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沿G318一路向西,最先进入江苏省。江苏的第一站我当然是选择苏州啦。“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作为吴文化发祥地之一,在苏州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变换中,留下了不少的故事。但这些故事早已随着漫长的时光揉进了苏州的江南风韵里。
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热爱旅行的苗雨佳。小时候收到人家送的巧克力总是小心翼翼地藏在口袋里 ,最后全都融化。长大后见多了不经意间路过的风景,无意间抿到的美酒,没有留下电话号码的人。学会了从第一眼到最后一眼,好好享用,把人爱够,把酒喝光,不去瞻前顾后。学会了在最快乐时说,我们干了这杯,不为什么,就现在。有生之年,要好好看一看这个世界,出发吧,就现在!这一次苗苗和大家踏进梦里水乡,一起来感受春日江南的诗情画意吧。喜欢苗苗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也欢迎爱旅行的你来我的地盘做客哟
一方天地里的万千山水
来到苏州,就绝不能错过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这就是苏州园林的精髓,它以奇巧的心思设计,将万千山水的姿色凝聚于一方天地里。苏州园林的每一处都是一个浓缩的小自然,它们汇集在一起,形成了围墙里的小世界。虽然都是人工山水,但设计者却推崇以自然法则构成景色系统,规整里却又充满了自由生长的勃勃生机。将写意山水纳入空间里,是在有限中创造无限,追求多样性,让观赏者能够看到丰富的景致。
苏州园林的代表,那必然是拙政园。拙政园的命名是引用了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于是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明正德初年,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过起了官场外的生活。虽然园林精致不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牧歌,但却也是“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的隐逸诗情。
拙政园主要分为三部分:西部的补园,中部的复园和东部的新园。拙政园的主体景区以大水池为中心。池中垒土石构筑成东、西两个岛山,把水池分划为南北两个空间。其中点缀各种要素、山、水、植物、建筑等作为穿插设计,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布局,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也都能看到,可以说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比较工整、典型的“学院派”代表作啦。
tips:拙政园里景色很多,也很曲折,所以如果时间有限的话可供选择的游览路线还是很多的,但一般都遵照逆时针的路线游览,从东到中再到西园,然后再从东园出去。 基本线路入口→兰雪堂→太湖石假山→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梧竹幽居→待霜亭→雪香云蔚→荷风四面亭→远香堂→绣绮亭→倚玉轩→小沧浪→小飞虹→香洲→别有洞天→宜两亭(玉兰堂)→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留听阁→与谁同坐轩(→浮翠阁)→倒影楼→见山楼→绿漪亭→海棠春坞→听雨轩→玲珑馆→嘉实亭→园林博物馆→出口门票及开放时间门票政策淡季 70元/位(1月 2月 3月 6月 11月 12月)旺季 80元/位 (4月 5月 7月 8月 9 月 10月)开园时间 7:3017:30(3月1日11月15日)7:3017:00(11月16日次年2月29日)
粉墙黛瓦的新诠释
出了拙政园不要急着离开,紧挨着这里的还有一个苏州必到之处——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出自于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之手,他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贝聿铭先生的作品总有一种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在,例如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古典中的时尚元素,创造性地把古老宫殿改造成了现代化美术馆风格。
而苏州博物馆也体现着这样的设计创意,苏博 “中而新,苏而新” 的风格定位,以新颖材质打造,既符合中国传统建筑审美理念也融合了苏州人文涵养与地质风貌,这探索了中国传统的园林思想在现代审美中的新方向,也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逛苏博,除了建筑本身是艺术品,其中的藏品也一定要好好看一看的。苏博藏品中书画、陶瓷、工艺品、铜器和忠王府是特色。那你们知道镇馆之宝是哪几件吗?
