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时间回溯到2018年。娜是我的老同学,一直计划着要去重庆,从年初开始隔三岔五就给我发过来重庆旅游的攻略、游记啥的,诱惑着要我陪她一起去重庆。这么念叨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决定成行。避开国庆假期,选在十月底十一月初的小淡季错峰出行。娜喜欢小资情调,龚滩古镇被安排进来,而我喜欢历史人文,大足石刻一定要列入的。我拉上老姐,娜拉上她的一个同学,组成四人小旅行团。行程、人员确定之后开始着手订票,要依我的做派只要预定往返大交通,其他边走边看随遇而安就行,娜不同意这样的做法,非得全部预先预订妥当才安心。事无巨细都准备停当,开始每天关注着重庆的天气,似乎我们要去的那段时间天气都不美丽,索性我也不再关注这天气了。
行前准备
国内旅行比出国简单很多,也不存在语言问题,只需对要去的几个地方有个大概了解就能出发。娜提议由她来做功课,我乐得享清闲,偶尔找我商量也是尊重她的意见。淡季的机票提前买价格还是有优势的,我是铁路旅行爱好者,除了往返远程是乘飞机,其他的城际交通大部分是火车解决。建议不要拘泥于行前的交通信息查询,尽信攻略不如无攻略,此为有感而发的小牢骚。
行程线路
厦门-重庆-龚滩-武隆-重庆说实在如果让我设计线路大概不会这么走,然而既然选择同游就要互相迁就,这也是很多人独自旅行的原因。
D1:厦门-重庆(重庆小面、洪崖洞夜景)
难得的航班飞常准时11:25厦门起飞天气非常晴朗,到达重庆江北机场是在下午两点多,天气预报果然很准,重庆以一场中雨迎接我们的到来。
彼时重庆江北机场T3还没开通地铁,也不知道现在开通了没有,只有坐免费摆渡车到T2才有地铁。T3有多条机场快线线路,K01直达解放碑,票价15元。
下了机场快线打开高德地图,预定的7天酒店并不远,于是决定步行前往。四个人拖着行李箱被高德地图狠狠戏弄了一把,导航引导我们绕了一大圈,期间还下着雨,最后被导航带到一个大台阶上面,果然平面地图对3D的重庆地形不适应,连累我们无奈只能提着箱子狼狈的走下那一条长长的台阶。经过这么一折腾飞机上的午餐早就消化完了,安顿好住宿出门觅食。按照计划今天的游览项目是洪崖洞夜景,时间尚早雨势变小,没打算坐车,一路闲逛。
重庆小面
来到重庆,必吃的一样东西就是重庆小面。重庆出名的小面店很多,上网一搜就知道了,但其实重庆的小面店各有千秋,名气大也不一定就是最好。重庆小面廉价好吃,重庆第一餐,各种小面吃起来,也不是特别找的这个地方,就是路过魁星楼,对面有家路边面馆,看着生意不错,就停下脚步了,四个人点了四种不同的小面。我点的担担面是重庆的风味小吃,第一次吃它却是八年前在成都,这一碗素面朝天的担担面,只不过某天早餐在青旅楼下的餐厅偶遇到,吃过一次念念不忘八年之久。据说担担面的历史已有150多年了,过去重庆有卖麻辣小面的小贩,肩挑一副担子,敲着竹梆沿街叫卖,担子的一头是火炉和方锅,方锅分为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熬有鲜汤。另一头装有面条、佐料、碗筷。人们把这种挑担敲梆沿街叫卖的面条称为“担担面”。豌杂面归属于重庆小面的一种,面条只有一种浇头就是豌豆杂酱,杂酱咸鲜微甜,配上醇厚的辣椒油和微麻的花椒面,口感润滑,豌豆的软糯与面条的劲道以及杂酱的香甜,满满一大碗,令人回味无穷。一直以为炸酱面是北方面食,可见老北京炸酱面的广告有多深入人心。吃过了才知道重庆炸酱面才是最爱。这纯粹的肉糜,熬在锅里香气四溢,铺在面上扑鼻香气,口水流的,形容词都找不出来了。牛肉面里这大块的炖得爆汁的牛肉,被熬煮得岂止是“入骨三分”,嚼起来如此软糯,和一筷子拎起来倍儿浓郁挂汤的面条,吃了这碗牛肉面才知道什么叫“颊齿留香”。
在重庆有选择困难症的人点一碗面都是困难,重庆小面浇头如此之多,牛肉、肥肠、杂酱,鸡杂都是些传统浇头,有些小面店还有自己的特色独创。没打算吃饱,想预留着点肚子到洪崖洞再吃小吃,然而小面实在是份量太足,一份下肚已然打起饱嗝。慢慢散步边走边消食来到洪崖洞,下雨这里也是游人济济。实在是吃不下东西只能喝点了。
洪崖洞
这家店霸气十足的名字,吸引我们的不是档口的美女老板,也不是招牌的炸鸡翅而是柜里的酸奶,于是每人一份洪崖洞老街酸奶,装酸奶的瓶子最后还被带回来当作旅游纪念品。
“洪崖洞”这地名咋一看以为是个山洞,确实对于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山城来说,谁能说得清位于市中心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坐拥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洪崖洞算不算山洞。有2300多年历史的“洪崖洞”是重庆观赏夜景最热门的地方之一,也是爬坡上坎的典型。具有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江而建。这地方人真多啊,从四楼一鼓作气爬到十一楼,准备好好感觉一下居高临下,结果十一楼上是个开阔的公路。
看过《千与千寻》的人来到这里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场景如此熟悉。仿若宫崎骏电影《千与千寻》中那条不可思议之街,引人入胜。宫崎骏绝对想不到在重庆会有这样一处和他片中场景几乎一摸一样的神奇的地方存在。
