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是一种情怀
1425公里,我们用身体的力量去穿越,干枯的河床,沙化的草场,湖边的湿地滩涂,龟裂的土坷垃路,堆满砂石的便道......空气稀薄地带无尽的荒原里,大自然成为主宰,渺小如我们用车轮的轨迹,蝼蚁般划过这人迹罕至的土地,对于生活的所需降至最低,不挨饿,不受冻,就很好,至于吃什么,睡哪里,无所谓啦!有那么多美丽的错,有那么多藏羚羊,藏野驴,兔子,狐狸在我们视野里生生不息,有那么多叹为观止的视觉冲击,enough!就像第二天骑行路上,我和铁人突然停车惊呼,他指着天上说“快看,双日晕!”,我指着地上喊“卧槽,藏羚羊!”,于是摔下自行车,奔向荒野......
第1天 拉萨大巴前往狮泉河
拉萨到狮泉河,拉萨汽车北站出发,每天上午11点发车,我们在头一天弄错了时间,以为发车时间就像大多数青旅信息栏里写的那样,是下午2点,结果白跑一场,还耽误了一天,记得当时yak的火车下午1点半到拉萨,还打电话过来问我和铁人是不是已经上车走了,我说快到汽车站了,一会儿跟你说,电话挂了没多久,去售票窗口一问,人家说11点发车,早就走了我们只好买第二天的,给yak回电话回去,那边幸灾乐祸,说:“我就猜你们今天走不了,那晚上一起喝酒吧。”
等到19号终于出发,拉萨到狮泉河的大巴票价是653元,我们的自行车还要另外收200元,司机说这是统一规定,我们也无奈,临时买了一些水和干粮当早饭,却被告知,停车吃饭是在日喀则,下午5点半才到,看来只能靠那可怜巴巴的一点饼干充饥然后熬到傍晚了。
一路上窗外的景色还不错,听听歌,望着窗外发发呆,研究一下地图,时间也就过去了,一路上遇到大的县城都要停车,然后在检查站人车分过,刷身份证,这样的停车过关卡,28个小时的车程里,一共得经历10来次,不胜其烦!
到达日喀则,大巴停靠路边,只有一家四川饭馆,35块钱的套餐,跟学生时代在食堂打饭一样的感觉,饿了时候什么都好吃,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往事:铁人说这是他第二次来日喀则,第一次是2011年骑行中尼公路的时候,那天他从萨迦出发一天赶到日喀则,骑了近150公里,爬坡逆风没饭,再加上出发时间有点晚,导致夜里12点才到达,关键是当时没有带手电筒,手机也快没电了,好在最后骑摩托车走中尼公路的子玉,出县城去迎接他,才不至于完全黑灯瞎火地夜骑,到了日喀则之后,吃了一顿美美的串串香。
我第一次到日喀则也是骑中尼公路,2014年5月,那天晚上刚好还在日喀则的喜孜青年旅社看了皇马对马竞的欧冠决赛......
相同的路,我们用相同的方式去经历,所以有聊不完的回忆,人与人之间,这样的感同身受还是蛮难得的。吃完饭之后继续上车赶路,途径吉定县,再过318国道5000公里里程碑,翻过措拉山口,下至萨迦路口,最后到达拉孜,这一段都无比熟悉,毕竟一年前也是一公里一公里骑完的,过了拉孜,一直到第二天上午到达冈仁波齐神山前的塔尔钦线,也是去年我第二次藏区骑行——阿里南线骑行时走过的路,可惜是天色已黑,看不到曾经熟悉的那些路上风光,包括一座又一座5000米左右的垭口:昂拉山,突击拉山,朔格拉山.....
