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尼翁(法语:Avignon)位于法国南部,是沃克吕兹省首府,是14世纪罗马教皇的居所。1995年以阿维尼翁历史城区之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是个非常受旅客喜爱的旅游城市。每一个天主教徒都知道他们的教都是在梵蒂冈。但所有的教徒未必知道在法国的南部罗约河畔还有一座教都,它就是阿维尼翁。它的起源要追溯到13世纪末,由于罗马政教各派别之间的激烈斗争,直接威胁到教皇的安全。因此,在法王腓力四世的支持和安排下,1309年,教皇克雷芒五世决定从罗马迁居到阿维尼翁。由于教皇的迁居,教徒们就把阿维尼翁做为朝拜的圣地。在没有真正认识法国的时候,我对阿维尼翁的印象的确也只仅限于薰衣草。其实阿维尼翁还有一个更著名的别名,叫做“教皇之城”。阿维尼翁是普罗旺斯的心脏,也是世界著名戏剧节的举办地,每年的7月都是戏剧爱好者的圣地,所以在此时间出行是最好的选择。那时候还是薰衣草盛开的季节,惜包包是苦逼的上班族,没有这么多的假期,只能选择国庆假期出行,很遗憾的看不到此景致,希望不远的未来可以制定一次专门的薰衣草之旅。不过,记得要计算好花期,每一年都不太一样。简单说下阿维尼翁重点参观景点:教皇宫和圣贝尔泽桥(断桥)。小城不大,步行或者乘坐观光小火车便可轻轻松松游览。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到北边的新城——教皇新堡,非常适合葡萄酒爱好者。由于时间关系,包包这次并没有到那边游览。
阿维尼翁城墙 City Walls
停好车后随着旅游团们一起步行进阿维尼翁市中心,跨过城墙,便能感受到一股老旧的气息扑面而来。当然有时间其实推荐上城墙上走一走,但可惜我们不够时间,汗!!!因为太早了,很多小商店都没开门,我们快步走,因为要抢在旅游团大军到达景点前到达,这样拍照就不用等很久。
教皇宫广场 Place du palais
教皇宫外面的广场,由于我们去的早,人幸好不多,在这里就能看到教皇宫厚厚的城墙。
教皇宫矗立在法国南方小城阿维尼翁古城池顶,教皇宫由教宗本笃十二世及克里蒙六世下令兴建,是中世纪最宏伟的城堡之一。自15世纪起一直至1906年为止。教皇宫自此经多次修复,是研究14世纪建筑及油画不可多得的宝库。教皇宫(Palais des Papes)坐落在罗纳河畔,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筑,始建于1334年,占地约1.5万平方米;先后有7位教皇在此居住。教皇宫分旧殿和新殿两部分。旧殿朴实无华,属罗马建筑风格;新殿富丽堂皇,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卡佩王朝时期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罗马教皇卜尼法斯法斯八世就法王向法国境内教士征税问题产生权力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教皇失败,卜尼法斯八世在被法王羞辱后抑郁而终。随后在腓力四世的支持下,枢机主教团选举波尔多枢机主教克莱蒙五世成为新教皇,新教皇在法王暗示下将教廷从罗马迁至教皇在普罗旺斯的飞地阿维尼翁,从而开创了“阿维尼翁之囚”时代(1305—1378),阿维尼翁也成为该时期七位正统教皇(克莱蒙五世,约翰二十二,本尼狄十二,克莱蒙六世,英诺森六世,乌尔班五世,格里高利十一)和随后的两位对立教皇(克莱蒙七世和本尼狄十三)居住的地方,教皇宫亦建于此时。
慢慢步入古老的教皇宫中,斑驳的城墙述说着教皇的过往。
教皇宫外部看起来非常的宏伟,但是其实内部保存下来的东西不多,因为在铁血拿破仑时代,教皇宫被法国军队占据,成为一座兵营兼牢房。历经政权变迁和战争炮火的洗礼后,教皇宫一度惨遭破坏。
如今的教皇宫对比起装饰华美的梵蒂冈博物馆,简直是天差地别。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教皇宫的内部摆设几乎完全被摧毁、洗劫一空,现在我们只能从宽阔、挑高的会议厅以及教皇卧室上方精雕细琢的天花板,去想象和还原当时的教皇宫。
内部设有25处参观点,包括了礼仪厅、礼拜堂、皇宫内院、教皇私人寝宫和其中价值连城的壁画。
但有些展厅不能拍照,比较遗憾,如美丽的雄鹿厅,虽然完整的雄鹿画面已不复见,但还是无损它的美丽。
曾经居住在此的教皇画像。
教皇宫矗立在古城的最高处,登上教皇宫塔楼顶层,就可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观看着它的阿维尼翁老城。
汉堡包包独家小tips:1. 建议购买教皇宫+圣贝内泽桥(断桥)联票。2. 游览时间大约1-2小时。3. 8-10月有夜间灯光秀。4. 教皇宫顶上有个全景小咖啡厅,有时间不妨停留一下。
阿维尼翁圣母大教堂Cathdrale Notre-Dame d
