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心结
身在济南,距离曲阜不过170公里,就是这个看来如此近的距离,然而我心里一直有个难舍的心结。 记得第一次去曲阜三孔,还是在幼儿园大班时,当时我6岁,爸爸单位组织旅游。要知道80年代能够有个正规的旅游机会真是难得啊!在没有高速公路的时代,170公里的大巴车路程感觉好远好远!等到年龄再大些,时常翻开留存的黑白照片,回忆着儿时的快乐,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再去一次曲阜。 私家车的普及,把世界变小,高速公路的贯通,让时间变短。像三孔这种景点,总觉得离得不远,随时都可以去,自己一个人更是不愿去,总想家人有时间时一起吧,就这样一拖就是30年过去了。 未曾想到,解开心结是如此机缘巧合。2019年长春公司的同事来济南出差,非要让我陪着去曲阜,作为东道主自然需尽地主之谊,也了去我多年的心愿;不想过了几个月,与同事一起去济宁出差,回来时在曲阜东站转高铁,让我又一次当了回东道主;国庆节闲的无聊,女儿的同学约好要一起去三孔,于是一年中三拜孔子庙。
历史上的曲阜三孔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索王”,这是对位于山东西南部一 县级市的历史写照,而这里就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被冠以“东方圣城”美称的山东省曲阜市。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因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的传承历史、宏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文物收藏,以及极具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天下第一家一一孔府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矗立在孔庙东侧,据考证是孔子嫡长孙的办公场所。孔府大门正中上方高县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门两旁明柱上,树立着一副蓝底金字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副对联据传出自清代大学士纪的手笔。 孔府自古皆有“天下第一家”之美誉,这不仅代表着各朝各代对孔子儒学的推崇,也表现着孔氏家族子孙后代官品爵位的门第等级,而府内藏品所能显的文化气息,更是让参观者肃然起敬。慈福太后手书的“寿”字碑、“九桃图”、“松鹤图”等皆为后世研究和探索封建文化艺术起到重要作用。
金声玉振——孔庙
孔庙始建于孔子死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 。弟子们将其生前“故所居堂”立为庙,“岁时奉祀”。东汉永兴元年(153年),桓帝令修孔庙,“立碑于庙”。东魏兴和元年(539年)修塔孔庙,“雕塑圣容,旁立十子”。宋明吕家正在观贯了孔庙之后,作文赞道:“绵垣云叠,飞情员张。重门其洞开,层阙郁其特起。”这一别具东方建筑特色的庞大建筑群,气势宏伟,历史悠久,保存完整,被古建筑学家称为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
孔氏编年史——孔林
一代大师郭沫若先生对孔林的称赞可谓一语中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断碑深树处,无路可寻看。”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了一批著名的汉碑已经移入孔庙外,孔林中尚存有李东阳、严高、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丰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气息造就了这个名副其实的文化碑林。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