第2天 狮泉河-左左乡 38公里
拉萨到狮泉河的大巴是连续不停地开28小时,昨天上午11点出发,今天下午3点才到狮泉河镇,这也是我坐过的最长时间的大巴了,而且是座位,不是卧铺!同样坐过这趟大巴的好友,真真姑娘在微信里跟我聊天说她去年坐完这趟车之后整个人都像大病一场。我心想着,我们坐完之后,才是真正辛苦骑行的开始。
清晨过马攸木检查站,看着检查站旁边的简易房,回想起去年骑阿里南线时就在这里遇到几个从叶城沿新藏线上来的伙伴,一起喝酒聊天到深夜,不禁感慨万分,转眼整整一年过去了。马攸木检查站之后,便进入阿里地区,风景开始劲爆,我开始跟铁人当导游,先翻5200米的马攸木山口,然后下坡不久左前方可以看见雪山,然后就是南线进入阿里地区的第一个错——公珠错。去年骑过这里时看到的是蓝宝石一般的湖水,这次路过,由于是阴天,湖水颜色并不鲜艳,再往前开,到了霍尔乡,玛旁雍错那一抹蓝色出现在左边,还有云层里的纳木那尼,远处那个不太起眼的跟馒头一样的山峰,就是冈仁波齐了,铁人第一次见神山还是蛮兴奋,下了车就开始拍照,我倒是更喜欢纳木那尼。
从塔尔钦到狮泉河那段路,对我来说,就是陌生之地了,但这一路风景其实一般,典型的“阿里style”地貌,天气变得晴朗,我的心情开始飞扬,未知的境遇,未知的远方,总是会让我们热血沸腾,到了这边,游客变得非常稀少,跟拉萨周边的那些风景点完全是两种感觉。
下午3点到达狮泉河,海拔4500多米的茫茫荒原之上,狮泉河可以说是“繁华”,我们未做过多逗留,下了大巴,组装好自行车,找到一家川菜馆解决温饱问题(从前天18号的晚饭开始算,其实我们44小时之内,也就吃了一顿饭,也就是昨天傍晚在日喀则吃的那一顿)。
和餐馆的四川籍老板夫妻两人聊了起来,我们问到狮泉河哪里可以买到汽油(我们带的是油炉,加油站那是甭想了),正巧他们认识一家蔬菜店的老板,会卖给熟人汽油,于是吃完饭之后,又跑去那家蔬菜店,买了近一升汽油,这样最后的一项骑行准备工作也搞定了!
按理说这会儿已经下午五点了,应该在狮泉河镇休整一晚,但因为狮泉河到革吉县有122公里,一天骑完还是会比较累,况且由于经度的差别,阿里这边其实到晚上9点才天黑,我们便决定傍晚先赶一段路,骑到左左乡,这样明天就会轻松一些。tips:不要去看google地图的标识,S301国道狮泉河到革吉这段已经不再沿着森格藏布江的河谷走,而是走南边的一条路,经左左乡到革吉。推荐一款地图app——maps.me,阿里骑行必备app,感谢孔雀同学!
2015年的阿里北线:隔了三年,再次跟好友一起骑行!虽然是柏油路比较轻松,但这段路竟然全程逆风,纳尼?!不是说好的西风么,怎么刮起东风了,我们当时决定从狮泉河往拉萨自西向东来骑阿里北线,就是考虑到风向问题,但正如yak所说,藏区永远刮的是东南西北风,你永远不知道老天爷今天是面朝何方吐息!
好在逆风并不是很强烈,而且天黑前有4小时时间,38公里的路,一边骑一边玩也足够,我们也的确是一边骑一边聊天看风景,这一段路路旁有细而蜿蜒的河流,山是秃的,但河谷是绿色的,牛羊成群,有点儿西藏高原版的呼伦贝尔的感觉,偶尔会遇到一大波羊群过马路,我们还不得不减慢车速。
既然选择远方,就把自己当成美丽世界的孤儿。
到达左左乡,没有一家客栈旅馆,只好找了当地的一个四川人开的职工餐厅吃饭,并请求在餐厅的长椅上借宿一宿,厨师兼老板的四川大哥看我们两个骑行者也不容易,免费让我们借宿,花了100RMB吃了顿好的,红烧鸡腿肉和炒空心菜,当然还有拉萨啤酒!
