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楠溪江
有些地方,就是注定了充满诗情画意。那些美的地方,人们总不吝于用最美的文字来命名。永嘉知名,最早出现于东晋,在隋朝,设立了永嘉县。永嘉,永嘉,取“水长而美”之意。那水,自是楠溪江。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境内。作为浙南著名风景区 , 楠溪江的风光具有典型的江南秀美,三百里江水晶莹透彻 , 江面上鸥鸟出没 , 渔歌互答 ; 沿岸青山叠翠 , 竹树茂密 , 可谓四时风景如画。
作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当年谢灵运在永嘉只呆了短短的两年,但他留存于世的山水诗作,有二十篇是写楠溪江的,可见谢灵运在楠溪江生活的两年,杯楠溪江的美景,杯楠溪江的山水为之着迷,楠溪江它对这样一代山水诗大师的影响极其深刻。而今,在楠溪江大桥的边上,还树立着“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雕像。
楠溪江划分为七大景区:即楠溪江及沿江农村文化景区(简称楠溪江岩头中心景区)、大若岩景区、石桅岩景区、北坑景区、水岩景区、陡门景区、四海山景区,七大景区总计有800多处景点。主要景点有:龙河古渡,百丈瀑,石门台,芙蓉三崖,藤溪潭瀑,十二峰,陶公洞,永嘉书院,崖下库,石桅岩,苍坡村,芙蓉古村,狮子岩,太平岩、崖下库、丽水古街等。
短短三天的时间,阅尽这片山水,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任务,可那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画卷,又如何敢私藏呢?所以,就有了这篇楠溪江不完整攻略了。
永嘉书院
说到永嘉,就不能不说到永嘉学派了。永嘉学派曾与理学派、心学派鼎足而立。永嘉学派提出“事功”思想,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重视经史和政治制度的研究,主张通商惠工、减轻捐税、探求振兴南宋的途径。永嘉学派突破了中国历史上“重农轻商”、“重虚轻实”的思想限制,其“义利并举”、“经世致用”的事功思想在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中传播开来,深刻地影响了温州人的价值观念。
永嘉书院建有字圣工坊、翰墨斋、永嘉学馆、楠溪农园等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展馆。在这里,可以体验古老四大发明的神秘魅力,欣赏名家大师字画创作艺术,了解永嘉学派与温州商道文化的发展变迁,感受文化带给人的深度熏陶。换上宋代永嘉学子的服装,在永嘉学堂感受一代鸿儒的思想熏陶,或许,你会感悟到如今足迹遍及天下的温州商道。
永嘉书院,并不只私书院,它集山、水、林、石、滩、瀑于一体,兼容了楠溪江所有的景致特征,可说来到了永嘉书院,就走进了微缩的永嘉山水。虽然是盛夏时节,走在其间,混不觉得酷热难当。
石门台,一溪九瀑
永嘉,看山看水,瀑布,就是石门台的名片。石门台也叫九漈石门台,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大元下村,因一溪有九漈瀑而出名,九漈不是一瀑九级,而是九条瀑布。九瀑源流,当是一脉,一漈一形,一漈一景,层次分明,自成首尾,对于观瀑者来讲,像这样在不到三公里的一条溪涧中,能见到姿态多变、景色各异的九级瀑布,实为世上罕见。
夜宿楠溪若舍,看星空
借山而居云如书 望水长流溪为琴,在永嘉的群山间,仰望天空,银河依稀可见,在这片星空下,良辰美景,不舍入眠。
楠溪若舍。楠溪两字,取自楠溪江,意为根在楠溪;若,则代表大若岩,生于大若岩镇,舍,便寓意乡村农舍,贴近自然,过悠然恬静的生活。
苍坡村漫步
苍坡村,与旗袍最相配。楠溪江畔的苍坡村保留着八百多年的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水池以及古柏等,处处显示出浓郁的古意。尽管岁月给它们刻上了斑斑痕迹,却依然散发着清水芙蓉般的清新气质、闪烁着未雕璞玉似的天然光泽,穿越时空而来。
楠溪江,流淌着自魏晋以来永嘉的山水诗。苍坡,是一处酣睡在永嘉诗画里的老村庄。整个村子用鹅卵石,按正方形围筑,寨墙有一人左右之高。寨墙内建筑布局整齐严谨,民居屋脊层次分明而错落有致,宛如一张铺展开来写过字的一张大纸。
在21世纪的今天,苍坡古村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村里的水井,不知是何时的,村里人依然在那里取水。世俗繁忙中,也总盼望着能有那么一点耽于“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时光。一场夏雨,我们在人家的屋檐下避雨,老人家用搬来长长的板凳,用世界上最难的发言请我们坐下避雨,这就是古村的记忆。
舟子不知人未起,载将残梦上清溪
楠溪江逶迤曲折,蜿蜒绵长,有36湾、72滩。江水清澈、秀丽多姿,水面宽而浅,一般水深1米左右,少数深潭可达数米。滩虽偶有急流但不凶险,且潭水平静、江边景色如画,十分适宜漂流。远眺青山含碧,近看溪水流青。两岸树木葱郁,点缀翠竹丛丛。
江风习习,当年谢灵运乘坐竹排漂游楠溪,面对袅袅炊烟,满天晚霞,诗兴大发,“叠叠云岚烟树榭,湾湾流水夕阳中。”
楠溪江舴艋舟,是愁,是梦?
若问中国最具才情的女子,那定是李清照莫属了。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舴艋舟曾是楠溪江流域重要的交通工具,距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随着永嘉县陆路交通网络日渐完善,舴艋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今年以来,岩坦镇招“旧兵”、请名匠、建埠头、造舴艋舟、修建船工文化博物馆,赋予消失了30余年的舴艋舟新使命,再现“千帆竞逐、直下楠溪”壮景,重新唤起人们对船工文化的乡愁记忆。
同样泛舟,心情各异。李清照年轻时,“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还“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晚年寡居时,却愁苦深重。“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啊!同样泛舟,一是兰舟思念,一是舴艋愁苦。境遇不同,则有天壤之别。
有诗有远方,才是永嘉
一边是小溪水潺潺,一边是绿树林森森。小桥、水车、古亭、老树、布满青苔的卵石小路,我们似乎行走在“陶渊明”描述的“世外桃源”的仙境里。
屿北村因村南有一座树木葱茏的屿山而获名,系汪氏聚居之地。民宅、宗祠、殿宇、凉亭建筑保存着丰富的石雕、木雕和砖雕艺术,如石雕柱础、木雕隔扇、砖雕照壁、镂空花墙等。屿北人就地取材,根据素木蛮石的本形、本性、本色进行取舍,似乎是不经意间随意垒砌,没有丝毫人为做作的感觉。依托自然的鹅卵石、山块石和条石垒筑城墙、券门、围墙、照壁,用卵石做成不同图案花纹铺墁院落、街巷道路地面,展现出一个粗犷的石头艺术世界。
我会羡慕永嘉人,当大家都在寻觅远方的诗时,永嘉就是诗。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