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篇没有小姐姐,只有独一无人风景
从 北京 坐火车到 莫斯科 ,需要六天。整整六天,把身体交付给一个狭小的铁皮箱子,不能洗澡洗头,不能电视电影,更不用说点个外卖改善生活了,想想就有些可怕啊。但是,对于一个不折腾就浑身难受的人来说,这却让人异常向往。知道这趟火车是在大三的时候,在某个我已经不记得的帖子上被 成功 种草,火车出境,穿越大半个西伯利亚,想想就令人向往,遂关注了很多这趟火车的情况。但是,当时在 武汉 读书的我,发现好多东西都需要去 北京 办理,而且 俄罗斯 签 蒙古 签车票什么的一大堆东西,繁琐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最后总结三个字—太麻烦,一点耐性也没有的我,毫无悬念地选择了放弃。几年过去,来自小城的人终于有机会来到 大城 市。在 北京 这个光怪陆离的城市,那些曾经的梦想,一个一个又开始发酵起来。知道 贝加尔湖 是从苏武牧羊的故事里,那时候老师教育我们的是, 北海 是一个极寒极苦、荒芜人烟的地方,好像世界的尽头一般,以此来衬托苏武同志的爱国主义情怀,忠贞不二。老师还面带微笑地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被掳过去,在那样的环境,肯定第二天就做了匈奴的狗腿子。那时的 北海 ,在我小小的记忆中,是一个处在于地图之外的世界尽头,荒无人烟,北风凛冽。后来,有了李健的《 贝加尔湖 畔》,才知道,原来这里就是传说中的 北海 ,原来这里并不是化外之境,原来这里也可以春风沉醉,也可以绿草如茵。因此,于我而言, 贝加尔湖 成了薛定谔的 贝加尔湖 ,它到底什么样子,也许只有我亲眼打开盒子去见证。差不多的春节将至,与其回到差不多的家,看着差不多的亲戚,吃着差不多的年夜饭,听着差不多的催婚,不如做一些差很多的事,让自己,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同。
关于K3
每次旅行,最艰难的就是出发前的准备,说走就走,只是想当然的浪漫。虽然这次出行准备了挺长时间,不过我关注的点一直围绕着怎么买车票怎么办签证,关于 俄罗斯 的信息却不太关心,以至于坐上火车才发现很多岔子,所幸有惊无险。由于身处 北京 ,不管是火车票、过境签我都是亲自跑去办理,虽然麻烦了一点,但是省了些钱,心里美滋滋...毕竟我还要等到2020年才能全面脱贫。这里说一些必要事项。从 北京 到 莫斯科 有两趟火车,K3和K19。其中K3每周三从 北京 站出发,经 二连浩特 过境 蒙古 ,再从 蒙古 进入 俄罗斯 ,全程需要6天,车上有插座可以充电,机组人员都是 中国 人,交流无困难。K19每周六由 北京 站出发,从 满洲里 入 俄罗斯 ,经过6天到达 莫斯科 ,机组人员为 俄罗斯 人。大多数人都会选择K3列车,我也不例外。坐上K3,从 北京 到 伊尔库茨克 ,全程需3天,时间表如下。
这一张图拍摄于K3列车上。网上的时间表版本挺多的,因为这趟车经常变更发车时间,听说四月份之后就要变成七点过发车了。需要注意的是,列车第二天进入 蒙古 ,使用的是 乌兰巴托 时间,这个和 北京 时间没有时差。但是第3天后使用的是 莫斯科 时间,比 北京 时间晚5小时。 比如 说,时间表上到达伊尔库兹克的时间为 莫斯科 时间10:22,其实是 北京 时间的15:22。同时,因为 伊尔库茨克 和 北京 没有时差,所以也是 伊尔库茨克 时间15:22。三个时区,一开始没搞明白,还以为第三天上午就能下车嗨皮,最后知 道真 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整理整理这几天
把攻略的部分都放在了最后,包括火车片、签证的一些问题,有需要可以直接跳到最后。计划了好久的旅行,奈何时间不多。东拼西凑地请假,连上春节,也才只有10天。大致写一写,以供参考吧。D1. 北京 -二连D2 二连- 乌兰巴托 -苏赫巴托D3 苏赫巴托- 伊尔库茨克 D4 伊尔库茨克 -胡日尔镇D5 奥利洪岛北线D6 奥利洪岛南线D7 胡日尔镇- 伊尔库茨克 D8 伊尔库茨克 D9 伊尔库茨克 -海森崴D10 海森崴- 北京 火车花3天没得跑,去 贝加尔湖 一般住在胡日尔镇,从伊尔库兹克来回必须2天,北线南线2天,当然两条线的差别并不大,赶时间的话走一条线也行, 利斯特维扬卡 我没去,不过1天应该就够了。大多数人还会选择去 莫斯科 、 摩尔曼斯克 、 圣彼得堡 等地,时间不够充裕的我就不折腾了。去海森崴没别的意思,回 北京 的机票便宜而已(春节期间 伊尔库茨克 飞 北京 太贵, 乌兰乌德 也不便宜)。贫穷限制着我的行动力。