这家餐厅门口正好是S301省道1315的公里碑,而今天8月20号又正好是七夕,于是我特意往前骑了1公里,去拍1314公里碑。说起来还真巧,去年骑行中尼公路时,5月20号那天,我恰好经过318国道5200公里碑,远处的背景就是珠穆朗玛群峰!
晚上天气晴朗,隔了一年,再见阿里的星空,怎么说呢,那样的星空,几乎都不需要后期修图!理论上来说,地球上最美的星空应该是珠穆朗玛峰的峰顶,海拔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星空也就越明亮,这一点来看,阿里地区平均近5000米的海拔,也是全世界最适合看星空的地方。
我们推着自行车,走出左左乡大约300米,避开小村子微弱的人类光源,拍出的照片逼格还不错,就叫“星空下我们不停流浪”吧。
第3天 左左乡-革吉县 83公里
上午起床,阳光不错,不过高原的云就是调皮的孩子,你始终无法预料天空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如果说骑行第二天就看到藏羚羊是一种幸运的话,天上的双日晕和彩云就是额外的惊喜。
吃完早午饭之后,买了一些干粮,开始出发,这是一个很长的缓坡,笔直的路线,以至于骑到高处回望时,甚至有一条笔直的马路消失在远方地平线的透视感。海拔爬升大约只有不到300米,但因为逆风,以及连续几天舟车劳顿的睡眠不足,导致我们骑得也很辛苦,尤其是铁人感冒了,整个人都很虚,还没骑一半就已经需要靠红牛来补充体力了。
这一段风景虽然单一,也有意外惊喜,当时我和铁人几乎同时惊呼“快看”,我说的是路基右前方荒原上的一小群藏羚羊,共五只;他说的是天空中的双日晕,特别魔幻。
我们停车路边,开始拿着相机缓缓走进藏羚羊群,50米之外它们倒还淡定,一旦进入50米的警戒距离,藏羚羊们就会轻巧地跳开,奔向更远处的荒原,直至消失在我们视野里,无比后悔当时出发时没带一个长焦镜头或者望远镜!回到公路上,抬头一看,天空的双日晕更加明显,我们就一边一车一边时不时抬头欣赏,过了平缓的山口之后,开始下坡,双日晕的外层日晕在一抹云朵上铺开,直接形成了传说中的七彩云,特别神奇。估计跟当时太阳高度角,云层的高度以及质密性,还有观测者所处的海拔和观测角度有关系,总之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七彩云,接下来不知道阿里北线还会给我什么样的惊喜。
过森格藏布江大桥之前,是一片比较罕见的湿地,森格藏布江在水草丰满的低洼处蜿蜒如蛇,有点像唐克看黄河九曲,为了更好的视角拍整片湿地,我让铁人休息吃干粮,自己离开公路去爬不远处的一座小山头,利用一切地形去获得更高更好的视角,是阿里北线摄影(尤其是拍那些藏北盐错)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一个野生摄影者,为了拍照,我也经常不吝体力,放下自行车去徒步,去爬山,累,但,值!在这片湿地上,我们还看到了似乎是一家三口的三只黑颈鹤,没来得及掏相机,人家已经开始避我们而远之了,再次痛恨没有带长焦镜头。
过了森格藏布大桥后,就是连续的起伏路一直绵延30多公里到达革吉县,还是有点侧逆风,铁人一直在擤鼻涕,看来感冒还蛮严重,西北边乌云密布,正在下雨,也让我们隐隐担心,不敢怠慢,被积雨云追上就悲剧了。下午5点,经过检查站,到达革吉县城,两个人都累得有点不想动了,想三年前台湾环岛骑行简直是天堂,一路累了就在711休息喝冷饮,饿了也在711休息吃便当,一天吃四顿正餐是稀松寻常的时。而阿里北线,每天只是出发之前和到达之后各吃一顿,还很有可能是方便面!而中途骑行路上整整一天,都只能靠干粮撑着。所以许多情况下,觉得骑不动,并不是真的累了,而是,饿了!补充说一句:吃货慎走阿里北线,我们这一路,吃顿川菜馆的家常菜,都是及其奢侈的行为。
