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新游
北京,就像一座巨型的超级车站,这里是起点,是终点,又或许只是途中站,来来往往的人数以千万计,越是拥挤,越显孤单,来的越久,却越显陌生。这是一座快速流动着的城市,我们就像一艘没有风帆和双桨的小船任凭浪潮推涌,不论是狂袭还是阻停,无力抗衡。我们和北京,就像一对结婚十年没了激情的夫妻一样生活在一起,她无所谓给你好不好的生活氛围,你也无所谓看不看她的浓妆淡抹。我们无暇顾及春天里玉渊潭里的樱花,我们无暇顾及夏日里北海的荷塘,我们无暇顾及秋季里香山的红叶,是的,我们也无暇顾及寒冬里故宫的雪。
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事件,让故宫也随之按下了暂停键,阔别了3个多月的故宫在盛夏来临之际也终于重归人们的视野。故宫并没有变什么容貌,不同的是,以往日接待量8万的故宫在五一期间首日开放就采取了限流5千的措施,整个假期的门票也在10个小时内就售罄,可谓热度不减。很幸运在第一时间就抢到了五一节首日门票,压抑了快半年的心情终于得到缓解,可以出去拍一拍片子了。故宫虽老,但游法却很新潮,从最初的开放面积30%到现在的80%以上,展品也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中轴线南进北出以外,还推出了很多详尽的线路。
午门
此次故宫并未开放从天安门入口进入,而是从东华门进入沿筒子河到达午门,在验票之前还要先进行扫码确认预检,笔者看到在原来的售票、验票区已经有醒目的地面标识提醒游客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也有很多安保和志愿者在帮助游客进行信息确认。虽然程序略显繁琐,但是由于有他们的帮助还是很便捷很顺利的就完成了。
此时是上午9点多,故宫刚刚开门没多久,已经有很多人前往,但是在偌大的午门下,这些游客依旧显得很少很少。往日里快捷通道也会排满检票游客的景象已不复存在。
走进午门,就已经是进入了故宫,平日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轴线上挤满的人如今都不存在,5000名游客再加上所有的工作人员在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的故宫里面,几乎可以说是如入无人之境。在内金水桥前有醒目的信息指示牌,五一期间故宫并未全部开放,一些室内场馆均不在开放之列。
内金水桥
以前来到故宫,几乎都是跟着人群,从午门到神武门一路走过去,即便是左拍拍右照照,也不过2个小时就出去了,回想一下都拍了什么?看了什么?可能什么也想不到什么也记不住,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因为数量庞大的游客嘈杂的声音和导游高音量的讲解混杂在一起,根本没有心情沉下来慢慢去发现故宫的美。
太和门
走过内金水桥来到太和门前,这里有着故宫六对狮子中的一对,是唯一一对在外朝的,也是最大的。体型圆润,立于方台象征着天圆地方,张口露齿、咆哮怒吼状,颈上有鬃,颈下系铃和缨络,肢爪强劲有力,望之凶猛威严,不可一世。尖耳肃立,寓意着时刻警觉外部忧患。头顶45卷,代表了皇帝的“九五之尊”的地位。
太和殿
过了太和门,就看到了东方三大殿之一的太和殿。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
太和殿屋脊飞檐上的走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狎(xiá)鱼、獬豸(xiè zhì)、斗牛、行什。排在最前面的是骑凤的仙人。相传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缗王败北后被追兵紧逼,逃到江边,危急中,遇一大鸟。于是,缗王骑上大鸟,渡江而去,化险为夷。古建上将骑凤仙人安排在首位,表示腾空飞翔并有祈愿吉祥意。其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的第一块瓦件。
日晷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但在史籍中却少有记载,现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晷”,影子的意思。也就是通过太阳的影子,看时间。日晷盘有个倾斜角度,盘上有刻度,中央有指针。阳光投射到盘面,指针影子如同时针,通过刻度读取时间。依据太阳运行的角度,每年春分到秋分,在正面读取。反之,秋分到春分,则在反面读数。
在故宫里,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开口大缸,在太和殿前也有。细心观察会发现缸壁上有很多伤痕,满面沧桑?也许你会觉得是加以保护之前人们用手摩擦导致的,其实不然,这还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伤痛。在慈禧西逃时候,八国联军闯进来,用刺刀刮缸,目的是想要获得缸体上的鎏金。故宫里有十八口鎏金大缸,其中重要殿前的体量最大。大缸高1.2米,直径1.6米,重三千多斤,可盛水两千多升。它还叫“门海”,“太平缸”。顾名思义是为了救火用的,等于一个微型的“消防站”。然而光绪大婚前故宫失火,但它早因为天气寒冷而结冰不能使用,后来严格严格,就没有这种情况发生了。
中右门
众多古装年代影视剧中出现的太和殿多半是在一些影视基地拍摄或者是后期制作而成。但是这一次来到太和殿前,由于少了大量的游客,几乎可以拍摄出没有人的空景,对于没有办法在闭馆时进入故宫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最令人激动的事情。透过中右门,北海公园的白塔和景山公园的万寿亭清晰可见,只是当时气温很高,空气并不通透。
中和殿