车轮滚滚穿山过河
本以为自己足够淡定,上午10点的火车,定了8点的闹钟,生怕睡过头。结果是,6点过一点就睡不着了,吾日三省吾身,护照带了吗,车票带了吗,充电器带了吗,是不是还有什么没带的??把该带的东西都在脑子里过一遍,再把不是必须的东西都挑选出来。一轮下来,差不多该出发了。年前的 北京 显露出一副空城的疲态,街上空荡荡的,没有人山人海的 北京 地铁,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顺利挤上地铁,顺利进了车站。一切都很平静,平时出入于医院,见惯了生死别离,感觉自己已成为不具情感的木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我时常勉励自己的话。直到进了站,看到车站公告牌上“K3 北京 —— 莫斯科 ”的列车信息,情绪突然被引爆,冷漠的面罩被狠狠击碎,感觉自己又变回了曾经的追风少年,颤抖着手拿出相机拍个不停。对于远方的向往压倒了一切。
北京 西北 面皆为高山,出京后往 张家口 方向走,就必须穿过燕山山脉。燕山山脉为华北平原北部屏障, 内蒙古 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地。八达岭、居庸关等军事要塞贯穿于山脉中。此后的二三个小时,火车开始翻山越岭,我们将从地形第三阶梯的华北平原,一跃进入第二阶梯的 蒙古 高原。
窗外传来鸣笛声,眺望去,一辆载货火车正在群山间奔驰,向 北京 方向开去。翻越燕山山脉,其实就是不停的穿过一个个山洞,一进山洞手机就没信号。窗外的世界时明时暗,身为 四川 人的我,只有的进出川时才体验过这种穿山越岭的神奇。恍惚间,在广袤的北方大地,我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时值春节,处处团圆,许久未归,有些想家了。
集 宁南 站位于 乌兰察布 市。这里是从 北京 出发进入内蒙的第一个城市,也正式标志着我们进入了 蒙古 高原。 乌兰察布 的草原,相较于 锡林郭勒 或者 呼伦贝尔 ,给人的感觉确实挺一般。不过这里好像有个 乌兰 哈达火山地质公园,看照片挺有意思的,有机会一定要去一去。
有骏马在奔驰,一只在阳光下,一只在阴影中。不由想起了一首诗来——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 从不寻找。少不更事时曾试图去看看三毛的书,没坚持几页就放弃了,总觉得太过矫情,不过这首诗倒是一直铭记于心。
偶尔有村庄掠过。记得小学还初中的自然课上讲过,北方的屋顶一般是平顶的,因为降水少,方便蓄水,也方便晾晒谷物。可是这里的村庄看着却不符合这一规律,相反却更像是南方的尖顶屋。难道是这里雨水很多?果然南北差异并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概括的。
列车另一边,隔着玻璃,夕阳已经跃跃欲试地想要沉睡入大地。我非常喜欢等待日落,感觉太阳一点点沉入地平线,阳光一点点在天边聚拢,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在 北京 的时候,最喜欢去景山公园等太阳落山。而今,在这奔驰的火车上,在这无垠的天地间,当夕阳余晖洒满全身,瞳孔被阳光刺激地缩成针尖大小,突然切身体会到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意义。
街道上人很少,冷冷清清的。由于是晚上,能玩的地方更少了。一个人背着大包小包,走路有些不方便。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比较像市中心样子的地方,实在觉得无聊,干脆就飞一飞无人机吧。本以为临近国境线,飞行限制会比较多。没想到非常顺利就起飞了,这样想想,如果电池给力一点,是不是能直接飞到 蒙古 去呢。
坐在肯德基发呆,不知不觉时间过了大半,掐表算算,是应该去车站了。二连的车站分国际候车室和国内候车室,我要去的当然是国际候车室。进站的时候,车站的安保可能带沉浸在过节的喜庆中,安检的机器都没打开就放我进去了。接着在车站里过海关。除了我以外的所有人都是从 北京 出发的,到达二连时会有机组人员收集护照,统一做出关登记。可能大家都没料到会有人从二连出关?反正我就跟着人群大摇大摆地走过了海关,都没人拦一下。等到走过了,准备上车了,突然发现哪里不对劲。仔细想想,诶,怎么出海关都不用护照??不是应该在上面盖个戳??发现不对劲的我马上赶回去,找海关人员办了个过境手续。天,要是没发现直接过关了,那我不就成了偷渡??