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为跨江公路和轨道交通两用桥,设计为单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大桥主塔设计为钻石型,既有一剑指天的阳刚之气,又有线性流畅的和谐之美,是重庆市新的一大景观。大桥主塔像一把巨型天梭,主塔上的一排斜拉索则像一把竖琴的琴弦。主塔是现代的银灰色,拉索则是明快的橙色。
晚上的滴滴打车还是被导航至大台阶,这次是空手下台阶容易很多,其实预订的7天酒店面对着大马路,地图导航到了重庆就犯傻了。
D2:重庆市区一日游(解放碑、长江索道、朝天门码头、李子坝、鹅岭
早晨先到昨天走了两趟的大台阶边吃早餐,因为是大台阶所以只能行人不能通车,台阶两边便被做小生意的占领了,饮食摊占据了这里的半壁江山,其他还有卖日用杂货、修鞋、配钥匙的,很市井很接地气的地方。今天我们打算先去十八梯,再回解放碑,体验长江索道,朝天门码头看两次交汇,坐2号轻轨经过李子坝体验轻轨穿楼道,再去鹅岭公园登高望远。娜是此行的队长,再次查功课证实十八梯已被拆除,于是直接去了解放碑。路口的红色斑马线和小黄车很抢眼,时间尚早路口的人不算多,就是这强烈的色彩一下子给人热闹的观感。
解放碑
解放碑是重庆市的标志建筑物之一,解放碑记录着重庆的历史与文化,如今的解放碑已是中央商务区的代名词。去解放碑之前,我以为解放碑是很高大雄伟的那种,事实有点出乎我的意料。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商业、酒店业和金融业机构云集到解放碑地区,“解放碑CBD”的概念也日趋成熟,如今的解放碑已然淹没于高楼林立中,显得十分矮小。但是,在它周围发展起来的商业和娱乐中心地带却成为了重庆的城市经济心脏,夜晚的霓虹闪烁已经成为重庆夜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罗汉寺
罗汉寺是在去长江索道路上偶然发现的,处于闹市中,寺的周围高楼环伺,在山城闹市中保留这么一座古寺实属不易。山门正悬“罗汉寺”三个金光闪耀的大字为清康熙年前成都知府冀应熊所书。进山门为天王殿,然后是一青石镶成的广 场,弥勒佛(高五米,石雕)独坐中央。
罗汉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原名治平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因前殿坍圮,改建龙神祠,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隆法和尚重修庙宇,并仿新都宝光寺建罗汉堂,泥塑五百阿罗汉,方改名罗汉寺。
1942年罗汉寺遭日机炸毁,后修复。 “文化大革命”中,罗汉塑像全被捣毁,1984年政府拨专款重塑。始建时园池古迹今已湮没无闻,仅余“明碑亭”所嵌“西湖古迹”碑石,还依稀可辨字痕。
长江索道
观看重庆只有两种视角:要么俯瞰,要么仰视。观赏“江山一体重庆城”的最佳方式,就是乘坐长江索道往返俯瞰,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嘉陵江与长江在重庆城里两江汇流,山城南来北往便有了江的阻隔,由此就诞生了重庆独有的交通工具过江索道。就是那个几根缆绳横跨长江,一辆一辆缆车在上面来回穿梭。长江索道应该是每个到重庆的游客都会尝试坐一次的。
长江索道对于重庆人来说,只能说是一种交通工具,不过对于游客来说,这是一个值得体验的游览项目。长江索道,是万里长江上第一条大型的跨江客运索道,被誉为万里长江的第一条空中走廊和重庆的空中客车,名声远播中外。索道和缆车差不多,很多人装在一个大箱子里飞渡长江是种奇妙的体验。乘坐重庆长江索道,最适合解读重庆“立体交通”与“山城外型符号”。索道来往于楼群和两岸之间,乘坐的轿厢四面玻璃全透明,可以清楚到看到江两岸的景色和节节拔高的楼房。重庆
到站之后不要急着出站,站台简直就是一个绝佳的观景台。放眼四望,远处彩虹一样的长江大桥,近处那斜拉索的现代大桥,江面上缓缓行驶的两江游船。据说江水少的时候,在索道上可以清楚看到嘉陵江和长江两江交汇一清一浊的明显分界线,现在因为江里涨水了两条江水都比较浑浊,混在一起已经看不到明显的两江交汇。长江索道是重庆人以开天辟地的方式筑起了的空中索道,跨江过水,用独特方式诠释了:路不仅在脚下,路还可以在空中。
乘坐长江索道往返每人30元,大部分时间需要排队等待。乘坐索道的电梯口有个”渝城记忆“的小型展厅。
朝天门码头
朝天门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是重庆以前的十七座古城门之一,古时朝天门主要的作用,如民谚所说,是“迎官接圣”,这也是朝天门得名之由。现在关于朝天门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去朝天门打望美女。美女没见着,现在连“棒棒儿”也不多见了。
朝天门是两江枢纽,也是重庆最大的水路客运码头。重庆是长江三峡的发源地,因此重庆旅游坐拥长江三峡这个钻石级旅游资源,每年接待旅客达千万级,为了满足长江三峡旅游市场的巨大需求,朝天门几大码头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独资,合资万吨级长江游轮。这些游轮每天运送数千客人游览壮观的长江三峡,下次再来时间从容的话,要坐一次长江游轮。
李子坝
