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偶然,我来到了贵州贵阳
在贵州贵阳停留了24小时,并且还入住了一晚,这些绝对是“纯属偶然”。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原本只是我一次旅途的经停站,碰巧遇见大雾恶劣天气,导致航班延迟时间过长,便需要留在贵州大地。既来之,也算是一种缘分,对于贵州贵阳这座我毫无准备的城市,更增添了许多神秘感。
从上空俯瞰贵州大地,能清晰的看出这里属于高山地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贵州是个山区省份,之前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顾名思义就是山多水少田更少。相对于东南沿海省份,贵州省经济水平确实还差一截,但近几年这里发展迅速,还是我国最早县县通高速的省份。除了交通,有山、有水、有村寨、有梯田的贵州,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的旅游强省。黄果树瀑布、梵净山、千户苗寨、赤水等,无论自然资源禀赋,还是历史文化内涵,都让“多彩贵州”的名声更加响亮了。
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无疑是本省发展最好的都市,现在更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初入贵阳,乘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就发现这里的确和其它地方的建筑方式不同,无论是道路,还是房屋,很多都建设在山体旁边,山上的植被覆盖率也很高。
贵阳市地处云贵高原,地貌属于山地、丘陵,市中心的位置海拔也在千米之前,是一座海拔较高的城市。贵阳森林覆盖率为46.5%,现有森林公园11家,是一座典型的生态城市,更是我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贵阳的别名也和植物有关,古代时期的贵阳盛产竹子,别名“林城”。一座城市山水纵横,再加上高海拔和高森林覆盖,让这座城市的夏天变得更加清凉,早期就有了避暑休闲之都的美誉。贵阳市更是凭借其先天自然优势以及后续的环境改善,力压西宁、承德、青岛等城市,与昆明并列第一成为我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的榜首。
从首日过了晌午抵达贵阳,再到次日中午离开,我在贵阳呆了24小时,准确的说还不太到。这短短的时间里,我的行程是这样的。住宿:如家精选酒店(含次日早餐)晚餐:杨姨妈丝娃娃店夜游:大十字、喷水池日游:滨河商业步行街午餐:汇金星力城安顺小厨
入住云岩区如家精选酒店
我的旅行,习惯了“未雨绸缪”,总是提前预定好入住的酒店,贵阳之行除外。因为是过路游,之前根本没有考虑入住的问题,也来不及做一些住宿的准备,想着满足两点就可以了,一是经济实惠的连锁酒店,二是满足近距离夜游需求,于是我们选择了云岩区的如家精选酒店。
这家如家精选整体还不错,地处贵阳闹市区,步行到达杨姨妈丝娃娃店、大十字商业区、滨河路步行街都很近。入住条件中规中矩,不过干净卫生,酒店含早还是比较丰富的。对于过路的人来说,足够了。
必尝当地美食丝娃娃
在贵阳的传统地方小吃里,丝娃娃算是贵阳八大名小吃之首。对于丝娃娃的初识,源于一档脱口秀综艺节目,便心生向往。口碑最好、名气最大的当属杨姨妈丝娃娃店,来到贵阳的第一件事便是赶往位于飞山街上“网红店”,品尝了这道贵阳名吃。
丝娃娃别名素春卷,是用手掌大的薄饼卷入折耳根、胡萝卜丝、土豆丝、海带丝、黄瓜丝、粉丝、豆芽、芹菜、花生等素菜,用薄饼卷素菜时像极了新生婴儿裹在襁褓之中,所以就有了丝娃娃的称呼。除了素菜也是有“肉”的,脆哨是贵州人比较喜欢的一种食物,其实就是榨干油的肉干,单独购买后也可以卷在薄饼里。
