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匆匆一瞥彩虹桥,双河村里庆中秋
抵达 婺源 的第一站— 彩虹桥 ,距离住的地方不到1公里的距离,趁着日落之前,奔向 彩虹桥 ,从住所步行到 彩虹桥 ,15分钟的路程。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一诗中所描述的 彩虹桥 ,始建于宋代木质廊桥,有4墩5孔11座廊亭,桥中的廊亭供奉着胡氏先人神龛,中间的大禹神像更寄托着村民对自然对神灵的敬畏之情,镇水保护古桥,保佑世世代代平平安安。
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从 彩虹桥 经过茶楼小吃再到石蹬桥,古朴木质的茶楼,多了很多人造布景,还原旧时劳作风貌。
临河停着许多竹排,游览小西湖,看不远处的摩崖石刻,鸳鸯树,镇水铁牛,如果时间充裕,可以体验一下。
清华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身在异乡,但能参与到双河村的这场舞草龙灯,真是幸运。中秋佳节,这场舞草龙灯的表演将全村人的力量凝聚到了一起,有幸参与到其中,也深深被现场的气氛感染,祈福秋天有一个好收成,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家人平平安安。
清华镇 过了双河大桥就是双河村,吃过晚饭,天也刚刚黑了下来,寻着星星点火的光亮,本该安静的街 道因 为舞草龙的缘故而异常的热闹,孩子、老人、男人、女人们,差不多全村的人都兴高采烈的来到街上,欢声笑语,围绕着火堆,点香、放烟花
为庆祝中秋节,要连续3天舞草龙,从晚上7点多开始准备,8点的时候仪式正式开始,除了双河村,虹关、 汪口 、 察关 ..... 婺源 的大小村落,至今也仍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看过《欢乐颂》的小伙伴们一定不陌生,关关和谢童去 婺源 ,晚上参加村里的热闹场景就是舞草龙,在 汪口 的俞氏宗祠那里取的景。
各个村的舞草龙独具特色,从各家各户众筹出的资金购买这些编制草龙的材料,香、炮竹等等,每家至少出一位代表参加晚上的舞龙,可不要小看这看似简单的草龙,他需要近百人合力才能举起,并且从开始到最后结束,要一直举着草龙舞动,很多人在中途身体吃不消,再由第二个人接力替代。
众人拾柴火焰高,借着燃燃的火焰,点燃一把又一把香,香点然后插在草龙上,草龙舞动起来,漆黑的夜晚只能看得见星星点点的香串起的草龙在舞动。
在双河村连住了2晚,两天的草龙模样还有些差别,但都是就地取材的,之前看到的是用草编织的龙身,再插上的香,这个是用红绳系起一个个香,再绑在竹竿上。
大人们在一旁点香,孩子们围在一起玩,看到了久违的童稚笑容......想起了小时候.........曾经我们憧憬过年的时候能够穿漂亮的新衣服期待除夕那天一边吃饭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场景和家人一起燃放烟花、点炮竹是最开心的了当12点的钟声敲响,在此起彼伏的“新年快乐”声中,我们又长大了一岁……渐渐的,我们长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抢红包、扫红包、集五福…..已经成为春节最期待的事情之一我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而身边的许多人,越加的渐行渐远.......这时我们抱怨,年味淡了…….你是否问过自己,是年味淡了,还是你变了呢?