为了体验重庆独有的轻轨穿楼,我们特地要去坐一趟经过李子坝的2号轻轨。昨天吃了地图导航的亏,今天不想用地图导航了,问了下路人该怎么走到地铁站,路人倒是很热心,但是给出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去地铁站不远,但是路很绕和你们说不清楚“,看来还是得靠地图导航。从码头到地铁站高德地图的步行导航免不了的又是爬大台阶,这种一边斜坡一边台阶的设计也算是人性化了。这样的超长台阶不是经常运动的人是无法一次走完的,中间得歇好几次脚。漫长曲折的台阶路,应运而生出别具一格的涂鸦,题材略粗俗,道理却很实在。
矮大紧老师曾经在他的脱口秀节目中说过:“巴西盛产大模,重庆姑娘最好看,身材也是最好。” 高晓松把两个地方美女练出火辣身材的秘诀都抖露出来。这必须跟当地的地势地貌有关,君不见贫民窟里爬坡陡,平常人走路都难的地方那些姑娘们却如履平地,也难怪她们身材惹火,”前挺后撅”撩人心弦了。这么一联想,必然会扯出中国有“山城”之称的重庆,重庆姑娘漂亮身材好是众所周知的,互相一佐证,看来重庆姑娘的火辣身材不是来自麻辣火锅,也不是来自火炉城市,而是来自每天”上坡下坡”的锻炼。
轻轨站里的“支付宝之路”也不到马爸爸砸了多少钱铺出来的。然而在坐上轻轨车子穿楼而过的时候,坐在车上并没有什么特殊感觉,这大概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鹅岭公园
从李子坝去鹅岭公园登高看夜景很顺路。观赏夜景鹅岭公园不像洪崖洞和一棵树那么热门,这并不能说明它有不足,这恰恰是它的优势。鹅岭公园里有个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苏军烈士墓,那是为纪念1937年-1941年,自愿来华参加抗日战争的原苏联航空自卫队的阵亡军官而建。
鹅岭公园地处于长江、嘉陵江南北挟持而过的陡峻、狭长的山岭上,形似鹅颈项,故而得名。环抱重庆半岛的两江在这里距离最近。相传蜀汉太守李严曾想于此凿穿高崖,连通两江。若要欣赏江景,此处最佳。鹅岭背倚山城,位于重庆半岛最高处,挟两江而西望,览尽雄、险、旷、秀的自然风光。瞰胜楼(两江亭)高耸九重,登楼远眺, 两江风光尽收眼底,入夜观灯海,更是绝佳去处。重庆是雾都,不由感叹这雾都还真是名副其实。瞰胜楼下卖门票的大叔说:今夜雾太浓,登高也看不到夜景,让我们省下十块门票钱早点下山。距离瞰胜楼不远有个凸出的观景台,待到夜幕降临果然雾气更浓,隔江观景隔层薄纱。竟然发现观景台上居高临下刚好可以看到下面李子坝站轻轨穿楼进出,意外不意外?惊喜不惊喜?鹅岭公园免门票,上瞰胜楼观景台每人3元,看似很不正规的收费点。
D3:大足石刻一日游
按照计划今天的行程安排的是游览大足石刻。大足石刻由北山摩崖和宝顶山石刻两个部分组成,两个景点之间的交通很不方便,而且远离重庆市区,所以提前在网上预定了个一日游的纯玩团。早晨旅游大巴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在集合地点接客,没有任何耽搁直接出发。要知道跟团游玩出发和返程时间是固定的,路上耽搁时间越少,实际游玩的时间就越长,所以如果大家都能守时的话,受惠的是自己。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不会是浪得虚名,游览世界文化遗产是旅行的重点,重庆旅行最期待的就是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大足石刻始凿于公元七世纪的初唐时期,在九至十三世纪的两宋时期达到鼎盛,它代表了公元九至十三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石刻群中,以北山石刻和宝顶山石刻最集中、最著名。一日游第一个景点是“昌州古镇”,这是一个为配合大足石刻旅游开发的人造新景点。昌州古城是以“宋风宋韵”为主题打造的历史文化风情城,古城依河而建,内有昌州府衙、国学馆、戏台、绣楼及高约13米的昌州城楼等,展示了宋朝古昌州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完全就是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再现。这个新建的古镇没有什么亮点,它的实际功能是让游客在这里做个短暂休息,解决吃喝拉撒等,让导游重新清点团队人数。
北山摩崖
北山古名龙岗山,位于大足区主城北1.5公里的北山山巅,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和宝顶山石刻同为大足石刻中最大石刻。进入山门先是有一段曲径通幽的山径,一小段爬山热身来到挂有“艺术宝藏”匾额的北山摩崖造像石窟。石窟内石刻造像依岩而建,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小巧玲珑的佛像体态多变,既能看到唐代的丰满古朴,也有宋代造像的修长秀丽。显示出古代工匠相当高超的技艺。
进门第一龛就是毗沙门天王龛,龛中的毗沙门天王头戴大鹏冠,身披甲胄,脚踏夜叉,身材魁梧,双目圆睁,左右龛壁雕刻有力士、侍从。毗沙门天王又名北方多闻天王,在唐朝唐明皇曾经因多闻天王的庇佑,才得以平定多次乱事,故特令供奉之。
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可以算得上是北山造像的代表作,内容丰富,层次分明,以中部“西方三圣”为中心,上部刻“净土”盛景,下部雕“三品九生”,及“来生怨”故事,左右沿凿刻“十六观”及伎乐天人、楼台亭阁等刻工精湛,被誉为“晚唐最精美的作品”。