(宋)真珠舍利宝幢和盛真珠舍利宝幢内木函,是非常珍贵的佛教艺术品。目前展出的宝幢是复制品,原品很少展出,不过仅是复制品也很让人叹为观止了。塔上装饰珍珠4万多颗,且运用了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金银皮雕刻、檀香木雕等十多种特种工艺。原品为北宋遗物,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这首《秘色越器》就是形容另一件镇馆之宝——秘色瓷。晚唐五代的越窑有一种"秘色瓷",当时人们赞誉越窑瓷器釉色之美而演变成越窑釉色的专有名称,后来据《候鲭录》记载,五代时钱氏吴越国控制了越窑窑场,瓷器秘不示人只做供奉,臣及庶民不得使用。直到后来秘色瓷的出土才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苏州博物馆的秘色瓷莲花碗就是五代时期的秘色瓷标准器。在苏博我们也终于得以窥见这神秘器物的真容。
至于这些镇馆之宝在哪些展厅呢,我就不剧透啦,毕竟寻找镇馆之宝也是逛博物馆的乐趣之一。而且呢,苏博在展示这些藏品的陈列方式上还有非常特别的设计,不仅是展厅有专门设计,其与背景的结合也非常的亮眼,一眼就能被吸引,可见贝聿铭大师的设计有多厉害。
苏博对我来说也不算陌生,我比较推荐大家在4月中旬到5月初的时候来,这个时候苏博紫藤园的紫藤花就都开了,这紫藤花来历也不小呢。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不仅参与了拙政园的设计,还在园门附近栽种下一株紫藤。这株紫藤虽然年岁不小,却是依旧每年花开灿烂。而苏博在花木设计时在这株老紫藤上摘选了花木,嫁接在紫藤园。每当紫藤盛开的时候,在花下品茶闲坐,也是一种充满历史与诗意的享受吧。
tips:苏州博物馆支持提前预约,如果你提前一两天(法定节假日需要提前更早)在官网上预约,那么到达门口后可不排队直接进入。每张有效身份证件每天限定预约一次,最多实名预约3人。注意:入园需要身份证开放时间:9:00-17:00(周二-周日,16:00停止入馆;有重大活动或维修时可能临时闭馆。)门票价格:免费
评弹一曲琵琶语
逛完苏博,向东走一走就是平江路。平江路是中国大运河的遗址点之一,是一条贯穿着苏州人生活,处在闹市中的老街,有很多有意思的小店可以逛逛。适合用双脚去慢慢探访2500年历史下真正的苏州文化。(所以建议大家穿舒适的鞋子哦~)
要说平江路上有什么推荐呢,首当其冲的就是听评弹。一曲江南调,一世姑苏情。白墙灰瓦的深巷里传来的婉转评弹是令人神往的所在。在平江路听评弹,我的推荐是琵琶语评弹馆。这里的常驻评弹老师吴亮莹老师可是《金陵十三钗》插曲《秦淮景》的原唱呢。年轻时候曾经享誉海内外,现在依然风采不减当年,一曲吴侬软语,真是酥到骨子里。当然这里性价比也很高,38元点一杯茶就可以坐一晚上,很超值了。
在平江路逛累了,想在苏州的街头喝一杯咖啡休息一下,我拐进了一家咖啡店,名字叫Tiny coffee·草芥。店面不大,很容易被错过,但也是很有名的网红咖啡店了。不仅装修风格细节丰富,在咖啡口味上还独特的结合了苏州元素。鸡头米美式、海盐枇杷、小酿鱼……当把这些苏州特色结合在咖啡里,会是怎样的口感呢?
