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那些世界顶级音乐大师们造就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有着辉煌古典历史文化的维也纳,一直是我最向往的城市。 维也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其市中心古城区被列为世界遗产。 在1529年和1683年战胜了土耳其人的两次围攻之后,维也纳开始了辉煌的建设时代,在重建的过程中继续展现巴洛克艺术风格,贵族们纷纷在城墙内建造花园和宫殿。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维也纳很快成了欧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莫扎特、贝多芬、约翰•施特劳斯、海顿、李斯特和舒伯特等新古典乐派,将维也纳古典主义推向顶峰。梦幻般的城市,古老而崭新的历史建筑,精致又迷人的街道小巷,扬抑着轻快和令人愉悦的气氛。让我在这里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都是那么的珍昔,那么的留恋。 就让精灵带你一同来游览这座气度不凡的伟大城市吧。
预告片
维也纳城市建筑
注:文字下面是对应的片片 维也纳,是我此行中欧最期待的城市。维也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从而遗留下大量的古典建筑,其市中心古城区被列为世界遗产。同时她也是音乐之都,高贵和优雅从古至今伴随着这座城市。
奔向市政厅和议会大厦,一路上白色,米色斩新的古老建筑精典而迷人,真是让人喜欢,为什么她们的斩新外表没让我不安,反而非常喜欢?甚至问自已还非要去找什么市政厅,这么多建筑个个都是精典的模样,哈哈。她一反前两天布拉格的沉暗,满眼都是极为令我欣赏的明丽洁白和优雅的建筑街道,从心里感觉维也纳果然没让我失望,果然是我的最爱。
卡尔广场上的卡尔教堂,在1713年黑死病猖獗期间,卡尔六世皇帝(Karl VI)发愿,只要维也纳城能够幸免于难,他要建造一座大教堂奉献给前米兰总主教和守护生灵抵御黑死病的圣波洛梅欧,翌年举办的一项教堂建筑的设计竞赛,由埃尔拉赫父子赢得这项荣誉,一座华丽却不失典雅的巴洛克式杰作诞生:宏伟的圆顶和门廊系仿自古希腊和古罗马式的建筑,内部充满了许多当时名艺术家的精心雕刻和祭坛画,包括葛朗(Gran)和托蒙第(Altomonte)的作品。 醒目的双圆柱,仿自罗马的图雷真圆柱,柱面上的螺旋形图案,刻著圣波洛梅欧的一生,左圆柱阐述坚定的信念,右圆柱则是勇气。去时没开门,无缘欣赏内饰。
维也纳美食
维也纳的咖啡馆基本都可以吃非正式的正餐,而不是只有咖啡和蛋糕。行前我准备了几个咖啡馆,也全部去品尝了,价格人均17欧左右,味道在我口里当然极一般,只是为了增加旅行的内容罢了。蛋糕口感和外形很好,但比国内的要甜些。咖啡比较香。 饮料和小酒比较起来不算贵,有的酒勾兑得很好喝,但我也是根据图片选择的,没记住酒的名字。 大众点评网也可用来找饭馆,还配有照片,方便点菜。
1.网红烤香肠小店,在歌剧院后面拐弯处。小店的烤肠的确很香,经常排个小队,价格也很便宜。
国立歌剧院这边的莫扎特咖啡馆,点了沙赫蛋糕和莫扎特蛋糕,又要了一小杯酒,勾兑得很好喝。
Café Schwarzenberg咖啡馆,在金色大厅后面一点环城大道拐弯处,仍然是百年老店,点了一份猪排拼盘,一份大虾沙拉,一瓶啤酒,38欧。猪排没味道,沙拉不错。
斯蒂芬大教堂
斯蒂芬大教堂,高大地身体竖立市内中心。教堂始建于公历12世纪,哈布斯王朝统治奥地利后,又对教堂进行了重新扩建,修建了南北两座高塔。南塔先造,具有哥德建筑风格。北塔后建,又具有文艺复兴的味道。18世纪时,大教堂又进行了一次扩建,同时对外面的墙壁以巴洛克建筑风格为基调进行了整修。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天,一场大火将大教堂严重烧毁,直到1948年大教堂才重新修好开放。铺板的屋顶上由黄、绿、黑三种颜色组成的臂章图案以及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双头鹰,这样的教堂顶部也让我感觉独一无二。
