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自从在好友“雨水”的游记中见到了古代廊桥,那流畅的线条,优雅的造型,静卧于山水间的孤寂模样,我便对她们一见钟情,从此萦绕在心中的廊桥之梦便挥之不去。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的青山绿水中至今耸立着千余座风格各异的古廊桥,主要集中在浙闽边界一带,尤以福建的寿宁、屏南和浙江的景宁、泰顺、庆元为主。它们历尽沧桑,伫立了千百年,那古朴典雅的造型,实用科学的结构,粗犷而不失细腻的风格,构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使人为之动容,流连忘返。 心中惦记了两三年,寻寻觅觅的攻略也做了一年多,原计划于去年深秋出发,无奈家中有事耽搁下来。今年中秋浙南受台风影响,素有廊桥之乡美誉的泰顺突发百年不遇洪水,瞬间冲毁了3座珍贵的国家级廊桥。消息传来我再也坐不住了,恨不能立刻冲到这些桥前,什么事情、什么走不开,全被我放下直奔廊桥而去。 这次的寻觅以浙南的泰顺和景宁的廊桥为主。让我们走进崇山峻岭,伸出双手拂去岁月的风尘,拾起失落的经典,走进廊桥之乡,走进廊桥之梦吧! 注: 由于行程长,廊桥多,此游记分为两篇来写。 1. 景宁廊桥:《拂去岁月风尘 圆我廊桥之梦(上)》 2. 泰顺廊桥:《拂去岁月风尘 圆我廊桥之梦(下)》
预告片
行前准备
浙南一般会比北京气温高十几度,10月底,11月初一件衬衣即可,有时还要穿短袖。秋天的浙江,雨水自然少了许多,但仍然是比北方多雨。天气情况如此去做相关衣着用具的准备吧。与我而言行前准备最最重要的是攻略,特别是寻找不是景点的廊桥,遍布在各乡各村,许多是藏觅在无人间的山林之中,要了解她们的位置,知晓到达的路线和交通,这些详细的攻略必须全面周到。一年多时间里我翻阅了大量资料,浏览过许多人的博客,手绘了好几张廊桥位置地图,慢慢的头脑清晰起来,攻略初稿又得到好友“生于雨水那天”的指导和建议,终于定稿。在此感谢好友,感谢“游骑兵”和“蛋包饭”的博客。虽然后两位我不曾谋面,但他们无私的文字给了我很大帮助,如今,我整理后而发表的攻略也希望能帮到更多的廊桥爱好者。
行程交通
浙南多盘山路,不适合自驾,但找寻散落在乡村田陌中的廊桥交通是关键。浙南地区城乡间中巴方便,加上短途租车,解决了所有交通问题。实际游下来远比想象的要顺利得多,但顺利是基于详尽攻略基础上的。 一.大交通:北京到丽水高铁方便,7小时6元;温州返回北京高铁8-9小时,677元;时间比较长,也可选择飞机,温州-北京的航班较多。二.找寻廊桥的交通:寻找路线为:丽水-景宁县-大漈景区-东坑镇-泰顺罗阳镇-三魁镇-泗溪镇-温州。这些小城的县镇之间均有公共交通,其中以东坑镇、三魁镇和泗溪镇为中心,再扩散寻找周边的廊桥,原则为利用乡村公交,加上短途包车。入住在三个镇上,到镇汽车站摸清班车情况,班车够不到的下车后在汽车站包车。具体路段的具体方法详见下面的“全程总攻略”。Tips:租车司机不一定知道你要找的廊桥具体位置,所以攻略一定要细,明白每个桥在那个村,司机不知道时则需你自己带路。当你告之他们要找的桥时,他们为了挣钱都说知道,其实未必。
行程预览
