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大好四月天,继续我的京城寻古之旅,今天的目标还是围绕什刹海周边找寻:梅兰芳纪念馆-庆王府-涛贝勒府-张伯驹潘素故居-广化寺。
梅兰芳纪念馆
厂桥路口东下车,过马路沿德胜门内大街向北5分钟路西 -护国寺大街9号,就是梅兰芳纪念馆,九点开门,等了一会儿,门票10元,60岁以上半价,70岁以上免费,但这都是对外地人的,北京60岁以上的老年证免费。这里是梅兰芳先生生前最后10年的居所。 院子原为清末庆亲王府的一部分,与现在的庆王府只相隔一条德内大街。解放后经过修缮,梅兰芳先生搬到这里居住。 1961年逝世后,周总理提议建立一座梅兰芳纪念馆,梅先生的亲人将家中珍藏的照片、剧本、纪念品等共3万余件文物、资料捐给国家。1986年10月,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的梅兰芳故居匾额,正式悬挂在故居的门额上。
一进大门,迎面是青砖灰瓦的大影壁,影壁前安放着梅兰芳先生的汉白玉半身塑像,顾盼神飞,下面几圈艳丽的鲜花。
展室便从左手的门房开始,电视里播放着大师的演出视频,不由得驻足欣赏,心里为自已不能亲眼见到先生如此美妙的表演而倍感遗憾。墙上挂满了大师的演出及各种活动的照片,我特别欣赏那两副梅兰芳先生的特写剧照,非常之传神。
跨过二门进入正院,院内有两颗海棠和两颗柿子树,传达着“事事平安”之意,这是北京四合院的讲究。三间北房保持了故居原貌,是梅先生的会客、起居室,室内摆放着梅先生使用过的家具等,门边上的大穿衣镜最是吸引我的目光,四边镶嵌贝壳的大镜子实在是太漂亮了太讲究了。
院中还有个汉白玉鱼洗,造型别致,雕刻精美。还有四个云龙柱头不知是那里的旧物。梅兰芳先生对京剧的改革功绩无量,在艺术上的成就举世无双。只可惜,去世时才67岁。徘徊在这整洁寂静的院中,只觉得一个时代的韶华已逝,有谁能来弥补呢?
庆王府
过德内大街,便行走在庆王府的墙外了, 定阜街3号。这庆王府的主人庆亲王奕劻,是恭王府那位乾隆之子永麟的嗣孙,原本是亲孙子,出继给他的三伯父。 此王爷,是一位著名的贪官,但与清末那一群懦庸无能的王公贝勒相比,他总还算是一个敢于负责,能够委以重任的人。因此,奕劻便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 宅邸一度是道光朝大学士琦善的第宅,因琦善擅许割让香港获罪,被逮捕查办并籍没家产。其宅被没收后闲置。再后来,咸丰皇帝就赏给了奕劻,这就是现在和硕庆亲王府的前身。目前这么一处王府,北京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仍还是个大杂院。心里对居住这里不走的人很不以为然,所以便不客气的大遥大摆地进入,竟也无人阻拦。
原以为会被破坏得没样子,不完整了。没想到一进去才发现,越走院子越深,好几条过廊通道,起码有四五个院子,建筑基本完好,廊柱、花窗等也还能看出当年的模样。特别是中间的那座两层公主绣楼,雕梁画栋,彩绘精致,工艺繁复,油彩还未褪尽,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建筑内全部住着人,而且还传出电锯的声音,似在搞装修,不知如今的年代,怎么还能允许他们这样?北京,真是灯下黑,还不如我近年行走的山西古迹文物修缮保护得到位。
在院子里来来回回走了两遍才不舍地出来,与风轻不停地感叹,不停地惋息……恨不能立刻就能保护修缮起来,还她本来面貌,不要再让我们心痛。
原辅仁大学旧址
沿着定阜街继续向东走一点,便见到了原辅仁大堂那中西合璧的教堂楼,当年是比利时人给设计的,如今看着仍是气派非凡呢。
这个大院子认真地说,应该是涛贝勒府。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1902年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于愉王府,作为贝勒府,称涛贝勒府。 这座府邸就在恭王府隔壁的胡同,很是气派。宅院坐北朝南,有四合院、三合院、戏楼、花园、长廊、亭、花厅、假山等。从1925年外国人便长期租用涛贝勒府筹办公教大学,就是辅仁大学。1929年辅仁大学为了培植自己的良好基础,决定停办预科,改办三三制附属中学,后为男中,现在是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大教堂楼前有保安,不能进院,但仅欣赏大楼也不必进院子就可一目了然。之后向东到柳荫街向北才是涛贝勒府的挂牌大门-柳荫街27号,今天大门紧闭,借用一张网上别人的院子照片吧。
广化寺
过银锭桥再拐向西,很快就是广化寺了- 鸦儿胡同31号。这里只有初一和十五才开放,今天是十五,特意过来地。平时冷清的门前,今天真是热闹,卖香的,上香的,乞讨的,没进大门就拥挤了。
广化寺是一座北京著名的大型佛教寺院,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全寺占地面积20余亩,拥有殿宇329间,共分中院、东院和西院三大院落。广化寺大约建于元朝,明清时期,广化寺“殿堂廊庑,规模宏大”,为京都有影响的佛刹。之后一直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1952年虚云法师来京驻锡广化寺,当时在京的佛教界人士李济深、叶恭绰、陈铭枢、巨赞及佛教徒纷纷前来参礼这位佛学大师、禅宗高僧,平静的广化寺一时称盛。“文革”前,广化寺仍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基本保持了古刹旧观。“文革”中,广化寺佛像遭到破坏,宗教活动也被迫停止,但《大藏经》及佛教文物都被封存,没有受到损坏。 改革开放之后,成为北京市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1983年,广化寺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也成为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1986年,北京市佛教协会成立了文物组,对广化寺的经书、字画、碑拓、法物、瓷器进行整理、鉴别。2001年,广化寺进行了全面维修,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四进殿堂,另有东西配殿、配楼,经过维修,殿宇油漆彩绘一新,各殿堂诸佛菩萨圣像重光金容,恢复了清净庄严的面貌。现在看到的都是崭新的建筑和圣像,分不出那些是文物那些是新物了。
寺院内上香的人很多,还有许多居士前来帮忙,殿内殿外参拜的、念经的、聊天的、休息的,一时见到这样的场面,不由得恍忽起来。多年的北京生活,竟没有关注过,原来这,也是京城特色呢。
院内高大的秋树上开着淡粉色的花儿,与朱红大殿辉映成景,着实有些摄人心魄的魅力。穿过一个院子,竟然还有斋饭,想起几年前在昆明圆通寺吃斋饭的难忘经历,感觉今天在北京的广化寺也能有此幸运,真是福气呀!基本已近尾声,排队的人很少了,大半碗乱炖加一个馒头,吃完了还可去领粥。乱炖的内容还不错,有白菜、炸豆腐泡、香菇等,挺好吃的。吃斋饭的讲究呢,是一定吃完不能剩,这叫不漏福。
继续在里面慢慢转着,欣赏着古迹殿宇,感受着佛教气氛,不可多得的珍贵时光。
转遍了寺院,转到了鼓楼西大街的后门,结束了今天的行程。收获颇丰,内心满满。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