我们是从侧面到达,便围着她转了一圈,外墙上也有不少珍贵的雕刻。
奥地利国家歌剧院
“世界歌剧中心”的奥地利国家歌剧院是一个方方的大建筑,1861年,由奥地利著名建筑师西克斯鲍和谬尔设计督造,然而,这并未能够目睹这一天。1868年,凡•努尔因为无法承受维也纳人对其设计的刻薄指责而饮恨自杀,另一位建筑师西卡斯堡在两个月之后竟然也中风而死。历经磨难的歌剧院终于1869年5月15日建成开幕,首场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从此揭开了辉煌的序幕。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都以能够为在国家歌剧院演出而感到荣幸。 建筑结构富丽堂皇,反映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奢靡之风。正面高大的门楼有5个拱形大门,楼上有5个拱形窗户,窗口上立着5尊歌剧女神的青铜雕像。剧院的正面对着环城公路,当你面对正面时,右侧是售票处,站票售票处在对面那侧,也就是面对歌剧院正面时的左侧。还有一个网红烤香肠小店,在歌剧院后面拐弯处。这些是这个大建筑的几个定位点。我们几天里面围着她转了好几圈了,拿节目单、买站票、吃烤肠、看歌剧,哈哈,是我与维也纳城市中最有缘的建筑了。
当我们17:40左右来到歌剧院时,等站票的队伍已经排出好长了,很担心排不上了,肚子饿了又买了旁边那个网红香肠店的香肠面包充饥。18:00开始售票,一拨一拨往里放,紧张地往前蹭着,终于进去了,每人10欧,由工作人员带领到不同的站票位置,几排拉杆,位置还不错的。可将自已的纱巾系在面前的拦杆上,然后出去走走,拍个照,赶紧找地方坐会儿什么的,快开演时再进来就行。 趁开演前的时间速速参观一下歌剧院,还好里面可以拍照。整个剧院的面积有9000平方米,观众席共有六层,楼上楼下共有1642个座椅,背后还有567个站位,三层还有100多个包厢。剧场正中是舞台,总面积为1508平方米,包括3部分:前台、侧台和后台。舞台总高度为53米,深度为50米。舞台能自动回旋、升降、横里开阖。乐池也很宽大,可容纳110人的乐队。为自己能够来到世界顶级的音乐盛殿,心情很是激动。
今天上演的是“蝴蝶夫人”,经典的歌剧老剧目,剧场不大,没有音响设备,乐队和歌声百分之百真实,真是第一次的不同体验,只有维也纳给了我如此难得的深刻体验。心中有点小激动地听着,另一个惊喜是居然拦杆上有个小屏幕,还有中文显示,真是太完美了。 如痴如醉地听着,那美国大兵的嗓音真漂亮,蝴蝶的音色也不错,只是高音区稍逊色于大兵的华丽。剧情演到晚上天黑后,舞台暗下来,两个人就在暗光里面表演,看不清脸和表情,而没有移动的光束跟着,感觉与国内的舞台表演设计完全不同。
霍夫堡宫
霍夫堡宫殿曾经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冬宫,夏宫就是后天要去的美泉宫,今日的霍夫堡宫殿也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所在地。外表呈弧线型长长的,融合了欧洲各种建筑风格,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上世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汇集在了一起。看来,这是此行所欣赏过的这些著名古迹,经历漫长的年代所特有的风格魅力。从米歇尔广场进入,在正门的中间,进去后左侧骑术学校的参观入口,右侧是我们的入口,行前买好了茜茜公主套票,除了美泉宫,还包括霍夫堡宫内的银器瓷器展、茜茜公主博物馆和宫殿的40个房间,还有个国王家具展不在这里,我也就放弃不去找了。