到达革吉县,住在一家四川人开的招待所,能睡到床上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休息一会儿,去马路对面一家煲汤很好喝的餐馆狼吞虎咽了一顿,不得不说老板太实在,一份西红柿炒蛋,一大盆腊肉冬瓜汤,分量爆多!我们愣是没吃完,于是让老板封上保鲜膜放冰箱,明儿出发之前的早午饭可以继续吃!那也成为此次阿里北线骑行吃得最饱的一顿早饭!老板说像我们这样骑行的人不多,餐馆更多的消费群体是那些自驾的游客,过了十月份之后基本就没啥游客,他就回老家,来年春夏之交再回来接着开门营业,我们今晚吃的腊肉,就是他从老家那边带过来的。其实在这边做生意的内地人都挺不容易的,因为条件实在太艰苦,菜单上的价格普遍比较贵,也就容易理解了。
今天告别了柏油路。吃饱喝足,抽根烟,这便是辛苦一天之后最安逸的时刻了,买了两瓶啤酒回屋里,看了一部很温暖很美好的电影《深夜食堂电影版》,一天的疲惫也就抛诸脑后了,接下来的日子里,基本上我们每两天就会看一部电影,因为这是晚上能做的为数不多的事情。每天晚上的节奏都是,先导照片修照片,再写日记,最后看如果时间不晚,就看电影。
其实这次本来有一个颜值颇高但也玩得很野的妹纸是要跟我们一起骑阿里北线的,她自行车都已经在拉萨准备好了,可临时家里有事必须回去,错过了跟我们一起傻逼的机会,好几次我和铁人聊天就会提起来“要是这个姑娘跟我们一起骑,那肯定会是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应该会更有故事!!”有个姑娘必然瞬间提升旅行质量啊,想五月份骑行川藏线,一路上茫茫多的骑行者,我们队伍里有三个女生,就会有很多纯爷们儿的队伍各种套近乎,欢乐极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我个人公众号里看那篇《川藏骑行——2160公里的骄傲与暧昧》
第4天 革吉县-雄巴乡 104公里
如果不是最后有一段非常爽的28公里平缓下坡,估计我们天黑都骑不到,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远远低估了搓板路的难度。从革吉县出来,接下来1000多公里,便全是渣土路或者搓板路,出了县城,离开了柏油路面,有一种此痛绵绵无绝期的悲壮。我远远没想到,平路无风情况下,搓板路的骑行费力程度大约是柏油路的2.5倍,柏油路轻轻松松巡航25km/h,搓板路上一般只有可怜的10~12km/h的速度,这种折磨不仅是肉体上的,也是心情上的,骑着骑着就想爆粗口,什么jiba烂路!
我们出发也晚了,跟昨儿吃晚饭的那家餐馆老板说好了今天早午饭也去他那儿吃,除了两碗汤面之外,还有昨晚的剩菜,几乎没怎么吃的一盘西红柿炒蛋,以及好几块腊排骨,这也是此行吃得最饱的一顿早午饭,餐馆上午11点才开门,我们吃完之后,12点出发,之后9个小时,除了路上零散地吃点蛋黄派,卤蛋之类的干粮,就靠这顿结实的早饭撑起寂寞空虚的肠胃。
离开县城时,开始搓板,骑了100米发现,这只剩搓板路基的“省道”根本没法骑,练车带人一直颠得叮铃哐啷,眼前的世界一直是抖动的,速度没法超过10km/h,这样骑下去不出100公里估计车子就会颠坏,我们只能在路基边缘选择搓板不那么严重的地方,哪怕代价是泥土碎石居多,骑得更费劲一些,实在不行就直接下路基,在荒原沿着车辙的痕迹前行,土路,沙路,但也比搓板强,偶尔来往一辆大车我们就得吃灰,偏偏不巧还是逆风,骑到下午2点时,发现,两个小时我们只骑了24公里。不知道铁人心里怎么想,我开始有焦虑,因为按这个速度,得晚上九点才能到达雄巴乡,而实际上刚刚出发时是一天中体力最好的时候,越往后只会越累。
