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酉溪河
这是一条很小的河,这是一条平静的河,小的来地图上都不见他的踪影,它发源于岳池县兴隆镇大高滩水库,穿酉溪、西板、坪滩等场镇而过,最终汇入嘉陵江。这条河就是酉溪河,河虽不大,更谈不上宽阔,它静静的流淌,无私地养育着两岸的人民。它是两岸人民的母亲河、生命河,千百年来,孕育和养护着两岸人民。这条不到100公里的河流,寂静的流了30公里,来到了坪滩镇,流过了一个宽阔的大湾后,遇见了一个长长的,高高的断崖,然后它就奋不顾身的飞跃了下去。于是就有了壮观宏伟的地坑大瀑布,河流沿着峡谷继续向前流动,最后汇入了宽阔的嘉陵江。
壮观的地坑瀑布
促使我们来到此地的原因是看见一个航拍的视屏,拍的是夏季的低坑瀑布,暴雨过后,浑浊的河水,如脱缰的野马,咆哮奔腾,从断崖上汹涌激荡,滚滚而下。地坑大瀑布位于岳池西岸坪滩镇高坑村,夏季雨水后的瀑布,水声如吼雷,响彻四方,很远都听得见。因为四面围住了,下不去,当然也就看不见瀑布的庐山真面目。谷里像桥一样弯曲的高架,其是是一种滑道,从上面滑下去,然后坐索道上来。
长长的漂亮的大坝
我们在地坑瀑布的上方,俯视了它的全景之后,来到了镇上,吃完午饭,就向今天的下一站,翠湖出发。几十公里的路程,没用多久就来到了翠湖停车场,这里也是县级公交车往返翠湖的终点站。说是停车场,其是是一个很大的平坝,没有划停车位,也没有什么车,想怎么停就怎么停,也没有人收费。平坝的尽头是一坐大坝,大坝的正前方是一个驾校,坝身长满了绿草,显得生机勃勃。大坝的上方,漂亮的栏杆,和一般的大坝平淡无奇的栏杆不同,显得很有特性,让人感到有一种很独特的创意。
翠湖,岳池人民生命湖
翠湖原名响水滩水库,1959年动工兴建,1960年大坝建成蓄水。1983年县委将响水滩水库兴建为旅游风景区,因山清水秀,翠色可人而命名“翠湖”。翠湖积水面积48.70平方公里,正常库容1690万立方米,最大库容2048万立方米。湖区水湾众多,湖岸植被丰富,有三座岛屿,由于其秀美的风光,被称为川东被第一风景湖。以前翠湖景区建有多家集餐馆、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农家乐。还有机动船往返于最远处的龙华山,人们坐上游船到得龙华山,可游龙华阁。现在的翠湖变成了县城人们的饮水之源,农家乐被关闭,船来船往曾经繁忙的湖面,水面平静,已没有了机器马达的轰鸣声。
尖山岛上的银风塔
下船后上几步石级,就是长廊,廊上有“归去来”亭,“归去来”三字是著名雕刻大师刘开渠书写的,内外有两联“棹穿波底月,穿压水中央”,“尽兴且归去,探幽可重来”,可惜我们没有注意看。尖山岛树木葱茏,杂草丛生,上岛只有一条路。走过长廊,尽头处左转,上几十步台阶,就到了山顶。迎面一座五层的砖木结构的塔,门上有楚图南书写的“银风塔”,登上塔顶,可观翠湖八景。只是塔已成危塔,门窗已封,上不了塔。
绕岛而回
岛小岛上植被茂密,密林深处又无路,我们在银风塔下绕着塔周转了一圈,就打电话叫船工们来接我们。还是在下船的地方,上船后船没有按原路返回,原路返回会绕一个大圈,船就直接向岸边划去。小船依次而行,没有多久,船就靠岸,我们下船,走到停车的地方,驱车返程了。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