D1 游览:1.景宁大赤坑廊桥,2.去大漈路上的畲桥,3.大漈景区内的护关桥,胡桥。 交通:1.从丽水乘大巴到景宁,从景宁县城汽车站乘到英川的车,在路过大赤坑村时下车,过马路,沿车站左边下面那条路向里面走两三分钟即可看见大赤坑廊桥。欣赏后回到下车时的车站等车回县城。 2. 从景宁乘班车到大漈景区 ,会路过畲桥,请司机帮忙停车拍照。 入住:大漈景区彭村农家乐,吃住150元,不错。推荐★★★★ 点评:大漈景区内值得欣赏的是古迹而不是雪花漈D2 游览:1.大漈瀑布,时思寺。2. 东坑镇的徐垄桥、路龙桥(怀胜桥)、接龙桥、东坑上桥、东坑下桥。 交通: 从大漈乘 班车来到白鹤路口,等过路班车去东坑镇。入住后再包车去找寻附近的几座廊桥。 入住:东坑镇小客栈,条件较差,不推荐。 购物:1.景宁惠明茶,茶味鲜爽甘醇,带有兰花香,汤色清澈明绿。 2. 景宁食用菌,香菇肉质松脆、细腻滑嫩、味道鲜美、品质特佳。 点评:几座廊桥都不错,其中最合我心的是孤立青山绿水中接龙桥,唯美悠然,令人永不忘怀。
第1天,走进景宁
注:◆ 文字下面是对应的片片◆ 由于本人出游很少拍摄人像,故文中所需游览时间均为不拍人像时间,供同样不爱拍人像的旅行达人参考。
今天即将开始找寻廊桥的行程了,也是我此行的重头戏。我的目的地是景宁县,从大港头镇每天8点有班车到云和,再倒车到景宁,可今天奇怪的是8点的车没等来,其它当地等车的人也很奇怪。只好几个人包了一辆车,每人15元到了云和。又发生第二件奇怪的事是9:40到景宁的车票卖玩了,离开车还有半小时多竟然就没票了,这也是我出行以来没发生过的,10-11月是旅行淡季,出门的人也很少,可今天就是没票了,连售票员也奇怪。只好等下一班10:25的了,一个多小时浪费在这个小车站,没办法呀!
欣赏第一座廊桥-大赤坑桥
到了景宁我们的第一座要找寻的桥在大赤坑村,很快就有到英川的车,会路过大赤坑村,不远一会儿就到了。下车过马路,车站左边有上下两条小路,从下面那条路向里面走两三分钟有一小叉道,正犹豫着,猛一抬头就见那大赤坑廊桥悄然立于百米之外的翠绿之中,真的好兴奋,这么容易好找!再看那桥,两岸青山,碧水穿流,黑黑的弧形桥身在一片绿色中如虹竖立于碧溪之上,好美!这是我此行的第一座廊桥,心里好激动哟!千里之外,千山万水我找到了你,就在眼前,亲密接触,多年的廊桥之梦,两年的攻略准备,今天我终于来到了你的身边,复杂的心情无以言表。
认真细细地欣赏拍摄。桥长50米,宽6米,高10米。两墩条石砌筑,巨木斜掌,八字横跨,形如楼房;对角无榫,单檐双披;软脊翘角,衔接紧密,对这古老的造桥技术真是没话说了。又从侧面的田里艰难地下到河床上,从下面欣赏一下木撑结构,感觉真的好神奇呀。我们也是真可谓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地欣赏一通约半个多小时,回到车站等回去的车。
这时一位面善的大姐也在等车,便聊了起来。这样的农村女人是有些文化和见识的,交流还有点意思。从我的行走经验来讲,农村有三种人,一种是文化层次太低根本无法交流,一种是城里打过工而变得奸滑,最好远离,还有一种如这位大姐,本分且文化层次较高,即能交流又不奸。她带了好几袋子自制的豆腐,自己种黄豆,自己石磨磨好,又用少许油煎了一下,进城带给儿媳妇的,非让我们尝尝,真心邀请,我自带着筷子就夹了一大块,哇!真是太好吃了,手工的就是不一样呀!至今难忘那味道。吃完就来车了,4元回到景宁,我们帮她一起买了车票,她还不好意思,有缘的相逢,是我喜欢的旅行内容。只是我出行不太好意思拍别人,所以每个行程都没留下几张当地人的风情片片。回来时提前一站下车,欣赏了下鹤溪桥,雨水认为虽为新建,但感觉还不错,现在看来是不错。
大漈景区廊桥
回到车站12:40,但开往我们下一个目的地-大漈12:20的车没赶上,下一班就是14:40的了。吃了个午饭也还有一个多小时的等候,小城的车站附近什么也没有,小车站里面非常热,今年10月底的浙南也是很反常,一直热度不减。先在对面的小亭子坐会儿,不行,热,今天太阳老大滴。回到车站等吧,好难受。心里也是嘀咕着,这廊桥之旅出师不利呀!