进来后首先是银器瓷器展,都是国王宴会使用的,各种图案、各种花纹颜色、精美漂亮无比,其中包括当年被称为"白色金子"的中国瓷器、欧洲最早的瓷器珍品、法国宫廷的馈赠以及意大利人精雕细琢的银器。展室很多,弯来拐去看了半天,其中那个餐巾的折叠方法,竟然相当于非物资文化遗产,目前只有2个人会了,马上就要失传了。
然后顺着剪头到了茜茜公主博物馆,没什么意思,只有她的一些照片和两套服装,还是仿制的。
最后是国王厅房区,包括当年国王弗兰茨约瑟夫居室、伊丽莎白居室和亚历山大居室。弗兰茨约瑟夫居室包括皇帝的朝见大厅、会议室、办公室、宴会厅。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卧室非常简单,一张铁床和最简陋的盥洗用具勾勒出了这位在位最长的皇帝的生活,真是个勤勉努力的人。与其正好相反的是他的妻子伊丽莎白(茜茜公主)的居室。在这里,还可以见到大理石的小圣坛、路易十四的家具、名画家的作品。
正在仔细的欣赏着,突然一阵骚动,又传来不正常的广播,前面的一队中学生紧张地表示让我们赶快跟他们跑出去,胡里胡涂地跑了出来,可什么事也没有呀!还有几个房间没看,心里很不甘。重又回到入口,嘿,正常的进入呢,我用翻译器告诉检票的人,“刚才的通知让我们提前离开了展室,还没有参观完”,两个检票口都让我们通过了,把最后几个大厅欣赏完才放心地结束参观。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从霍夫堡宫出口一出来右侧就是国家图书馆的入口,本来这不是今天的内容,但走到门口了就忍不住买票进去了,门票8欧。这座巴洛克式建筑和维也纳很多著名的建筑一样,出自费舍•冯•埃尔拉赫之手。图书收藏的最早记载是在14世纪,到了16世纪,这座图书馆已经初具规模了。如今,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藏书240万卷,是世界最著名最漂亮的图书馆之一。供游人参观的是国家图书馆的普隆克厅。入中处的壁画有些世俗和军事方面的主题,而在紧邻霍夫堡宫的后方平翼则是当时皇帝及臣子们的通道,可以看到寓意天堂与和平的壁画。拱顶壁画则表达了对查理六世的颂扬,描绘了他作为皇帝和宫庭图书馆所有者以及艺术和科学庇护者的荣耀和神威。大厅中间是查理六世皇帝的雕像,周围廊柱上有哈布斯堡王朝各代皇帝的雕像。 她的漂亮还是在于费舍•冯•埃尔拉赫的精典建筑中,恰如其份地放进一排排色彩和造型得体的高大书架,和厚重的千卷烫金封面的精装古书,让一切都更加相得益彰,古典文化价值更胜一筹。但如今应该就是用来参观的,而不是阅读的地方了。
艺术史博物馆
艺术史博物馆和自然史博物馆面对面,又是两个相同的建筑,让我们猜了半天,最后在售票处用翻译器告诉售票员“我们要参观艺术史博物馆”,她笑着点点头。哎,有时没有语言也是无奈,就要多想一些办法,而不能因为语言不行而放弃或随便而为。博物馆有收费的中文讲解器,1人6欧,2人8欧,还是必要的。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是一座专为展出典藏设计的宏伟建筑,由哈布斯堡建设而成。她是全世界第四大艺术博物馆。这里珍藏着哈布斯堡王朝数百年来收集的欧洲珍品。卢本斯、伦勃朗、丢勒、拉斐尔、提香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使这座艺术博物馆的名声倍增。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壮丽外观,又有巧妙使用各色大理石的庄严内部装饰,除了以丰富的收藏品吸引群众外,他的外观与内部装饰是驰名于世的要素之一。
藏品有五在部分:埃及和东方,古典艺术,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纪念章和货币。展室共两层,在0.5层先参观的是埃及和东方,由于我前两年刚去过埃及,所以这个展区很快走过。