数珠观音采用的是普通人的身材比例,肘悬飘带,裙带轻扬,双手交于腰前,体态优雅,神态妩媚,比例匀称,穿戴艳丽,极富装饰之美。“媚态观音”是宋代石刻造像的精品之作。
和数珠观音的柔美形成强烈对比的的是摩利支天女,龛里三头八臂的摩利支天女,手持诸般兵器立于战车上威风凛凛,是佛教中神通广大的护法神。
孔雀明王窟,窟中的孔雀直立明王坐于孔雀背负的莲台上,造像的形象、姿态、性格、神情以至衣褶雕刻细腻,两壁遍刻千佛变化丰富,与孔雀雄姿相映成趣。
诃利谛母龛内刻有诃利谛母、童子、侍者,传说中诃利谛母育有五百子,却偷别人家的小孩为食,后经佛陀教化成为专司护持儿童的守护神,民间俗称“送子娘娘”。从恶到善的转化,需要多少修为才能达成。
北山摩崖造像近万尊,主要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这些造像题材都是在当时民间极为流行的,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异于中国前期石窟。北山的摩崖碑刻中,《孝经》乃儒家经典,北山摩崖壁刻古文孝经碑为二十二章古文本,被史家称为“寰宇间仅此一刻。”《赵懿简公神道碑》,系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所书,为书法艺术之珍品。
北山摩崖石刻造像展示了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二世纪中页(晚唐、五代、两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摩崖造像雕刻细腻、艺精技绝,以精美典雅而著称于世,尤以观音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陈列馆”。这里的摩崖石刻造像不乏精品,在中国石窟同类题材造像中首屈一指。除部分碑刻、塔幢和浅小龛窟残毁外,其余均保存完好。
宝顶山石刻
长长的青石路走到尽头就是“宝顶山”高大的牌坊,大足石刻是对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2.5公里的山崖上环状分布着近万尊唐宋时期的佛像,宝顶山是大足石刻的精华所在。看看这长长一溜金光闪闪的铭牌,这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必定会人潮涌动。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名僧赵智凤在此建石窟寺,历时70余年建成。与其它地方的石刻不同,匠人们巧妙地在崖壁上雕刻了许多生活场景与佛经中的故事,好似一座宗教与生活的艺术画廊。
宝顶山石刻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四周500米以内山岩上遍刻佛像,以六道轮回、广大宝阁楼、华严二圣像、千手观音像等最为著名。大佛湾是为广大世俗众生进行说教的外道场,在石窟的显著部位,刻有号称“唐瑜伽部主总持王”的柳本尊行化图。
地狱变相上部地藏在中间,顶上并列坐十佛,左右并列十王两司。下部便展示出十八层地狱的情形,上面红色地方雕刻着一杆秤,表示生意人做买卖要足斤足两给够份量,否则就要遭到下油锅的惩处。下面黑色的牛头判官在搅拌热滚滚的油锅,几个蹲着的恶生意人被吓得瑟瑟发抖,牛头马面狰狞强悍,尖刀、锯解、油锅、寒冰、沸汤诸般酷刑惨不忍睹,令人触目惊心。这是劝解世人喝酒莫过量,否则酒后乱性目无尊长、猥亵妇女、行凶砍人。佛教宣传的是惩恶扬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有作恶都会受到惩罚。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图图文并茂解释释迦摩尼佛前世和今生修行、行孝,宣扬释迦摩尼佛种种难舍能舍,难为能为的自我牺牲精神。看他们的表情、神态,手中的物件、穿的衣服、戴的服饰、举手投足都是故事。
千手观音最引人注目的千手观音像有1007只手、眼,刻于崖面上形如孔雀开屏,千手观音像覆盖有金光闪闪的金箔,斑斓夺目。 每只手里拿有斧头、宝剑、绳索等法器,千手千态无一雷同。这不但是中国千手观音之最,也是世界佛教艺术中一大奇观。
华严三圣像在宝顶大佛湾南岩东端,有三尊擎天柱般的立像,这就是华严三圣像。中为毗卢舍那佛,左右为文殊、普贤二菩萨,高大的圣像体朝前倾,成功地避免了透视变形,气势庄严。三圣像高达七米,文殊手托之宝塔重达千斤,历八百余年不坠,此乃巧妙运用袈裟支撑手臂之故。
广大宝楼阁图紫竹林下趺坐的三修行者,思维佛法僧三宝,继而勤修成佛之事。
六道轮回图“六道轮回图像”以前看过,也听人讲过六道轮回的含义。佛教中有个经典的理论“因果报应、转世轮回”。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前世今生,每个人死后都要经过轮回投胎转世,这幅造像就集中反映了业力果报和生死轮回的佛教基本观念。图中刻有人物九十、动物二十四,图中无常大鬼长舒两臂抱六趣轮,轮中刻六凡众生轮回相。是佛教“六趣唯心”、“因果业报”、“十二因缘”教义的形象体现。再看轮盘左下方有一官一卒,这两个表示贪;右下方有一只猴子,一边抚摸下身,一边望着身后的少女,表示爱,这两幅图的意思是说正是因为众生的贪爱之心才让轮盘旋转不休。