4点到了大漈,在盘山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越走越凉快,这个景区夏天应该不错。在路过畲桥时请司机慢点开拍个照,没想到他干脆停下车说“下去拍”,呵呵,真是喜出望外,好人呀。畲桥原名永安桥,始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道光十二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二次重修。东西走向,跨白鹤溪,全长37.4米,宽5米,净跨29.2米。桥头存清道光碑记8通。原畲桥位于东坑镇平桥村之北溪上,2001年5月因省级重点水电工程白鹤水电站的建设而迁于此。
到了大漈,司机介绍住他姐姐家,吃住全包两个人150,还不错。住的条件一般,与主人家一起吃,都是自家种的绿色蔬菜,挺好的。
大漈景区内除了一条瀑布(当地叫瀑布为漈),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时思寺、护关桥和胡桥两座廊桥,是个很不错的景区。只是这个季节没有水,瀑布不好看,但有三个国家级的文物在此还是很值得前来。天黑前到时思寺和护关桥走走,村子有些古老的味道。
时思寺关着门,但山门在锁头外边,一见这门感觉别致有韵,很像木石牌楼和古代辕门,三列三柱,重檐斗栱模样。代替门框的是一对木鼓,雕刻精美,构思奇特,很像两把相对而立的竖琴,清音古韵缓缓流淌。门楣置横匾,额书“时思寺”,黑底金字。匾额下,还有二颗有镂刻花纹的圆形门簪,与那对木鼓相应,就是门当户对了。这种融合民居建筑特色的山门也不多见。
山门旁是两颗高大的古树,没有阻挡却偏要斜着长,古树古寺相互依偎真是有种让人感动的东西在心中流淌。
旁边还有个梅氏宗祠,门前古树参天,古色古香的土墙小路和别致的门楼都非常耐人寻味。走到侧面从墙豁爬进宗祠拍照。从宗祠这边看那时思寺很有感觉的建筑,明天进去要好好欣赏一番。
又欣赏了护关桥,始建于清乾隆辛丑(1782)年,该桥全长26米,宽3米,高2.5米,两孔无弓。三层楼屋结构,一层关帝庙,二层文昌阁,三层为魁星楼,正当村口龙溪和沐鹤溪交汇处,起到了护佐村坊和方便交通的作用,护关桥的名称,就是这样得来的。锁着门不得进。
往回走时还发现一座国家级的胡桥,是我行前不知道的,这胡桥很有意思, 里面有戏台,还有个T字形的两条通道,很是新鲜独特的廊桥呀!
头一天的廊桥之旅便欣赏到了4座桥,均为国家级。虽然开始车不顺,但一天的结果还是非常圆满。
第2天,大漈时思寺-东坑镇廊桥
早饭后进景区,只有时思寺门前有个检票处,整个景区门票50,60岁以上老人和学生有半价。游人不多,大漈景区也无人查票。但我们为了游完大漈景进时思寺好好欣赏,便主动买了票。这个季节没水,爬爬山看看绿色而已。
回来进时思寺,不想还是锁着门,当时心都凉了,明白如此景区根本就不正规,想开就开,根本无人认真为游客服务。同检票的女人嚷了几句可有什么用?失望地回去,走了一段又发现还有个进士府没看,便折回来,原来这是个新建的,有一队年青人穿着当年的服装扮像走了一圈,就是表演了。
阳光下拍摄护关桥,很漂亮。
出来时见到检票的女人在招呼我们,原来有一个团体要进时思寺,门也开了,她好心来叫我们。呵呵,我们同样买了门票却还要借别人的光才可进去参观。
大漈时思寺
时思寺,这是一座融合了儒、道、释三教宗义的国保级古刹,始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
时思寺宋明清三代建筑,大雄宝殿为宋代,斗拱檐翅有着明显的宋代特征,连我都可一眼便知;
心经钟楼始建于元末明初,整个建筑集元、明代的特点于一体。
马夫人楼为清代,但已不完整,只剩下框架。
钟楼有三层,可上楼欣赏,但大钟已不在。
欣赏后感觉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不进来可是要留下遗憾呀!老天还是挺眷顾偶滴,似乎听见了我的抱怨,开恩让我能进来一赏了却心愿。出来时又在明媚的阳光下再次欣赏别致古老的寺门
东坑镇廊桥
