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片:我与琅琊郡的汉服之约
第一穿着汉服出行,本来以为会被投来奇装异服的眼光,但没想到的是恰恰相反,街上可人儿的人们并没有用那种奇葩的目光来看向你,而向你投来的是一种欣赏,喜欢,甚至是一种习惯。有游人会跑过来跟你说:’嘿,衣服很漂亮”,还有人会跑过来说:“嘿,很喜欢这身衣服,我们一起合张影吧”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汉服会重现当日的锋芒就像临沂,也许有一天他会有二个名字琅琊
已经是第二次来到临沂这个城市了,对于临沂其实已经不再陌生,但每次都会被他的历史与文化所折服,提起山东第一想到的便是“孔孟之乡”,熟不知在山东的东南部还有一座“琅琊郡”。
临沂在古代的时候被称为琅琊,提起琅琊可能会想到安徽徐州,但真正琅琊的源于临沂,在东汉时期,琅琊国建都开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老城区。
一座千年古村落,一片百年石头房——蒙山人家
蒙山人家是最典型的沂蒙山古村,这里是沂蒙山人最早居住的古村落,这里河水清澈,青山环绕,一座与世隔绝的小村落,隔绝了尘世的喧哗,隔绝了百态的炎凉,一座返璞归真的古村落展示在眼前。
从检票口到石屋附近,步行大概30分钟便可到达。一路上,花香鸟语,常有牛羊作伴。
蒙山人家有前往大洼等地区的公交,但从昨天开始,一直没有看到公交车有到达这里,所以如果需要乘坐的公交车的小伙伴,一定要提前电话问清楚,在去乘坐。
临沂的山泉水也是闻名遐迩,然后在这座小村落中,就发现两处泉眼,一处在蒙上人家的入口处左侧那座石井,石井中一直有泉眼涌出,虽说泉眼不大,但依然很明显能看来。第二处便是这里的五福泉,像一个五线谱一样向外涌出。
这里的溪水清澈见底,很远处便能看到鱼儿在水中游。
蒙山人家中的立石屋,因在战乱时期,为躲避战乱,于是从菏泽居家迁徙于此,立石为屋,这个村庄也因为而得名,后传为李家石屋村,已经拥有了1000多年的历史。
在小溪的上面还有一处观音柳,柳树上绑满了红绳,可见人们对此的信赖。也正是看到了观音柳,才会发现这里的拍照圣地,这里往下走,一直走到石头处,喜欢拍照的朋友可以试下。
继续往上走,慢慢的会发现蒙山人家的意义在于此,左侧渐渐呈现出了蒙山人家的样子,应该是大部分村民的居住区,而右边便是一些民宿或者古村落遗址区。从这里看过去,有种蒙山深处的有人家感觉,
蒙山中间为一条深沟,蒙山人家的夏季非常漂亮,到了夏季,桥下会填满清澈的溪水,像是一条从天而降的惊水坐落于此。如果想到达左侧的蒙山人家居住区,可以从这座吊桥上走过。
Tip:开放时间:8:00 ——18:00门票:40元/人ps:如果有预定这里的民宿是免门票的,直接给他看订单即可,还有一个重大发现,因景区门口是起落杆,所以只有在开放时间才会落下,其他时间即可自由出入,收不收门票就看你幸不幸运了。
拜读“书圣”王羲之的骚情复古
在临沂有着中国古代顶级门阀士族——琅琊王氏,其中王羲之便是琅琊王氏的家族成员之一。于是第一站便决定去拜读书圣王羲之的骚情复古。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交通非常方便,门口便是公交车站,是一座古典园林式建筑。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砚池怀古,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这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的“洗砚池”这个洗砚池仅为当时的十分之一大,满园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
绿水环绕,小桥流水,竹林小道宛如一处江南园林之景,杨柳轻抚在水面上,园林在水的倒影中显得更加透彻,洗砚池的对面便是晋墨斋,里面陈列着文房四宝、书、画等。
王羲之故居的园林藏有一座碑廊,名为“墨华轩”,始建于八十年代,陈列着当代著名书法家80余块,展示了后人对“书圣”王羲之的敬仰之情。
这座写着“晋王右军洗砚池碑”被称为无名碑,怕被误认为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固没有留名。
继续前走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的琅琊书院,前面便是一片晒书台,也是当年王羲之晒书习字的地方。曲水流觞,这里便是当年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情景,茂林主修名流雅集,流觞曲水,赋诗饮酒,溪边兰芷丛生,置八角“兰亭”一座是为仿自然野趣的园林景。
普照禅寺原为琅琊王氏故宅,进入普照禅寺后,看到一块碑墓,碑文中记述了普照寺为王羲之的故宅。