圆觉洞大足石窟中最大的一个洞窟,窟顶为平顶,底平面呈长方形。洞门外小内大,状如瓶颈的狭长甬道。正壁刻三身佛像,左右壁并坐十二圆觉菩萨。佛前长跪一菩萨,以示十二菩萨轮流礼佛问法。造像融装饰、排水、采光于一体,充分显示出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宝顶山石刻是中国罕见的大型佛教密宗石窟道场。宝顶山石刻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经变相对应配刻经文、偈语、颂词等,图文并茂,且与藏经有异,是历代藏经未收入的藏外佛教石刻文献。石刻中的天堂和地狱确实只有一步之隔,石刻也在劝诫人们小心谨慎、处处为善,一失足就可能掉入十八层地狱。
大足石刻,你只有亲身到达当地参观,你才会有那种非常震撼的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万余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真是很值得来看看。游览大足石刻跟团每个游客都免费发一个耳麦,旅游结束时再收回。这样导游不用扯着嗓子喊,10米之内都能听到导游的讲解。有耳麦的好处是虽然每个旅行团都有导游在讲话,但是互不干扰,只能听到自己导游的讲解,而且还互不影响,只是散客就没法蹭听了。
厨匠火锅
玩了一天人也乏了,这时候需要好好吃一顿来补充体力。重庆是一座空气里都飘散着火锅香的城市,吃火锅简直是重庆人生活的一部分,到了重庆不吃火锅怎行?不吃上一顿重庆火锅都不能算是真的到过重庆。进火锅店第一句听到的就是吃红汤还是鸳鸯,本来惦记着吃个九宫格火锅,奈何为了照顾不吃辣的同伴点了鸳鸯锅,这红汤锅很委屈的只占了中间一小块地方,位置虽小但是地段好,在这个小小圆圈里慰籍了我对重庆火锅的渴望。
红汤的调制由高汤、牛油、郫县豆瓣、永川豆豉、冰糖、辣椒末、姜末、花椒、盐、绍酒、醪糟汁等十几种调料熬制成,要求口感丰富,味浓味厚,麻辣适口,鲜香回甜。
火锅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吃法,没有什么不能烫的食物存在。每个火锅店的菜品基本是一样的,但特色菜会不同,基本上以下是必点的:鲜鸭肠、鲜毛肚、老肉片、肥牛、鸭血、肫花、鳝鱼片。鹅肠鸭肠筷子夹着烫三四分钟,看见收缩赶紧捞起来,过了就不脆了。鸭血的时间比较长,煮的时候尽量不要搅动,入口嫩滑如豆腐,鸭血吸收了锅底的味道,一边烫嘴一边欲罢不能。爱吃各种豆腐的必点黑豆腐(黑豆磨成)细嫩口感,值得尝试。重庆火锅的调味碟就只有麻油一种料,自己加大蒜、盐、味精和醋。还有一种叫干海椒的,就是辣椒颗颗、花椒粉、盐和味精的混合,吃毛肚,肫花,鳝片专用。外地人不习惯这种吃法的可以自己任意调配。重庆菜的辣其实还好,一大缺点就是太油,还好我们四人的胃肠经得起考验,有海纳北川的肚量。
D4:重庆-酉阳-龚滩
今天要去龚滩,重庆到龚滩交通不是很方便,先得重庆北坐火车到酉阳,在酉阳转巴士才能到龚滩。K73是趟绿皮火车,短途旅行绿皮火车是我喜欢的。K73到达酉阳已经午后一点了,酉阳是重庆比较穷的地方,消费不高,火车站对面的悦来饭店吃了份简单的小份抄手,登上前往龚滩的中巴。酉阳火车站小广场有发往龚滩古镇的中巴,每人30元,一天两趟,上午9点和下午2点,上午这趟车如果人少是不发车的,下午这趟车老板是龚滩人,无论人多人少都会发车,第二天上午8点从龚滩回酉阳。如果火车晚点中巴车会稍等火车一会儿,太晚就没车了。
龚滩几乎家家开客栈,刚下车就有客栈老板在车站拉客,他家的客栈就在街边,我们想住在临江的客栈,老板看我们不住他家的客栈有点不高兴。在街上开客栈的很多是三峡移民,能在江边开客栈的基本上都是当地人。拖着行李箱走,和重庆一样很短的距离绕来绕去走了很远,都快要穿出古镇了还绕不到江边,最后还是扛着箱子下了长长的台阶才进入古镇的中心。
就近找了家叫做“瞰江酒楼”的客栈,看这店名以前应该是开饭店,淡季了就只经营着住宿的生意。店里没有其他客人,跟老板娘谈了标间每天60元的价格,不是旅游旺季基本上都是这个价。我们要了三楼临江的房间,外面的阳台正对着乌江,可以算是个江景房了,不过阳台是公用的还有一点不足就是三楼wifi信号太弱,基本不能用。进了房间放下行李,已是华灯初上,拿了相机先到阳台拍两张照片然后出发觅食。这一整天地铁、火车、汽车的,就没好好吃东西,酉阳火车站吃的一碗抄手早就消化完了。
来龚滩最要吃的当然就是乌江鱼了,乌江两岸的人们自古有食用乌江鱼的传统,乌江鱼的制作也是祖上传下来的,烹制乌江鱼有个讲究,须与当地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一起炖,这样不败鱼味,反提鱼鲜。豆腐嫩而不碎,鱼汤清而不浊味道纯正、地道,令人百吃不厌。开发出的味型多样(有酸汤、清汤、微辣、中辣、剧麻辣等)解决了众口难调的问题,所以很受顾客的欢迎。吃鱼的饭店是“瞰江酒楼”的老板娘介绍的“冉瑜鱼庄”,就在客栈下面,步行只要两分钟。乌江鱼的鱼类品种较多,鱼是当着顾客的面宰杀,打片,我们要了老板推荐的价格最高的乌江鲇鱼。在龚滩的美好生活从一盆美味的乌江鱼开始,这家的乌江鱼果然很美妙,鱼肉嫩滑入口即化,微辣鲜咸下饭下酒都是极好的。而我大爱的川北凉粉就差强人意了,加上天气冷,这做得不好的凉菜就更不受待见了。要了老板自家泡制的药酒就着这乌江鱼配饭,能吃到当地美食这就是旅行中的小确幸。
晚饭后沿着乌江畔散步消食,微凉的风吹着,不是旅游旺季啊,龚滩的夜晚很安静,安静到让我怀疑整个龚滩只有我们四个外来游客。
D5:龚滩一日游(乌江画廊)
一大早老姐和我便早早起床,我喜欢一大早看看清晨静谧的古镇。清晨的乌江笼着雾气,岸边山峦若隐若现,早起的船家已经在其中穿行,一片朦胧,仙气飘摇,宛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可惜照片无法体现出这种意境。
