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年的春节很特殊,大家都懂滴!除了欣赏网上笑点一波接一波的卧室——客厅——厨房的徒步游节目以外,剩下的就是在一堆旧照片中回忆曾经的开心旅程了。 在一次话题讨论中,说到了中国的很多古老建筑以及那些古老的痕迹,提到了《让子弹飞》中的那碉楼,那骑楼,顿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布满裂缝爬满植物的碉楼灰墙,还有在小巷里各种推着小车叫卖的身影与夕阳下古老骑楼的完美结合——让我回忆起了两年前的那次侨乡古镇开平的自驾游行程。 那年我正好要去广州看家具,顺便来了一次自驾侨乡之旅,到开平有名的几个大型碉楼村落和赤坎古镇游览了番,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在历经百年沧桑之后,依旧能让人在岁月的痕迹中感受到当年的奢华和坚固。 由于时间关系,那次的开平自驾之旅只安排了2天的行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两天的行程吧: 第一天:早上从广州出发,全程高速2小时到达塘口站下高速,第一站游览自力村,游览时间2小时(有5座可以登顶的碉楼)。自力村出来去立园,路上会经过方氏灯楼(远看拍照就可以了),20分钟到立园(游览时间2小时,由于我这次时间匆忙,就没进去),下午到达赤坎古镇,可以看看夕阳下的古镇骑楼,吃吃当地的特色“黄鳝煲仔饭”,晚上在古桥上欣赏一下骑楼夜景(现在这个季节7点就亮灯了)。逛上一小时往开平市走,行程时间40分钟,晚上住开平,赏潭江夜景。 第二天:早餐后开平市出发,沿路返回第一站南楼(半小时参观时间),路过开平一中和司徒氏图书馆,到赤坎影视城(影视城门口有景辉楼和关族图书馆)参观(1小时左右)。在古镇小街上中餐小吃吃饱后去马降龙(半小时车程),将车停在游客服务中心,租单车游村庄,有两座碉楼可以登顶(参观时间1.5~2小时)。最后一站锦江里,车程半小时,游览时间一小时(三座楼都可以登顶)。游览结束后往自力村方向走(导航会带路走开平县城,虽然路程近一点,但经过县城红绿灯多,我就被导航多带了半小时),返回塘口上高速,两小时回到广州。
初见自力村碉楼群
度娘注:二十世纪20年代间,因土匪猖獗、洪涝频繁等原因,自力村侨胞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陆续兴建了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依建筑年代先后为:龙胜楼(1917年)、养闲别墅(1919年)、球安居庐(1920年)、云幻楼(1921年)、居安楼(1922年)、耀光别墅(1923年)、竹林楼(1924年)、振安楼(1924年)、铭石楼(1925年)、安庐(1926年)、逸农楼(1929年)、叶生居庐(1930年)、官生居庐(1934年)、澜生居庐( 1935年)、湛庐( 1948年), 最精美的碉楼是铭石楼。 【自力村参观信息】: 门票:80元/人 开放时间:8:30-17:30时
这座“云幻楼”是一个书生在留洋挣钱后为留在家乡的妻子专门修建的,据说楼内的“只谈风月”横匾以及“人生第一伦常事,天赋成双伉俪缘”对联都是主人自己写的,让我更对这楼滋生了一份美丽的爱情憧憬。 云幻楼在抗战期间还是村民的避难所。有次,日军入村搜掠,村民入楼避难。因楼身坚固,日军无法进入,只撞落一个门栓,结果空手而回。
幽幻迷离的古镇夜景
从自力村出来已经是6点半了,我们直奔开平的赤坎古镇,赤坎古镇的夜景也是开平的一大特色,先去赤坎古镇观赏一下骑楼夜景,据说那里的夜景非常漂亮。 赤坎镇位于开平市中部的潭江之滨,毗邻市区三埠,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上接恩平、阳江,下通江门,广州,北连鹤山、高明、新兴,南往台山。赤坎古镇在历史上曾是开平县城所在地,后来行政中心才挪到三埠镇,即现开平市区。 跟着导航一路弯弯绕绕,在天已经擦黑的时候我来到了导航上设定的赤坎影视城,据网上攻略得知影视城旁边就是骑楼群。绕过一个小巷突然发现眼前一亮,一溜灯火辉煌的沿河建筑出现在眼前。
赤坎古镇的沧桑骑楼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继续往赤坎古镇方向走,第一站先去古镇看看,温馨提示:建议导航设置开平市一中,因为南楼就在去一中的路上,由于我对景区线路不熟,先设置了赤坎影视城,导致原路返回5公里看南楼。
度娘注:赤坎古镇因地处开平境内的潭江上游而成为与中下游的长沙、水口镇齐名的水路交通枢纽,定期有航班通往县外的澳门、广州、东莞、佛山、江门、新会、台山等地。据1991年编写的《开平赤坎镇志》记载,最早的横水渡是水龟渡,开渡于康熙十五年(1676),大量的横水渡开渡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其中有四个横水渡就在镇区内。