中午简单吃了,便乘12:30的班车来到白鹤路口,等车去东坑。等了近20分钟来车,到东坑镇找住宿,条件都挺差的,比较了两家选了一家有独立洗浴间的80一晚。然后请老板娘帮忙找了辆车60,去找徐垄桥、路龙桥(怀胜桥)和接龙桥。
司机是个年纪50多的男人,开着一辆行将报废的破车,但对几座桥很熟悉,让我下面的找寻非常顺利。先来到最近的徐垄村,找到徐垄桥,挺小的一座小廊桥,黑黑的身躯。建于清光绪4年(1879年),短桥平卧,三层木构。
第二个是路龙桥,也叫怀胜桥,东坑镇章坑村,跨章坑,桥梁上记载为大清光绪元年(乙亥年,1875年)修建,桥长28米,高4米,平卧,单孔。 白色的屋脊檐角,点缀在黑黑的桥身上,远看让整座桥显得挺精神,应该是近年得到了维修。
最后找寻最远的接龙桥,行前攻略知道是在白鹤水电站里面,果然司机将车开到了水电站,一下子就看见了远处的接龙桥,青山绿水中,蓝天阳光下一座黑黑长长的廊桥凌空于澄潭碧水之上,造型美艳,孤傲独立,唯美其谁?这一瞥永驻心田。
这座大跨度的木拱廊桥又名庆安桥,建于嘉庆9年,桥长38米,宽4.6米,净跨30.7米,木拱架距离河面高19.6米,高度位居国内前列。廊屋17间,歇山顶,四柱九檩,五架抬梁。廊桥两端建在峭岩绝壁,是景宁县临水最高、山势最险、目前保存最好的廊桥之一。
在师傅的带领下,我们小心行走在山间小路上,有一段紧贴岩壁,不足半米的小路下面就是深沟。很快来到近前,近距离欣赏打量着她,慢慢靠近她,走上桥,轻轻穿过,如同一个尤物般不敢惊扰。
此刻太阳刚从桥身上落下,翠竹掩映的山坡一片亮色,坡下一弯碧水,而桥身已黑黑的不见一点阳光,在亮亮的背景下,她如同剪影般呈现,那桥窗一个个亮亮地透着阳光,平添了许多灵动之气。
这正是我魂牵梦绕的景象,爱不释手地围着她不愿离开,若不是包车我定要陪伴她多时。
回来时让司机将我们送到了马坑村,按攻略这里还有两座廊桥-马坑桥和永平桥。在马坑的找寻过程比较困难。向村里走时在村边见到了两座小廊桥,一看也是有点年代的,但应该它们没有出现过任何名录里,我做了这么长时间的攻略从未知道它们。一座叫“樟下桥”,在一颗大樟树下,应该是它原本的名字。桥下是一条快断流的小溪,桥里面堆满了破烂东西,两侧挡板已很破旧了,但她依然静静地立在那,无论是否有名份。
向前几步又一座小桥立在改建后的河道上,但破破旧旧的样子,应该不是近年建的,倒是有块新牌子“风雨桥”,一看就是后起的名字。看了“蛋包饭”2013年的博客,他已找寻到这两座桥,并认定樟下桥为马坑廊桥,风雨桥为永平桥。
当时我无法确认,便执着地继续找马坑桥和永平桥,在村里一座似新似旧,叫“月下桥”的桥前徘徊了半天,看着挺新但却有许多老构件,不能断定她是那座桥。这里路过的一位中午男子停下脚步看了我们半天,便上前搭话,告诉我们这桥就是马坑廊桥,移动了位置,并在桥下加了石拱。看着这位气质有些文化层次的男子,相信了他的话。
接着找寻永平桥,在我的攻略里她应该是在52省道东边,找到后完全是一座新桥,只是桥下的木撑不能断定新旧。叫什么“同心桥”,叹气,这些头脑简单的村镇干部,真真是让人太失望了。
不管怎样马坑的桥我是全找到了,虽然有些乱,不知谁是谁了,但收入囊中的宝贝慢慢清理吧,哈哈。回到东坑天已将黑,又去看了下东坑上桥和东坑下桥,不知明早光线可否会亮些,再来拍摄她们。
东坑上桥,又称观音阁桥,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原先此处岸上有观音阁,阁前溪间有莲岩。民国22年《景宁续志》载:“岩锋攒簇,恰似莲华。”人们把它当作天然碇步跋涉过溪,常因洪水或天雨岩滑而失足。为此,地方上募资集建,响应者众。至今,桥下溪间尚遗莲瓣状巨石数座。
东坑下桥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两座桥形态基本相同
总结
景宁找寻廊桥的行程结束,共欣赏到了13座桥,并没费太大周折,成绩令我很满意。公共交通和就近包车可以解决所有交通问题,但前提是你要给包车司机指路,否则他们不一定全知道,也许会影响你的目的性。自驾更方便,但浙南多山路,考验驾驶技术。这样的旅行可能不适合一般人,仅供廊桥爱好者参考。
感谢浏览。图文原创,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