之后来到古典艺术部,主要展品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展出约2500件藏品,时间跨度超过3000年,从青铜时代塞浦路斯出土的陶器直到早期中世纪遗存。除了大量精美的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特藏以外,展览有3大特色:古罗马浮雕挂坠,异族入侵民族融合和早期中世纪的珍宝遗物,以及古希腊陶器花瓶收藏。这些工艺品,水晶、象牙、宝石雕刻等艺术精品,琳琅满目,美仑美奂,看得人简直是目瞪口呆,美得难以形容。这一层我们就用了两个小时,若不时惦记晚上的歌剧,是不会看这么快的。很后悔应该将上午的图书馆放在后天才对。哇!这维也纳吸引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只感觉眼睛和脚都不够用了。
第二层以古典油画为主,源自哈布斯堡家族旧藏,是当今世上最重要的收藏之一,尤以17世纪作品闻名。我不太会看油画,所以只欣赏了讲解器中有的画作,没有的一带而过了。又走马观花的一个多小时,共用了3个多小时,根本不够,稍仔细点就得5个小时。里面有咖啡厅,累了饿了在咖啡厅休息,用一天来欣赏这些内容是最好的选择。
美泉宫
美泉宫是巴洛克艺术建筑,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传说1612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狩猎于此,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洌,遂命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美泉宫及其花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金色大厅
金色大厅里面不让拍照。这两天金色大厅内没演出,行前买的是勃位姆斯厅的票,很小的小厅,仍然是无音响设备的,小乐队都是身穿古代宫庭服装,指挥和第一小提琴不错,其它也一般。也有几段花腔,针对游客带有表演性质的音乐会。我买的最便宜C票,座位实在是太差了。后来听人说,也有7欧的站票。但在我看来因为来体验的游客太多,音乐会的质量一般,最大的不同是无音响设备,聆听原汁原味的音乐还是挺美妙的。
我的维也纳之旅,在金色大厅的古典宫庭音乐声中结束了。3天的游览我只领略了她厚重文化的一角,但却深深印在我的心里,永远不会忘怀。
实用攻略
关于签证材料准备:比起其它欧洲国家,奥地利的签证材料还算比较简单的。大家去签证中心网站查看,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说几项需要注意的问题:1.除正常的材料外,不必提供城市间的火车票或大巴票,但最好在英文行程上注明准备采用那种交通工具。2.申请表可手填也可机打,为了表格整齐清晰,签证中心建议机打。申请表其中第22项填奥地利;第23项填你入境的第一个国家,如我此行从北京首先飞慕尼黑,那我就填德国GERMAMY;第24项,如果此行不出生根国,那就是一次入境。二次入境是指出了生根国后再回去的;31项,填你在申请国的第一个酒店;第33项,现金和信用卡;第37项,签中文名字;最后一页左侧填送签城市和日期,右侧签中文名字。关于酒店:我选择的是维也纳华人假日公寓位置★★★ 价格★★★ 硬件★★★★ 卫生★★★★ 早餐★★★★ 位置距离景点有点远,必需乘地铁,距离地铁站5-6分钟。女主人亲自到地铁站台接了我们,还是挺贴心的。房间较大,一大一小两张床80欧,早餐的鸡蛋牛奶面包等装了满满一冰箱。但缺点是一层,房东一家人还不住这里,之后的两天只有我们两个人住在位于一层的大公寓里,感觉挺害怕滴。且女主人是个话捞,严重打扰客人。 关于交通:有一日、两日、周票等,根据自已的行程选择。一般地铁站都有自动机,操作不复杂。有关门票:可以行前买好几个,也可以全部到现场买,都没问题。我提前在某宝上买好的门票有:1. 维也纳茜茜公主套票,包括美泉宫40个房间和花园,霍夫堡宫(含银器、茜茜博物馆、国王各种房间等),都是游人一定要游览的项目。2. 维也纳音乐会、歌剧票,这个还是需要提前一两个买好,临近就只剩下最贵的了。感谢游览。图文原创,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