『贰』吴楚分源,一脚踏两省
路上少有的旅游大巴车,不见国庆拥挤的人海大军,坐拥这青山绿水间幸福感越加强烈,趁着清晨难得的人少清静,打算直奔浙岭再原路返回慢慢游玩,浙岭下面有一处脚岭村,在 婺源 的几大徒步线路中,从脚岭到官坑的徒步线路更是深受驴友们的追捧,沿着山路盘旋而上,180度大转弯将还有困意的我瞬间惊醒,下意识的紧紧抓着车把手瞟了眼老俞(包车的师傅),见他兴致勃勃地开的不亦乐乎地说,这条路外人不知道,是他们本地人跑出来的一条通往 安徽 省的捷径,就是比较陡,山路很窄,迎面而来的小轿车相向而过都要慢行错车,小巴大巴车更是想都别想,老俞给我们停在山路上,找了半天最佳的观景位置,这个角度看刚刚好,渐渐放晴的天空飘着几朵洁白的云,梯田、村庄清晰可见,就是脚岭村了。
在快要到山顶的时候看到路边立着一处“徒步登山”的牌子,顺着指引一路向下,就能走回到脚岭村。经过20多分钟终于抵达吴楚分源,云雾缭绕仿佛真的登上云山之巅,突然闯进一片云海之中。
“吴楚分源”的青石碑,据说这个石碑是仿照清代康熙年间的吴楚分源界碑做的,真界碑目前保存在博物馆中,一阵阵雾气让这段百米长的青石板路神秘感十足。
不知是露水还是雾气打湿了斑驳的青石板路拾阶而上从瞭望台上俯瞰吴楚大地我也体验了一把古人指点 江山 的恢弘气势
在这吴楚分源的周边还种植着许多猕猴桃,可惜现在不是果实成熟季节,能见其叶,未见其果。
江西 、 安徽 一带走出了许许多多的 成功 人士,从 婺源 通往 安徽 休宁 这条公路,就是著名港商汪松亮先生出资修建的,有感于家乡交通阻隔、学校简陋,捐款一千万元,三百万建学校,七百万修公路。汪先生是 香港 十位首富之一,慷慨解囊达千万之巨,让两省朴实的乡民感动不已。2001年公路建成通车,为感念汪先生造 福桑 梓的义举,村民们于是勒石为碑以记恩德。
『叁』江南第一樟,村里有个“古徽道”
这是一个来之前没有做任何功课的地方,却来了....就喜欢上的村落
通津桥是抵达虹关最先经过的一座桥,是一座石筑单拱桥,虽然只有16米长,但那写满岁月沧桑的桥身,站在桥上瞬间就能把人带回到南宋中叶的那个年代,尽管桥的一边就连着整齐的柏油马路,但刚刚走进 虹关村 ,对它的好感瞬间加剧,对探寻这座古老村落引发我极大的好奇心。
一边是沃野良田,一边是潺潺的溪水,整齐的房屋虽然很简单但不简陋,路上偶尔遇到一群悠闲的大公鸡,远处的青山,飘在头顶的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安静而祥和的虹关,让我再一次找到了寻觅已久的世外 桃源 。
穿过狭长的里弄,尽管村里大多数的人家已经离开家乡,如今更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门窗上的镂花图案,雕梁画栋都彰显在寻常百姓的家中,无论岁月更迭,还是已经换了主人,这些徽派建筑精湛的工艺仍彰显的淋漓尽致。
对于虹关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村口那颗“ 江南 第一樟”了
走在古朴的青石板路上,这些已经变了色的墙仿佛在诉说历史,此时让我想起 宏村 最初的样子,如今已经被越来越浓的商业化所腐蚀,而虹关,我还能看到本真的模样,顺着古徽道,就这样一直走下去.....
『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致青春》
这颗香 樟树 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当年妈妈和他初恋情人私定终身的地方他还在这送走了她最爱的人她年轻时所有的喜怒哀乐都由这颗香 樟树 见证的而她又再次见证了我的青春——郑微
曾经的我做着傻傻的梦希望在现实生活当中小美人鱼和小王子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辈子永远不分开
而现实命运让彼此分开七年春夏秋冬大学四年遇见了陈孝正爱过、哭过、绝望过职场的艰难与不易家庭的误会与决裂……………..人生如此青春这样最终还是实现了那个从小到大的梦想
香 樟树 , 婺源 的每个村落都有有的几百年,有的几千年,很多都无从考证离开家的人们有的一年回来了,有的十年回来了,而家门口的香 樟树 ,好像一直都是那个样子它是青春的见证,它是爱情的象征,它是历史的轮回,它更是一份乡愁的记忆
从浙源一路而下,与虹关、树坚强同在北线上的 察关 村,就这样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还没进村, 察关 水口旁的大 樟树 就让无数走过来过的人们驻足停留,它就像一个守护神,屹立在村口,庇护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归家的人们,看到它们,就意味着,到家了。