换了个车厢,这次终于坐上了国际段的列车,美滋滋地合影留念。过了二连,就进入了 蒙古 的扎门乌德。火车会在这里停留一个多小时,加挂 蒙古 的车头以及车厢,还有过 蒙古 海关。过海关的时候不让下车,机组人员会来收集护照,拿到海关去登记。也会有海关人员上车来检查行李,不过检查的非常随意,一般都是看两眼就完事。大晚上的,谁不想好好休息。反正我是特别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深夜醒来,看到床头的玻璃窗外,一整片的星空。
本来没办 蒙古 电话卡,以为进了 蒙古 就没有信号,这天只能与世隔绝。幸好在出境的前一个小时发现有个境外流量包的套餐, 蒙古 境内七十多块钱可以无限制爽三天。这样我才没有错过微信里面几个亿的红包。不过, 蒙古 境内的信号挺一般的,加之又在火车上,经常连个图片都点不开,更别说什么看视频了。要在平时这也不打紧,可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这严重妨碍了我抢红包的速度啊!!!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眼睁睁看着红包被别人抢走而无能为力。
火车是 蒙古 的主要交通方式,不过整个 蒙古 好像就一条铁路,也就是我现在经过的这一条,扎门乌德- 乌兰巴托 -苏赫巴托。一边对接二连,一边对接 俄罗斯 的那乌什基。二连基本上相当于 蒙古 的门户, 蒙古 人民所有赖以生存的物资(除了石油是从 俄罗斯 进口),大部分都通过二连进口。
由于昨天睡的挺晚,今早又醒得很早,中午自然而然就开始犯困了。一觉醒来,往窗外望去,猛然发现已经变幻了风景。雪已经厚到足以覆盖住大地,再也没有了荒芜的感觉,落下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摊摊手,我感觉我也没睡多久啊,怎么一下子变了天。
穿过半边城,就到了 乌兰巴托 站。火车会再此停靠50分钟。由于除夕,今天晚上想去餐车吃顿好的。可是餐车是 蒙古 的,收蒙图。之前在二连的时候忘了换币,如今非常尴尬。只能冒着被宰的风险,跑出站去换币,一百人民币换三千蒙图。在二连的话应该能换三千五。不过就一顿饭而已,换多换少其实无所谓,反正也用不完,我这样安慰自己道。
不同于国内的火车站, 乌兰巴托 站是可以随意进出站的,没有安检,也不需要检票,他们都是上车验票(或者买票?),感觉就和公交站一样。停站的五十分钟时间,足够我出去逛一小圈了。然而,大意了的我,出门居然没戴帽子!就在室外带了五分钟,耳朵已经快冻掉了。别瞎转悠了,生命诚可贵,赶紧回车蹭暖气吧。其实在火车上粗略地看了一下, 乌兰巴托 真没什么好逛的。和国内的四线城市差不太多,来 蒙古 玩的话,最好还是开车,在草原上奔驰。城市景观就算了吧。突然想到一段歌词,”我那可怜的吉普车,很久没爬山也没过河,他在这个城市里过的很压抑,虽然他什么都没说,但我知道他很难过,我悄悄的许下愿望 ,带他去 蒙古 国“。也许,我们都是那辆吉普车吧。
夜幕将至,第二天 蒙古 的行程也将近尾声。虽然只是在火车上鸟瞰,但还是感受到了这里的落后。和内蒙相比,这里只能用原始来形容。而 蒙古 却仍然仇视 中国 ,杞人忧天地以为 中国 还想要统一他们。不说 中国 现在还有多少人认为 蒙古 是 中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算真的统一,难道不是为了他们好,帮助他们进步?看看现在内蒙外蒙的差距就知道。谋求民族的独立,而让自己身处于水深火热中,值得吗。