这时候,很多人会有疑惑,薄饼卷上生菜有什么好吃的。其实,丝娃娃的精髓在于蘸水,每家店铺的配方不同,蘸水自然就味道各异。蘸水就是一种酸辣汤汁,酸辣符合当地人的口味,还能健脾开胃。在吃丝娃娃时,尽量将每样菜都包裹其中,最后用小勺将蘸水放入,一口吞下,酸辣满口香。
在丝娃娃卷的各类配料里,大多数食材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唯独折耳根是地方区域特有。折耳根又叫鱼腥草,顾名思义又辣又腥,很多第一次吃的人表示真心吃不惯。折耳根虽是西南人民常吃的蔬菜,但我第一次入口后,整个人都崩溃了,这种别名臭菜的调味品,果真不是每个人都能挑战的。我们马上点了饮品玫瑰绿豆汤,用甜味改变下口腔味道,但不得不说,丝娃娃会上瘾的,越吃越香。
除了丝娃娃,当然还有其它美食推荐给你。洋芋粑是用碾碎的土豆泥,配上葱花、辣椒面和脆哨,这也是贵阳常见的汉族小吃,土豆的味道还是比较浓的。
牛打滚是我极力推荐的贵阳美食。糯米配上花生米、芝麻、白砂糖,味道很香甜,最后在黄豆面上滚一圈变成了金黄色,瞬间变得有味道,又有颜值了。
红油米豆腐并不是豆腐,是用大米磨成浆制作而成,在配上香辣的红油,消暑解馋,成了贵阳街头最风行的特色美食之一。
主食简单点了一份盐菜炒饭,味道还是很赞的。除了这些贵阳传统小吃,还有肠旺粉、豆腐圆子、牛肉粉、恋爱豆腐果等有名气的美食没有吃到,下次跟着我在一起去品尝哦。
夜游商业中心:大十字、喷水池
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除了白天的赏美景、品美食,日落后的夜游和逛街也不可或缺。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条商业街,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广州的北京路,深圳华强北,特大级别城市的购买力很强,形成固有的商业圈子文化。而其它一、二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也有属于自身的商业调性,虽不及北上广深的品牌硬度,但很多旅游城市也有值得“炫耀”的商圈文化。这样一来,去商业步行街打卡感受下当地的氛围,也是很有意思的了。
在贵州贵阳,最繁华的地方当属贯穿城市南北的中华路了。大南门到大十字的中华南路,大十字到喷水池的中华中路,鳞次栉比开着许多大型商超。喷水池到大十字,这两处地标核心位置也形成了这座城市固有的商业圈子。 大十字的十字路口,分布着智诚百货大楼、百盛商场;喷水池四周,也有国美、苏宁和国贸。当然,这条路和知名的商业步行街还不一样,都是一家家商超矗立在道路两侧,并没有形成其它同级别省会城市那样的步行街的规模。来到贵阳,品尝了“安利”已久的地方美食丝娃娃,酒足饭饱后就想找个地方溜达,顺便消消食。于是,便搜索到大十字和喷水池两处城市地标建筑。跟着导航先来到大十字,在中华路的路口徘徊很久,因为那个时候心里想的应该是个地标建筑物吧。路口位置,正巧遇见大爷大妈们在跳广场舞,很有地域特色,那些打陀螺的叔叔阿姨们,更显得朝气蓬勃。
之所以寻找大十字,是因为在网上看到一段话:大十字是个不变的贵阳城市记忆符号,贵阳再怎么变,大十字的地位牢不可破。在大妈广场舞的旁边,便看到了大十字地下通道,当时的想法是,穿过地下通道就应该可以看见“大十字”了吧。我们在地下通道像是走迷宫,来来回回走了很多次,跟着通道的路标,出了地面又回去重新选择路线,就是想目睹大十字的容颜。
最后,我们选择在智诚百货大楼那侧路口出来,在商场里来回逛了几趟。那时心想,大十字应该不是地标建筑,应该就是这个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叫做大十字吧,路口四个方向的购物中心构成了这个商业中心。后来才知道,大十字其实就是一个地标建筑,是一座位于城市中心的环形天桥,天桥上的商铺组成了步行街,只不过这座就有二十多年历史的大十字天桥,在前几年被拆除了。既然找寻到了大十字,那么下个打卡目的地就是喷水池了,大十字往北便是贵阳的另外一个繁华地标——喷水池。在地下通道看到喷水池的路标,一会地下通道行走一会出来压马路,沿着中华路向喷水池前进。喷水池以前的名字是铜像台,后来被拆除建了喷泉,就有了“喷水池”的称谓。
