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橡树种植园
今天的重点任务,是探索新奥尔良的法国种植园。为什么新奥尔良会有法国种植园?这要从它的历史开始说起。在哥伦布时代来临之前,这里主要是北美原住民。1528年,最早的欧洲探险家访问路易斯安那州。1682年,法国探险家罗伯特·卡维尔将它命名为路易斯安那,为的是纪念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769年至1800年间,路易斯安那由西班牙占领。
后来,这块土地几经易主,1800年,法国的拿破仑从西班牙手中重新获得了路易斯安那。从1719年开始,商人开始大量进口奴隶。随着新定居者的到来,新奥尔良的种植园迅速发展,这里成为了主要的蔗糖产地。到1840年,新奥尔良拥有美国最大的奴隶市场。时至今日,新奥尔良的黑人比例依旧很大,超过50%。当年的种植园今夕何在?这是我们今日探索的焦点。
新奥尔良的种植园很多,我们的开胃菜是离酒店最近的这座Southern Oaks Plantation,南方橡树种植园。它并不是一个历史建筑,而是在二十多年前用老房子翻新的一个新兴庄园,现在是婚礼场所。然而,巨大橡树上那发丝一般柔顺,总是随风起舞的西班牙苔藓,庭院中心的雕花喷泉,还是让我们为之倾倒。
橡树巷庄园
新奥尔良真正的种植园大多都分布在城市西侧,密集的点缀着蜿蜒的密西西比河畔。最有名的,当属Oak Alley Plantation,橡树庄园。我们到达的时候,正是日暮时分,宅子已经亮起了灯。
Oak Alley的原名是Bon Sejour,法国人Creole Valcour Aime在1830年购买了这片土地,用来种植甘蔗。他被称为“糖王”,是南方最富有的人之一。庄园里的这栋豪宅建于1839年,完全由奴隶建造。种植园里最有名的奴隶叫做安托万,他培育成功了纸皮核桃,后来这种核桃树在路易斯安娜的南部随处可见,极具经济价值。在美国内战期间,种植园并没有受到实质上的破坏,但是战争造成的经济混乱、以及奴隶制的结束使它难以维持运营。几经周转,最后的主人把房子留给橡树庄园基金会,向公众开放。豪宅的设计为希腊复兴风格,房间有高高的天花板和大窗户。豪宅的四面都有28根圆柱,与庭院中的28棵橡树相呼应。拥有巨大的橡树,是南北战争前密西西比河流域豪宅的共同特征。
走进种植园,就仿佛走进了老电影,遮天蔽日的橡树大道尽头,便是豪宅的柱廊。那个金发女孩斯嘉丽,是在橡树那粗犷结实的臂弯下谈笑风生?还是在白色豪宅的扶梯旁,弯着腰试着她的蓬蓬裙和水晶鞋?除了进入内部,拍摄的最佳角度是在主马路上,可是旁边竖了告示,禁止停车,所以还是乖乖买票入内为好。
这条大河之路Old River Road上的庄园很多,时间充裕的话可以买套票,逐个参观。法国角里也有不少旅行社,可以预定庄园一日游。除了最美的橡树庄园外,比较有名的,还有Laura劳拉庄园,Evergreen长青庄园,Whitney,以及惠特尼庄园。
这是唯一一个以奴隶的故事为tour主线的庄园。最后一个叫做St. Joseph,圣约瑟夫庄园,它的面积达到1000英亩,是H.H. Richardson—19世纪全美最重要的建筑师的出生地。
总而言之,新奥尔良的庄园,就跟我们老上海的小洋楼一样,藏着无数的故事。不过,无论是商贾巨富,还是社会名流,这些庄园的主人,以及他们的大批奴隶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浮浮沉沉,最终沉默在了岁月长河之中。 如今,虽然豪宅尚在,奴隶小屋也如曾经一样伫立两边,房前还有稀疏的甘蔗田,可是那斑驳的屋顶,寂寞的庭院,三两的牛羊,都在述说着一件事:曾经轰轰烈烈,爱恨交织的美国南方种植园的故事,已经落下了帷幕。