寺内的大雄宝殿便是琅琊八景之首“普照夕阳”自然景观,此殿西壁有窗,夕阳西下时,阳光自窗摄入殿内,照在金色的佛像上,金色四射,蔚为壮观,常说王羲之故居“南国戒珠,北国普照”北国普照指的就是这里。
Ps:这里也是旅拍的必经之地,许多婚纱摄影都是在这个地方拍摄的。
最后在这里居然发现了两座晋墓,被称为临沂“地下博物馆”的洗砚池晋墓,通道很小,如果不过不仔细看很容易错过。此墓位于老城区的最高点,墓室保存完整,但其中随葬品还是有一部分被盗走。
墓室分为两座,分别为一号墓和二号墓,1号墓东室葬两岁幼儿及不满周岁的幼儿,西室葬6-7岁的儿童,随葬物品是丰富,2号墓位于1号墓西34米,此墓规模较大,为夫妻合葬墓。
Ps:门票:30元/人注意:当时去的时候购票只能购票窗口现金购票,没带现金的我们最后只好跟路人套现了100块,才可进入到园林内,所以前来的宝宝们一定要记得带现金开放时间:7:30―17:00
阳春三月花满开——临沂的“后花园”李官镇
很早便听说临沂到了春天是一座花的城市,满山遍野的梨花,桃花,杏花开满在整个城市。
寻花之前先罗列几处临沂赏花比较好的地方
桃花花期一定要4月后,清明节或者中旬,我是3月底去的,花还没有开1、李官镇 茶山旅游区东面直走路口站向北2km,山茶花西面直走路口南走2、旧寨——岱崮地貌旅游景区3、旧寨杏花子村4、平邑保山乡九间棚旅游区此处为梨花,去的时候山上梨花已经开了一半了,4月初应该会全部盛开5、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此处为油菜花,4月份应该已经盛开了,油菜花花期久一些1-2个月
阳春三月花满开,这里的三月指的是阴历的三月,就是阳历的四月份,不幸的是还是来的有点早,一路的寻花之旅,便要启程了。
因没有寻到桃花,发现附近有做茶山旅游区,从外面看上去还不错,在门口隐约能看到两株盛开的梨花,所以决定上午的目的地就在此了。
茶山旅游区的入口处写着天齐庙,因桃花还没有开,所以一路直奔天齐庙,天齐庙在茶山园的最高处。
寺庙门口有一颗许愿树,一颗颗红绳挂满了整棵树,红绳的两头缠着两颗石头,应该是许愿的时候扔上去的。
天齐庙相传建于唐代,道教修仙有成之人于吉曾修炼于此。相传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大帝”的圣诞日,民间亦设有庙会。每逢此日,天齐庙内香火缭绕,游客云集。
天齐庙内种满了玉兰花,道路两旁盛开着洁白的花朵,在一片绿意盎然中开除白色的花朵,阵阵飘香,等一阵风吹来,像是一朵“仙”花轻轻飘落在人间。
在出天齐庙的右手边有一条阴间小路,茂密的丛林中透出微微阳光,迎着着轻风,游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仿佛时间是静止的,享受这一份惬意的时光。
花的海洋——九间棚
因寻了一路的花没有寻到,最后偶遇一位热心市民说平邑天宝山的梨花可能开了,于是报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到了这个平邑天宝山风景区九间棚这个地方。刚进入到天宝山,其实已经被震撼到了,整个乡镇全是梨花,像是一个一处生长在梨花中的乡村,飘来阵阵梨花香。
天宝山传承的九间棚精神,以至于全国都在传承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源泉便是出自于此,因百姓生存需要,九间棚人依靠自己的力量,一千八百多斤重的水泥电线杆硬是被九间棚人用20天时间抬到山上,看到这里不禁的红了眼眶,此后实现了高山有水,有路,有电,百亩耕地。
就这样,九间棚人自力更生,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前人未能完成的伟大事业,这就是九间棚精神。这里也是当年电影《沂蒙山人》的取景地。
带着对九间棚人的崇敬之心,登上了这座山,满上遍野的梨花开满了整个天宝乡,虽然梨花只开了一半,但依旧遮挡不住他的美。放眼望去,梨花一直开到的半山腰,如果到了花期这里一定美的不可方物。
爬到山顶后有一颗忘归树,忘归树是一颗树龄两百余年的老梨树,树下便是九间棚旧路,崎岖险峻,上下艰难,常常有人摔伤,村民下山,家人担心,就在此树下等候归来,固名忘归树。
继续向前走,便可到达九间棚遗址,九间棚位于平邑县地方镇西南龙顶上,在清乾隆六年(1741年),一柳市夫妇为逃避战乱,因地势险要,不容易被发现,于是迁居石棚子定居。
后因人口增加,逐步将石鹏分为9间,“九间棚”由此得名,两百多年后,全部村民迁出石鹏,次年在石棚内建立九间棚小学,下图便是九间棚小学上课的石屋与当时生活器具。
一处人文与美景共存的沂蒙之景,向你致敬,像这里的九间棚人致敬。
Ps:九间棚门票:40元/人推荐自驾,去程好打车,回程基本打不到车
END
一场寻常的寻花之旅就这样不寻常的结束了。一场寻花之旅,却寻到了临沂最为珍贵的沂蒙精神。一座拥有花海之城一座拥有全国人民值得去学习的精神之城。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