中和殿,是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当时皇帝御用的“休息室”。在皇帝去太和殿参加大典之前,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时,祭天坛、地坛等,当时的皇帝都会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休息或接见。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中和殿原来不叫中和殿,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三大殿中唯有这间房子可供皇帝一人静静的思考。
保和殿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来受贺。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自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明初名谨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名保和殿。“保和” 出自《易经》,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的专一、保持宇宙间万物和谐之意。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
元代建都北京,由于兴建宫殿、园林、陵墓、佛塔、庵观、坛庙等需要大量琉璃制品,为此设立了专管窑务的官员,隶属于少府监。由于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周围盛产烧造琉璃所需的主要原料坩子土和煤炭,又守着“京西古道”,交通便利,加之离辽金时期就已烧造琉璃的龙泉务窑场较近,因此,在元代初年即在琉璃渠村设立了琉璃窑场,属于琉璃厂窑的分厂。琉璃构件分为瓦件和兽件两大类:瓦件主要有正脊、垂脊、兽前、兽、戗脊、博脊、角脊、筒瓦、滴水、脊筒子、线道瓦、通脊、承缝连砖、博脊瓦、瓦当等几十种。兽件主要有正吻、脊兽等几十种生动的雕塑造型。
隆宗门
离开保和殿向西走,穿过隆宗门就是冰窖和慈宁宫区域了。这里的隆宗门还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点,现在的隆宗门除了起到一个连接的作用外,也是一处游人休息的区域,但每当游人经过这里的时候都会抬头看向隆宗门的匾额。细心的人会发现在宗字左下角处有一支箭插在上面,相传清代在隆宗门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嘉庆十八年(1813年),中原一带发生“天理教”农民起义,农民领袖林清策划并领导京畿一支队伍直接攻打紫禁城。九月十四日,起义军乔装打扮,兵分两路,计划从东、西华门进入宫城。西华门一支在内应太监刘得才、刘金等人引领下迅速攻打到隆宗门,并在此展开激战。此次紫禁城之变,“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嘉庆皇帝破例向天下发了“罪己诏”。这支箭头相传即这次战斗的遗迹。
冰窖
随着故宫对文创产品的开发,让这座有着600年历史的宫殿焕发了新生,也衍生出了无数“网红”产品,故宫脊兽冰棒就是其中之一。以故宫建筑中的脊兽为原型设计的冰棒一经推出便成为了热门产品,虽然一个要花费10元钱,但依旧不能阻止游人想要体验一番的热情。在炎炎夏日,走到故宫冰窖处的时候已经是口渴难耐,汗流浃背了,来一只有着故宫属性的雪糕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慈宁花园
不要以为在故宫中只有一个御花园,其实故宫一共有四个花园分别是御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和慈宁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就在慈宁宫的南面,园中仅有建筑11座,占地不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集中于花园北部,南部则地势平坦开阔,莳花种树,叠石垒池,意在使太后、太妃嫔们不费跋涉之劳而得山林之趣。慈宁宫花园在乾隆三十年发生过重大变化。这一年,为了满足笃信佛教并长年居住在寿康宫的乾隆皇帝生母崇庆皇太后礼佛、供佛的需要,乾隆皇帝下旨对花园进行了大规模改建,也能彰显乾隆以孝治国的思想,这个地方充满佛教文化的气息。除了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也是比较重要的地方,它最为神秘,也作为磅礴。是乾隆准备在六十岁之后退休用的地方。
慈宁宫
慈宁门前是一东西狭长的广场,东出永康左门可至隆宗门,西为永康右门。广场南侧与慈宁门相对的长信门为通往慈宁宫花园之门户。在慈宁门前也有着一对麒麟瑞兽,关于这两个瑞兽的作用和象征有着多种不同的说法,笔者觉得有两点值得一信,一是彰显庄严,而是表示仁爱。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宁宫的兴盛时期,当时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也在这里居住过。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三帝以孝出名,慈宁宫经常举行为太后庆寿的大典。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
乾清门