杰克逊广场
杰克逊广场是根据17世纪法国巴黎著名的孚日广场设计的,在法国殖民时期,这个广场被称为Place d'Armes(武器广场),现在广场的瓷砖上,还印着这个名字。而广场上那个骑着战马的勇士,则是战役英雄、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on)。这里的铁栅栏、人行道、长椅,以及整个花园景观,都是经典的巴黎风格,这就是新奥尔良有别于典型美国城市的原因。
密西西比河畔
杰克逊广场走到尽头,便是密西西比河了。河水并不清澈,河畔却十分宁静,喜欢独处的小情侣们三三两两的坐着,享受着片刻的欢愉。
杰克逊广场边有太多露天画展。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广场就以聚集各种各样的天才画家而闻名,其中包括专业画家、艺术生、业余画家和漫画家,现在其实仍然如此。
卡真海鲜市场
昨晚没有吃爽,次日中午我们便去游记里推荐的海鲜大排档Cajun Seafood,继续探寻美味。作者mm表示吃了好几顿知名餐厅都大失所望,反而是这家平民餐厅让她相当满意。大排档坐落在穷人区,四周的房屋破旧,店门口还有流浪汉走来走去。一进门,我就闻到了海鲜的腐败气息,顿时心里一沉,这里的味道怕是不会好了。这里除了各式海鲜,还卖火鸡脖,火鸡翅,香肠等等别处不常有的东西。来都来了,看着菜品还算新鲜,我便和小伙伴商量着,少买一些试试吧。
我们点了一磅雪蟹腿,一磅虾,两磅小龙虾,一共二十多刀。服务员mm把海鲜各自装好,然后全部装在一个大塑料袋里递给我们。没有叉子也没有盘子,我们顾不了许多,洗了个手就开始大快朵颐。尝了一只虾,哇!鲜香入味。雪蟹腿也很好,并非一般餐厅的纯水煮,而是放了酱料,所以略带一点咸,更衬得肉质鲜甜。至于小龙虾,在美国价格不菲,很难吃到,而这里五刀一磅的价格让我可以大快朵颐。风卷残云般吃完,并不过瘾,每样又来了一磅。人均30刀,海鲜吃的饱饱的,我终于相信,最正宗的美味,是藏在大街小巷里了。我们吃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的伯伯一直在看我们,起初我以为他是乞丐,没想到我们吃完了,他走过来认真的擦桌子、收盘子,原来,他是清洁工。我有些感动,无论是对好心的店家,还是对这个伯伯,这些穷苦的人,应该就是靠这种劳动,换取食物果腹的。
ACME碳烤生蚝
晚上去法国角最著名的餐厅Acme Oyster House吃生蚝。新奥尔良对海鲜无比热爱,生蚝更是看家名菜。Acme家门口从来都是大排长龙,没想到因为今天天冷,队伍并不是很长,看的我们喜出望外。我裹着羽绒服排队,顺便嗅着空气中那熟悉的中式小炒味。看来,世界的香气都有相通之处。小伙伴把车停在十分钟路程的外部停车场里,再步行过来,停车场只要4刀,比停在大街上或法国角里的停车场便宜太多。它家灯红酒绿,人声鼎沸,一个小哥当场现烤,生蚝在火上滋滋作响。
我们点了半打原味,半打焗黄油,一只软壳蟹,还有一杯oysters shooters,这是一种很新奇的烈酒,是把生蚝肉与番茄酱和伏特加混在一起,放在透明的小酒杯里。肚子很饿,我和小伙伴风卷残云一般吃完,盛名之下,我们却感受平平。黄油炭烤生蚝虽香,生蚝却个头很小,只只有沙,吃起来并不爽口,配的吐司面包没有经过任何烘烤,绵软寡淡,软壳蟹也一般般,倒是原味生蚝还算大只新鲜,就是性价比实在很低,人均30刀,也只落得半饱。这再一次证明,网红店也未必名副其实,处于闹市的餐厅,性价比高的可能性几乎为0。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