从大十字到喷水池的路确实不像步行街,道路中间是宽阔的车行道,仅在两侧有窄小的人行通道,关于步行街,算是我吐槽贵阳这座美丽的城市唯一的地方,也许是我们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这里的步行街,毕竟网络上指引到这里,说这里便是城市的繁华地带。受开始寻找大十字的经验影响,我们认为离开大十字后这条热闹的路口就是喷水池,但我们依旧找不到地标般的喷泉。最后实在没办法,我问了路口一家商铺老板,他说我的脚底下就是喷水池。后来才知道,喷水池这座标志性建筑,因交通原因也在前几年拆除,只是在四周新建4个交通渠化岛,岛内设小型喷泉。
没错,这个右转弯车行道的安全岛里的小喷泉,就是喷水池的标志,果真大吃一惊。大十字和喷水池都没有地标建筑了,但所处位置的商业氛围还在,却没有了步行街的模样。因为安全和交通拆除这两处地标建筑可以理解,期待下次,有机会体验下真正的代表城市的商业步行街。
汇金星力城的安顺美味
来到贵阳比较偶然,之前也没有研究过一些关于这座城市吃喝玩乐的东西。除了上过“天天向上”的丝娃娃,我对其它的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恰巧入住的酒店旁边是个商业购物广场,逛街吃饭啥的完全不是问题。这个地方是贵阳汇金国际广场,这里的购物中心汇金星力城是贵阳首个入市的购物中心,作为贵州的本土品牌商超,里面入驻的品牌还是挺齐全的。后来才知道,这里占地面积很大,它的建成也算是贵阳市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群了。
与众多大型购物中心一样,汇金星力城的楼上同样有整个楼层全是美食餐饮。丝娃娃我们已经吃过,其它连锁餐饮我的家乡也有,于是选择了这家安顺小厨。决定在商超中的美食城,品味下贵州另一座城市的美食,虽不如深巷里藏着的美食正宗,但我觉得应该多少会有那种味道。
安顺烤包浆小豆腐算是烧烤的一种,据说这种街边烧烤摊才能吃到的美食,要经过多达八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烤到金黄的包浆小豆腐外壳脆、香里面爽嫩,口感非常好。吃烤包浆小豆腐的话,一定要配上一小碟辣椒面,沾着吃更有滋味。
虽然猪肉价格大涨,但是喜欢吃肉的我,一盘关于肉的菜也是不可或缺的。烤五花肉做的油滋滋的,看起来就很有食欲。不过单吃的话,吃多了还是稍微有点油腻的,配上当地的辣椒面,特别开胃,估计我能再多吃一碗猪油酱油拌饭。
竹荪汽锅土鸡算是一道比较有营养的菜。竹荪有“菌中皇后”的美名,所以营养价值和鲜嫩程度可想而知。听别人说过,这道菜在云南比较常见,我觉得云贵是一家,在这里也应该会常见吧。鸡汤里调料放置的比较少,口味略显清单,主要还是品鲜的。
蛋煎灰肉粽,应该是用肉粽子蘸着搅拌均匀的蛋浆煎制而成的。看着这道菜的卖相,是和平常煎鸡蛋的做法类似,鸡蛋煎的金黄色就可以出锅咯。至于粽子嘛,吃惯了素的,偶尔换换口味也是不错的,但肉馅粽子我还是不太习惯。
盐菜圆子汤的肉丸子比较顺滑,味道和平常吃的丸子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顿饭吃的还不错,点菜的时候也没有刻意去搜索当地特色,全凭对菜单的第一感觉。在贵州旅行,这份菜肴打动了我的味蕾。
贵州首个滨河商业步行街
在夜间的时候去了大十字和喷水池,没有找到期待的步行街。第二天起床后发现,我入住的酒店过了地下通道后就是市西路滨河商业街。市西路是经过了升级改造,历经两年多的时间重新对外开放。在贵阳的两天时间里,不得不感慨,这里的城市改造项目是真的很多。
在市西路的入口处,有一头巨型牛的雕像,但看牛鼻子被摸得锃光瓦亮,就知道来到市西路的人也不少。可能是我去到的时候正值工作日的晌午,闲着去逛街的人不是很多。在街口还有一家大型商场,据说里面有个容纳10万册图书的书店,还将不定期举办读书会、签售会、小剧场演出等,还是蛮有文艺范的。我在一楼逛了逛,柜台售卖这一些生活家居、品牌服饰,综合服务比较齐全。