21:50,车至苏赫巴托。这里是 蒙古 的最后一站,过了海关,就到 俄罗斯 了。过海关时仍然不能下车,这次检查得相对严格一点,把火车天花板都打开了,不过听说是为了检查机组人员。18:55( 莫斯科 时间),到达 俄罗斯 的第一站,那乌什基。刚进 俄罗斯 就发现很多军事管理区,一路上哨点很多,探照灯时不时一闪而过,我们被关在车里,被押送着缓缓前进,像是被送进集中营里面待宰的小白羊。俄罗斯 的安检比 蒙古 严格一些,海关人员上来一个个核查,然后军人挨个检查行李,没有把行李一个个翻出来,倒是把车厢的天花板都开了个遍。有一条哈巴狗突然闯进我们的房间,上上下下嗅了一下又走了。后来才知道居然是缉毒犬,这也太可爱了吧!上来检查的海关小姐姐也非常好看,不得不说, 俄罗斯 人天生拥有优良的颜值基因。比较恼火的就是,每次过海关都要在一两点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稍微早一点呢。真的很折腾人。不知不觉,我就睡着。
俄罗斯 国旗为白、蓝、红三色旗。 欧洲 有很多国家使用三色旗,包括 法国 、 俄罗斯 、 德国 、 荷兰 和 卢森堡 等。红、白、蓝三色代表自由、平等与博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这类旗帜起源于 法国 大革命时期,随着拿破仑的铁骑传播于整个 欧洲 。其所代表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主义精神,也随着 法国 大革命而传遍全球。
从 乌兰乌德 到斯柳迪扬卡,火车几乎是贴着湖面走,感觉如果是夏天春天,风景会稍微好一点。冬天的话,一大片冰面,开始看着挺兴奋的,渐渐就冷却了。过了斯柳迪扬卡,火车开始进入山区,与湖面拉开了一段距离,而且随着地势升高,视野渐渐开阔,慢慢能窥探到整个湖面以及环绕着胡的群山。山路蜿蜒,树木开合,给窗外的景象赋予了更多变化性。
9:37( 莫斯科 时间),火车顺利抵达 伊尔库茨克 站。戴上帽子手套,披上军大衣,再背上背包,我下了车。三天时间,可能是我一次性坐过时间最久的火车了。在火车上的时候,一切都很简单。吃饭睡觉打豆豆,最适合我这样的烂泥。下了车,就必须面临很多变数,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心里面有点胆怯,但更多的是憧憬和对未知的期待。拍下最后一张火车的照片,挥一挥衣袖,就此作别。
我们流连忘返 在贝加尔湖畔
莫斯科 时间上午九点到达 伊尔库茨克 ,其实是 伊尔库茨克 时间(也是 北京 时间)下午三点过。此时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直接坐车前往胡日尔镇,可能要晚上八九点才能到达。二是先在 伊尔库茨克 住下来,第二天早上再去胡日尔。我选择的是后者,因为时间充裕,不急在一两天。不过许多还要往 莫斯科 、 摩尔曼斯克 的人,路途遥远,时间没那么多,就必须夜以继日了。为了保持一个完整性,关于 伊尔库茨克 的事我就在后面详叙,下面进入 贝加尔湖 时间。去往 贝加尔湖 ,大多数人会选择住在奥利洪岛的胡日尔镇。奥利洪岛是 贝加尔湖 上最大的岛屿,被视为北部萨满教的中心。据记载,萨满教始于史前时代,曾在 亚洲 范围广为流传,后与藏传佛教结合,在藏族、 蒙古 族和满族三个族群中盛行。满族的祖先女真人曾信奉萨满教。十一世纪后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萨满教渐渐与佛教融合。