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苍山 洱海 旁 你在我身边这次的夏天和从前不太一样单车在经过田野 你轻轻唱睁开了双眼只剩下相片牵手走过的街道就在眼前经过的路人和我们那时一样真的永远无法和你在一起但我会微笑着想起远方的你—《我会想起你》
旅行季节:秋高气爽的9月,这是一年里最爱时节拍摄器材:索尼黑卡RX100M6忘记了这一年里,有多少次抵达 大理 。每一次别离,都对停留在 洱海 边的时光念念不舍。似乎,只有沐浴着这样的阳光,心,才是明媚的。这座城,每个角落都飘荡着情愫,每片砖瓦都雕刻着故事,每个时节都适合停留。带着任何的心情抵达,都可以寻找到那片小小的自留地。
温暖的,存留进骨髓里,滋滋不息的生长为幸福的模样。伤痛的,就让他随风飘逝,越过苍山之巅,沉淀进 洱海 里。这片土地,带着安静而神奇的力量,治愈每一位抵达的游子。这一段旅途,一起探访苍山与 洱海 的绝美秘境,感受这一场只属于你我的风花雪月。
苍山洱海旁,我在你身边
感受 洱海 ,最好的方式是租一辆自行车骑行。沿着湖畔的公路前行,伴随着变幻的风景,心也愈发的轻盈。洱海 全线126公里,每一段都有不同的风景。西线人文气息浓厚,东线则是秀丽壮美。我厉害偏爱自然景色,放下行李那一日,便是迫不及待的向着东侧出发了。这一段路,依山伴水,时而水面开阔,时而山峦叠起,若是运气够好,还能看到耶稣光从云层穿透出海面。
感受苍山,最好的方式,则是乘缆车而上。随着高度一点一点攀升,整片苍山 洱海 在眼前铺展,经不住感叹, 大理 真的是汇集了天地的灵气与恩宠。如此壮丽秀美。
苍山 洱海 的神奇,便在于远看只觉清新淡雅,越是走近越发感觉到自然天地的壮阔。乘缆车而上,山海慢慢铺展,白色的村落星罗棋布。山水田园诗,不过如此!
高度渐渐攀升,整幅画卷在眼前铺展,才算是真正领略了这片风景的真谛。大好山河中,有山有水的地方众多,而山水田园独 大理 一份。或磅礴,或婉约,集天地灵气,又充满烟火气息。大概,便是从古至今,人们爱着的苍山 洱海 吧!
随着人流继续前行,几乎所有人都会倏地停下。挤到人群中央,也忍不住发出惊叹,眼前的景色,实在太令人惊艳:一泓碧蓝色的山泉,明玉一般嵌在山崖之间。沿途攀爬的辛苦,也瞬间消散,满心清凉了。
感通索道的附近,有一处网红打卡必去的新晋之地——寂照庵。这座位于苍山半山腰上的尼姑庵,因为满苑的多肉而拂动了无数人的心。人们跋山涉水而来,在进门的一刻,往往惊讶于,一座庙宇竟然可以如此诗情画意。
寂照庵的另一个吸引人之处,便是远近闻名的斋饭。20元一位,需要提前购买饭票。排队进入饭堂,根据食量打取饭菜。菜的味道,都很可口, 连平 日在家都很少吃饭的我,每一次来都是可以吃下满满一大碗。不知道是因为爬了山路消耗体力,还是因为内心宁静了更能感受食物的美妙。寂照庵内还有个有趣额规定,不得浪费食物。凡多打饭菜吃不完的人,都要自觉到佛祖面前罚跪一炷香。我不知道究竟有没有人真正被罚跪过,只是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吃得精光,一脸满足。
三塔寺,一览王者风范
离开寂照庵,继续往 大理 古城方向前行,便可以看见 大理 的地标—— 三塔寺 。如果说,来了 大理 ,没有去环着 洱海 行走,便是没有感受到风花雪月的柔情。那么,没有去看看 三塔寺 ,便是没有来过 大理 。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塔组成。大塔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呈三足鼎立。千寻塔现存高度是69.13米,一共有16级,是 中国 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与 西安 大雁塔、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造型上也与 西安 小雁塔相似,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一。
