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斯里兰卡文化三角地带作为古老文明的象征,带来的不仅是纯净安宁的感受,更是将时光凝固,将古老具象化。曾经辉煌的古城如今重新散发出光辉,等候旅人的到来。斯里兰卡是南亚的一个岛国,面积不大,旅游资源却很丰富。这个国家除却自然风光和文化积淀,还拥有七处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其中五处集中在文化三角地带,号称斯里兰卡文化金三角。
虽然文化三角地带的历史遗迹多不胜举,但我们作为普通游客,如果在三个城市各安排一天,好好地规划路线,也是可以很好地游览。至于交通工具,自行车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包车。
何谓斯里兰卡文化金三角?
斯里兰卡最中心,由北往南分别由阿努拉德普勒、波隆纳鲁沃、康提这三个城市连接而成三角形地域,这个三角区域有着世界最大的遗迹群,这就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斯里兰卡文化三角地带。与柬埔寨的吴哥系列和缅甸的蒲甘万千佛塔所不同的是,这里至今依然是善男信女们的祈福之地。
这三座文化古城,最北边的阿努拉德普勒是2500多年前斯里兰卡最古老的都城所在地,后由于受到印度侵略不得不往南迁都至波隆纳鲁沃,而后又被南印度侵略者追赶,继续南迁至康提。这个三角地带还包括公元5世纪时建立在丛林中的岩石上的空殿“狮子岩”遗址锡吉里耶,以及斯里兰卡最大的石窟寺院所在的丹布勒。可以说,斯里兰卡文化三角路线浓缩了整个斯里兰卡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
号称斯里兰卡西古城的阿努拉德普勒圣城是斯里兰卡最早的佛教圣地,2000多年前,孔雀王朝阿育王之子,印度高僧摩哂陀携佛经渡海到此,开创了斯里兰卡的佛教历史。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这里一直是僧伽罗王朝的都城,历史上曾繁盛一时,后逐渐荒废,直至十九世纪被英国探险家发现,这座曾经辉煌的圣城又重新焕发光彩。现如今,阿努拉德普勒仍随处可见高耸入云的舍利塔以及遍地的宫殿遗迹,来祈福的斯里兰卡善男信女们甚至比游客还多。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阿努拉德普勒圣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继阿努拉德普勒之后的公元933年,号称斯里兰卡东古城的波隆纳鲁沃成为斯里兰卡的首府所在地,直至公元14世纪迁都康提后逐步衰退。在全盛时期,这里是一个繁荣的佛教城市。波隆纳鲁沃古城虽与阿努拉德普勒圣城齐名,但这里看上去却比阿努拉德普勒“年轻”许多,遗址规模稍小但保存得更好,规划也更完善。与西古城不同的是,东古城的古迹遗址中少了让人仰视的宏伟大佛塔,多了若干与政治活动有关的建筑,比如大王宫和议事大厅。或许是因为距离科伦坡较近,也或许是因为古迹遗址保存得更好,东古城更像是一座为游客而存在的古城,这与西古城古迹遗址拥有众多当地佛教信徒有所不同。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波隆纳鲁沃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康提建都于1592年直至公元19世纪,康提王朝历时4个世纪,从此斯里兰卡沦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历史上的康提曾为辛加人的祖先统治长达2000多年,虽然期间一度被葡萄牙、荷兰和英国占领和征服,但是一直保留着它作为斯里兰卡宗教中心的地位,并成为王宫和佛牙寺的所在地。这座位于山间里的古城,充满了浓密的佛教空间,以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的佛牙舍利的佛牙寺为首,再加上气候湿暖,环境优美,距离科伦坡很近,深受游客的喜爱。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圣城康提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努拉德普勒圣城