度娘注:关氏和司徒氏是赤坎的两大家族,关氏在堤西,司徒氏在堤东,由于改建过程中关氏与司徒氏两家的暗地竞争,两族人暗中攀比,你建什么,我也建什么,你怎么建我也怎么建,至少不能比你的差,而且要尽量超越对方,一场心照不宣的暗争,反而把赤坎建成为一个具有南方特色、而又中西合璧的美观市镇,建成了赤坎古镇最气派骑楼街,同时也使赤坎古镇成为开平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马降龙村的碉楼群
离开赤坎影视城,继续往下一个景点马降龙碉楼群出发。 马降龙村有人定居是在明朝后期,黄氏家族第十七世祖黄法钦由潭江西岸的厚山村迁来,成为最早的开发者。直到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黄氏家族才繁衍成村,即今天的永安村,法钦黄公祠就位于该村南村口。 马降龙村坐落在潭江东岸的河谷平原,背靠百足山,面临潭江水,非常大,15座碉楼错落有致地分部在5个村落里,没有自力村那么集中,如果走路看,起码要2-3小时。还好在景区的旅游服务中心有单车出租,这下解决大问题了! 马降龙村景点门票为50元/人。
“天禄楼”又被人称为“男人楼”,因为那时候土匪基本只抓男丁不抓女性。为避土匪,村人每天吃过晚饭就会把家中的男丁送入天禄楼。晚上10点天禄楼的大门准时锁上,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开门让里面的人出来下地干活或者上学。该村的人设想得很周到,在碉楼上锁前还会为在里面过夜的人预先准备开水、饼干等夜宵,楼里还有人值班看更,一有匪情便敲响锣报警。
开平锦江里碉楼
锦江里隶属开平市蚬冈镇,东北距开平市区22公里。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由黄氏家族按规划建成此村。建村之初,由在黄氏家族中威望很高的黄贻桂画定村首界面线,规定纵巷宽1.5米,每三排建一横隔巷,第一条横隔巷宽1.5米,从第二条横隔巷开始一律宽60公分,划出统一面积的宅基地由族人认购,要求房屋统一为6米高。村后并列着的瑞石楼、升峰楼、锦江楼3座碉楼。
度娘注:瑞石楼是由黄璧秀在香港谋生、爱好建筑艺术的侄儿黄滋南设计的,施工者都是本村或附近的工匠,建楼所用的水泥、钢筋、玻璃、木材均是经香港进口,投资3万港元。该楼以黄璧秀的字号“瑞石”命名。瑞石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9层25米。室内布置也受到西方生活的较大影响。第1层是客厅,第2至6层每层都配备设施齐全的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和家具。第6层外部为柱廊,第7层为平台,平台的角各伸出一个了望、防卫用的圆形塔楼,南北面则以巴罗克风格的山花和中国园林景窗相结合,第8层内部放置祖先神龛,该神龛雕刻精美,堪称艺术精品,为家人祭祖的精神空间所在,室外则是一周观景平台,第9层是堡垒式的了望塔,整体建筑呈现出中世纪意的利城堡风格。 瑞石楼在立面上运用西洋式窗楣线脚、柱廊造型,大量的灰塑图案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福、禄、喜、寿等内容,在西洋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楼内家具形式与陈设表现出十足的传统格调,酸枝木的几案、椅凳、床柜,柚木和屏风,坤甸木的楼梯、窗户等,用材讲究,做工精致,格调高雅。特别是用篆、隶、行、草、楷等几种中国书法刻写的屏联,更具中国传统风韵。瑞石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美誉。
赤坎古镇美食
开平作为江门五邑之一,除了有自己独特的景点之外,美食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比如那爽脆而不腻的开平烧肉,比如那粥鲜味美瓦罐鱼粥,又比如那皮脆肉滑沙姜切鸡……但最吸引我们的还是那柴火焖制的黄鳝饭。逛完夜景,饱完眼福,肚子开始提抗议了(为了赶时间,我们一整天基本没吃什么东西),现在该找个地方祭奠一下我们的五脏六腑了。那就去寻找赤坎古镇最闻名的黄鳝饭吧,可是我们在古镇溜了一小圈也没找到,心想反正是要回开平住的,干脆边往回走边找吧。
开平的特色美食小吃真的很多,不过这需要吃货们花点时间去寻找,正所谓美味在人间,只有不断地深入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包括旅游文化和饮食文化,才能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大饱口福,才能成为一个不负韶华,勇于尝鲜的游客,各位小伙伴们,你说呢?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