三塔背靠苍山,面向 洱海 ,因为苍山的巍峨,而更显得气派。不愧为曾经的 大理 国皇家寺庙,颇有皇室大气的风范。苍山与三塔,相映成辉,随意一拍都是风景大片。而最美的拍照角度,是隐藏在园林之间的倒影池。小小的湖面,正好将三座塔完整的倒影下来,又因为周围树木茂密,遮挡了外界的风,水面如镜面一般。
这样唯美的画面,必须来一张合影。拿出随身携带的索尼黑卡RX100M6,小巧而精致的机身,再搭配上可以手持的小脚架,翻转屏可以轻松搞定自拍,自动抓取眼部对焦,再也不用调来调去啦。一键Wifi分享可以直接将照片传到手机里,第一时间可以分享美美的自拍,甩手机自拍几条街。
从 三塔寺 右侧的小路驱车而上,行至一片砖瓦墙尽头,便是 莫催茶室 。茶室名气不大,隐藏于半山腰的茶园之间,依靠人们口耳相传,慕名前来。这里,有着绝佳的视角,可以看到完整的三塔与崇圣寺,与苍山 洱海 融为一体。
这是我第一次,站在这里拍下 三塔寺 的全貌。不用辛苦靠着镜头长途跋涉,便能用200mm的长焦清晰的将三塔与苍山 洱海 完美融合在一起。一只小小的卡片机,竟然可以拥有24-200mm的焦段,无论是细节还是场景,风景还是人像,一机全部搞定,着实让人惊喜。
来到茶室,自然是要坐下来品一品的。拾阶而上,一身小汗。于满苑芬芳中,一盏清茶,也就静了一刻心。茶室的前身,是一栋半山的老别墅。石头砌的外墙上,爬满了绿色的植物。后来的主人,对这间老宅十分喜爱,便认真打理了出来,在屋前种满了茶树。
茶室也提供采茶和制茶的体验,若是不怕烈日下得暴晒,倒是可以背上背篓,跟随着主人一起到园中采茶,亲手鞣制,感受一下那些青绿的叶子如何变成杯中喷香的茶叶。最喜欢的,是泡上一壶茶,在阳台上静静坐上一会儿。放空脑海中的一切杂念,只是静静的坐着,看着眼前的风云涌动,阳光躲进云层又穿透出来。有风从海面上伴着涟漪而来,夹杂着柳树和花朵的沙沙声,带着远方的清香。
周城,探访扎染之乡
我在 大理 数年的时间,知道周城声名远博,却从未真正走近,去看看这一个 云南 最大的白族村落,除了遍地的扎染之外,究竟长什么模样。从 大理 古城出发,往北继续行驶23公里,路口有周城的青石指示牌,向左前方拐进路口,便是周城。
周城不仅因为其境内的蝴蝶泉而闻名遐迩,而且还因为这里至今仍十分完好地保留着白族的各种传统习俗,又被誉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密如蛛丝的石板路,汩汩的泉水顺着七拐八弯的巷道流淌,古朴而又幽静。巷道两侧一幢幢白墙青瓦楼房,有穿着传统服饰的老人们从身边走过。
扎染,是周城的名片,有不少游客专程慕名而来,是为了亲自看看这样蓝色的花布上是如何绽放出姿彩各异的图案。几乎所有在 大理 看到的扎染作品,都是出自周城。走进周城的街巷,更像是进入了一个扎染的艺术空间,家家户户都是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制品,令人目不暇接。
扎染,是自明末清初便传承下来的民间传统工艺,由手工针缝线扎,反复冷染浸制而成,显色青里带翠,凝重素雅,精工制作,图案清新,色彩绚丽。用扎染布制作的工艺品既充满浓浓的民族风味,也很具现代韵味。 昔日周城白族先辈们赶马驮货走夷方、下海捕鱼都成了老人摆古的话题,但从事手工艺品加工的古老传统习惯一直沿袭着。
除了购买各种工艺制品之外,能够亲自体验扎染的制作过程,算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巷前行,在不起眼的门楣前停歇下来,推门而入,又是另一番风景。白族的庭院,大都宽敞,家家户户养花,颇有闲情逸致。刚染好的扎染布,晾晒在庭院中,迎着风在阳光下抖动,整个院子里都是阳光透过布帘洒下的光,唯美极了。挑选了喜欢的花样和色彩,跟着白族老妈妈一起,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块扎染丝巾。扎布,浸泡,染色,氧化,漂洗。于色彩中穿行,体验一段棉麻柔软时光。