在这座城市遗址中,现存有历史久远、树龄2000多年、人们顶礼膜拜的圣菩提寺,高耸入云,堪与金字塔媲美的3座巨型舍利塔,高达9层拥有100多间房屋的黄铜宫殿残存的1600多根石柱、古代引排水工程的伟大著作双池塘……当时宏伟的宫殿、轩昂的庙宇,以及庞大的水库和引水系统,无不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一座精心规划的城市。门票:阿努拉德普勒众多遗迹采取通票的方式,25美元一个人,随门票附送DVD光盘一张,门票仅限当日使用,但可以与验票的工作人员沟通好,中午可以回来休息,下午再继续。
斯里兰卡佛教徒信仰的中心——圣菩提寺
圣菩提寺是因菩提树而得名,是阿努拉德普勒非常著名的景区之一,阿努拉德普勒的神圣地位源自这棵千年菩提树。公元前247年,印度阿育王的儿子摩西陀南渡斯里兰卡弘法,国王天爱帝沙皈依佛教后,向阿育王请求将佛陀证道的菩提树移枝到斯里兰卡。阿育王于是派女儿僧伽密多比丘尼从印度菩提迦耶那棵见证佛陀悟道的菩提树上,取来了树苗,移栽在了阿努拉德普勒菩提寺的花园里。也正因为这棵树,阿努拉德普勒成为昌盛一时的政治、宗教首都。现如今,印度的那棵早已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而斯里兰卡的这颗却依然挺立,而且已经更替到了第六代。佛教在斯里兰卡就此牢牢扎根,像这棵菩提树一样发芽壮大,历经其他宗教统治者的入侵破坏却屹立不倒。整个寺院完全因菩提树而建,没有高大的建筑。每天清晨寺庙一开门,前来瞻仰菩提树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直到傍晚关门。2500岁的菩提树,两层的白楼已将它严严实实地围绕起来,枝干的上半部分还建起了四周的护栏,以保护菩提树不受到意外的侵害。
游览小贴士:圣菩提寺因高大茂密的菩提树及四周的小菩提树,整个寺院比较遮荫,可以安排在阳光较强烈时来参观。
三座巨型舍利塔之一,最宏伟辉煌的建筑——鲁梵维利萨亚佛塔
这座纯白色的巨大佛塔在阿努拉达普勒很多地方都可以远远的眺望到,是阿努拉德普勒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佛塔建造于公元前2世纪,据传杜图伽摩尼国王从一个漂浮的水泡得到灵感,花了很长时间去尝试修建一座塔身像水泡一样轻盈的佛塔,而他居然成功了,所以这座佛塔被后人公认为是由杜图伽摩尼国王建造的最美的建筑物。但可惜的是建筑还未完工他就去世了,最终佛塔是由杜陀伽摩尼国王的儿子完成。据说刚完工的时候有110米,但是经历了南印度军队的若干次入侵而饱受破坏,现在只有55米高,尽管如此,这座塔现在依然气势磅礴。鲁梵维利萨亚曾经不只是一座塔的名字,还是一个教派,拥有着一个颇具规模的寺院。这里还有佛殿、藏金阁、菩提树寺、僧人居所、食堂、浴池等待。
鲁梵维利萨亚佛塔延伸建筑——黄铜宫殿遗址(伯拉贞宫)
黄铜宫殿与鲁梵维利萨亚佛塔一起被称为阿努拉德普勒的代表作,即使在当时的佛教发源地印度,也找不到如此壮观的佛教建筑。这座宫殿曾经有一个铜屋顶,目前只剩下了1600根石立柱,据说这里曾经有9层,可共1000名僧人和来访者居住。这里最初是杜图伽摩尼在两千多年前建造的,然而在日后的岁月里又多次重建,每次重建之后,建筑就会变得更加宏伟一点。现在看到的立柱是最后一次重建时候留下的,当时是由波洛罗摩婆诃国王在12世纪时候进行的。而曾经有9层的宫殿也只剩一座两层楼高的新建建筑,屋顶也不再是铜做的,而是铺上了黄色的瓦片。现看到的宫殿是新建的,但这些石柱都是12世纪的产物,绝对的古迹。只是伯拉贞宫不对外开放,只能隔着铁栏杆欣赏。
三座巨型舍利塔之一,斯里兰卡最早的佛塔——都波罗摩塔
传说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之子摩西陀将佛教带到斯里兰卡,当时的国王天爱帝沙听了摩西陀讲法之后,皈依了佛教,开启了斯里兰卡佛国的历史。都波罗摩塔就是天爱帝沙国王为供奉佛祖右锁骨舍利而修建的,是古代斯里兰卡最早的佛塔。历史上该佛塔曾遭到多次毁坏。现存的是1840年重新修建的,其形状改变了最初的谷堆形状而采取了倒扣的铃铛形状。塔周围是花岗岩地面和两排石柱,这些雕花石柱原来是支撑圆顶用的,圆顶现在已经不存在,只剩下那些刻有莲花和狮子的歪斜石柱,讲述着兰卡本地独有的圆形佛塔的历史。据说这里的石柱最初有176根,现在只剩下41根,而损毁和倒塌的石柱残骸则被整齐地堆放在一边。尽管一些斯里兰卡学者认为这些石柱支撑的应该是圆锥形的木顶,但目前还没有考古发现可以证明这一论断。
