧像资料里说的那样,三面环水、突兀高耸,远观似乎还荒芜、贫瘠;登顶后,有村落俨然狗吠鸡鸣,有良田千亩奇峰俊秀!但走村串户之后,才知道仇池山上古国早已瓦砾无存、传说早已毫无根据,村落无高宅大院,人家皆普通百姓…… 叹息之余,忽然想起了吴琼演唱的黄梅戏《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咚咚咙咚呛…… 难道400百年的古国消亡之后,仇池山也应验了如此之说? 反正,如今的仇池山上,不提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那就是一平常的高山村落,且感觉贫瘠不富庶。 可是,像我和LD一样自驾上山的人,偏偏都是因为那些经久不衰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吸引力太大,而不辞辛苦,颠簸而来。 我和LD,几次三番登临仇池山,说心里话,还是心有所盼,总想在仇池山上,找出点古国的蛛丝马迹,以宽慰自己。 这次,我们仨运气好,登山的那日,秋阳和煦,蓝天白云,走在路上浑身舒坦,于是,登上仇池山之后,仔细打问,慢慢寻找,结果,相较于前两次仇池山之行,收获让人欣喜:经过多方打听,陪了各种笑脸,买了小卖部的几瓶饮料和塑料桶,或经指点或被带路,最后,曲折坎坷地找到了“石勺奇潭”“小有洞天”“伏羲仙崖”三个景点,转得开心,结果满意。 关于仇池山 仇池山,位于西和县城南50公里处,地处大桥乡南部,海拔1793米,相对高度791米,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下,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汇入西汉水,二水汇流山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胜地。仇池山,峡谷幽深,奇峰竞秀。山上景致奇妙,著名胜迹有伏羲仙崖、石勺奇潭、金龙滚珠、八仙上寿、麻崖古洞、东水无根、洞涌神鱼、小有洞天等八大景观,构成了仇池山“峰、泉、云、洞、石”五绝的特有美景。 当地民谣唱到: “伏羲仙崖第一景, 轩辕神修滚龙珠。 东石无根西石勺, 中洞潜藏小有天。 四大菩萨云霄殿, 八仙上寿吉祥石。 一上仇池百顷田, 麻姑仙洞几千年。” 关于仇池山看点 1、相关资料最引人 2、山势、幽洞皆让人称奇
仇池山行·花絮
传说中的常羊之山, 黄帝和刑天大战之地;400年的杨氏氐国,前前后后历史纷繁且引人入胜。
赶往仇池山
逆西汉水而上, 经过康县太石镇、成县虎垭村至西和大桥镇,就看见雄伟巍峨的仇池山了!
登临仇池山
仇池山上, 如今,有几个村落,记得,登顶后第一个村落叫下码头,伏羲崖旁边的村落叫上码头。很怪异的名称,山上没有大江大河及大海,怎么能叫“码头”呢。——据说,这就是仇池国曾经存在过的依据,当年,仇池山上是古国屯兵的大本营,下码头和上码头都是旱码头。
去找“西石勺”
西石勺, 是甘肃省陇南地区西和县南边大桥乡境内仇池山顶上的一泓泉水,面积在一平方米多一点,海拔1791米,自然高度约在793米左右。传说其泉水千余年不歇,早在古仇池国时期,即为山顶山寨提供了饮水之便。清秀险要、神奇壮观,与此间的伏羲崖,麻姑洞、锦屏窑、无根水、小有天、滚龙珠、吉祥山,河图池等,相映生辉。是游人步行探险,寻古探幽的好去处。
探寻“小有天”
小有天, 是仇池山上的另一景观,深藏在沟壑底部的密林之中,没人带路,肯定找不到。望文生义,“小有天”可能是“别有洞天”的解读吧。
登临伏羲崖
高1793米的主峰——伏羲崖, 相传是伏羲出生之处。这里怪石嶙峋,花草并茂,彩云飞渡,如入仙境,故又有伏素仙崖之称。凭崖远眺,西和、成县、礼县交界的青峦翠野,城郭田庐依稀可辨。山脚,西汉、饮马二河犹如缥缈玉带,闪闪烁烁。更有天边云雾,蓬蓬松松,把远山仞峰遮遮掩掩,似欲融进其间的诗情画意。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