至今,在 沈阳 故宫和 北京 故宫的坤宁宫,还能见到萨满教的遗迹。而胡日尔镇则是奥利洪岛上唯一的城镇。从 伊尔库茨克 到胡日尔镇,坐车需要大约5-6个小时。基本是早上出发下午到,一天时间就在车上度过了。因为是岛屿,夏天的时候车只能载到岸边,需要坐船上岛,上岛之后还要坐一个小时的车才能到镇上。然而冬天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汽车可以直接开上岛去。我的车是找 伊尔库茨克 的客栈前台预订的,开始没做好功课,连奥利洪岛的英文都不会说,对着人家哼哼哈兮了半天,大写的尴尬。900卢布,直接送到岛上。另外也有800卢布送到岸边的,自己走过冰面,上岛了再换车,感觉这样挺坑的。下附地图一张(来源于网络)。
行车至 贝加尔湖 畔,车一点停下来的意思也没有,司机大叔一踩油门,大巴轰隆一声就开上了冰面。整车人都兴奋了,刚刚还睡意昏沉,一下子个个都掏出手机开始拍照。冰面上并不平坦,被机器压出一道车辙,两边插着铁杆子,以示路标。车轮碾压在冰面上,发出轰隆隆的响声。要是 贝加尔湖 有湖怪,此时应该被唤醒了吧。
开过冰面,上了岸,岛上的路就没那么好走了。之前还是柏油马路,现在都变成了土路,基本都是靠车轮压出来的一条路,如此颠簸一小时,终于到达胡日尔镇。胡日尔镇不大,不过客栈非常多,感觉家家户户都可以做民宿。司机大叔很贴心地挨家挨户接送,免去了寻找的麻烦。
既然奥利洪岛是北萨满教的中心,那萨满石自然就是中心的中心了。据说, 贝加尔湖 的神灵就居住在萨满岩里面。萨满石旁边立着萨满柱,柱子挂满了彩带,一个彩带代表着一个祈愿,颜色不相同代表所祈求之事也不相同。和 西藏 的风马旗比较类似。
零下二十度的寒冷,在室外呆上两三个小时。我的脚趾头已经冻到没有知觉了,要不是贴着暖宝宝,可能都需要截肢了。星空固然好看,然而生命更加重要。拍完收工,不敢多做停留。奥利洪岛一般是两日游,一天北线,一天南线。两条线的价格比较固定,北线1100,南线1300。如图(来源于网络),红线为北线,绿线为南线。看样子北线要长很多,但是北线的景点不多,所以花的时间其实比南线要少一些。不过两条线都需要5-6小时。一般是上午十点出门,下午三四点回来。两条线的风景差别不大,如果非要区分,可能就是,北线看蓝冰,南线看气泡冰。虽然简单粗暴,不过除了这么区分,真的找不到太大不同。另外,由于距离较长,所以北线坐车时间久一些,而且比较颠簸,晕车的人最好做好准备。来奥利洪岛的第一天,我踏上了北线的征途。
蓝冰蓝色的呈现取决于冰块的密度。随着时间的流逝,冰块密度增高,晶体间小空气气泡被挤压出去。冰层中的气泡给光提供了又深又长的穿梭渠道,当光线穿过冰层时,其中的红光被吸收,蓝光就被反射和散射出来。
这个地方的风非常大,无人机悬停比较困难,没有被吹跑已经是万幸了。风吹得我一点都不想在外多做停留,因为控制无人机,偶尔要摘掉手套,两只手早已冻的没了知觉。戴上口罩呼吸,眼镜会起雾,所以一般都把口罩退到鼻子以下,导致整个鼻子都被冻得通红。把想拍的拍完,赶紧回车子里取暖。
终于来到了今天的最后一个景点。只见广阔的冰原上,孤零零地伫着一件橘黄色小房子。不知道里面有没有人住。可是,等到春夏,冰融化成湖,这栋房子不就正好在湖里面吗?难道主人比较喜欢划船?不禁让我想起了龙珠里面龟仙人的海景洋房,也许这是一位高人的隐居之地吧。