龚滩人早餐常吃绿豆粉,绿豆粉清热,吃了不上火,口感好,食用方便,非常受古镇人喜爱,龚滩绿豆粉成了享誉渝黔湘鄂几省市边区的名牌美食。邻桌早来的客人告诉我们:可别一人点一份,分量太大吃不完。好大一碗绿豆粉,两个人吃一份刚好,我们两个人只点了一份,结账的时候老板娘告诉我,因为看到我们两个人点一份特地给我们加了量,这加量不加价的生意做得很厚道,小店的老板娘真的很可爱。
古镇人来本来就少,旅游淡季游客很少散在各处很难遇到,偶尔能看到一两个晒太阳的老人和踱步的路人,小镇生活的闲适感觉就上来了。回到“瞰江酒楼”娜和她的同学已经吃过早餐了,是客栈老板娘给她们做的醪糟汤圆,据她们说也是很好吃。
船游乌江画廊
龚滩古镇在乌江之滨凤凰山麓,隔江与贵州省沿河县相望,是乌江百里画廊的起点,滚滚乌江穿行千里在此与阿蓬江交汇。龚滩便隐藏在两江汇流的峡谷之中,依山就势,临水而起,经营着一条大江的航道。龚滩码头自古以来即是川(渝)、黔、湘、鄂客货中转站,有“钱龚滩”之称,是由乌江连接重庆的黄金口岸。早就听说乌江画廊的雄奇与秀美堪比长江三峡,据介绍乌江画廊最佳游览方式是在位于乌江上段的龚滩古镇乘游船游览。因为这段风光非常独特,即使游览过三峡的也可从中领略到乌江奇特的山水奇观,这也是我们来龚滩的目的之一。
昨天刚住下就向客栈老板娘打听船游乌江画廊的船票,原来淡季游船没有固定的开船时间,凑够十人以上才开船,或者要有旅游团到来才能一起上船。这个季节的旅游团并不多,我们四个人加上昨天路上偶遇的两个人是不够开船人数的,在码头上等了很长时间才等来一个小旅游团,终于可以登船游江了。龚滩是乌江流域上的著名的险滩之一,两江在龚滩古镇汇聚,因其两江独特的景色形成了最美的风景,船行江中峰回路转,山重水复,峡谷风光自成一体,两岸翠绿葱郁,山峦叠嶂。以“奇山、怪石、碧水”为特色,山似斧劈、水似碧玉,迷人的自然景观,是千里乌江最精华的“乌江百里画廊”。
游船上的导游一再提醒上甲板必须穿救生衣,甲板是敞开的视野更好、更开阔,大多数人都跑上面一层甲板拍照。而下面一层是密封的玻璃窗并配有座椅,但是需要透过玻璃窗才能看江景,大家都不愿意坐下面的船舱。导游对我说:要不了十分钟他们就会都会下来,上面风很大吹着特别冷。和导游聊了一会天,导游说船游乌江的游客冬天人比这深秋季节多,因为冬天乌江的水更清澈更漂亮,这让我很意外,考虑着要不要冬天再来一次。果然如导游所料不一会儿上面一层就没人了,该轮到我们上甲板拍照了,不争不抢想怎么占位拍照都可以。游船走了一段后,就进入了贵州管辖的部分,乌江也是重庆和贵州的界河。朦胧的远山,忽远忽近。镜头下很美的乌江,还是无法还原眼中看到的那份美。乌江的水,时而碧绿时而湛蓝,畅游乌江,近2小时的船游中,有“船在画中行,人在画幅中”之感。
乌江沿岸山高坡陡,很少有平坦的地方,由于这地势关系,这里的住房多采用吊脚楼形式。吊脚楼通风防潮,阳光充足,土家人十分喜爱,是土家地区建筑上的具有重要特色的建筑之一,如今乌江两岸的高山或半高山上,吊脚楼仍在沿用,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沿江而立成了乌江的岸上风景线。
如今龚滩码头的货运功能正在渐渐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旅游客运功能。可以预见随着旅游业的日渐红火,“钱龚滩”将再次迎来属于它的“钱”时代,我倒是希望龚滩码头不要成为只向“钱”看的“钱龚滩”,还能保有当下的质朴与可爱。
游船结束也到了午饭时间,整条街都是吃鱼的饭店,没几家有生意的,真的是很淡的淡季。土司鱼府就在冉家院子的对面,土司鱼府的乌江鱼用的是鲭鱼,比昨晚吃的鲇鱼稍差一些也便宜一点,做法加了酸萝卜,口味偏重,炒的小河虾味道不错,很鲜。
冉家院子是古镇唯一的收费才能参观的宅子,是酉阳冉土司后裔第三十代传人,古镇昔日名流冉启言,字慎之(袍哥冉三爷)的寓所,院内四合天井,楼阁走廊、绣花楼、窗花保存完整,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经历沧桑三百多年。冉家院子曾拍摄过《武陵山剿匪记》、《奇人安世敏》、《桐籽花开》、《国家行动》等多部电视和电影,很多影视明星、名人在此留影纪念,如刘威、戈治军、闫妮、刘军、凌凌等。旧房的墙上还留着60年代中国特有的政治印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嵌于古墙中的永定成规碑,碑文内容说明了龚滩镇是川盐入黔的重要中转站,所转运之盐称"客盐"。碑文还记载了上下船搬运力价指定由何恒、郑昌信等人负责监督执行,每包盐上载船舱的运费为5文钱,从船上卸运并抬至盐仓则每包加6文,还规定所有脚夫须由盐号验保并登记造册,以防止成规紊乱。
古镇青石板路曲折幽深,古镇现存长约三公里的石板街串连全镇,街边是古香古色、临崖高挑的木制吊楼。这里是吴冠中画笔下的《老街》,是爷爷奶奶的家。走进龚滩就如同走进了一个1800年的梦。
老盐路、纤夫路、油坊路每一个路名都在说着古镇昔日的故事,龚滩古镇融合了巴人文化、土家文化、纤夫文化、盐商文化、油商文化,多种文化在这里共同衍变,造就出龚滩古镇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
夜幕降临后漫步在古镇青色的石板路上,没有炫目的都市霓虹,只有大红灯笼点缀了江边的吊脚楼。淡季龚滩古镇的晚上没有什么娱乐的,酒吧也是冷冷清清,某些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老歌。沿着滨江长廊一直往龚滩下游走,除了两旁红彤彤的灯笼和漆黑的天际下映衬的点点星光,便只有自己被灯光照出的身影,乌江水面平静如镜。白日的龚滩是用双眼尽收美景,夜晚的龚滩是用内心感受安详。