古桥连接着村里与外界,拱起的半圆形石桥与水面的倒影相接相连,从这个角度看,像极了一幅田园山水画,古朴而静谧,如果桥上能再有牧童骑黄牛,这幅画面就完美了。
水中还有昨晚舞龙留下的草龙。夏末秋初,虽然没有黄灿灿的油菜花,但放眼望去一片青山绿水的沃野良田,收获了不同于踏青时节的别样感受。
『伍』深入沱川,寻找画里乡村
金岗岭红豆杉群
沱川 是 婺源 最北端的村落,有被大家熟知的 大理 坑,查平坦,更有一些鲜为人知的 篁村 、河 东河 西村。金岗岭红豆杉群,进入村口迎面几颗硕大的古老 樟树 、杉树就给人 强烈的视觉感,更有可爱的小朋友义务做向导来讲述村子这些关于古树的故事。
历史与现代,门口的古树就是归家游子心中家的记号,十年归来,容颜已改,但这些古树却依旧屹立在那里,丝毫没有变化,与其说时间的见证,不如说它见证了时间。
篁村
小小的 篁村 却还分为了2个部分,一个是余姓一个是俞姓,同音不同字,俞姓的 篁村 主要是看的“屋顶”,好神奇,特意找了一处位置较高的观景台,恰好能把小小的村落尽收眼底,这些房屋密集而整齐,能清楚的看到一些年代久远的房屋
篁村 是老俞的家,走过村口的大夫桥,老俞还给我看了之前来这里写生的画家送给他的一幅画,画的就是眼前村口的风景。
顺着小路再往前就看到了那颗千年罗汉松,这个也算是 篁村 的镇村之宝了,建村时候就有,如今可是千年古树,更奇特的是,当时是随意的一放,使得树木倒插在土壤之中,就这样奇迹般的活了上千年。
茂密的枝叶抬头都看不到缝隙,巨大的树干上都爬满了绿色,一个不注意老俞就爬上了树,找罗汉果,此罗汉果不是咱们见到的圆圆的罗汉果,这个可是千年罗汉松结的果实,幸运的找到2颗罗汉果,第一次见这个样子的果子,像个小精灵一般,上面是绿色的小脑袋,下面是肉色的身子,中间还有一个肚脐一样的痕,透着一股子灵气,真是神奇的存在
时间有限并没有往村里走,看过罗汉松就返程了,不要小看这 篁村 ,四周群山环绕,有金刚岭、笔架峰,其中笔架峰与村内的砚墨池遥相呼应,黑白相间,走在这白墙黛瓦的老房子中,仿佛也能嗅到文人墨客的书香气息。
河东河西村
距离 篁村 不远的河 东河 西村,我们是驾车过去的,好像两村之间有条小路,步行就可以通过,来这边的朋友可以找一找。
河 东河 西村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村落,小河的两岸都坐满了正在写生的学生,村里很静,在这个巨大的创作殿堂里,能听到鸟儿啾啾啾的声音,能感受到吹拂的微风,能看到流动的潺潺的溪水,时而晴时而阴云的天气,偶尔还会飘几滴毛毛雨,尽情的用画笔记录这所见所谓所感,画中有你,画中有我。
河 东河 西村最美的景色一定是深处的三溪交汇处,在一处浅滩也坐满了来写生的,这个位置,前面后面左边右边,360度都是不一样的风景。
在这样如诗如画的风景中,让你都忍不住停下来,用画笔用文字用眼睛用一切可以记录的东西,留下这最美的画面。
『陆』百年徽州古宅有了家的温度
百寿花厅寻找第100个寿字 第一眼看到俞氏客馆,真的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如此繁复而精湛的雕刻,令人眼花缭乱而不知道该看房檐还是门窗,好像是一层雕刻还叠加着另一层雕刻,好像一个缝隙都充满着雕刻,化腐朽为神奇,并不在一个多么起眼的位置,如果不是顺着指示寻来,可能就此错过如此珍贵的艺术珍宝,我们快来好好看看它吧
如果有时间,我可能会在这里盯半个钟头,最吸引我的是每扇门中间的,镶了一层玻璃保护的这些寿字,有12扇门,总共有96个寿字,楷、行、草、隶、篆几种字体间切换出近百种不同形式的“寿”字,为古人的耐心点赞,为古人的良苦用心点赞,为古镇这精湛的技艺点赞。
为了讨一个99归一的彩头,抬头看房檐中间还藏有一个寿字,这是第97个,走进屋内的两个窗户上雕刻有第98、99个寿字,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一百个寿字所在?这就需要一些人们的想象了,当然现如今的航拍让这一切变为简单了,只要以上帝的视角以百寿花厅为圆心俯瞰,就能看到一个用房子构成的“寿”字了,这匠心独运的设计,在历史上都可以成为一个“最”了。子孙用这样的方式来孝敬长辈,即使在百年后,如今的我们看到,都不禁连连称赞。
现在来 思溪村 ,大多都是奔着XX取景地,有87版《聊斋》、《青花》,走进敬序堂,厅堂很敞亮,抬头看天井时,房梁上的雕刻要360度转着圈看,好像在欣赏一幅又一幅的连环画,经历几百年的风雨,有些人物已经不那么完整,但仍能看得出这精雕细刻,而历史就呈现在眼前......