我带着心急的情绪,稍微有点赶着骑,铁人被我落下越来越远,我就不得不停下来等他。今天铁人的感冒已经差不多好了,但出了别的状况——他的车座软套垫不知道什么时候脱落了,而久未骑车的他屁股也不像我这么皮实,这二十几公里的烂路下来,他的屁股已经磨破且血肉模糊,所以骑得很痛苦,我们再次感慨要是那个妹子跟我们一起骑行就好了,说不定姑娘有卫生巾可以给铁人同学贴在大腿内侧垫一下。相比之下我的屁股就很耐磨了,从来都不穿什么骑行裤,这次骑北线穿的就是一条在大理买的花裤子,全程屁股甚至都不会觉得疼。嗯嗯,都是练出来的= =
几乎也没有太多沿途风景可以看,在骑了30多公里之后,遇到一队青海那边过来的修路工人,找他们讨了一点热水,顺便等等铁人,那会儿已经快四点了,他们说我们今天很难骑到雄巴乡,不如在K1179处,上他们工地那儿过夜,管吃管住!这个建议不仅颇具诱惑,而且也合理,但我和铁人还是决定按计划前行,哪怕骑到天黑。接下来顺风多一些,加上已经渐渐适应路况,至少心理上没那么痛苦,其实我们一直在爬缓坡,以至于后边到了海拔5000米都没有觉得在翻山,可能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在烂路中选择好骑一些的路吧。
39公里处遇到一个独行的骑友,28岁,哈工大读博,也是个经验丰富的骑士了,他这次骑阿里中线,所以今天到雄巴乡之后,便会和我们分道扬镳,不过能遇到就是缘分,他也是我们整个19天行程里,遇到的唯一一个骑友。当时很有意思,他在路基右侧的荒野里骑,我在路基左侧土路上骑,并大声喊他过来,说我这边路况好一些,不一会儿铁人竟从后边追上来了,他是在路基上骑,原来这段路的烂路基已经被施工队的压路机轧过,比较平整,于是三个人接着顺风,骑了一段舒服的路,而且是并排边骑边聊天。
下午6点左右,我们过了K1179的工地,并未停留,借着顺风开始爬坡,6点半到达海拔5010的垭口,这时我们才骑了55公里,也就是说时速10公里都不到!!!还有49公里等着我们= =天无绝人之路,接下来是一段完美下坡,所谓完美,就是:虽然是砂石路,但被碾压地比较平,并且这段下坡是缓下坡外加顺风,既不用蹬踏板,也不用捏刹车,就可以保持35km/h左右的时速痛痛快快地放坡,哼着小曲儿放坡~
在海拔仅下降不到500米的情况下,坡了28公里!(坡度其实很小,相比一下怒江七十二拐,28公里的下坡,海拔下降了2000米!也就是说陡坡会让能量浪费在刹车上,缓坡最舒服)放坡结束,又骑了几公里平路,一看时间7点半,今天已经完成88公里了。
还有一个半小时天黑,我们还剩仅仅16公里的路要赶,所以没什么好担心,接下来就是边骑边玩边拍照的节奏了,一段渣土路的坡上,远方是厚重的一坨坨积雨云,连着天地间的雨雾,十分壮观,夕阳的光线开始变得柔软,阿里荒原以地平线为界,冷暖色调相得益彰,再配上我们自行车骑士们饱经沧桑的面容以及坚毅的眼神(自恋一下),感觉特别好。
想起以前一个彼此喜欢的姑娘描述我的一句话(当时我俩互相用“男人”“女人”称呼):“男人,你那一背的荒凉~”......那都是五年前的往事了
最后到达雄巴乡是8点50,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落下,天空的云还是金色,找到雄巴乡貌似是唯一一家藏家旅馆安顿下来,晚上三个人一起去貌似也是唯一一家川菜馆吃了一顿,有荤有素还有汤,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面对热腾腾的晚饭,感动到老泪纵横啊!其实我今天倒不累,后边60公里基本是顺风,偶遇的那个哥们儿体力没有我和铁人好,配合他的速度骑,我们游刃有余。
傍晚的雄巴乡。
第5天 雄巴乡-盐湖乡 94公里