故宫整体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zd的中轴线,其中三大版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权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在乾清门前,也矗立着两只狮子,有趣的是这两只狮子显得并不威严而是稍显怯懦。双耳耷拉,眉眼低垂,与太和门前威武的狮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根据故宫专家解释说,清朝皇家禁止臣子进入后宫,更严禁后宫干预朝政,严禁女人走到朝前去。这两座铜狮子的耳朵耷拉着,就是要警示后宫嫔妃和佳丽们,对于前朝的政事,要少听、少议论。
乾清宫
作为影视剧中出现最多的乾清宫,其内廷后三宫的主殿地位显而易见。乾清宫,作为皇帝居住、生活和日常办公场所,皇帝在这里不光要摆谱给人家看,而且要实打实地干。自成祖朱棣至思宗朱由检这十四位明代皇帝,以及清顺治皇帝福临和康熙皇帝玄烨在位期间,军国大计也好,阴谋诡计也罢,多出于此。赫赫有名的“正大光明”匾就悬挂于此殿之上。清代康熙以前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可谓是功能最为繁杂的一个大殿。
交泰殿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凡遇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重大节日,皇后在这里接受朝贺。乾隆十三年(1748年),皇帝将代表皇权的二十五宝存放在交泰殿。这些玉玺由内阁掌握,由宫殿监的监正管理,用时须请示皇帝,经许可后方可使用。存放在这里的每方宝玺各有不同的用途: "皇帝之宝'用于颁发诏书、录取进士时公布皇榜;"制法之宝"和"命德之宝"用于谕旨臣僚和奖励官吏;"制驭六师之宝"用于军事。宝玺置于宝盒内,上面覆盖着黄绫。现在,宝盒仍按原来的位置陈设在交泰殿。
坤宁宫
位于交泰殿后面就是故宫中轴线上的最后一个大殿--坤宁宫了。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对,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贵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间之唯一,皇后的寝宫取自道德经中的,地得一以宁这一句,故名坤宁宫,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寝宫名乾清宫。所以坤宁宫与乾清宫分别为皇后与皇帝的寝宫。作为内廷三大殿之一的坤宁宫一直是明清两代皇后的寝宫,而到了清代时,坤宁宫却显得十分神秘,说起来这与满族的宗教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
御花园
在坤宁宫后方,有一座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的花园,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走到这,就意味着整个故宫的参观接近了尾声。与气势恢宏、飞檐反宇的大殿相比,御花园就是一个温婉细腻的存在。既有雕梁画栋的建筑,也有叠石为山的趣景,有枝繁叶茂的古树,也有象征四季的亭宇。柏老槐与奇花异草,以及星罗棋布的亭台殿阁和纵横交错的花石子路,使得整个花园既古雅幽静,又不失宫廷大气。这里是帝后茶余饭后休息游乐的地方。另外,每年登高、赏月活动也在这里进行。
坐落于正中北面,是园中的主体建筑--钦安殿。它把花园分成东西两个部分,近二十座不同风格的殿宇轩斋大致建在东西两侧对称的位置上。只有绮丽小巧的亭台布于园中,因此钦安殿虽然东西有对称的建筑,但不能同时收入眼帘,从而在视觉上扩大了原本面积不大的花园。
养性斋
养性斋位于御花园西南,始建于明代,初名乐志斋,清代改今名。斋为两层楼阁式,座西面东,斋前叠石环抱。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于楼两端向前各接出3间,改建为转角楼,建筑平面遂呈“凹”字形,与花园东面的绛雪轩正凹凸相应。清嘉庆、道光两帝常临此斋。清逊帝溥仪曾将他的英文教师庄士敦安排在此居住。
堆秀山
堆秀山位于钦安殿东北,由各种形状的太湖石块堆砌而成的假山,依墙拔地而起,山高14米。这座假山是人工堆成,堆山匠师们称为"堆秀式",故称堆秀山。山前一对狮子石座上各有一石刻龙头,口喷水柱高达10余米,景象十分壮观。山下小路曲折盘旋通向山顶。山前正中有门,门内有洞,沿洞内石阶盘旋而上,也可到达山顶。山顶建有四角攒尖顶方亭一座,名御景亭。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清代帝后都要上堆秀山登高,到御景亭揽胜。
神武门
走过神武门,便算是离开了故宫,神武门上悬挂的“故宫博物院匾额”是由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于1971年题写的。神武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玄武门,取古代“四神”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后因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名神武门。神武门除了作为故宫北门以外,还承载着一个清代皇帝后妃的选拔制度。清代皇帝后妃的来源与历代不同,它创立了具有自己特点的“选秀女”制度,而神武门则是被选为八旗秀女领进和带出宫廷所必经的皇城大门。这种严格的选秀女活动,由户部主管,每三年举行一次。
故宫的建筑永远都散发着令人着迷的气息,故宫的历史也随着它600岁的年龄而越发丰厚。故宫是历史学家必研究之地,是游人的必游赏之地,是摄影师必拍摄之地。故宫也正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向着下一个600年,安然前行。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