一块金砖的诞生记
苏州除了苏州博物馆,还有一座充满了高冷范儿的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不要一提到金砖就觉得是金光闪闪的那种,这里的金砖可绝不是你想的那样,它真的是砖。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又称”苏州御窑遗址园“,位于苏州相城区元和街道阳澄湖西路,这里清清冷冷的气质是繁华之外的风景。
作为御窑遗址,这里旨在保护和传递金砖的历史及制作工艺,博物馆以砖为主题,馆内运用空心砖、多孔砖、小青砖等等传统砖及部分现代工艺砖构建风景,讲述“一块金砖的诞生记”。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建造紫禁城,宫中派出官员到苏州监制金砖。陆慕镇的优质黏土适宜制坯成砖,所产的砖细腻坚硬,“敲之有声,断之无孔”,被永乐皇帝赐封为“御窑”。此后御窑产的砖便承包了紫禁城。故宫太和殿那一块块低调不起眼的光润似墨玉的砖,就来自于此。它“一两黄金一块砖”的价值体现在苏州窑所采用的复杂烧造工艺上,每个工艺环节都极其讲究,整个过程要长达近两年的时间。无名工匠复杂而漫长的劳作,让泥土也有了黄金的价格,两年成一砖,岁月与精致都微缩在小小的一块金砖里。
tips:开放时间:每星期一至星期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遇有重大活动或重要设备设施维修保养时,可根据需要临时闭馆。门票价格:免费
梦里水乡,心灵的震荡
作家三毛在与张寄寒先生的信里说:“我的心灵曾经受了人生的三次震荡,第一次是19岁游法国巴黎见到埃菲尔铁塔,第二次是丈夫荷西的死,这次是回到故乡,回到周庄就常常会流泪,怎么也克制不住。”让三毛魂牵梦绕的周庄,古老的街道记录着沧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里有水乡的宁静,少了些聒噪与喧嚣,淡淡的闲适感染着每一位来到这里人。在水边的餐厅小坐,河上的乌篷船来来往往,偶尔传来几句船家哼唱的摇橹小调。
有机会的话要试试清晨或者晚上逛周庄,那时的水乡小镇才是更真实的生活。没有了浩浩荡荡的大批游客,只有散步遛弯的本地居民,你会发现与白日人群熙攘时不同的感觉,那烟火气里尽是生生不息的活力。所以如果你时间充裕,强烈建议你在古镇里住一晚。
周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曾经的江南巨富沈万三便是周庄人。上一次参加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时路过了贵州福泉,让我知道了沈万三与张三丰的一段奇缘。而家破人亡后的沈万三也是在福泉去世,并葬于福泉山下,如今周庄的沈万三水底墓是明弘治11年,其五世孙将沈万三遗骨从福泉山迁葬而来的。沈万三的故居也在这周庄之内。从生到死,从富可敌国到家破人亡,谁又知道他心里曾有多少感慨呢。如今人们再提起他,也不过是赞一声传奇,叹一句可惜。
tips:每天晚上7:30之后和8:00之前是景区免费开放时间。
论蟹的“亿”种吃法
论吃蟹,倚着太湖的苏州人还是非常讲究的,虽然说有“亿”种吃法有点夸张了,但是苏州人吃蟹的花样还真是不少。据说讲究的苏州人绝不允许用蒸蟹宴客,原因在于蒸蟹不仅吃相难看,还容易冷场,大家都一门心思剥螃蟹,谁还有时间讲话。所以在正式宴席上,蟹就变着花样的上桌,什么雪花蟹斗,蟹粉豆腐,蟹粉蹄筋啦这些菜,优雅品尝螃蟹的美味,还不用费劲的剥壳,这太适合我了。
除了蟹,还有莼菜鱼羹和老苏州的味道——白什盘,我比较推荐。莼菜鱼羹是采用来自太湖的银鱼和莼菜制作而成,不在太湖畔可是吃不到的哟。毕竟莼菜鲜美却不易于储藏。不然也不会有“莼鲈之思”这一典故了。
告别苏州
太湖畔的苏州,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旧忆。借用余秋雨的《白发苏州》:“这里没有森然殿阙,只有园林。这里摆不开战场,徒造了几座城门。这里的曲巷通不过堂皇的官轿,这里的民风不崇拜肃杀的禁令。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聊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俏,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肆太密,这里的书法过于流丽,这里的绘画不够苍凉遒劲,这里的诗歌缺少易水壮士低哑的嗓音。”再见苏州,G318继续前行。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