比昨天累,所有辛苦都渴望回报,今天终于开始阿里北线一错再错之旅,藏北大大小小的盐湖,一个个出现在我们沿途的视野中,因为每一次到达都伴随着旅途辛苦,所以那些“错”也就从视网膜一直烙印在了心里,过目难忘,更新日志时已经离开了一个月,但那些错的名字,包括初见时的画面,都还清晰。
上午起床时,独行阿里中线的哥们儿已经出发了,我和铁人依旧是睡到自然醒,外边修房子的当地人已经忙得热火朝天,我们在明晃晃的阳光里刷牙洗脸,去那家川菜馆吃早饭,也就是包子和稀饭,早饭并不结实,导致今天晚些时候因为肚子饿,尤其是缺盐,而骑得很乏力。我的体质就是那种能量转换很快,效率也很高的人,吃饱了力气十足,能迅速把食物转换为肌肉力量,但并不持久,往往刚刚吃完饭,骑了两个小时,就觉得又饿了。由于阿里北线的骑行很少能在路上真正吃一顿中饭,白天就只能靠干粮填充,我的原则是不等到真饿了才吃,而是一边骑一边不停地进食,哪怕是零食——地瓜干,葡萄干什么的都可以。
刚出雄巴乡就见到一个湖,并不大,从颜色上看应该是淡水湖,倒映着蓝天白云还挺好看,我们放下自行车,徒步到湖边的小山坡上,去俯瞰湖面,相似的行为,我们在聂耳错和大盐湖都不遗余力。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格外累——因为我们不仅骑车,还徒步,还爬山!
不知名的淡水湖往前就开始缓坡爬升,但路况很好,砂石路已经被压路机碾地非常平整,我们停在路边吃东西时,还被一群修路工人围着聊天,还邀请我们去他们工地吃饭,甚至邀请我们坐他们的吉普车在荒原里去追藏野驴!我们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们,原因很简单——我们要赶路!大约右侧十多公里外有一片蓝色,是色卡执错,也就只能远眺一下了,骑到海拔4900的垭口之后,开始今天第一个下坡,不像昨天那么幸运,这次是陡坡,而且路况很差,大多数时候都得捏着刹车,眼睁睁看着燃烧身体积累起来的重力势能,浪费在刹车碟片的摩擦热能上。
拐了几个弯之后,下坡路变成一道平直,延伸到远处看到一抹蓝色,线条状,周围有红色的滩涂和白色的盐碱地,这将是我们第一个近距离接触的藏北盐湖——聂耳错!真的很美!一见倾心!几乎是一下子忘记疲惫,又享受着下坡的快感。到达聂耳错近处,我寻见一山头,便将自行车靠路边停,去爬那个山坡,看看视角如何,无奈这里离聂耳错还是太远,爬个30多米高的土坡并不能使湖面的视角开阔多少。
于是继续骑,在距离湖边两公里的一处公路旁,爬了一座大约6,70米高的小山,这下角度稍微好一些,聂耳错在天光云影的高对比度下,呈现出油画般的色彩,如梦如幻。之后我们还为了一群藏野驴,几乎快走到聂耳错的湖边。算是在比较近的尺度上拍到了比较满意的照片。
骑过聂耳错,今天的行程只到一半。接下来的后半程几乎是前半程的复制,继续爬一个海拔上升500米的大缓坡,这次的路况就没那么幸运了,不仅仅是搓板碎石,还有一些沙尘路,风化严重的土壤,覆盖着跟沙漠一样的细沙,稍微厚一点就会让自行车陷入,并且对前轮产生一个转向的扭矩,下坡速度快时遇到这种路况还是很危险的,容易发生侧摔。
20公里多的连续上坡真是崩溃,而且阿里北线的山都是缓坡,往往是一条看不到头的路横在前方,甚至无法判断在拐弯之前这段直直的缓坡到底有多远,阿里这样的荒原里,判断距离比较难。这种上坡,再加上微逆风,就是一种慢性折磨,堪比马拉松30-35公里的那种煎熬。
我骑在铁人前边一公里处,但是因为实在没有什么食物补充能量,再加上出汗很多没有补充盐分,总是觉得肌肉没力量,偶尔下车推一段,顺便吃点儿海带丝让嘴里有点味道,后悔上午出发前怎么不多买几根火腿肠或者卤蛋!至少有三次,我以为前方路面与天空的交线处就是垭口,但一看GPS的海拔高度还不够5000,便打消幻想,实际上也是如此,上完一个坡,还有下一个坡那么高冷地守在前方,万念俱灰!最后终于看到坡顶经幡飘扬,高度表也差不多5000,此时才感慨一声:“卧槽,终于到了”。