在龚滩,你的脚步不由自主会放慢,自觉去适应古镇的节奏。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的古镇还能保留这份单纯与淳朴实在让人意外之余有点感动。
D6:龚滩-酉阳-武隆(龙潭古镇、印象武隆)
今天要从龚滩去武隆,前面说过酉阳往返龚滩的中巴每天只有两趟,人少的时候有时候只跑一趟。龚滩往酉阳的中巴是上午7:30发车,为了赶上这趟早班车我们今天得早起。就为了这个龚滩往酉阳的交通出发前我和娜的意见有分歧,我的意见是:龚滩在酉阳和武隆之间,从龚滩去武隆完全没必要到酉阳转车,直接去武隆就可以了。娜的理由是网上找不到龚滩直接到武隆的班车信息,只能先到酉阳转车到武隆。前天刚到龚滩我就问了客栈的老板,这里的人是怎么去武隆的?老板说:客栈上面的龚滩古镇路口304省道每天上午7:30、9:00有往彭水的班车,一个半小时可以到彭水县城,每人20元,彭水到武隆有流水班车,可以看沿途的乌江风景。这就是我在前面说的“建议不要拘泥于行前的交通信息查询,尽信攻略不如无攻略,此为有感而发的小牢骚。”的原因。
龙潭古镇
一大早赶到酉阳火车站,而酉阳到重庆的火车要在午后13:57才发车。龙潭古镇并不在我们的行程计划内,因不想在火车站消耗几个小时的时间,经老乡指点附近有个龙潭古镇可以游览,于是坐了2块钱的小巴直奔龙潭古镇。兴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龙潭古镇有1700年的历史,因镇上有两个形似“龙眼”的水洞常积水成潭而被称作龙潭。原古镇聚居着土家族、苗族和汉族,自宋及清有六百余年的“蛮不出洞,汉不入境”的土司统治政策形成了龙潭镇特有的文化。1735年一场大火烧毁古镇,居民们迁移到不远的龙潭河重新建镇,巴蜀一带的镇都因河而繁荣,龙潭镇自然也不例外,临河重建的龙潭镇借助龙潭河和酉水河的优势成为川渝黔重要的商业重镇,当地流行着“龙潭货、龚滩钱”的俗语。抗日战争日期,龙潭镇成为沦陷区民众避战的大后方,1.5平方公里的小镇上云集了8万人,商贾云集,人烟阜盛,使龙潭镇一时蜚声全国,被誉为“小南京”。
一条三公里长的石板街引着路人在古镇里晃悠,街面用远古如玉的大青石块铺成,经过千百年沧桑岁月,古老的海生物化石时隐时现。各条巷道相互串连着,弯弯拐拐,萌生出更多的曲折与古意。原住居民远离城市的喧嚣,过着悠闲快和的日子。临街底层用木板装修或砖泥砌成的柜台,是主人出售货物的门市。
古镇顺湄舒河而建,规模庞大,保存完好,古镇保留了大量清代风格建筑群,砖木结构的居民房屋鳞次栉比秋。木结构的房屋,一般人家是“三柱四骑”、“三柱六骑”。大户人家则是“四合天井”大院。王家大院是古镇众多大院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大院。王家大院是中国同盟会员、孙中山总统府秘书王勃山和瞿秋白夫人王剑虹的故居,占地面积约4800平方米,气势宏大、雕工精美,院落有好几道大门将宅院分为前院后院,是清末明初酉阳大户人家房屋建筑的代表呈现了当地的建筑艺术。老屋气派排场,阳光自天井倾泻而下使古朴的大院越发静谧。王家大院内部如今已修缮维护,打造成为龙潭民俗博物馆,展示原住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器具,似乎还没正式对外开放,我们算是意外的闯入者。
古镇人杰地灵龙潭的大户人家和读书人历来不少,著名作家沈从文20世纪20年代住在龙潭,他在作品中多次描写了龙潭古镇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著名戏剧作家田汉在他离别龙潭时,吟了“酉阳孤塔隐山岚,巨石撑天未可探,闻道鲤鱼多尺半,把竿何日钓龙潭”的七绝。
古桥、古井、古码头,走入古镇石板街,好象走进了历史。旅行就是这样,一次无心偶遇的地方往往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遗憾的是游览的时间略显仓促,并不能很好体会古镇的韵味。
武隆
一路辗转到武隆已经是傍晚,本来火车站有公交车可以1.5元到城里的车站转乘到仙女山的班车每人10元,我们到达的时间太晚,班车已经没有了。武隆火车站门口有直达仙女山的旅游车站牌,没看到班车班车。火车站前有私人拉客的客车,一人20拉到仙女山。入住得360酒店是司机介绍的,位置不错就在游客服务中心旁边。
印象武隆
《印象武隆》是去腾格里徒步得妹子力荐得,包车司机简直可以一条龙服务,帮我们买了门票,后来才发现武隆街头到处都是《印象武隆》得门票代售点,竞争太激烈票价并不会比网购贵。因为是现场实景演出《印象武隆》的演出地点离镇上还挺远的,顺便让司机负责去看演出的接送,游客服务中心-印象武隆车费往返每人20。深秋的武隆早晚已经很冷,露天的演出场地在更是寒气逼人,服务中心有出租棉衣的服务,不知道收费多少。《印象武隆》是张艺谋铁三角的班底,依旧是人海战术,场面壮观。整场实景演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为主线,开场就引出了“川江号子”,并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诵配音演绎,勾起了观众对川江文化的回忆,带着大家进入了历史长河。实景演出中穿插了,抬滑竿、火锅交响曲、纤夫精神、出嫁、孝道等重庆本土文化。通过现场3D激光和玄幻灯光的配合,加之峡谷自然的音响回响环绕效果,造就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宏大视觉盛宴。