本来一天的舟车劳顿,已经很累了。已经打定决心晚上要好好休息,早睡早起方能养生。然而,总有些不省心的小伙伴,半夜也要把人拉出去拍照。听信了攻略里的谗言,说码头破船处有蓝冰,执意要去拍照。我内心是拒绝的,然而身体很诚实...大半夜地往湖边走,加之阴天,风大得可怕,冷的我只想缩成一个球。折腾了老半天,走错了几条路,总算是找到了这条破船。其实说是破船,我觉得它们只是暂时搁浅了而已。等雪融以后应该还是可以乘风破浪的。大晚上来这种地方,阴嗖嗖的怪吓人,让我想起了飞翔的 荷兰 人,船上要是住着幽灵,说不定也冻僵了吧。折腾了半天,却并没有找到一款让人满意的蓝冰。只能草草与破船合影留念,以示到此一游。 贝加尔湖 的第一天,就此结束。
在客栈吃过早饭,又是令人作呕的面包火腿加黄油,可是为了生存...司机准时来客栈接人,十点出发,前往南线。相较于北线,南线更 加平 坦一些,缺少了树林的遮挡,视野更加广阔。
回到客栈,正准备一个完美的葛优躺,住一家客栈的隔壁小姐姐突然拿出一个狗头头套开始疯狂拍照。作为一个自拍重度成瘾的少年,怎么能经受得住这种诱惑。赶紧腆着脸去借来用用,零下二十度穿个短袖来拍照,真情感动天。今天晚上终于如愿早早睡觉。带领我披星戴月的小伙伴已于今晨离开胡日尔镇,飞奔向 摩尔曼斯克 。而我明天也将启程,返回 伊尔库茨克 。第三天起来,突然想到,还没有好好拍过这个小镇。赶紧戴上行头出门,于是有了下面这组雪中小城。
伊尔库茨克下起了雪
伊尔库茨克 是 伊尔库茨克 州的首府,是西伯利亚最大的工业城市、交通和商贸枢纽,也是东西伯利亚第二 大城 市。不过,这个最 大城 市,如果以国内的城市分级来看,可能要排在四五线城市了。安加拉河从 贝加尔湖 发出,穿城而过。整个城市以列宁街和 卡尔马 克思大街为主轴,两条街直接四通八达了许多小胡同,没事走上一走,倒也赏心悦目。
喀山 圣母教堂位于 伊尔库茨克 市郊,需要跨过一条小河。不过本身 伊尔库茨克 也不是多大的城市,所以步行可到达。马蜂窝简介说此交通是伊市唯一的东正教堂,就我观察...市里面到处都是东正教堂啊!只不过这一坐是修的最为宏伟的。我下午五六点进去,刚好赶上信徒们祷告,气氛嘛...说庄严是很庄严,但是我感觉有点怪怪的。东正教主张保持宗教的神秘性,所以祷告有一种很强的仪式感,外人可能有些不适应吧。不过广大 俄罗斯 人都非常友善,一点也没有驱走游客的意思,也不禁止拍照。不过为了保持严肃,我没好意思拿出相机。
尾声
凌晨零点五十,乘机飞往海森崴。 伊尔库茨克 的机场分国内国际区,国内区的空间相当狭小,与之相比,我们村口的火车站不由得高大上了起来。与其体量相匹配的是,乘机的人不多(可能是因为太晚了???),我一个人霸占了一条椅子,舒舒服服地睡了起来。睡意昏沉中,飞机轰然起飞。巨大的惯性让我深深陷入靠背,挣脱重力,浮于九天。终于,我离开了 伊尔库茨克 ,离开了 贝加尔湖 。好好睡一觉,准备迎接下一段的旅行。
容我再说两句
说一些必备的东西,包括 俄罗斯 签证, 蒙古 国过境签,火车票, 俄罗斯 卢布,蒙图,欧标转换头,电话卡,相机,御寒装备。俄罗斯 签证是网上找的代办,因为必须有 俄罗斯 酒店出具的邀请函,这个没办法自己弄了。大约需要一周时间。办好 俄罗斯 签证就可以去办 蒙古 过境签了,之前听说需要有火车票和 俄罗斯 签证才能办 蒙古 过境,其实只用 俄罗斯 签证就够了,再带上护照首页和 俄罗斯 签证页的复印件,二张二寸照片,直接去 蒙古 国大使馆,地址在 北京 市 朝阳 区秀水北街2号,大使馆的后门有一个专门办理签证的窗口。电话是65321203,接电话的是一个 蒙古 大叔,可以用中文交流。办过境签只能刷银行卡,大约230吧,价格应该和汇率有关,办理需要3天时间。不过大使馆只有工作日的上午10:00-12:00接受签证,下午16:00-17:00发放签证。(工作时间令人发指)。之后就可以去买火车票了,由于是春节期间前往,车票并不紧俏,提前一天买都可以。我上车后发现一节车厢也就八九个人,非常空旷。网上留的很多地址都是 北京 旅游大厦,然而等我屁颠屁颠跑过去,猛然发现,并不是这里啊!幸好,留的电话是对的,才让我找到正确地点,不然我只能半途而废了。地址是 北京 国际饭店一层, 中国 国旅国际列车售票中心,进了大门往左走就是。电话是65120507。票价见下表。