垭口休息时,等到铁人,他也几乎精疲力尽,车子一丢就躺地上了,我们有理由放松一下,因为接下来到盐湖乡的路基本是下坡。嗯,下坡,是挺爽,但是因为这段刚好在修路,很多便道像茶杯的耳朵一样挨着主路路基,几乎每两三百米就要下便道骑出一段半径不到8米的半圆再兜回主路,而且是伴随着先急下坡再急上坡,这哪里是放坡,简直就是山地速降,而且路况复杂,好几次我在沙尘路拐弯时都险些失去平衡摔车,好几次遇到高隆起的搓板,连人带车颠到空中飞翔......神经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样的下坡也挺虐心的。
最终望见远处的盐湖,以及一片草原尽头的盐湖乡,看看时间也是8点了,为了看北方更远的扎普错,我们第四次停车路边,先走了一公里来到一座岩石小山脚下,然后爬到山顶经幡飘扬的地方,远眺扎普错和大盐湖,其实效果一般,毕竟离湖还是太远了,阿里北线上,大多数湖,都很难找到湖边某处居高点去俯瞰,所以无论是眼睛看,还是相机拍,往往是呈横带状,尤其是相机拍出来的照片难以体会到藏北盐错的广袤壮美。
8点半到达盐湖乡,找到一家青海回民开的餐馆旅社,条件虽然简陋,但居然还有wifi!餐馆的食物也超赞,先是一人来一碗拉条,再切一盘羊排,蘸着辣子椒盐吃,一天的辛苦终于有所报偿。等待晚饭时我出去买了两瓶啤酒,准备晚上回屋喝,厨师小哥说餐馆里不让喝酒,我说我不喝,吃完回屋喝,他说那也不行,不能带酒进来。
我只能先把啤酒拿回屋里,心里琢磨着这个回民小哥不太好相处,然而晚上我和铁人在屋里喝啤酒时,这个小哥居然不请自来,到我们屋里跟我俩聊天,他就一直站在门口,一边问着我们的旅途,一边讲述他自己的人生,21岁,但是已经结婚并且有一个孩子,这让年过30的铁人和我情何以堪!
他们一家子都是格尔木的,千里迢迢来这里做生意听不容易,到了冬天只会留几个人看店,其他人可以回家过年,他的婚姻是父母安排的,似乎是天经地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不曾去看看青海和西藏以外的世界,所以对我们两个北京来的年轻骑行者,很好奇。
阿里北线2900里的漫漫征途,才刚刚开始(未完待续)
游记传送门:【那曲阿里大斜线篇】车轮不息,那曲阿里大斜线骑行穿越之旅【Part.1】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235375车轮不息,那曲阿里大斜线骑行穿越之旅【Part.2】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235405车轮不息,那曲阿里大斜线骑行穿越之旅【Part.3】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235436【阿里北线篇】 在空气稀薄地带骑行,阿里北线单车穿越之旅(Part 1)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233940 在空气稀薄地带骑行,阿里北线单车穿越之旅(Part 2)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234082 在空气稀薄地带骑行,阿里北线单车穿越之旅(Part 3)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234175 在空气稀薄地带骑行,阿里北线单车穿越之旅(Part 4)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234233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