这个也是阿维尼翁重点参观景点之一,就在教皇宫右侧,从台阶拾级而上便可到达。圣母大教堂重建于十二世纪中叶,是阿维尼翁最古老的宗教性建筑。教堂建有钟楼,里面一共有35个钟,据说是全法国钟楼声音第二洪亮的,每个钟都有其自己的名字,因为大小不一样,所以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现在钟楼里的钟全部都是法国大革命之后铸造的,之前的钟全部融化做成大炮打仗去了。
圣母大教堂钟楼塔顶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黄金圣母立像,于1859年竖立,重4.5吨,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但观看圣母立像的最佳位置则是教皇宫的塔楼顶层,下图摄于教皇宫的顶层。
而在教堂的正门前,则树立了一座耶稣受难于十字架的塑像。
历史上有三位教皇在此接受了加冕仪式,本笃十二世和约翰二十二世的寝陵皆设立其中。
圣母大教堂同时是普罗旺斯地区罗曼艺术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内部装饰非常美丽,也保存得比较完好。
岩石公园Le jardin du rocher des Doms
圣母大教堂旁边有座免费的 岩石公园 Le jardin du rocher des Doms) ,这里是阿维尼翁历史的诞生地,如今作为公众公园,是休憩散步的好地方。公园的整个外圈就贴在老城墙上,所以可以从不同角度俯瞰整个城市,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这里其实是拍摄圣贝尔泽桥(断桥)和罗纳河风光的最佳地方。
从刚才的圣母大教堂左边一直走到岩石公园顶部,在左手边有一个观景台是拍断桥的绝佳位置。当我们爬上去已看到不少摄影爱好者在长枪短炮地争机位拍摄了,我们也不甘示弱,装下样子!哈哈
汉堡包包独家小tips:如果要拍贝内泽桥,推荐早上去不逆光。要拍整个城市,则黄昏去最好。
圣贝内泽桥 Pont St-bnzet
圣贝内泽桥,是中世纪的著名桥梁。这座桥最初建于1171年-1185年,横跨于罗讷河之上,起到连接阿维尼翁和左岸的阿维尼翁新城的作用。
原来的长度约为900米,但因经常遭受洪水袭击,危险系数不断增高,终于在1668年特大洪水后,这座桥的大部分被冲毁,终于不再使用。此后它被废弃,没有人试图修复它。 幸存的桥拱也陆续倒塌或被拆除,最初的22个桥拱今日只有4座保存下来,成为了今天的“断桥”。
在桥上也是观赏阿维尼翁的好地方,值得一去。
下图是我们晚上的时候在对岸拍的断桥。
在出发前做攻略时知道普罗旺斯有种甜品特产叫做:Callison 卡利颂,于是我一边逛老城一边用眼睛搜索着,结果真的被我找到了一间不起眼的传统甜品店铺再买。进去跟老板聊了一下,发现他的店就是专门卖Callison的,店里是各种口味的Callison,并且他邀请我们试吃了几个口味,我们便选了其中一款买了一些。我其实感觉Callison很像我们的切糕,除了也是一样一大块糕点切出来称价格购买外,更相似的一点就是:价格超贵!!!
我们切了这么一点就要17欧元了!!!天呀!!!
不过,难得来一次,贵也要试试的,毕竟是特产。之后我们还路过了卖糖浸水果的店,价格也是很感人的~~~不过想买的话我会推荐到尼斯买,有兴趣的请继续看我的游记,后文会写~~~
买好Callison之后,我便继续搜索另一家在阿维尼翁出名的面包酱店,这家真心推荐你们也去试试看。
面包酱店:Les Delices du Luberon
包包在一本旅游书上看到介绍的这家著名的阿维尼翁橄榄面包酱店,感觉特别的有趣,也想买点酱放车上,如果这几天来不及吃午餐,可以在车上用面包酱伴面包吃,省时间也省餐费。
橄榄酱其实也是普罗旺斯的特色美食之一:将大蒜与鳀鱼分别切碎,加入洗净的酸豆、百里香、香薄荷和柠檬汁,以食物处里机打匀,徐徐倒入橄榄油,并以胡椒调味。做好的橄榄酱涂抹在稍微烘烤的面包上就是最道地的开胃菜,而以橄榄酱作成的法国面包更是普罗旺斯的特产,如果喜欢,还能拿橄榄酱来作菜呢!这里的面包酱口味非常多,有茄子鱼子酱(Caviar d\'Aubergines)、橄榄酱(Confiture d' Olives)、西葫芦甜瓜(Deice de Courgettes)、咸鳕鱼(Brandade de Morue)、红香酱(Pistou Rouge)、甜洋葱(Confit d' Oignons)。
现场提供面包和酱料试吃,店家也贴心地提供食谱,教你如何将酱料再添加至面包之外的其他料理。
我们都不知道买什么酱好,后来看到店里有一款是小包装的,一盒子裡面包含了6种味道,直接打开点面包就能吃!于是就买这种+小手指形状的法棍,于是今天的午餐就有了哦!
之后我们便继续赶路,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尼姆。可以继续关注我的下一篇游记哦~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