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5年九月初我跟老婆进行了我们的又一次自驾游,说起这次自驾游我心里酸甜苦辣有说不出的感觉。心里隐隐作痛,我多么期望的行程。去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对于这条线路倾注了我最大心血,多么希望像前两次那样顺利完成。可是万万没想到这次除了天灾,还遇到了人祸和意外!虽然人员毫发无损。但使我完成了一大半自驾游旅程,终结在林芝城西五十公里的高等级公路上。铩羽而归!心中一时留下阴影,以后还敢不敢再自驾游了,那些劝阻我的亲人会怎么想?心中十分不快!这个游记写还是不写,写吧触动心里痛处,不写吧可它毕竟是我们的亲身经历。迟迟难以下笔,写写停停拖拉好久。仔细想来我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不是有那么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该怎么办还怎么办!该干啥还干啥!只有老天才能阻止我前进的步伐!
出发前的准备
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郑州--西安--成都剑门关--雅安--理塘--稻城(亚丁)--迪庆--芒康--墨脱--拉萨--珠峰大本营--叶城--喀什--库尔勒--巴伦台--霍尔果斯--石河子--克拉玛依--喀纳斯--哈巴河--阿拉泰--天池--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敦煌--嘉峪关--张掖--兰州--平凉--西安--郑州 可是俗话说的好计划跟不上变化!原计划八月下旬出发,可从网上看到一消息川藏线318某段道路被山洪冲毁,那就等等吧!顺便看看抗战胜利大阅兵!可是看过大阅兵之后318还是不通!怎么办再等下去天可是越来越冷了,不能等了!路不通怎么办?想了又想决定改变线路,按计划倒着走,先进疆再从新疆进西藏。九月六日出发。
二,各种证件, 身份证,上一次出门老婆竟然忘记带身份证了,甚好老婆有驾驶证。去的地方都是内地,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这次去边疆一定不能忘。还有老年证,第一次出去,在瑞丽玉龙雪山就是光有身份证都不行,还有有老年证,必须两证对照才能享受门票优惠。全国独一无二的坑爹规定!我还有残疾证。 还有很重要的是一定要去当地派出所办理边境证。那个时候没有边境证到了西藏寸步难行,(现在边境证的作用很小了)每个检查站限速站都查!新疆就不一样,在新疆只要到边境很近的地方才要边境证。我们虽然也办了新疆的边境证,但我走的这一条线路一次都没有查过边境证。 三,药物, 去年我就准备了红景天口服液现在提前服用。又去药店本想买一些葡萄糖口服液,服务员听说为去西藏而准备的,就热心介绍说“带葡萄糖口服液不好,一不好保存,二服用不方便,不如带葡萄糖粉,携带方便水一冲就能服用。”我一听有道理,就买了一大包葡萄糖粉。事实证明太好了。当你感到心慌气短时冲上一包喝下去立马见效(可能是饿的)。又买了一瓶红景天含片,吃是吃了作用如何我没有感觉,没有葡萄糖感觉明显。
其他的药物不少,什么,防感冒的,治感冒的,拉肚的,咳嗽的,消炎的,创可贴,酒精,碘液,等等。这些都没用上(好事),唯一没有带的是去火的治口腔溃疡的,(病毒,消炎药治不了),我一进新疆就开始烂嘴角嘴唇,鼻腔内一直发热火燎,特别是晚上更是难受!只因气候太干燥了。一直到回郑州一个星期才好。下一次一定要带一个能往鼻子里喷水的小东东。四,氧气 因为我干是焊工,和氧气打了一辈子交道,深知它的习性和储存方法。也不缺设备,我虽然不干了但还有徒弟。我去徒弟哪里找了一个八升的小氧气瓶。从大氧气瓶倒了一些氧气,虽然压力只有80公斤/平方厘米(老制式),但气可不少80x8=640升。一个氧气袋只装40升气。它在过新藏线平均海拔近五千米的高原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是后话。