第一次知道,原来扎染需要经过这么多的工序,每一道都是人工完成,完全不能用机器替代,也才成就了丰富多样的艺术特色。简单的白布,在两手之间翻转,利用棉线扎起褶皱。那些完全看不出样式、被线绑得扭扭曲曲得面料,经过染料的浸泡之后,打开之后竟然是形态各异的图案。花鸟鱼虫,风花雪月,皆在其中
第一次知道,原来扎染的原料除了最常见的板蓝根之外,各种纯天然的植物都是白族老妈妈手中的天然染料。核桃皮,花椒,红花,鬼针草,栀子花,咖啡豆......这些我们平日里常见的植物,此刻都成了神奇的色彩大师,变幻出斑斓的世界。最常见的蓝色,是板蓝根的靛蓝。一大缸染料,可以反复经年使用,每日都要添加新鲜的糯米和糖分,来增添营养,以呈现完美的色泽。早晨和下午的时间段,染料呈现的转态不同,入缸时间和出缸氧化的时间长短,又决定了上色的质感。这些点滴的细节,便是岁月中沉淀下来的艺人精神。
喜洲,传奇的白族名镇
周城的对面,便是 喜洲 。驱车而入,不过5分钟车程,白族第一大镇的辉煌扑面而来。喜洲 ,大概是在 大理 探访最多的古镇。斑斑驳驳的巷子里,隐藏着数不尽的故事。那里有百年大院的辉煌,也有寻常人家的灯火,有手工艺人的执著,也有令人垂涎的美食。穿越街巷而出,满眼葱翠。远方,田园,诗,不过眼前此刻!
喜洲 是五朵金花的故乡,也是白族第一镇,全镇共有明代、清代、民国及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筑,远远望去,像一座古朴典雅的城池,更像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筑博物馆。独具特色的造型,几近完美的结构,都给人一种庄重雄浑而又不失轻巧灵透,古朴典雅而又不乏自由洒脱的质感 和美 感。
最喜欢的是隐藏于小街巷中的各式小店,每一家都风格鲜明,独具特色。与 大理 的繁华相比, 喜洲 更为安静,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手工匠人。有的绘画,有的制作首饰,有的烧制陶器。我很喜欢这样的小店,总是能够寻找到独一无二的心水之物。若是时间充裕,还可以坐下来和店主聊聊天,听听那些天南地北故事。过着自由的生活,做着喜爱的事情,大概便是令人羡慕的生活模样。
要感受 喜洲 白族第一大镇的辉煌,一定要到 严家大院 博物馆逛逛,这个一百多年的白族大院,完整的保留了当时风光无限的白族商人的生活形态。严家大院 ,为民国白族富商、 喜洲 商帮“ 永昌 祥”商号创办人严子珍的宅院,位于四方街西南角的宅院,建于1907年,主体部分用了12年才完工,由4个院落组成,占地将近2500平米。
走进翘角飞檐高大繁复的大门,是独具白族特色的“三坊一照壁”的院落,照壁字画,花木摇曳。进了过厅是“四合五天井”的大院,有漏角、天井,四通八达,仿若迷宫。曲径通幽之后是别有洞天的又一个“四合五天井”的大院,最深的后院则悄然伫立着一栋西式风格的别墅洋房,完全采用现代建筑形式,内设地下室、阳台、走廊、落地玻璃窗,四周花木盆景,环境幽雅别致。虽经岁月的洗涤,红色的朱漆门窗, 大理 石雕刻的白色围栏仍不失其当年的风华。
严家大院 的正入口处,便是四方街。 云南 的每一个古镇中心,几乎都有一个空的场地,叫做四方街。位于最中心的位置,承载着小镇居民们的集散商贾。如今的四方街,也是游客最为集中的地方。除了四通八达的街巷之外,还有闻香而来的 喜洲 粑粑。食物,永远是最牵动人心的。无论行得多远,都会记得旅途中在舌尖绽放过的滋味,叫人念念不忘,一再回想。喜洲 最大的特色,便是满街的 喜洲 粑粑,最出名的是街口的和尚破酥粑粑,总是围满了等待的人群。喜洲 粑粑的面粉,加入了猪油土碱糅合,做成圆形,有甜、咸二种,甜的以红糖、豆沙包心,咸的糅进火腿或椒盐葱花,用吊炉将两面加热烤熟。刚出炉的呈金黄色,香酥可口,油而不腻。