车次前面写着3的是K3,19是K19,其他是中朝和中蒙火车。从 北京 到 伊尔库茨克 ,散客需要2008,团体票便宜一点,也要1561,不过6个人才能成团。大家可以在马蜂窝上面找找结伴,或者加一些K3列车的QQ群,努力凑够6人。不过习惯一个人旅行的我,确实不太想去找搭伴,可是这样就要多花五百,心里有些不甘。又听说可以分段买票, 北京 到二连,再从二连到 俄罗斯 。之前以为是先以其他方式到二连,再坐K3列车,想着本就是来体验一下火车旅行的,不从 北京 出发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后来去12306看了看, 原来K3列车国内段,也就是 北京 到二连,是可以直接网购的,票价只要一百多,而二连到 伊尔库茨克 是1416, 这样总价也就一千五多一点,感觉平白无故赚了五百块钱,美滋滋。不过因为买的是 北京 到二连,所以需要在二连下车,出站再进站,然后换车厢。但这并不麻烦,因为二连站要停靠将近5个小时,所以大多数人都会在二连出站来换换蒙图,还可以顺便去市区逛逛。相机的话,我用的是尼康D750 24-120 f/4G,大疆mavic air,小米相机。单反全程裸奔,在寒冷地区电池确实会跑得快一点,不过坚持一两天还是没问题的。我就带了一块电池,一天拍下来电还剩一半以上。白天也没有出现过镜头起雾的情况,晚上拍夜景进屋子后会起雾,不过反正进屋子也不用相机了,所以无所谓。大疆无人机的话,理论的飞行时间是21分钟。一块电池大概能飞两次吧,差不多该拍的都能拍到。我只带了两块电池,足够了,一般一天都用不完。(因为国内的航班只能带两块电池,不过后来发现 俄罗斯 飞机根本不管这些,你敢带我就敢飞)。走北线的时候风挺大,悬停不是特别稳,不过基本的拍摄都能胜任。正因为有无人机,从此打开自拍新方向。小米相机用的不多,单反和无人机已经基本覆盖了百分之九十的拍照需求,但偶尔用用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冬天的西伯利亚确实很冷,手露在外面,大概五分钟就没知觉了。所以手套、帽子、口罩什么的是必备品,衣服能有多厚就穿多厚吧。不过抗寒的衣服很多都挺贵的,土鳖如我当然选择了最实在的军大衣,200块钱完美抵御了零下20℃的寒冷。(本来的想法是自拍的时候就脱下军大衣的,感觉这样更酷,然而,身临其境才发现这是多么不现实...光是解开衣服扣就已经花光了我所有勇气)。另外, 俄罗斯 室内特别暖和,暖和到只穿短袖短裤都没问题,所以尽量外面套一件厚的,里面就请轻装上阵。电话卡什么的,没有仔细研究,哪个销量好我就买哪个,顺便送了一个欧标的转换头(因为 俄罗斯 的插座和我们不一样)。应该是MTC的电话卡,在城镇里信号不错,不过走 贝加尔湖 南北线时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但是这应该是所有电话卡不可避免的。另外也有人带了移动wifi,信号确实比电话卡稍微好一点,然而随身带着一个移动wifi,总感觉十分累赘。后来听说有人带了火锅底料,顿时觉得非常机智。要是可以的话,最好也把老干妈康师傅戴上。吃十来天的面包牛排,没人受得了。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