漫步在市西路步行街,看着墙壁文化,我不得不感叹:这应该是贵阳最具文化艺术气息的商业街了吧。这里沿街房屋墙壁上的彩绘文化,是我走过各大步行街之后,遇见最个性十足的了。房檐处放置一堆草,顺着草丛而下便彩绘了一位个性十足的人物。有妙龄少女,有中年大叔,有异域美女,不过彩绘大叔头上的头发是“绿色”的草丛,看着就很搞笑哦。这些彩绘中,我最喜欢的当属“变形金刚”,涂在商业步行街的墙壁上,感觉实在太酷。既然是贵阳首个滨河商业步行街,那么肯定是沿河而建。这条河就是贵阳市比较知名的市西河,虽然此时看河水不算清澈,但这里曾经可是贵阳市最早的自来水取用地,随着城市的建设,清澈碧绿的市西河水多少会受些影响,但这里仍然具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听说这条河上曾经有很多的石拱桥,古代从四川、湖南经过贵州再到云南都会经过这里,不过石拱桥是肯定见不到了,跨河大桥多为现代化宽广的桥梁,也符合现代城市化的需求。
市西滨河商业街除了原有的商品购物,还拥有很多现代年轻人喜欢的地方,诸如酒吧、LTV、影院和各类休闲场所,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而我最关注的,就是这里的美食街了。据说曾经的市西路没有餐厅,只有路边摊,现在的市西滨河商业街规划了“食滋九味”、“三食六记”、“醉苗乡民俗小吃街”三大主题美食广场。主打贵阳小吃“食滋九味”美食广场和以世界各地美食为主“三食六记”美食广场我都没有找到,只是发现了这条“贵州民俗体验地”。
贵州民俗体验地应该就是网上所说的“醉苗乡民俗小吃街”,这里包含贵州九大市州特色美食。丝娃娃、甜酒粑、石磨豆腐、脆哨、豆腐圆子、牛肉粉、铜仁炸洋芋、毕节臭豆腐……多到我都记不住名字了。很多美食,都是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外出旅行时间不是很充足,可以到民俗体验地的美食街道上品尝一番,如果有足够时间,可以去到每种美食的特色老字号店铺,去细细的品味来自贵州大地舌尖上的味道。在众多美食店铺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凯俚酸菜鱼,在贵州吃饭有句俗语:吃饭没酸辣,龙肉都咽不下。可见当地人对酸和辣还有情有独钟的。酸菜鱼是贵州“黔系”菜里苗族的一道名菜,凯里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老凯俚酸菜鱼也名声在外。因为到达那里我已吃过午饭,也没法评论这道菜的口味,之所以能记忆深刻,是因为这家店铺旁边悬挂着的照片,马云、马化腾、黄渤等知名人士都来这里品尝过,不知真假,我也没去考究。
繁华的背后,也有老城区的沧桑
贵阳市最繁华的商业区是大十字和喷水池,距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有贵阳首个滨河商业步行街——市西路商业步行街,这个地方有着自己辉煌的过去,曾经小商品百货的批发每天都吸引着上万人前来采购,是“老贵阳人”心中的记忆。但随着高楼大厦的崛起和滨河路段的改造,虽然改变了脏乱差的面貌,但这里却没了往日的容颜,日渐萧条。在市西路的后侧,还“坚挺”着许多上世纪的民宅。
这块区域,还有大片破旧的老楼房。往市西路的正南侧走上一会,这处的社区,就流露着老城区的岁月沧桑,这里有破旧的服装厂,格子铺般的烟酒店,个体户家的宾馆,装潢单一的快餐店。即便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也有胡同和弄堂,也有四合院和老洋房。这些个“老家伙”,是一座城市最市井的地方,清晨,能从叫卖吆喝声中醒来,一碗低价的面就能撑起自己的肚囊,人们把招揽生意的广告牌摆满路边,而路沿石下的尘土,同洒水车喷出的水一起和了泥浆。
在从贵阳商业中心中华路闲逛,返回市西路附近住处的途中,遇见了街头唱歌的她们,也听到吃着路边摊、夜排挡憧憬未来的他们。一个推车,两张折叠桌,不多的几个塑料凳子,这应该摆摊人的全部行当。路边摊对老板的要求也不多,烤熟后抹上提味的酱;行人对路边摊的要求也不多,有地坐,有话聊就成了。无论城市的A面多么繁华,总归有B面的另一番景象吧。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