花颐轩,就是现在的养老院,当时建造这个是为了村里的长者在此休养,种植一些花花草草,颐养天年的用意。走进厅堂,与众不同的就是左右两边的太师椅了,左边代表福禄寿喜,右边代表琴棋书画,太师椅上面还挂有雕刻的装饰,里面镶嵌着精美的瓷器,八仙各显神通,还保存的完好,能清晰可见上面的形象的人物,听说当时这里的主人对考取功名的特别的向往,于是就寄托于房间里的雕刻上,在正中靠墙的台柜上都有木雕装饰,左边是进京赶考图,右边是三元及第图。
我们经常看到,进入厅堂迎面,靠墙的条桌上摆放着很多摆件,这也是有其寓意的,而且摆放的位置也会有讲究,东放花瓶,西放一面镜子,中间摆放一个钟表(长鸣钟),有终生平静、东瓶西镜之意,取其谐音,希望走南闯北在外经商的家人们,能够终身平平安安,风平浪静
西冲村
思溪延村 ,分思溪和延村两个村落,附近还有一个 西冲村 ,第一次听说 西冲村 ,好像去看看,一早就走上了寻找 西冲村 的路,咨询了管家兰姐,直走过石桥,左转再左转再右转再左转………当真没记住,跟着感觉走吧
西冲村 藏的好深啊,拐个弯,迎接我们的是一地的金黄, 婺源 有大大小小的村落,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在村口会有古树,大多是 樟树 ,也有枫树、女贞等等,已经走过这么多徽式古村
西冲村 的这几颗古树倒是颇有特点,枫香、苦槠、女贞、 樟树 等,号称七星古树,千年的生长,这些古树象征着永恒,也寓意着“家”,外出打拼的 婺源 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离家多久都会记得村口的古树,时间如梭,几年,几十年这些古树都屹立在这里,风吹雨打,它就像一个等待归乡的母亲,思念着自己的孩子
曾经那个远离嘈杂尘世的 西冲村 ,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去发现,那些濒临破败的徽式古宅,经过有心人的改造,焕然一新的重回大家的视野,从前山居、西冲院这些经典有品质的民宿就隐藏在这座村落里,本着不改变环境,就地取材遵循回归本真的宗旨,让外来游客也能更加亲近这些古老的宅院,做一天宅子的主人,枕着老宅,做一个徽式好梦。
走到村的尽头,被施工的水泥车阻碍了前进的路,遇到来登山的一家人,听闻村后连着山,周末一家人都会来这边爬山健身,顺着溪流一路返回,不同于来时的路,回程打算穿行在村间,虽然青石板路不如之前村外的柏油路好奇,但宁静的村落,潺潺的溪水,路上还不时的偶遇可爱的大公鸡,不经意间还有一只白鹭飞过,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片沃野良田,让人不舍离去。
偶遇一位两鬓斑白的老爷爷,交谈中知道老爷爷是附近村落的一位老教师,即使现在已经退休,但不甘闲下来的它还承担起了当地导游的职位,我们请老爷爷为我们拍下合影,认真的老人家各种找角度,认真的样子想为我们留下最美的影像,看得出老爷爷是多么热爱它的家乡。
『柒』双河汇入,碧水汪汪—汪口村
秋日的午后,没有显现出一点秋高气爽的凉意街上鲜有人出现,在这烈日当头的炎热天气里,也只有我们仍在乐此不疲的奔走停车场、检票口、甚至进了 汪口村 ,鲜有人出现,就连狗狗都在阴凉的地方躲着打瞌睡,仿佛如刚刚离开的李坑村,心里不禁盘问,难道 汪口村 也和李坑村一样也进入了整顿期?