三座巨型舍利塔之一,曾经佛教学术中心——无畏山大佛塔
这座暗红色砖石砌成的巨大佛塔建于公元前1世纪,由瓦塔伽摩尼•阿巴耶国王建造,据说当时高度有112米,现在高度是75米,即使这样也是现存最高的阿努拉德普勒佛塔之一。当时大乘佛教在斯里兰卡的地位很高,当时住寺僧侣达五千人,是大乘佛教的总寺院,也是当时世界闻名的佛教学术中心,中国著名的高僧法显和尚曾经在这里行佛法两年。公元3世纪时,马哈诗那国王的扶持政策使无畏山一度达到了顶峰。12世纪,以这里为中心的大乘佛教和以大寺为中心的上座部佛教发生了激烈的势力冲突。当时的国王波罗迦罗摩跋忽一世抑制了大乘佛教,统一了佛教界,之后大乘佛教在斯里兰卡销声匿迹。和古城大多数遗迹的命运一样,伟大的无畏山大佛塔也已沦为废墟,成为杂草和野树蓬勃生长的乐园,而现在这座伟大的佛塔已经修复完毕。现如今无畏山大佛塔的范围,包括了它东面的双池塘、萨马迪坐像以及西面的宝石宫和月亮石、象池等所在区域,以及无畏山博物馆,都是它的所辖之处。
斯里兰卡最精美守护石——守护石
距离无畏山大佛塔有一处石头宫殿遗址,入口处的守护石是斯里兰卡最美的守护石。守护石是斯里兰卡一种独有的雕刻,立于佛寺入口处石阶两侧,通常与月亮石同在一起。在古代兰卡艺术创作中,虽然大部分风格来自于佛教的灵感和教义,但也不乏印度教的影响,守护石是其中最明显的佐证。大部分的守护石大都刻有七头眼镜蛇神,他们手持丰盈罐,体态轻盈,面带微笑地站立在石阶两旁,他们的脚旁通常还会有一位欢跳的侏儒随从。这处斯里兰卡最精美的守护石刻画精细,面部表情和衣着配饰栩栩如生,眼镜蛇神仿佛随时呼之欲出。
古代僧伽罗人轮回思想的体现——月亮石
除了周密的寺院规划,无畏山寺的成就还体现在它精湛的建筑和雕刻艺术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装饰寺院建筑石阶的月亮石和守护石。此月亮石并不是指矿物宝石,而是斯里兰卡工匠最独特的石雕艺术:在重要的宫殿、寺庙或佛塔入口处的台阶下,你都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半圆形雕刻,这就是月亮石。月亮石是由一圈圈的同心半圆所组成,每一圈都精细地刻画着不同的主题,每一圈的主题都有不同的意义。最外圈是火焰,象征人类世界充斥着欲望和贪婪;第二圈有四种动物,分别是大象、狮子、马和公牛,象征生命力和活力,这些加起来就意味着轮回;接下去是一圈是飞鹅,代表善与恶的界限;最后也就是中间是半边莲花,象征纯洁和达到极乐世界。月亮石是古代僧伽罗人轮回思想的体现。
最古老的石头寺庙——伊苏鲁姆尼亚寺
伊苏鲁姆尼亚寺远离古城遗址区,位于帝沙水库边,由天爱帝沙国王建造,俗称“石头寺庙”。这座犹如在岩石表面雕刻出来的寺庙、建造在岩石上的佛塔、安置有色彩绚烂佛像的正殿和收藏着宝贵出土文物的藏宝馆,明显与阿努拉德普勒其他遗迹迥然不同。除了公元前3世纪建造的僧院一部分保留下来以外,寺院本身都经过重修,正殿也是比较新的建筑物。正殿旁边的宝藏殿内收藏的从寺院北侧王宫花园里发现的“恋人像”和“国王的一家”石刻,为镇馆之宝。攀登到寺后的岩石最高处,可以眺望阿努拉德普拉古城景色。
古代引排水工程的伟大著作——双池塘
这座名叫库坦波库纳的双池塘曾是无畏山寺僧侣洗澡沐浴的地方,也是古代僧伽罗人民在引排水工程技术以及建筑艺术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作。双池塘并非一样大,一个边长为28米的正方形,另一个则是宽28米,长40米的长方形,据说这是经过精细计算过的传统比例,能在增加浴池美感的同时弥补装饰的不足。这座供僧人沐浴的连体浴池还雕刻有五个脑袋的眼镜蛇,据说不仅能起保护作用,还会带来好运气。双池塘整个设计很是巧妙,水流从稍大的池塘的猛兽雕像口流入,再从池塘地下管道流向稍小的池塘,最后通过排水系统排到附近农田用于灌溉。
@林子,常驻厦门。多平台旅游达人,自媒体人。原创图文,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它用请联系作者,微信号:fengyue_feng。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