对这场演出还是很期待的,也许是期望值太高,看过之后觉得没有重庆妹子说的那么好。记得十年前第一次在阳朔看张艺谋的印象系列的第一个剧目——《印象刘三姐》,被震撼到不行,真实场景加上大量的群众演员,舞台表演和真实生活合为一体,简直完美。演出的最后华彩部分很感动人,全场都沸腾起来,跟着演员喊起“川江号子”,竟然觉得不那么冷了。
D7:武隆天坑地缝景区一日游
武隆天生三桥
对武隆的天生三桥天坑地缝早有耳闻,武隆天生三桥也叫天坑三桥,说天生三桥只是因为这桥不是人工建筑,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这是千万年岁月的打磨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桥状天然山梁,是罕见的地质奇观,也是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变形金刚4》的取景地。
进入景区之前有一个玻璃栈道观景台,需要另外单买25元的门票,近年来国内很多景区热衷于建玻璃栈道,这个玻璃栈道观景台是在景区之外,可去可不去,不是很推荐。
观光电梯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这三座天生桥平行横跨在羊水河峡谷上,紧紧地将两岸山体连在一起,三座天生桥距离如此之近,规模如此之大十分罕见。既然是天坑就是在地平面下藏匿于地下深处的,所以游览第一站从观光电梯开始。观光电梯是整个游程的开始,这是部室外景区观光电梯,有了这部电梯可以瞬间直达地下80米。走出电梯天龙桥已赫然在目。
天龙桥天龙桥是羊水河峡谷的第一座桥,当地人称其为头道桥。天龙桥桥下有两个穿洞,洞壁有大量窝穴及溶孔洞等水流活动的痕迹。天龙桥的桥洞洞壁四四方方,非常平整,宛如人造。沿着台阶下幽静的小道来到大桥下,穿过天龙桥,就可看见羊水河峡谷,扶着观景台步道的栏杆向下望去,可看到“天福官驿”,它就是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面满天飞着黑衣人的那个客栈。
天福官驿天龙桥的坑底有一座青瓦屋顶、屋角飞檐、古色古香的四合小院。院前的高杆悬挂驿站标旗,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天福官驿”。天福官驿算是这个景区的核心部分,自唐代开始,它就是官道上的著名邮递驿站。现在邮驿里面售卖邮票和办理邮政业务,还在干着本行,只是形式和唐代有所不同。房屋位于道旁,屋顶被天龙桥万丈深渊所笼罩,四周岩石峥嵘,有一种阴森萧杀之气。直到现在,它还是远近村落相互联系的必经之路。
青龙桥过了“天福官驿”继续前行,就是羊水河峡谷的第二座天生桥——青龙桥,当地人习惯称它为中龙桥,它的桥孔既像洞开的天门又像一把带柄的刀,雨过天晴,在阳光的照耀下,天门中会有七色的彩虹出现,变化万千,就好像一条青龙,所以得名。青龙桥桥面距离谷底281米,是三座天生桥中最高的桥。
移步换景,走到此地回望青龙桥洞,形状如一条嘟着圆嘴奋力跃起的鲤鱼,名曰:鲤鱼跃龙门。从这座桥的下方仰望,可以看见桥洞顶部显现着天坑、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历程。
青龙桥和四周的石崖构成一个“口”字形的天坑,高空悬崖边,山石形如展翅欲飞的山鹰俯视坑底,故名“神鹰天坑”。
黑龙桥黑龙桥是羊水河峡谷的第三座天生桥,黑龙桥桥孔深且黑暗,因桥洞顶部犹如一条黑龙藏身于此,得名黑龙桥,这是天生三桥中桥梁宽度最大的一座。喀斯特地貌常常伴随着丰富的地下水活动,黑龙桥有多处泉水流淌,婉约而灵动。
龙水峡地缝
地缝与天坑景区(天生三桥)相距有点远,景区内有穿梭巴士免费接送,要注意不要上错车,我们就发生搭错车的糗事。
由入口进入地缝,穿过长洞出来地下百米深处别有洞天,看到更下层的游人小得像蚂蚁走在深不可测的地缝间有点胆战心惊,这就是我要走的路吗?比地缝更深的是地缝中的谷底还有深不见底的暗河,沿着岩壁顺着暗河前行,丢一块小石子下去,半晌听不到声音。
银河飞瀑从峡谷山洞中涌出,强力的水流冲蚀着坚硬的岩壁,碰撞出更强烈的水花,形成小瀑布群,飞瀑溪流不绝气势磅礴。
下到百米深的天坑内,向上仰望,四周岩壁险绝、悬崖千仞,头顶只见得一线天光。地缝峡谷原始森林茂密、植被丰厚、灌木丛生,一派雄奇苍劲、神秘静幽的原始自然风貌。
整个武隆天坑地缝景区玩下来强度挺大的,这一天全部走下来得有两万多步,而且很多是上上下下的台阶,对于平时不经常走路的人有点难度。建议这一天穿好走的鞋子,早点进入景区,延长游玩时间不至于一下子高强度徒步。
D8:武隆-重庆
昨天从天坑地缝景区出来就看到景区门口的公路两边的银杏叶已经黄了,今天特地早起来看银杏树。银杏树又叫“公孙树”,要有上百年的树龄枝繁叶茂才会好看。这里的银杏树显然谈不上有多长的树龄,好在这条路上人、车都很少,也没有过分勤快的的环卫人员清扫落叶,人行道好歹也有一层薄薄的黄色落叶,算是满足了我们赏秋的小小愿望。
武隆到重庆的火车是停靠在重庆北站南广场,而重庆的动车要到重庆北站北广场的动车站,到达重庆北站要在南广场换乘地铁或者公交车到北广场。重庆北站这种神设计很不方便。如果不带行李的话,目测南广场到北广场步行也是可以的。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