稀少的客流,使得 汪口村 给予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宁静”一路沿着主街,临着河水,山离的很近
依着山势,从主街分开许多的支叉,这些村落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分散在每一个巷子里
古老而狭窄的巷子,穿行于错落的屋舍间,躲避了午后的艳阳,总能找到一处阴凉的地方,暖暖的阳光斜射在这一幢幢白墙黛瓦,高高的马头墙上,岁月的印记仿佛更加的清晰。
汪口村 最有名的当属村口的那座俞氏宗祠了,俞氏先祖为了族人不再受颠簸流离之苦,当来到 汪口村 时候,就被这片青山绿水所驻足,决定在此定居,但从风水角度,这里并不是理想之地,因其对面这片石壁,所意“万箭穿心”,由此先祖想用人为的力量来改变自然的现状,从此制定村规乡约,在石壁上种植树木,每每有村民从外面回来,必须带回两颗树苗,久而久之,由点及面,颗颗小数长成参天 大树 ,放眼望去,一片绿树茵茵、生机勃勃,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向山。
波光粼粼的江湾水和段莘水在 汪口村 交汇,形成 永川 河,贯穿整个 汪口村 ,此时被眼前这片青山、碧水、蓝天深深的吸引住了,走在俞氏宗祠,三颗古桂就这样静静的守候着,四季更迭,对面的向山像一面绿色的屏障庇护着世世代代的 汪口村 民,从古至今,村民也从未忘记先祖制定的乡约,以诚待人、诚信为本,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就是 汪口 人保护家乡的行动和决心,这就是我眼中最美的 婺源 。
『捌』纵然无油菜花开,也要到江岭走一遭
从 汪口 到江岭的路上,每年油菜花季条路去江岭的重要路段,经常会堵得水泄不通,尽管油菜花的样子只能靠想象了,但是沿路自然风光旖旎,山水流转,泛着波光,仿佛在欣赏一条流动的千里 江山 图,不禁感叹好美好美。
因为《我是李雪莲》使得这名不经传的下坦村一夜之间名声大噪,驱车开到了那家牛骨汤餐馆,在取景地之一的古 樟树 下打个卡,没看过这个的电影,可是却被这波光粼粼的午后,圈粉了,临河的木质小楼仿佛盖上了一层薄纱,若隐若现的朦胧感,让人有一种时光穿越。
上江岭的一路上不见一辆私家车,路过每一个停车场,空荡荡的甚至连个人影都没有。 婺源 的油菜花洗脑太深,漫山遍野的绿色不也是一种美,为何都一定要追寻那稍纵即逝的黄
曾经了脑补了无数来江岭的情景,除了漫山的油菜花,还要承受人山人海的视觉冲击,今天我来到了江岭,却有一种独揽整座山的真实感。这样的江岭,在我眼中依旧美丽。
『玖』小隐于野—篁岭《欢乐颂》拍摄地
早就听闻 篁岭 晒秋,特意把在 篁岭 的行程定在了 婺源 之行的最后如今在 婺源 的这些村落之中,位于东线的 篁岭 ,已经小有名气从索道、住宿、餐饮以及景点的维护都实行一体化管理从思溪一路东线而来,到了 篁岭 已经是日落时分,景区的索道运营时间到18:00一路紧赶慢赶,再加上老俞对当地路况的熟悉,5点半多就抵达了山下的游客中心游客中心这里不但可以办理山上的入住,还可以买索道和大门票
一山有四季, 篁岭 在一天之中的景色也各不相同,清晨在薄雾中醒来,被太阳烤的雾气完全消散,渐渐露出湛蓝的天际,偶尔飘着几朵白云,燥热的天气,丝毫不像入秋。
地无三尺平, 篁岭村 民祖辈起就有在自家屋顶搭晒台,用竹晒匾晾农作物的习俗。春晒水笋、夏晒干菜、秋晒果蔬、冬晒乡俗….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
垒心桥,是 婺源 篁岭 景区建筑的第二座悬索桥,全长有298.15米,垂直高度97米,刷新了 篁岭 1年前创下的 江西 省最长悬索桥200米记录。最好玩的要数中间段48米铺设玻璃。刺激惊险玩心跳.....
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五桂堂,是 篁岭 人的祖宅,更有着“五子登科、子孙满堂”的美好寓意,凡是有婚丧嫁娶,都要在器物上郑重的写上“篁里五桂堂”五个大字。
在这里流传着“前世不修,生在 徽州 ”,好像自古以来, 徽州 人骨子里就带着外出打拼的不懈精神,多少年来,曾经从 婺源 走出的,无论是经商的商人,还是小有名气的官人,在自己事业有成之后,认祖归宗,为建设家乡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这些不忘本的 婺源 人的不断添砖加瓦,才有如今我们看到的一座座古宅,很多宅子已经年久失修,在那些动荡的年代里,屡遭毁坏,但充满智慧的 婺源 人,将他们修复、重建,这是一份世代传承的乡愁。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