五,学习换备胎 我虽然干的工作与汽车有关,经常看到别人拆卸轮胎。拆卸轮胎的程序我非常熟悉,但自己还真没有干过!再说自己随车带的千斤顶头部那么小,顶不好滑动了可要出大事的。到底是顶汽车底下那一部分呢?我还真不知道!趁着去4s店作长途行车前例行检查时专门学习了一下。原来汽车两边大梁上有一道向下凸起的筋,是由两层薄钢板(每层有3毫米厚)压在一起的。别看它薄但它是大梁的一部分。足足可以承受整个汽车的重量。随车千斤顶头部正好有个凹槽,凹槽对凸起正好。 又了解了一下牵引钩的安装位置。六,其他物品 强光手电两个,拖车绳,高度表,指南针,野外铲,钢锯等各种工具好多件。右边那个手电可以把那个红色的塑料管拧在头上,手电有一档是闪光的,这样就成了一个警示灯。它这次起了很大作用。这是后话。
七,关于食物 前两次出去都带炉子,液化气,各种炊具,餐具蔬菜,粮食等一应俱全。对于这些东西老婆从来都持反对态度。她认为我宁愿吃干粮也不想费事做饭,饭虽然是我做,但她要提水收拾装车卸车。(跟着我,老婆的确辛苦了。唉!我的确太无能了,体力不足是一方面,如果我要是能多挣点钱也不用这样啦。)这次她提出不要再带这些东西了。我说咱不能总吃泡面干粮吧!这样吧!咱们只带一些八宝粥料,再带一些咸菜。只带一个高压锅和液化气罐其他炊具都不带。还有水箱也带上。到服务区里可以熬一些稀饭喝,总比泡面强吧!老婆同意了。这是八宝粥料,有大米,薏米,荞麦片,黑豆,麦仁,碎玉米等。我最喜欢的是碎玉米,很有嚼头。
老婆还去批发市场买了一箱方便面。一些巧克力(不知放哪里了,回来才找到。遗憾!)好多烧饼,饼干,面包,火腿肠及一些小食品。为了弥补吃不了蔬菜的遗憾,又带了一箱苹果,一箱牛奶。以后的日子里,在路上在景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午饭,都是靠这些充饥。完全没有午饭的概念随饿随吃。(有时会想这是图什么呀?真有点羡慕人家吃大餐住酒店的生活。可是人比人气死人,还是回到现实中来吧!)八,关于衣被 根据前两次出去的经验,衣服被子要多样多带,特别是这次地域跨度大气候多变,更要有备无患。衣服四季都要有,被子一条空调被大而薄,初秋正好盖。再带一条薄被子天冷一点搭在上面,再冷怎么办?再带一个睡袋吧!展开再盖上总可以了吧!占地儿又小。九,关于其它装备 我好多年前就计划出游,花费好大力气和钱财,自己制作了不少的车用附加设备,如可以装近三十公斤水的行李架,展开可达十几平米的遮阳篷,出去用了一次就让老婆给淘汰了,行李架老婆说太费油了,遮阳篷老婆说太费事了用不着。这一次又把那么好的调料炊具箱给淘汰了。嗨!早知道我费那么大的劲干嘛!不过这一次我有一个小制作是利于我自己的。 在车上睡觉时老婆睡左边,我睡右边。左边的双人座位去掉了改成一个小仓库了,说明一下;这个照片是上次出去照的。
移动电源要带上,因为我们的车后门是电动的。每晚停车以后不知要开关多少次,电瓶里的电是不够用的。上次就发生过第二天早上打不着车的情况。带上移动电源它和车电瓶并联起来就不怕没电了。里面装的是两块20A的电动车电瓶。电瓶上面胶木板上装有两个铜板接线柱,作为大电流输出,用导线直接连接汽车电瓶,用于启动汽车。从盖里面看;右边装了四个输出插座(点烟器插座)由两个开关控制,原来计划用于行李架上的照明灯,我在行李架的四边各装了一个灯。可惜行李架被老婆禁用了。因为风阻太大浪费汽油。左边装有一个插座作为输入端。
我们在第一季中遇到一位愿和我们同行的郑州人,叫小焦(隐姓)年轻人。经过一路接触算是有所了解,他有以下特点,一,爱说,那张嘴一刻都不带停的。遇到女性特别是年轻漂亮的他那一张嘴更是像抹了蜜似的。二,喝啤酒比喝水还轻松。还爱抽烟。三,有钱,除了吃饭花钱都要发票,还多开。那一次他陪我们走了旅程的一半。后来遇到了两个姑娘,他们三人一路继续游山玩水。我们回郑州了。分别时约好下次去西藏旅游时我们同行。(有兴趣者请看第一季) 这次去西藏正好需要同行者,八月初和他联系说好二十号左右出发他满口答应。几天后他来电话要看阅兵。正好川藏线路不通等等就等等吧!九月初从微信上看他竟然跑到了新疆哈密,打电话一问他说“一定回来!”这么不靠谱本来已经不指望他了。可是在九月五号晚上他说他已经回到郑州,并要求来我家过夜,说他家装修,回他爸那里不方便!老婆警惕性高借故推辞了,并约好明天九点在中州大道连霍高速入口集合。第二天他如约到达,问他昨晚在哪儿过夜?他说在办公室,并顺了两条烟和一箱酸奶!是真的嘛?天知道!
出发踏上旅程
2015年9月6日上午九点我们出发了,在郑州才修好没多久的北环高架桥上。上班高峰基本已过为什么还那么堵车呢?
晚饭后,小焦继续展示他永不停歇的嘴,不断说起上次的经历。他的嘴很甜一口一个“叔叔,阿姨”的叫着。一直到12点多才在我们一再劝说下各自上车睡觉。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