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过了小半年,才冒出了头儿跟大家say 嗨。最近喜欢上一本书,主要介绍全世界的小众惊喜地,翻了几页,发现有些正中下怀。世界真大,好玩儿的东西真多,但,诗一定要在远方吗?
几周之前,去了位于京郊西六环外,一处废弃的房子,外面的铁轨已经被杂草覆盖,房子旁边有一个大大的铁架子。外表平淡无奇,里面别有洞天,大概说的就是这种地方吧。
在这座破败的房子里,停靠着两辆“半睡半醒”的窄轨蒸汽机车。
这个地方知道人应该不多,平时鲜少人来,到过的人往往又会在一饱眼福之后,悄悄的藏起来,作为一个秘密基地吧。
如果光线上好,快步走过就会在你身后形成一道道漂亮的灰尘带。
窗户上的玻璃有些已经破碎了,藤蔓植物试探着入侵,树叶也时不时被风推着飘落进来,铺了一地。
在这座房子里面找到最早的年份记录是在1994年,最晚是在2014年,这样推断这里最多应该是才荒废了六年左右。但小火车的运营历史,应该在26年以上。
这两辆窄轨蒸汽机车。好像是中国 C2 - 三轴煤水车的后期版本,跟它比较相似的还有ZM16-4型(此处也不专业,有兴趣的可自行百度
不管曾经经历过什么辉煌的岁月。现在,车头前的大门紧闭,车轮下的铁轨再也没有办法延伸到远方。
说实话。在我们这一代,绿皮车感觉已经慢慢成为历史,更别说再早之前的蒸汽火车。所以当时从防空地洞爬进去,眼前一亮竟然有些恍惚,似乎一下子回到了上个年代。
两辆机车的表面已经覆盖了厚厚的锈层,古铜色的肤质,变得很粗糙了不少。他们安静的呆在那里,就像喘着粗气的老人家,时不时会抬下苍老的眼皮,看你一眼,但,又懒得理你,再眯上一会儿等你离开。
这里看起来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火车停靠区、检修车间、防空地洞,好像还有两个值班室。
老式的椅子不辨颜色,木头桌子和铁皮柜子还能看到艳丽的黄、绿、红的附着。
一些文件乱七八糟散落在桌子上、抽屉里,不知道是后来人翻看弄乱了,还是被之前在这儿的人走时随意丢弃在一旁。
充满“港风”的牛仔外套挂在柜子里,现在看,依旧很潮。
还有一些特别具有年代感的小物件,断了灯丝儿的白炽灯、极具特色的屋顶、生锈了的灯罩和灯架...... 都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旧时光。
在火车头前有个小门,从这儿进去进去,穿过一段隧道就能下到地下,入眼的是一个空旷的小厅。再往里联通着好几个出口,但大多都已被土石封
其中有一个比较大空间,墙面上还印着那个时代的独有标语,红的耀眼。
那天,我们使劲儿记录着这两个大大的火车,认真查看每一个角落,生怕错过一些不可错过的东西。歪说,这个地方可能随时都会被封,再来无望。
事实也是如此,我们走后不久,听说这里已经被封了。突其来的庆幸,这种地方的东西,总是比在博物馆里看到要亲切的多。没有经过修饰的年代印记,总是让人更加留恋。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