大理,文艺范的乌托邦
离开周城与 喜洲 ,返回 大理 古城。看了整日的古镇与民居,稍微有些疲乏,便决定摒弃常规的线路与行程,去看看不一样的 大理 。大理 ,几乎是文青的代名词。这座慵懒而开放的城市,拥有着独一无二的气质,总是张开胸怀拥抱全世界的人们。在 大理 ,无论怎样的懒散随性,怎样的奇装异服,都不会吸引奇异的目光。盘个小店认真生活,亦或随意的在路边摆个地摊,每一种,都是 大理 生活的正常模式。
若是不喜欢街道上纷纷扰扰的游人,想要寻得一份与 大理 独处的安静时光,不妨到床单厂艺术区逛逛。这里是 大理 的798,聚集了世界各地的文艺情怀的人们,天马行空的过着艺术家的生活。床单厂不大,却是处处风景。随意拍,都是文艺范儿。
艺术区内,还有一些小咖啡馆,兼具展览馆、书店、收藏店等诸多功能。若是累了,还可以坐下来,喝一杯咖啡,吃一顿下午茶,认真的感受一段 大理 的闲散时光。一面随遇的墙,一间安静的书吧,一家复古的画廊。看书,赏云,喝咖啡。这便是文艺进骨子里的 大理 ,人们爱着她的模样。
离开床单厂,沿着街道慢慢走,天边的云朵色彩渐渐凝重,暮色微降。一日里,最美的时刻又将来临。这个时候的天空,退却了白日的炙热,多了几分光影的变幻。金色的光穿透云层斜斜的洒下来,打在屋檐上面,此刻的 大理 格外宁静。
沙溪,历经千年古集市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在 沙溪 的日子,想起海子的诗。无数个瞬间,想要买下一个小小的院落,恬静避世的生活,与风霜雨露共眠,了此余生。
沙溪 古镇,位于 大理 剑川 县。从 大理 古城驱车前往,大约2个小时的时间。下高速,还有二十余公路的山路,蜿蜿蜒蜒向着大山深处出发。转过几个山脚,眼前慢慢开阔,前方的田园和村落相依。
我历来是钟爱古镇的,总觉得像是回到了那些岁月凝固的日子。一切慢条斯理,井然有序。没有发达的网络,没有拥挤的交通,没有喧嚣的商铺。人们闲适的过着小日子,究其一生,探寻生活的真谛。
去过无数个古镇。 从江 南走到了边境, 沙溪 ,在我心目中算是真正的古镇之一。安静淳朴,古色古香,今仍然保持着最古老的建筑特色。古寺庙,古戏台,古商铺,马店,古老的红砂石板街道,百年古树、古巷道、古寨门。这里,曾经无比辉煌。这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重镇,承诺着数不尽的车马,历经千年的繁华,终于是在历史的洪流中变成了寂静无声的古镇 沙溪 。只留下了无声的石桥、古道、古街在悄悄诉说着它的过去,只有黑惠江水无声地把 沙溪 在茶马古道上的辉煌历程带入遥远的大海。
寺登四方街 是 沙溪 的灵魂与核心,也是每一个抵达 沙溪 的游子最念念不忘的地方。寺登四方街 不大,却集寺庙、古戏台、商铺、马店与一起,开阔的红砂石板街面,百年古树、古巷道、寨门和谐的融合在一起。这里是 沙溪 最标志性的风景,也是一个功能齐备的千年古集市。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专家们誉为“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
古朴的屋檐下,闲适的老人在静静休憩。幸好,手中小小的黑卡RX100M6拥有200mm的长焦,即不会像常规长焦镜头一样太过显眼影响了对方的情绪,又能够实现清晰细腻的画质,才能够留下了这一副安静祥和的画面。
穿梭在古镇的小街巷里,是喜欢的方式。不经意间总是能够有些许的发现。比如 ,装过几个街道,看见挂着“木雕”牌子的院落,推门而入,才是别有洞天。大大的白族庭院里,散发着木头的自然清香,年轻的匠人在悉心雕刻。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