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清明假日最后一天了,家人商议出去游玩一下,城市周边的公园都人太多,最后决定去陈炉古镇,于是准备一下,两辆车出发,陈炉,距离西安并不远,看导航差不多是不到100公里,一个半小时可到,可路上车多,我们差不多2个小时才到。这次尽管受疫情影响,一些馆所没开门,但古镇村落山上山下走一趟,村里村外溜一圈,仍大呼过瘾。
关于陈炉古镇
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东南20公里处的塬上。从西安出发,走“西铜高速”(走老高速,路径更便捷)。下高速,上山路,一路都是连绵不断的土塬。塬上是层叠的梯田,褐黄色的土地里零星地开着几株山花。陈炉的窑火从被点燃的那一刻开始,至今已绵延燃烧了1400余年,创造了在一个地方窑火相续不断,烧制陶瓷的最长纪录。时至今日,陈炉的陶工们还用着代代相袭的最原始的工艺做着手中的"玩意儿",可以称得上是考察古陶瓷生产的活化石、活标本。据考证,陈炉早在唐代就已经炉火熊熊。宋元以后,更成了延续生产耀州窑的惟一窑场。千百年来,民窑蜂起,瓷业兴盛,炉火相延,传统的制瓷手艺代代相传。陈炉造就了中国陶瓷史话上的一个奇观,一些人更是将陈炉称为"东方古陶瓷生产的活化石"。
陈炉古镇的民居
徐徐地进入小镇,又见到处是高高低低、深深浅浅的黄。站在高处仔细一看,土黄色的塬上,自下而上密布着棕色的“蜂窝”,一个“蜂窝”就是一户人家,每家伸着一根瓷制的烟囱,门前圈着红褐色的陶罐墙。这里,就是陈炉古镇了。古镇的最高处是小广场,可以很方便地停车。到陈炉古镇游玩,首先要看陈炉人家的庭院,家居庭院的最大特点就是:窑洞和院墙,陈炉人一辈子生在窑洞,长在窑洞,劳动在窑洞,窑洞是陈炉人所爱,是陈炉人的一切。匠工居处,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红砖砌就,宽敞清洁;盆罐垒墙,瓷片铺路,古朴别致。镇区四堡高耸,遗迹犹存。漫步陈炉村,千百年来遗存下来的古窑场, 古制品历历在目,故瓷残片俯拾皆是,罐罐垒墙随处可见。
陈炉古镇的陶艺文化
停车场周围是商铺,有当地特色的陶瓷可供选购。陈炉民居年代久远。陶腹、陶穴、罐罐垒墙,依山排布,密如蜂房;瓷片铺路,富有油画效果,极具观赏性,被誉为“脚下的艺术”。看着罐罐墙,走着瓷片路……,会让心境进入别样的文化感受。整个古镇洁净、古老、秦风扑面而来。村落、院墙、处处可见陶艺陈品镶嵌和勾勒,就像一副幅陶艺文化历史的壁画,向人们展示着陈炉古镇千年承载历史。
陈炉古镇的美食
出门游玩,美食是少不了的,我们一圈逛下来,差不多下午6点多,正好吃饭。陈炉古镇上的农家菜馆,据说家家的菜都做得朴素、扎实。我们选择了干净整洁的“向阳饭庄”。无需多看菜单,只管向老板交代只要“本地特色”。陕西饸饹的做法多,但陈炉古镇的酸汤饸饹更有特点。特点就在酸汤,汤中放入陈炉人自酿的粮食醋及各种香料调和,还要浇上猪油臊子、韭菜飘于碗面。风大,天冷,喝完这碗热腾腾的酸汤后人瞬间就食欲倍增了。还有泼面,也是不得不尝。陈炉古镇的泼面,并非是关中地区常见的油泼面,是陈炉流传已久的美食。看其形色,很像曾在袁家村品尝过的“烙面”。陈炉泼面,制作过程颇费工夫。先用陈炉特制的陶制面盆和好面,再不断地加入清水搓洗(俗称“洗面”),最后看到呈面汁状时,用勺摊于鏊上,烙成薄饼。食用时,切成细条,放于碗中,浇入汤料,即可。这里所用的汤料,也是精心所制。在清水中加入茴香、大料、八角、桂皮等香料,并以醋、酱、盐调和。汤料,酸中带咸,咸里透香,是陈炉的一大特色。龙柏芽,这个菜在别的地方真是没见过。相传这样的食材和太上老君还有关系。每逢清明前后,陈炉人就会上山采摘。先用开水煮过,再用凉水浸泡,调制为菜。龙柏芽,口感独特,清香而有韧性。我们不但点了这道菜,走的时候又买了两斤新鲜的,10元1斤。
强烈建议用2天以上的时间,好好待在陈炉古镇,最起码保证一个整天在这里,蹲在北堡村民的房顶上,守候一下日出日落,和村民谝个闲传,吃上一碗村里地道的咸汤面,好好感受一下农村的生活!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